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63节
  胡元澄看着陶增光,有些怀疑他此时的状态。
  封善也疑惑不已,现在情况已经摆明了,若是发展铬铁船只,那二炮局想要用到铬矿,没有个八年、十年,想都别想。
  如此奇异的金属,二炮局还没有研究透彻,全给了龙江船厂岂不是亏大了。
  陶增光严肃地说:“我就问一句,纯铁船在海上能飘几年不被锈穿?”
  “五年,也可能是三年。”
  封善有些不确定。
  陶增光微微点头:“那你们还记得郑和吗?”
  胡元澄、封善自是记得郑和,如此人物,谁不知晓。
  陶增光踢了踢一旁的铁板:“郑和是建文五年九月离开的,眼下是建文八年四月,近三年时间,他们依旧没有返航。若日后水师使用铁船远航在外,漂泊三年五年无法返航,茫茫大海,陌生大陆,他们又如何寻找船坞,如何-维护船只,如何确保安全?一旦铁船锈穿,水师将士又将如何?”
  “神机炮、火铳现在我们还可以用,不急着使用铬。但水师却急着使用,而且事关生死,事关大局。我们二炮局所作所为,不就应该服从大局,不就应该讲究个轻重缓急?依我看,水师最重,最急,而我们二炮局可以等。”
  胡元澄、封善对视了一眼,都有些不忍。但事实摆在眼前,水师一次远航的时间可能超过三年,可能会更久,木船可以承受这么久,可铁船未必。
  总不可能大明制造出了铁船,却无法确保铁船具备远航能力吧,整天搁在近海里狗刨也没用啊,它需要开出去,需要跑远,需要展示出大明的强大与不可战胜,这也就需要铁船必须拥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好吧,我赞同。”
  胡元澄只好忍痛说。
  封善无奈,也只好同意。
  就在几人商议出结果的时候,匠学院的公输巧优哉游哉地走来,脸上的笑更是停一下挤一下。
  胡元澄正不高兴,见公输巧老头子这么嘚瑟,不由说:“公输老头,你不在匠学院打你的蒸汽机,跑这里来作甚?”
  公输巧与胡元澄等人关系密切,一起共事时间颇长,并不在意多少礼节,依旧笑着说:“我来这里自然是来讨要铬金属的,你也知道,蒸汽机改良正需要这种材料,尤其是传动齿轮,这里问题不少,自大琉球岛回来的蒸汽机船,有十二条齿轮都存在磨损、齿轮断裂,险些让这些船回不来,这里还有多少铬,拨给国子监一万斤用用。”
  胡元澄直跳起来:“一万斤?把你卖了,还是把我卖了?没有!”
  公输巧摆了摆手:“你有。”
  胡元澄翻白眼,二炮局要是有这么多,还至于如此拮据,不敢用这里,不能用那里的。
  公输巧见胡元澄不答应,露出了狐狸的笑:“如果二炮局有很多铬矿,能提取个十几万斤乃至更多,是不是就能给国子监个一万斤?”
  胡元澄打个了激灵,陶增光眼神放光,封善更是急不可耐:“公输院长,可是哪里发现了铬矿?”
  公输巧收敛笑意,哀叹一声:“各地勘探许久,也没有找到第二个铬矿。”
  胡元澄有些失望,表示道:“那你说这些,你若是真的能给我弄来几十万斤铬矿,我给你一万斤铬又如何?”
  “君子一言!”
  公输巧等的就是这句话。
  胡元澄不解地看着公输巧,只见他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份文书,摇晃了下,然后递了过来,还在那说着:“说话算数啊,匠学院就等你们提炼了,到时候记得早点送过来。”
  陶增光、封善靠到胡元澄一旁,仔细看了看文书,不由地激动起来。
  胡元澄心头火热,连连追问:“这,这是真的吗?郑和的水师当真抵达了非洲,挖到了铬矿,他们当真回来了吗?”
  公输巧纠正道:“消息应该可靠,毕竟是爱州港发来的急报文书。不过,郑和的主力船队并没有回来,只有留守在非洲的李素船队回来了。”
  “那郑和的船队呢?”
  陶增光连忙问。
  公输巧沉默了下,说:“文书中没有提,想来还是没有消息。我想,他们应该肩负了更重要的使命吧。”
  陶增光、胡元澄等人心头沉甸甸的,郑和带了庞大的水师船队离开大明,这一走近三年,杳无音信,就连古里、柯枝的商人也没有带来任何音讯。如今只有李素带人回来,郑和到底是出了什么意外,还是真的另有使命。
  无论如何,二炮局将得到大量的铬矿,到时候足够支撑起二炮局、国子监、船厂方面的需要。
  公输巧见几人担忧,安慰道:“放心吧,用不了一个月,李素便会抵达京师,到时候郑和船队的消息也应该带回来了。倒是二炮局这边,我听说你们正在研究新的工具,可有进展?”
  陶增光知担忧也无意义,便带着公输巧走入一旁的房屋,拿出了一个巴掌长的铁棍,铁棍前端加工有螺纹,后端则成六角边形。
  “这是?”
  公输巧有些疑惑。
  陶增光指了指一旁的蒸汽机,拿起另一根铁棍,将后端安装在一个接口内,然后拿出一块铁板,放在铁棍前端的下面,解释道:“二炮局制作了这类工具,皇上命名为铣刀。通过蒸汽机施加动力,用铣刀可以将铁板铣出孔洞来,速度较之以往快了许多。你们蒸汽机里面,许多地方也需要开孔、加固,这种工具少不得。”
  公输巧看着一旁加工好的铁板,又看了看地上的碎铁屑,不由地惊叹:“还可以如此用?”
  封善在一旁说:“这工具可是钛铁制作的,开寻常铁板相当轻松。”
  公输巧连连点头,转头看到一个金黄色的长条状空壳子,不由地拿起端详,询问:“这是何物?”
  陶增光如同宝贝一样,从公输巧手中夺走了空壳,说:“这是二炮局的机密,你还是不知道的好。”
  公输巧白了一眼陶增光,匠学院对你们可没啥秘密,现在倒给我说起秘密来了。
  胡元澄见公输巧胡子吹动,连忙劝:“这件事关系重大,被皇上列为最高机密,目前也只是在秘密研制,还没有成功。公输院长只要知道,一旦它研究成功,那杀敌于千米之外,不再话下。”
  “哦,新式火器吗?我没兴趣,倒是这些铣刀和这蒸汽机机架,要仔细说清楚了,匠学院要用。”
  陶增光没有拒绝,拿出几份图纸,交给公输巧,不忘揶揄一句:“这次匠学院拿了我们的工具,我希望下一次,我们可以有求于匠学院,拿到你们的新式工具。公输院长,二炮局在进步,匠学院、工程机械院也要进步,不能只盯着蒸汽机本身,还要有其他的配套啊……”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雄心,初级工业(二更)
  配套?
  这是朱允炆发明的词汇。
  公输巧离开二炮局,在马车里陷入深思,直至到了国子监,才走出思绪,看着国子监的大门,公输巧没有下马车,而是对车夫说:“去,让人把周昌、张举、王黔三人喊来。”
  没用多久,周昌、张举、王黔三人便匆匆而来。
  公输巧将三人唤入马车,直奔皇宫而去。
  朱允炆正在武英殿处理政务。
  茹瑺在西疆省遭遇了不少困难,当地百姓对大明有着很强的戒心,虽是臣服,却没有认同。
  不牢固的基础,导致大明官员想要获取当地百姓的配合、支持是很难的。虽说有伊玛目、郭三省等人帮助,整体局面还算稳定,但谁也不清楚这种稳定会持续多久。
  在过去的半年里,西疆省各地造反作乱的,发生了十三起,虽然规模都很小,最多一次也才五百余人,但因此而被害的朝廷官员、军士,就有七十二。对于这些作乱之人,袁岳奉都司命,直接踏平,大举屠杀。
  茹瑺支持屠杀,尤其是在西疆省三番五次发出告示,明确告诉这些人:
  做大明顺民,你好他好我也好,大家好好过日子,吃嘛嘛香。
  做大明敌人,那只能是你死他死,你们都去死,大明一家独大。
  茹瑺自然是不希望西域荒芜没有人烟,但有些人不老实,说服不了,那就只能挖个坑,送他们一段路。
  杀戮,解决掉不听话的。安抚,招揽听话的。
  但归根到底,想要让西疆省长治久安,必须让当地人感觉到,大明来了,他们的日子好过了,而不能是大明来了,他们的日子反而不如亦力把里时期。
  丝绸之路正在进行之中,茹瑺也没有奏报详细情况,他这段时间恐怕一直都忙于构建环控整个西疆省的府县班子吧。
  朱允炆寻思着应该给茹瑺发个提醒,让他将西疆省的经济搞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消除回回人的抵触情绪。
  此时,内侍来报,公输巧等人求见。
  朱允炆有些意外,国子监的事通常都是文书递送来的,跑到武英殿亲自找自己的并不多,莫不是匠学院遇到了什么麻烦?
  公输巧、张举等入殿行礼。
  朱允炆抬手,示意几人起身,半开玩笑地说:“公输院长,可是李-志刚克扣了匠学院的钱钞,捂着不给,找朕来告状了?”
  公输巧连连摇头,平和地说:“我等求见,只是有些茫然,还请皇上指点迷津。”
  “指点迷津,让朕?”
  朱允炆有些意外,自己虽然懂得一些理论性、浅显的东西,但具体到生产、制造、维护,可并不懂,能指点你一个大匠什么。
  公输巧叹了一口气,缓缓说起:“今日去二炮局,陶增光一席话让臣汗颜,匠学院、工程机械院可谓集大明最优秀的匠人与学生为一体,可偏偏匠学院、工程机械院在效率上、创造上远远不如二炮局。”
  朱允炆微微点头,单论创新一项,还真是如此。
  公输巧有些悲伤,自己掌控着无数匠人向往的匠学院、工程机械院,可除了蒸汽机之外,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少之又少,而蒸汽机从根本上来说还不是匠学院的独立创造,而是朱允炆立项攻关的结果。
  如何让匠学院、工程机械院真正拥有创造力,自主研究出来一些实用性的工具,辅助于所需所用,这才是终极的使命,而不只是改良与发展蒸汽机一项。
  若是如此的话,那匠学院还不如改名为蒸汽机学院。
  公输巧自我剖析,自认为国子监的奖励机制虽然比不上二炮局,但相对其他学院也丝毫不差,可监生们为啥就缺乏创新力?
  朱允炆明白了公输巧的意思,他是迷茫了,他最初以为的教育,就是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可现在,他的想法变了,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拥有创造力。
  没有创造,不懂创新,循旧困旧的学生,难成大器,更不可能扛起匠学院、工程机械院的未来。
  二炮局为何可以蒸蒸日上,地位越发重要,是因为他们的改良、创新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二炮局内部的流水化生产、分工协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地步。
  而匠学院、工程机械院却没有实现完全的流水化作业,他们采取的流水化,只不过是正常工序的一个次序,先干完这个再干完那个,对接起来,而不是你干这个,我去干那个,他去做另一个,最后在一个流水线上组装。
  朱允炆走向公输巧,欣慰地说:“朕原以为匠学院、工程机械院的基础还薄弱,不是谈论这些的时候。可公输院长能认识到这些,朕也就说上一说吧。只不过,只你们几人还不够啊。”
  公输巧惊呆了。
  朱允炆摆出的架势太大了,内阁,六部九卿,尤其是工部,更是来了三十几号人,不仅如此,兵仗局、科技局、二炮局的人也来了,甚至连龙江船厂的人也来了,匠学院、工程机械院的副院长、博士等也纷纷到来。
  人太多了,少说也有三百人,武英殿里战的满满当当,后面的都挤在门板位置了。公输巧很是不理解,自己不过是问个事,咋闹这么大动静。
  解缙、杨士奇、郑赐等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这人数,都够开个大朝会了……
  朱允炆严肃地看着众人,清了下嗓子,沉声说:“公输院长今日找朕问心,为何匠学院、工程机械院的监生缺乏创造,这个问题,由公输院长提出来,合适,挺好,但工部尚书郑赐,兵仗局、科技局的人,你们应该感觉到羞愧,匠学院在觉醒,你们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创造,创新,不止是我大明前进的力量,更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力量。先人创文字,百家争鸣,设历法,农耕依时而为,养蚕缫丝,才有华衣霓裳,制司南,行万里而知方向,发明与改良造纸术、印刷术,文教大兴,成火药,才有火器之威!”
  “没有发明、创造、创新与改良,百业如何存在,如何兴旺?若百业不兴,那大明又将如何繁荣?朕说这些,是希望你们都认识到一点,大明要走向盛世,走向小康,诸番臣服,万国来邦,就必须重视创造,重视发明与改良。”
  公输巧、郑赐、陶增光等一干人听得连连点头。而一些六部官员听得是迷茫不已,朱允炆说这些就说这些,干嘛把我们礼部的、户部的、刑部的也拉过来听,这和我们没关系啊……
  朱允炆目光严厉地扫过众人:“为了大明长远考虑,为了推动发明与创造,也为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朕决定启动一项五年科技规划,花费五年的时间,打造起大明的初级工业,形成一个稳固的产业链。”
  解缙、杨士奇、蹇义等有些发懵,就连公输巧等人也有些不解。
  五年科技规划,这个听得懂,也明白,毕竟朝廷已经在推动第二个五年基建计划。
  可什么是初级工业,什么是产业链?
  朱允炆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指点江山一般讲述着初级工业的规划,要求朝廷各部发力配合,五年之后,大明铁产量较之建文七年翻两倍,煤炭开采量翻三倍,石油产量翻十倍(基数低的缘故)……
  材料学取得突破,钢材耐腐蚀、耐磨性、耐疲劳得到有效提升,格物学在力学、能量学方面取得突破,培养化学人才,初步搭建起基础的化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