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51节
  鲁疯子名为鲁非曲,国子监率性堂监生,数学院、匠学院拔尖之人,因为在匠学院对火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典籍中的记述,竟制造出了一把竹火铳,还弄来了粗糙的火药。
  杨士奇是闻着刺鼻的硫磺味跑到匠学院的,然后让人把鲁非曲狠狠揍了一顿,原因并不是他私自研究火器,而是他没选择空旷的位置,直接在木质房屋中点的火……
  鲁非曲在国子监很能闹腾,朱允炆听闻之后,伸手给杨士奇要人,这才将此人调入二炮局。有了更齐备的工具、更完备的物资、更好的试验场地、更优秀的匠人队伍,鲁非曲变得更为疯狂。
  他第一次“惊世骇俗”的表现就是改良火铳,他认为一把火铳一个管子实在是威力太小,瞄准难度也太大,于是一口气加了十个火铳管,绑扎在一起,成了十一口火铳,美其名曰:大吉火铳。
  吉,字拆开就是十一口,
  不得不说,大吉火铳很是厉害,一起点了之后,十一口火铳喷来喷去,尤为壮观。只不过,试过一次之后,没人再理会鲁非曲了,因为操作火铳的那一位已经累趴下了,双手虎口都裂开了。
  鲁非曲只考虑增加火铳管的数量,却没考虑大吉火铳已经超出二百斤了,非大力士根本扛不起来啊,而且发射的时候还有后挫力,打一轮,双手都被震坏。
  陶增光否决了鲁非曲进一步研究超大吉火铳的想法,十一口都拿不起来了,还想弄二十一口?
  想啥呢。
  可鲁非曲性格中带着偏执,非要制造超大吉火铳,待成果出来之后,邀请陶增光、胡元澄、封善等人来看,于是他们看到了一人高的火铳车……
  两块铁板凿了二十一个孔,安装了二十一管火铳,人躲在后面,只负责点火就行了。
  陶增光问为什么看不到前面,鲁非曲指了指一个不起眼的小洞,说从那里看。陶增光问如何调节角度,鲁非曲摇头:调整啥角度,骑兵那么大个子,直接打不就行了……
  胡元澄很是郁闷,你弄成这样子,和神机炮还有啥区别?鲁非曲的大吉大利梦就此被集体否决,之后他更是花样百出,研究火铳管长短对射程的影响,整天就坐在那里截火铳管,这让胡元澄、陶增光感觉他就像是一个疯子。
  鲁非曲的能力还是得到了证明,通过数据对比,发现火铳管与射程确实存在关系,考虑到火铳这玩意是单兵武器,增加太长不好带也不好操作,鲁非曲就转而研究神机炮,在二炮局的支持下,创记录地制造出了一丈长的神机炮。
  按照二炮局的计算,同样火药用量的神机炮射程最大射程不过三里,眼下增加了炮身长度三四尺,也应该不会超出多少,可谁知道一炮下去,射程直接达到了四里,这让整个二炮局轰动。
  增加炮身长度,增加射程,就成了二炮局一个研究思路,可这个思路很快就成了死路,原因还是出在炮身上,延长炮身,增加了射程,但也增加了对炮管的损耗,加上大明一次性铸造大长度炮管的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炮管质量不合格,还没实验五十次,就炸膛了……
  直至最近二炮局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大长管火炮的研究才走上正轨,并制造了一丈、一丈五尺、两丈三类神机炮,最终确定了一丈与一丈五尺两个制造方案,最大射程是四里与四里近半。
  虽然两丈神机炮的射程更远,但如此庞大的东西,制造起来困难,质量难以控制不说,而且很难运输,射程增幅也不算大,只好取以上两种。
  一丈炮身,专供军营,随军炮种。
  一丈五尺炮身,专供城防,守城炮种。
  鲁非曲为神机炮的改良作出了巨大贡献,朱允炆亲自给了他嘉奖,但鲁非曲真正想要改良的是火铳,毕竟神机炮体重较大,不适合长距离机动与奔袭,而火铳可以随时背在身上,跑步也好,骑马也好,总比推着的神机炮快得多。
  火铳的改装才让鲁非曲的疯狂闻名二炮局,先是认为重量太重,要减重,制造了全铜的,实验效果一流,重量还轻了许多,一个军士扛两三把火铳也能轻松爬山坡了,可当鲁非曲想要批量制造时,挨了一顿胖揍。
  全铜啊,知不知道,铜钱都不敢用全铜的,你现在说要制造全铜的火铳?还批量制造?
  想啥呢……
  大明才多少铜矿!
  郁闷至极的鲁非曲揉了揉身上的伤,只好在纯铁火铳中添加木头,于是出现了枪托,之后在子弹的设计上更是花样百出,用针当子弹的,恐怕是第一人,只不过针这玩意太飘,射程根本不远,胡元澄看着鲁非曲三步开外的一头猪浑身扎满了针,俨然就是刺猬了,决定远离这个家伙……
  针作为子弹不行,就改用纯铁飞镖,结果飞镖损伤了不少火铳。鲁非曲甚至创造性地想要在飞镖上绑一个火药包,实现二级飞行,测试三次之后,参与测试的人都吓跑了,因为飞镖会乱飞……
  鲁疯子的想法很多,但多数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当陶增光、胡元澄一听到鲁疯子又出了新的成果,当即就决定不去。
  上次弄飞镖子弹的时候,实在是太吓人了,谁见过倒飞回来的子弹,陶增光见过,胡元澄见过。封善也知道鲁疯子疯狂,想法很诡异,那一头被扎成刺猬的猪就是封善带过去的……
  可对于昨晚上鲁疯子的改良,封善还是很认可的,推搡、拉拽着陶增光、胡元澄去了火铳司。
  陶增光见鲁非曲拿着磨刀石,一旁地上还堆着几把剑,不由地止住脚步:“你这是放弃改良火铳,改行研究刀剑了?”
  鲁非曲今年只有二十九,虽然初期学习的是儒家典籍,但生性动手能力颇强,在国子监中更是得到了启发与释放,想法很多,且有能力践行自己的想法,加上有系统性的文化基础,善于总结经验与创新。比如大吉火铳,就是在三眼火铳的基础上“创新”的。
  “你懂什么,过来给我磨剑。胡元澄,把那个长矛截短,也磨下矛。”
  鲁非曲没有客气,指挥着。
  陶增光、胡元澄对视了一眼,然后看向封善,封善连忙上前对鲁非曲说:“你把改良的拿出来,让他们看看。”
  “看什么,先干活。”
  鲁非曲指了指一旁的剑与矛。
  陶增光、胡元澄无奈,只好找来磨刀石打磨,至锋芒毕露时,才收工。
  鲁非曲从墙边拿过来一个火铳,对陶增光等人说:“我问过军士,他们说火铳兵打完之后,就应该后退,不能再进攻了,连寻常步兵都不如。而一些骑兵使用火铳,打完一次之后,竟倒抓火铳,当纯铁棍子砸人,这都不是火铳合适的用法啊,我认为,火铳兵不能光是火铳兵,还应该是长矛兵,突击剑兵。”
  “你是说,再给火铳兵配上刀剑长矛?”
  陶增光皱眉。
  鲁非曲摇了摇头,将一柄短剑放置在火铳的前端,然后用铁丝缠绕,拧紧之后,端起火铳,火铳炮管加上短剑,整体身长已超出四尺。
  “你们看,这样不就可以让火铳与剑结合在一起了?当骑兵冲过来的时候,火铳兵就不需要撤到两翼,而是可以手持火铳,化身长剑兵或长矛兵,紧随骑兵加入冲锋,捅死蒙古的战马,落下马的骑兵。”
  说着,鲁非曲手持火铳,作了一个刺扎的动作。
  淘增光双眸一亮,看着加长版的火铳,走了过去,接过来体会了下,道:“这或许是个不错的想法,只不过这剑或矛直接绑在火铳上,怕不结实,万一遭遇铠甲或骨头,很容易松开。”
  胡元澄连连点头,赞同陶增光的话,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可以造一个能拆卸的枪头,专门配在火铳前端的?”
  鲁非曲打了个响指,赞道:“没错,可以造一个卯榫嵌套。但我感觉剑多少有些不合适,硬度上不足,矛的杀伤面又太小,是不是可以打造一款硬度更高,杀伤面更大,专门用于刺、割的剑?”
  “这个可以找五军都督府的人来想办法,让兵仗局去制备。”
  陶增光提议。
  “事不宜迟,今晚就去找人办。”
  鲁非曲不喜欢拖沓,当机立断。
  虽然是雨夜,可二炮局的事都不是小事,事情很快就传入五军都督府,甚至惊动了徐辉祖,徐辉祖连夜安排神机营的军士商议,最终确定了几款刺刀形制,兵仗局的匠人一大早就收到了图纸,叮叮当当地声音很快响起……
  第七百八十六章 无悔入我大明
  看着改良的新式火铳,朱允炆不由露出了欣慰的笑意。
  匠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有着他们的先进性,在没有给他们后世步枪图纸的情况下,他们依旧凭借着自己的摸索,一步步改良,臻善,打造出了令人惊讶的成果。
  枪托,扳机,枪管,刺刀,都有了,除了没有准星,加上钢铁为主重量偏重外,与后世最初的步枪区别已是不大。
  谁敢否定古代匠人的智慧?
  谁能说中国古代火器没有过辉煌的时刻?
  朱允炆知道,即便是没有自己,大明的火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依旧是世界最先进的,这些匠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各式火器,并不断完善,为捍卫与保护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鲁非曲、陶增光等人很是聪慧,他们并没有选择塞入式刺刀,即直接将刺刀安装到枪管里面,也没有设计成套环式刺刀,即在枪管外壁设置一个套环,巧妙地使用了中国人独有的智慧,打造了一个纯钢的卯榫结构。
  在枪管前端设计了一个凹式的卯,在刺刀端部设置一个凸出的榫,卯榫对接后,可以做到纹丝不动,即牢固又允许拆卸。
  朱允炆下令神机营加快测试,并让朱棣排演新的作战阵型,在确保刺刀式火铳没有问题之后,下达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增五万,扩神机营。
  最初的神机营火铳手不到四千人,后经过朱允炆一再扩充,特别是火遂枪出现之后,火铳手数量猛增,在安南之战前,神机营火铳手总数量已突破五万,在整个京军中的占比超出了百分之十二。
  而朱允炆再一次下旨,决定将火铳手的数量再加五万,一旦实现,将意味着火铳手在京军中的占比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五,近三成兵力都是火器兵种。
  兵部尚书铁铉听闻消息之后,急匆匆求见朱允炆。
  武英殿。
  铁铉陈述着各种理由,反对将火器兵种进一步扩大:“神机营战力全赖火药,而火药能否使用,需看天时。一旦遭遇连绵大雨,火药供应跟不上,或遭遇围困,火药耗费殆尽,神机营将会成为待宰羔羊。微臣认为,神机营不宜盲目扩充,削弱了五军营战力,反是不美。”
  朱允炆看着铁铉,并没有直接反驳。
  铁铉的担忧并不是没道理的,虽说明军火铳兵是可以携带一部分火药出发,也可以防雨,防水,但随身携带量必然是不多,后续的弹药补充尤为关键,若是这部分弹药被雨淋湿,潮了,失了作用,那问题就麻烦了。
  战力锐减之下,战争如何进行是个关键的问题。
  但问题是,有了刺刀之后的火铳兵,没了火药,当真会战力锐减吗?
  朱允炆看着铁铉,平和地说:“去教场找燕王,看看新式火铳兵的战力,若铁尚书依旧反对,再来上奏吧。”
  铁铉狐疑,但也只好去教场求证,在当日傍晚,铁铉就上了奏折:“臣以为神机营扩充五万不妥,宜十万!”
  刺刀的出现,让火铳兵成为了冷兵器与热武器的结合体,哪怕是陷入绝境,没了火药,火铳兵也可以完全就地转化为长矛兵。
  铁铉甚至认为未来长矛兵很可能会逐渐消失。
  朱允炆很想听从铁铉的建议,再加十万火器部队,可想了想,还是拒绝了这个提议。
  眼下的二炮局不是历史上的兵仗局,那里不仅汇聚了大明最优秀的火器匠人,而且系统化的研究思维已经在二炮局初步形成,火器的迭代与发展未必需要太久。
  就以当下来论,火铳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专门的子弹,只有铅弹,还是小圆珠,破甲能力有限,对付重骑兵时,哪怕是冲着对方最薄弱的面罩等位置打,都未必有多少效果。
  子弹批量化制作或许是不太现实的,但制造一些特种火器,用于专门的远距离狙击还是有可能的,鲁非曲的飞镖子弹其实就是这方面的探索,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对道路。
  对于火器的研究,二炮局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一次性更新那么多装备,夏元吉也会找自己算账的。
  郑和、张玉、朱能入殿行礼。
  朱允炆安排人赐座,询问道:“距离出航的时日不多了,水师筹备如何了?”
  郑和起身奏禀:“皇上,水师筹备已经基本完成,所有奉调宝船、大福船也已停泊在长江边,军士也已准备就绪,只等起锚出航。”
  朱允炆站起来,从桌案后面走了出来,感叹道:“水师的任务很重啊,你们还有什么难处,尽管提。”
  郑和等人摇头。
  张玉犹豫了下,问:“皇上之前安排的铬矿是?”
  朱允炆挥手,屏退左右,严肃地说:“铬矿是一种神奇的金属,你们也知道,火炮与火铳威力不凡,但频频使用,就会出现炸膛问题,虽说眼下二炮局制备了镍钢,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个问题,但只有铬矿,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铬矿,中国境内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想要,还是去南非挖来得快。
  “那一定要带回来!臣会在进入那一片海域之前,留下一支队伍,专门寻找与挖掘铬矿。”
  郑和严肃地保证。
  神机炮的威力赢得了水师上下的认可,但水师也面临着神机炮炸膛、炮膛开裂的问题,为了确保此番远航战力不受损,水师已全部换装了神机炮,包括大福船在内。
  “该注意的事项,朕都记录在了册子里,到时候你们出航后再看吧。”
  朱允炆有着浓重的担忧。
  非洲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不好过,百慕大三角也不好走,马尾藻海更不好走,而且,此时的亚马逊河流里应该还有食人鲳与雀鳝,雨林里应该还有食人土著……
  想要弄点东西,可不容易。
  不管,他们是大明最精锐的水师,一定可以完成任务的,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