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历史军事 > 镇抚大秦 > 第293节
  如果不是士人,或者就是普通出身,根本别想踏上仕途。
  扶苏这两个建议一出,对于那些底层士人,以及底层黔首而言,提供了一个十分可观的上升空间,或许再往上依旧有很大的难度。
  但至少已经是从无到有了。
  而这未尝不是扶苏建议的高明之处。
  给底层机会,但也只是机会,想真正登临庙堂,注定机会渺茫。
  大秦的核心终究要落到学室上。
  只要学室不改变,朝堂及一些核心位置,注定不会有太多变化,但对于底层民众而言,官府愿意开出一个口子,又何尝不是皇恩浩荡?
  李斯此刻对想出这两办法的人也是充满了好奇。
  此人眼光很是毒辣。
  他直接选择抛弃儒家跟贵族,进而拥抱最底层、最不起眼的布衣士人及数量最多的黔首群体,而且一些理念其实跟商鞅的治政之道暗合。
  而这种政策未尝不是军功爵制最好的宣传之法。
  也是对大秦新政最好的解释。
  高明!!!
  这就是李斯心中的评价。
  不过他也看得出来,这两个政策恐只是开始,并不会仅是结束,一定还会有后续的,而且后续多半是针对贵族跟士人,因为那人眼中似就容不得这两个群体,或者说是见不得这两个群体高高在上。
  李斯笑着抚了抚须。
  见百官没有异议,扶苏目光微凝,他在心中沉吟了一下,继续道:“不过仅仅是这些,我认为是不够的,或者说是对老秦人有些亏待,老秦人为大秦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太多太多,这些功赏本就是老秦人应得的。”
  “但老秦人是这场天下战争的胜利者,眼下他们又哪有半点胜利者的模样?”
  “我个人认为还当对老秦人进行嘉赏。”
  “譬如……”
  “对老秦人赐氏!!!”
  第227章 秦之特异也!
  赐氏?
  扶苏的话一出,举殿满是惊疑。
  他们一时甚至没有往这方面想,杜赫凝声道:“敢问殿下,你所说的赐氏是何等赏赐?”
  “臣有些不明。”
  扶苏笑了笑,平静道:“自古以来,胜利者当有胜利者的姿态,但大秦的将士又是如何?大秦一统天下后,他们跟随诏令远去北疆,南至岭南,还有的被迁移到了关东等等,几乎没有感受到作为胜利者的好处。”
  “但又岂能如此?”
  “商君很早就定下了一件事。”
  “有功者显荣!”
  “大秦将士立下了赫赫功业,却有几人获得了显荣?仅仅少数人的显荣,难道就能算作大秦将士的显荣?”
  “我扶苏认为是不够的。”
  “一统河山,这是一场天下的战争,甚至是自古以来最为重要的一场战争,他们作为战争的胜利者,难道就要这么长久沉寂?不能得到半点胜利者的荣光?”
  “但真如少府之前所言,朝廷的财政终究有限。”
  “就算想赏赐也实在无能为力。”
  “田宅赏赐不了,钱粮同样无可奈何,但既然实际的赏赐给不了,何以不赏赐一些更厚重的?”
  “赏赐士卒们氏!”
  “以此来彰显自身荣光。”
  “何况他们立的本就是千秋万代之功业。”
  “赐氏最为合适。”
  在扶苏的解释下,众朝臣已反应过来,但全都脸色齐齐一变。
  就连李斯也不由色变。
  扶苏的步子迈的太大,也太野了。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都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
  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姓氏分别是指姓和氏。
  两者本有分别。
  姓为大宗,氏为小宗。
  只是大秦一统天下之后,始皇便下令姓、氏合一。
  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但这道政令并没有真的落实下去,贵族豪强依旧自行其是,也没有真的按秦律去做,朝廷也没有真去进行约束,而且这道政令本就是旨在打压贵族,也只能打压到贵族。
  毕竟底层的民众根本无姓无氏。
  又谈何姓氏合一?
  秦之前甚至包括秦,姓与氏的作用都是不同的,人人都可有名,但只有贵族才有氏。
  因为氏是用来分别贵贱的,即所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而在贵族中,‘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是用来分别婚姻关系的,即‘姓所以别婚姻’。
  若是真按扶苏所说执行下去,那关中岂非今后人人都能获得氏?那日后又如何区分贵贱?那岂不意味着天下原有的贵贱体系将崩解?
  那何为贵,何又为贱?
  姚贾直接反对道:“臣不敢苟同。”
  “殿下之意或许是好的,但殿下也应当知晓,商君的有功者显荣,也明确说了,明尊卑、爵秩、等级,而过往姓氏便是最好的明尊卑之法。”
  “贱者无氏。”
  “就算是当年陛下下令姓氏合一。”
  “也并未大肆封赏氏,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合并。”
  “而且殿下也当知晓,氏是部落、宗族的分支,是小宗(支系)的族号,子孙分支,后续都以氏来区别。他们的姓是不变的,而以分支的国、邑、地、官、谥、字、业等各自为氏以示区别。”
  “在小宗(分支)的划分,有其基本原则,就是‘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子孙分出,以其祖为祖,自为小宗’。
  “分支后繁衍后代,他就成了本支的祖,他的子孙分别为更小的宗,并且各自为氏以示区别。”
  “所以姓氏是同一血缘下的宗族。”
  “而今殿下意欲在天下广赐氏,岂不是让他们乱认祖宗?”
  “这岂不致使天下大乱?”
  “臣对殿下的建议实在不敢认同。”
  “请殿下三思。”
  他作为典客。
  本就对这些的有些敏感。
  因而也是直接出声反对。
  此时,同样有其他大臣出列反对道:“殿下,自古以来,氏都是有实际意义的,基本都是立下了功业封赏到了一地,或者是当了什么官员,如此才能得到一个氏称,大秦将士的确战功赫赫,但这些战功是上百万秦军斩获的,非是一人。”
  “就算荣显,也当以秦军之名,何以广赐黔首氏称?”
  “氏乃身份象征,岂能这般草率?”
  “臣实不敢赞成。”
  “望殿下收回成命。”
  “……”
  殿内反对声如潮。
  甚至就无一人赞成。
  殿内朝臣都是有氏之人,过往虽对氏称并不在意,但那仅是因为其他人都有氏称,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氏称不在意。
  这是贵贱之分。
  岂能任其泛滥成灾?
  对于朝臣的反应,扶苏自是想到了。
  甚至当初嵇恒提到时,他同样面露骇然之色。
  但俱往矣……
  扶苏面色如常,饮了一口茶水,淡淡道:“我知道诸位大臣在担忧什么?但诸位大臣可还记得立国之初时,帝国君臣是如何说的?”
  “华夏之积弊,非深彻盘整无以重生。”
  “如何深彻盘整?”
  “文明再造也,河山重整也。”
  “今我大秦,受命于天,一统华夏,便要效法孝公商君,改制华夏文明,盘整华夏河山,如昔日再造大秦一般,再造华夏也。”
  “姓氏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