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汉世祖 第899节
  脑子里思绪纷飞,但见刘皇帝又恢复了沉默,又聚精会神地观察着那面舆图,神色平静而认真,就像一头收起了所有獠牙的老虎,嵒脱心中下意识地松了口气。还好,刘皇帝还有耐心,表现还正常着……
  “刘曙为何还不来向朕辞行?”当目光再度转移到中南半岛上时,刘皇帝拧着眉头,突然问道,面色不怎么好看,语气甚至有几分严厉:“他还在磨蹭什么?”
  闻问,嵒脱不免愕然,刘曙此前才进宫向刘皇帝回报过就国的情况,仍在准备期间,刘皇帝也认可了,怎么此番又责问起来了。
  念头转动,嵒脱面上却不敢有丝毫怠慢,带着明显的小心禀道:“回官家,据林邑王言,下属还有一些产业需要处理变卖,换成钱粮,另时下已然入冬,节候水文皆不利于出海,因而林邑王打算待明年开春之后,再行率队出海……”
  嵒脱回答着,略作犹豫,还是试探着说道:“这些细情,林邑王此前似乎已经向官家陈禀过……”
  感受到嵒脱的试探,刘皇帝沉默了好一会儿,方才以一种平静的语气说道:“似乎有这么回事!不过,朕可听闻,这些年,有不少商民出海,都是顺着冬季季风南下。你说,刘曙这小子,不会是嫌林邑地方偏僻,条件简陋,而不愿去了吧!”
  听刘皇帝这般说,嵒脱想了想,说道:“殿下既已从府内遣派心腹干事,同朝廷职吏先行南下,前往金兰港,另外,这数月来,原楚公府下佃户雇农已有五百余户,迁往林邑。
  这些举动与进展,足以证明,林邑王在切实地推进就国之事,只是建制初构,各项事务混杂,都需要时间处理……”
  嵒脱是费尽口舌给刘曙解释了,不是因为他与刘曙有多好的关系,诸皇子中,刘曙是唯一一个不把嵒脱放在眼里的人。
  嵒脱如此做,只是不愿让刘皇帝再胡思乱想,胡乱猜忌,还是希望刘皇帝能够尽量保持正常,那样对他自己是最有利的。毕竟,如今平日里陪伴刘皇帝最多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嵒大官。
  为了刘皇帝,嵒脱也是操碎了心。而经嵒脱这么一番安慰后,刘皇帝终于平静了下来,回望舆图,凝视许久,叹息一声吩咐道:“去,把安西、安东、云南、安南、南洋这些地区的细图给朕找来!”
  “是!”听到刘皇帝吩咐,嵒脱顿时如蒙大赦,赶忙去了。
  ……
  一直到十月中旬,刘皇帝心心念念的安西战报终于来了,当然,在过去的时光里,每隔半月都安西都有一份战报六百里加急发往洛阳。而刘皇帝等的,显然不是这种战情通报,而一份战果汇报。
  并没有什么意外,由大汉与大食联军共同演绎的新一场怛罗斯之战,以大汉军队的完胜而告终。这并不值得意外,在此战之前,两方的实力与军情状况对比,一目了然,汉军大优势,从各方面都要领先于匆匆组建而又矛盾重重且屡遭挫折的大食联军。
  再加上,汉军有一众杰出的军事才俊,要谋略有谋略,要勇武有勇武,军械精良,士卒素质还高,如此情况下,要是打了败仗,才是意外。
  开宝二十五年秋发生的怛罗斯会战,汉军真正的麻烦,在于千里转进以及后勤交通线保障,而怛罗斯坚城,在汉军强悍的攻击之下,比杨城虽然多坚持了一些时日,但极其有限,且对汉军的火炮已有所戒备,但并不能改变结果。
  到九月下旬,在李继隆的指挥下,付出了一定士卒的牺牲,怛罗斯城破,汉军卷甲入城。
  时隔两百多年,属于中国的旗帜,再度高扬于怛罗斯地区,中国的力量再度扩张到中亚腹地,也意味着大汉重新踏足曾经辉煌时代西拓的极限。
  并且,怛罗斯虽是安西汉军最大的战果,但并不是收获的终点。拿下怛罗斯之后,李继隆马不停蹄,继续领军西进,除了追击败敌残寇,还趁势攻入萨曼王朝东部领地,席卷数百里,一直打到其中部重镇撒麻尔干方才止步。
  随着怛罗斯之战的结束,随着汉军的不断西侵,中亚乃至整个大食地区的局势将如何发展变化还不得而知,但身处万里之外的刘皇帝,却忍不住提起他那支足以书写历史的御笔,勾画着江山霸图。
  第359章 上元之夜
  开宝二十六年,春。
  洛阳,紫薇城。
  夜已深沉,上元御宴才结束不久,与会的贵人们还未全部散去,乾元殿的狼藉还在清理,垂拱殿这边,刘皇帝却特地将皇室一家子人召集到一起。
  初春的风还寒着,夜色更凉,殿中火烛联排,将堂间照得一片透亮,或许正值上元佳节的缘故,室内外多了几分喜庆。
  殿内,刘皇帝以一种深沉的姿态坐在御案后边,他的龙子龙孙们,则静静地跪在殿中,即便太子刘旸也是一般。
  除了常住京中的皇子皇孙外,还多了几张新面孔,特别是秦王刘煦父子。大概是在安东待久了的缘故,刘煦父子与其他天家子弟相比,明显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过去不甚明显,但在今时今日,已然是肉眼可见。
  单那股独掌一方、大权在握的气势,除了刘旸、刘晞、刘昉三人之外,其他人是完全无法对抗。父子俩坐在那儿,气势凛然,虽不说话,但足以让人不敢侧目。
  当然,眼下众人的注意力不在秦王父子,都以一种好奇而不失小心的目光观察着刘皇帝。在这筵席方休,宾客尽兴而归之际,刘皇帝缺单独把他们这些皇子皇孙召到一起,显然不寻常。
  皇子之中,除了在安西脱不开身的魏王刘旻之外,悉数到场,包括被安排回京向刘皇帝亲自禀报安西情况的凉国公刘晔,以及刘皇帝的小儿子刘曜。
  刘曜乃周宜妃所出,生于开宝十九年,如今还不满八周岁,和他母亲一样,平日里很得刘皇帝喜爱。年纪虽然小,但在宫廷制度的熏陶下,一举一动都一板一眼的,和众人一样规规矩矩地坐在软席上,当然,眼神也同样往刘皇帝身上瞟。
  又是一年过去,刘皇帝明显衰老了几分,须发还是那般花白,但背有了更为佝偻的变化,那已经无法挺直的脊背默默地诉说着他的迟暮。
  当然,这个时期的刘皇帝已经顾不得这些许了,至少这半年多来,他再没有提及自己的老迈。保持着一张严肃的面孔,目光甚至有些淡漠地扫视着他的儿子们,良久,方才叹道:“难得你们兄弟如此齐聚一堂,难得啊……”
  刘皇帝说这话时,目光主要是落在秦王刘煦与凉公刘晔身上的,就近几年而言,在场诸皇子就他们是常年在外,难以见面的。其他皇子,离京的时间都不算太长,多少能见见面,说说话的。
  听刘皇帝感慨,刘煦似乎也有所感,情绪一下子便上来了,起身向刘皇帝一拜,不禁哽咽道:“未能侍奉陛前,是臣之不孝!”
  任谁都能看出,刘煦如此表现,实在有些惺惺作态,不过刘皇帝竟也露出了感动之色,看着刘煦,以一种怅惘的语气道:“你远镇安东,为国戍边,能偶尔挂念着,朕心足慰。至于其他,且随缘分吧!”
  说这话时,刘皇帝也下意识地瞪大眼睛,盯着刘煦瞧,似乎如此能更看清眼前这个长子一般,毕竟,曾几何时,刘皇帝对这个长子还是抱有极高期望的,只是时运使然。
  不管刘煦有多少小心思,对于这个长子,刘皇帝始终带有一份亏欠心理,也存有不小的期望。曾经因为他一些小动作而恼火,但同时也把安东给他作为证明自己的地方,而结果也没让他失望,刘煦也从来没有突破过刘皇帝的底线。
  对大位有想法,这不是恨正常的事情吗?想想当初自己是怎么做的!对刘皇帝而言,争储绝不是过错,关键是怎么争。
  不过,到了刘皇帝如今的状态,在此事上,是再不想折腾,也不敢再存有任何其他犹豫的心思了。甚至于,他想做的,是要彻底把此事定下,以一个最明确的态度,将那些不该有的心思都给掐灭,也保证皇位的正常传承。
  这样的考虑,过去的刘皇帝是绝不会做的,如今,却不得不为。而这,对于刘煦而言,或许又是一道重创,毕竟希望渺茫与彻底失去希望,还是有些区别的。
  想到这些,刘皇帝看着长子,浑浊的老眼中也不免带上几许怜悯,情绪格外复杂。
  刘煦如今还不满四十周岁,但头上鬓间的白色却一点不少,脸上的皱纹也多了。齐王刘昀只比刘煦小三岁,然而此时照面对比,说二人是父子恐怕也是有人相信的。安东那地方条件终究是恶劣的,而十数年如一日的操心劳力,对刘煦的身体也确实造成了一些不可逆的伤害,这一点,刘皇帝自己深有体会。
  迎着老父亲的目光,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复杂之意,刘煦抬头,刚想开口,刘皇帝又转向一旁的刘文渊身上。刘文渊已经22岁了,下颔周围也长满了稠密的胡须,由于过去近十年在安东的表现,作为秦王嫡长子,刘文渊也彻底确立了刘煦这一脉继承人的身份。
  由于刘煦身体有所不支,如今已经在安东府协助刘煦处置庶务,刘煦把他放在都督府都宣慰系统里,专门锻炼他在处置安东土著蛮族问题上的能力。
  非但如此,刘文渊已然成亲,如刘煦之愿娶了海宁侯刘光义家的小娘子,甚至于,在去年还诞下了刘皇帝第一个重孙。
  看着这个长孙,刘皇帝深沉的面容上露出一点笑容,道:“我家千里马长成了,和你爹年轻时倒也相像!”
  言罢,又看向其他几名孙子,在场皇孙并不多,除刘文渊外,就太子家两个,刘晞家的刘文海,以及刘昉家的刘文共,其他皇孙,也没资格参与。
  感慨一番,环视一圈,刘皇帝垂头稍微酝酿了一下,然后神情平静,以一种缓慢的语气说道:“今夜将你们兄弟留下,朕目的很简单,分家!”
  此言一落,即便有所猜测的人,仍旧不免惊愕,讶然地望着刘皇帝。
  前排的几个皇子,基本都是眉头紧锁,反倒是太子刘旸,显得很冷静,在一阵沉默之后,拱手问道:“请陛下示训!”
  第360章 宰割天下
  瞥了刘旸一眼,刘皇帝突然转向有些漫不经心的老九,语气甚至有几分严厉:“刘曙!”
  “臣在!”刘曙吓了一跳,赶忙起身应道。
  刘皇帝皮笑肉不笑的,盯得刘曙不自在了,方才淡淡道:“你何时动身就国?”
  刘曙脱口而出:“臣府中尚有些许事务,待料理结束,也春暖花开了,即行南下!”
  听他这么说,刘皇帝直刺刺地问道:“你该不会是在糊弄朕吧!”
  “臣岂敢?”刘曙连连摇头,但见老皇帝那充满逼迫的目光,还是老实禀道:“三月,三月初七,时候一到,臣即刻启程!”
  听刘曙如此保证,刘皇帝这才放过他,而后指着刘曙冲他的龙子龙孙们道:“你们都听到了,大汉第一位封国王要就国了!朕给刘曙分封的理由,这半年来,想来你们或多或少也听说过,朕如今,原封不动,也一并给你们!
  大汉的子民不能故步自封,开拓进取的精神该烙刻到骨子里,天下之大,尽可去得。
  而你们,作为朕的儿子,必须为天下之表率,带头做给天下人看着。朕鼓励移民徙边、海外拓殖,不是为了矜功伐能,让千百万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去填补那些蛮荒僻野,是为了扩张我大汉子民的生存空间,是为了让我华夏文明传遍四海八荒!
  这些年,里里外外对朕的政策,不乏针砭议论,甚至有把朕与秦始皇南征百越之事相比,说朕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话或许说得隐晦,但朕心里清楚,就是这个意思!
  对此,朕不以为忧,反为之喜,若无始皇征百越之功,何来今日大汉两广之固?朕如今的这些作为,与之相提并论,实在是莫大的肯定,非但不能因为些许代价便放弃,反要加大投入,继续坚持!”
  刘皇帝再度念叨了一番他一贯以来的理念后,继续道:“刘曙之封国,便是践行朕这番主张的开始!这二十多年来,大汉对四方的拓殖,已然有了不小的成绩,为了巩固既有之成果,也为进一步开拓发展,朝廷也宜从权变,朕纵览使书,几经琢磨,分封是最合适的办法!”
  说到这儿,刘皇帝停顿了下来,观察着皇子们的反应。诸皇子面色都还算平静,没有什么意外之色,对此,他们也是早有预料,毕竟自从刘曙封王之后,各种议论早已甚嚣尘上,时势的发展也早有苗头,只是刘皇帝按捺了足足半年多方才在这新年的上元之夜同他们开会述说此事,反倒让人多了几分意外。
  相比于这些,他们更关心好奇的,是刘皇帝打算怎么个分封法,而他们又能得到哪些封国与地盘。当然,大汉诸道基本是不用想了,大概和老九一样,不是大汉的边边角角,就是海外蛮荒。不过,这蛮荒之地,也有差别,有好有坏,有富有贫,局势有稳有乱,开发程度也有差距,自然愿意去更为成熟的地方。
  不过,谈及这些,刘皇帝的话总是滔滔不绝的,依旧有些啰嗦地说道:“关于分封的利弊,朕已不打算多提了,既然决定了,就已然做了充分考虑。拿西周分封来比较也无妨,若无宗周那八百诸侯,也没有中国固有之九州!”
  “刘煦,你是长子,又是亲王,你表个态,说说你的想法!”讲完,刘皇帝又看向刘煦。
  闻问,刘煦明显僵了一下,沧桑的面庞上神情不由自主地变幻几许,目光复杂地投向刘皇帝,与之对视了一眼,沉声道:“陛下之志,囊括八荒,臣感佩不之余,也唯有努力为陛下实现此志!”
  听刘煦这么说,刘皇帝哈哈笑了两声,当着皇子皇孙们夸奖道:“这就是大汉的亲王、皇长子,这番气度与格局,是你们这些弟侄们要学习的!”
  刘煦过去曾受到刘皇帝不少夸奖,也每每因之感到幸喜,然而这一次,刘煦的心里却没来由地充满了苦涩。
  “刘晞,你觉得呢?”刘皇帝又看向晋王。
  刘晞脸上没有任何变化,但也沉吟了下,方才缓缓说道:“臣子之责任,不敢忘怀,只空德才不厚,辜负陛下期望!”
  闻言,刘皇帝盯着刘晞幽幽然地说道:“你兼差政事堂的这两年,处置国务都井井有条,以帝国之大,繁事之多,尚且游刃有余,还怕治不好一个封国?”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刘晞在短暂沉默后,还是稳稳地道:“臣能做的,唯有鞠躬尽瘁!”
  “刘昉,你呢?”收回目光,刘皇帝瞧向赵王。
  而刘昉这个刘皇帝最喜欢的儿子,此时显得爽快多了,仍是过去那副磊落的样子,笑应道:“臣还是那句话,陛下意志,在所不辞,绝无二话!”
  刘昉还是那个刘昉,没有太多机心,所有儿子中,也只有刘昉是最让刘皇帝感到舒心的,就连最逍遥不争的齐王刘昀都做不到。
  三王表态后,刘皇帝没有再继续问了,有他们带头,其他人的意见并不重要。至于太子刘旸,就更不需问了,就刘皇帝目前表露出的分封办法,对他是十分有利的,大汉的精华形胜之地,一个不少,那些边边角角,蛮荒僻野,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最重要的,谁都能对刘皇帝的政策提出看法乃至异议,唯独他刘旸最不能忤逆刘皇帝之志,这就是太子当下最大的政治正确。
  铺垫一番后,刘皇帝终于打算进入正题,谈些这些龙子龙孙们最感兴趣的东西,偏头朝喦脱使了个眼色,喦脱会意,躬身拜了一下,迅速转偏殿而去。
  没有多久,在喦脱的指挥下,几名内侍抬着一卷图走到殿中,缓缓地摊开在众人面前。随着内侍们的动作,图上的情况也逐渐呈现出来。
  这是一张特制的地图,囊括大汉当下整个势力圈的形势图,居中混沌一片用黑色标记的,观其形状,乃是大汉当下直辖疆域,显然不在分封之列。
  而引人注目的,显然是依附在大汉周边的小图,从安西到安东,从滇南到安南,以及吐蕃整个南洋,甚至天竺地区都被标记了一块。
  这些地区,被根据地理形势分成了大大小小十几块,用不用颜色标记,甚至标好了序号,在中南半岛一角处,“林邑”已然写在了上面,这张图诠释着什么,已是清晰了然。
  在喦脱的搀扶下,刘皇帝慢慢地走到图上,立于“汉土”之上,指着那些用颜色与序号标记的图块,淡淡道:“这些,都是朕给你们准备的封国!”
  第361章 安东国
  将众皇子孙聚到一块儿,二十余人才勉强将这面“分封图”围了一圈,刘皇帝居中而立,佝着他那老腰,先把刘煦叫到身边,指着东北那一隅道:“朕当年曾问过你,是打算当秦王还是安东王,你当时并没有给朕一个明确的答复,此时此刻,朕就直接告诉你了,安东就是你的王国!”
  也不管刘煦复杂的表情,刘皇帝紧跟着便把他对安东地区的具体分封想法道出:“关于安东的前途未来,朕也尝犹豫过,东北开发,乃是百年国策,毫不讳言地说,当初让你去经营安东,正是为了保证这项国策的良好开端,是为辽东地区的兴旺繁荣保驾护航!
  自古以来,中国常受北患之苦,到了大汉,也是一样。东北,则是整个北方边防关键之一环。朝廷直辖管理,代价太过高昂,以羁縻政策,又对那些部族蛮民不放心。
  朕几经犹豫,还是决定将安东交到你的手上,独成一国,自如发展的同时,替大汉掌控黑水平原,替汉家百姓守卫东北,护得一方太平。
  只是,朕不知道,永为大汉屏障,你和你的子孙,能否做到?”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