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43节
  “大明现在能用白银当货币吗?”
  隔壁密室的朱棣扭头向身旁的朱高炽问道。
  “绝无可能!”朱高炽斩钉截铁地说道:“就算把向来以富庶着称的整个宋朝国库都搬空也不够!更别提现在的大明了!”
  朱棣扶着椅子叹道:“迁都、修典、北征,哪个不需要钱如果没有额外的钱财,还不知做完这些要等到哪年。”
  他看着自己父皇那副难得露出来的忧心忡忡地样子,不由得好气又好笑地安慰道。
  “父皇,您也不必过于担心,天下方经战乱,自然是民生凋敝,可只要咱们励精图治,完全可以用数年的时间积累够做一件事的财富,事情总得一件一件来啊!”
  朱高炽继续道:“毕竟,之前有姜先生的主意,启动下西洋的钱,咱们都凑出来了,等第一次下西洋结束,国家的财政状况就能极大缓解了。”
  “时不待我.”
  朱棣却叹了口气摇头道:“如果是以前,朕或许还会准备缓缓图之。但现在,朕却无比期望姜先生能给朕变出钱来。”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姜先生的这句话,已经成了朕的毕生目标,朕唯有兢兢业业地把大明国力发展到远超唐宋。等朕到了地下,方才能理直气壮地告诉你爷爷。”
  ——这个皇位,就该是朕坐!”
  顿了顿后,他接着继续说道:“而且,朕总觉得此事并不简单,或许并非不能实现。”
  “父皇的意思是?”
  听到朱棣说话时语气里透露出一种期望之感,朱高炽不禁好奇地追问道。
  朱棣缓缓地吐出:“姜先生总会有办法的。”
  墙内,姜星火认真解释道。
  “白银货币化,顾名思义就是让白银成为大明的主要货币。”
  “这其中涉及到一些定义,诸如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这些《华夏货币史》的前置内容,都不讲了。”
  朱高煦开口好奇问道:“姜先生,不如讲讲?”
  “不讲。”姜星火不喜欢说废话,“《华夏货币史》是完整的一门课,单独拎出来一些概念没意义现在只说白银货币化这件事,即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历史、趋势。”
  姜星火似乎对这些也并不想过多赘述,他只是简单地讲了一下。
  李景隆敏锐地察觉到,姜星火要讲的重点并不是这些理论。
  而是某个重磅的信息。
  “原因上看,白银作为货币有其显着优点,即耐腐蚀易保存、质地便于切割铸造、比铜少但比金多,碎银子既可以充当小额货币,银锭又可以用于大额交易。”
  “历史上看,疆域辽阔的蒙古帝国自始至终是以白银为价值尺度(尺度而非货币)的,这也意味着在与西方诸国的贸易中,白银是最适合‘跨境国际化贸易’的因为无论是西亚还是西欧,都是认白银不认铜钱。”
  “趋势上看,无论是大明内部的宝钞贬值还是铜钱私铸,还是外部的白银流入和海贸交易,都会导致相对稳定的白银大量进入大明后在未来成为大明的主要货币。”
  最后,姜星火肯定地说道:“总而言之,大明的白银货币化一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李景隆作为朱棣安排的托,他知道此刻朱棣没准就在隔壁听着,所以他打起精神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认真问道。
  “姜先生说大明现行的‘宝钞-铜钱’体系贬值,会让相对稳定的白银成为大明未来的主要货币。”
  “民间私铸铜钱,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质量参差不齐,使得铜价贬值,这我能理解。可宝钞呢?这东西说白了不就是一张纸吗?怎么贬值?”
  “你能想到这些,实属难得,不愧是我的学生!”姜星火微微颔首说道。
  姜星火停顿片刻才接着说道:“首先说‘宝钞是不是一张纸’的问题。”
  “我的回答是。”姜星火认真道,“它不是一张纸,它代表的是大明的国力和信誉。”
  “为什么代表大明的国力?因为换句话说,大明宝钞的总量即大明的制造力总值,也就是大明创造的有价值的物品的总和。”
  “为什么代表大明的信誉?因为百姓是相信这张纸能当纸面上写着的钱用才买帐的。”
  “而无节制的滥发宝钞,就是市面上钱多了物品少了,百姓需要拿比原来更多的钱去买同样的物品,宝钞自然就贬值了。”
  “滥发宝钞这种不劳而获即可获取大量的财富的手段,来钱来的太快了,太容易了,朝廷是会上瘾的!”
  “而这些获取财富,都是利用宝钞这个工具,从百姓身上割取来的,是百姓的血肉!”
  “所以滥发宝钞实际上,就是以损害大明的信誉为代价,吸百姓的血!”
  隔壁密室。
  “所以,老和尚那天疯了以后,说的那句话,我们都是吸血虫,真的是真的吗?”沉默良久,朱棣艰难开口问道。
  朱高炽战战兢兢地说道:“父皇,不能这么说,朝廷暂时有困难,多印点宝钞救急而已,以后一定会收敛的。”
  朱棣却只是不语。
  朱棣这辈子从未像今天这般患得患失过,甚至连平日里杀伐决断的风范都丢到九霄云外了。
  患得患失的根源在于朱棣很清楚,大明现在正面临着深刻的内部危机。
  各地藩王、建文余孽、洪武旧勋.还有各种势力,无不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屁股下的这张还没坐热乎的龙椅,人人都想掀翻自己这个乱臣贼子,继而取而代之。
  而朱棣为了加强统治,需要很多的钱。
  但是朱棣并没有细想,或者不愿意去想的是,大明朝廷的财政状况已经严重透支,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真金白银。
  所以朱棣才将目光放在宝钞上面,试图用这种更快捷的手段增加大明财政收入。
  仅仅登基几个月,朱棣就已经连续开动‘永乐牌常规动力印钞机’,凭空造钱以供朝廷开销了。
  见好大儿这副如履薄冰的样子,朱棣喟然一声叹息,问道。
  “炽儿你是不愿意拂了朕的脸面,不肯说实话啊.伱记不记得姜先生还说过一句话?”
  朱高炽愣了愣,反问道:“哪句?”
  “——所有免费的东西,命运在暗中都标好了价码。”
  朱棣的患得患失,便是他得到了用来加强统治的钱,稳住了自己的皇位,那么他失去了什么?
  民心!
  朱棣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民众,举着手中已经变成了一张废纸的宝钞,在向他讨债,如同恶鬼一般狰狞地围着他,无声咆哮着。
  “钞法要改,委实不能滥发了。”
  朱棣双手拢在袖口,怔然道:“朕已经失了天下读书种子的心,不能再失去天下民众的心了,否则岂不是真变成了,靠着骄兵悍将统治的独夫民贼?”
  第63章 富可敌四百国!
  李景隆若有所悟,但旋即就回过神来。
  “姜郎,不对啊!”
  “如何不对?”姜星火笑着问道,似乎早就料到了李景隆的反应。
  “那就算宝钞这般滥发下去,迟早会变成一张废纸,可如果想要白银成为大明的主要货币,归根到底,白银在大明的产量和存量都不够啊!”
  李景隆愈发费解,就连朱高煦也意识到了好像大明的白银确实很少。
  虽然朱高煦平常兜里只揣金豆子
  李景隆略作回忆后肯定地说道:“我是亲自去过浙南和福北的银矿的,大明官营银矿多集中在这两处但说实话,即便是官营银矿,开采难度也很高,而且银量也不算高,成色亦是略有不足。”
  “官营银矿,朝廷设立银场局征集矿夫来开采、工匠来煎炼,每年生产所得扣除必要支出费用后,剩下的全都要上缴给朝廷,便是所谓‘银课’。”
  要知道,当年李景隆曾负责过监察浙南银课好几年,所以现在说起来白银的事情如数家珍,里面的门道他可谓是清清楚楚。
  “而洪武朝的银课,洪武二十三年是三万两,洪武二十四年是两万五千两,洪武二十六年是两万两。”
  “从银课日趋减少的数字上看,大明现有的官营银矿,已经快要开采殆尽了,如何还能开采出足够整个大明流通使用的银子呢?”
  这时,一直在旁听没开口的朱高煦,忽然暗戳戳地说了一句:“帐面数字减少不代表产量下降,没准进了某些人的口袋里呢?”
  李景隆面色一僵,艰难地扭过头来,看着朱高煦。
  李景隆的心里有些慌乱,在中秋大宴上为了表忠心站好队,他给大明下西洋事业贡献了两万五千两白银。
  这可是相当于大明一年银课的惊人财富!
  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从各地银场局里捞出来的。
  若是平常也就罢了,这都是官场上半公开的秘密。
  可眼下朱棣还在旁边听着吶.
  李景隆欲哭无泪,他几乎不敢想象,朱棣听到这句话后,他会是什么下场。
  这件事往重了说,已经涉及到了谋夺国库银钱,甚至可能牵扯到其他罪名,足够治个诛九族的重罪。
  而李景隆之所以愿意以国公之尊,进诏狱来当朱棣的耳目,说白了不就是靖难之役的时候跟朱棣对着干,眼下怕朱棣秋后算帐吗?
  立功赎旧罪不成,新罪反而自己嘴贱带了出来,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李景隆越想越怕只觉得双腿发软,额头冷汗淋漓。
  而那朱高煦仿佛毫无所觉,仍旧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说道。
  “所以嘛,俺觉得大明的银课还是很有潜力的,把历年各地银课主官都查一遍,该抄家的抄家,该杀头的杀头,没准可供全大明流通的银子就凑够了呢?”
  此话一出,李景隆立刻瞪圆了眼睛,紧张地盯着朱高煦,表情僵硬地说道。
  “呵,呵呵.怎么可能呢,莫要开玩笑了。”
  好在姜星火终于开口,拯救了濒临崩溃的李景隆。
  姜星火说道:“前面我已经讲了,首先大明本土白银产量很少;其次如今大明开国只有数十年,民间白银存量极度不足且多集中在权贵手中,百姓手里压根没有多少。”
  “但是究其根本,其实问题就在于一个。”
  “——白银不足。”
  脊背冷汗还没消散的李景隆,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这不就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们。”姜星火眯起了眼睛,“就在距离大明不远处,储藏着将在未来几百年内占全世界三分之一白银产量的高品质超大银矿呢?”
  “姜郎,莫要开玩笑了!”李景隆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的。
  朱高煦却忽然兴奋了起来,拍着大腿道。
  “快告诉俺,这超大银矿究竟在哪?等俺出狱了,马上带人去搬空!”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