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历史军事 > 汉道天下 > 第1349章
  贾诩见驾之后,很快就将天子的安排转告给张济。
  正如他所料,张济虽然没能得到确切的答案,但知道天子和贾诩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并且正在为之努力,也就接受了现实。
  张济随即上表请见。
  君臣再见,看着对方的变化,都有些唏嘘。
  刘协不仅高了,壮了,更有了睥睨天下的雄主气概。相比之下,张济胖了,头发也半白,眼中的戾气少了大半,只剩下一些贪婪和狡黠。即使是这些,他也藏得很好,只剩下一点不太真诚的慈祥。
  一番半真半假的客套后,两人落座。
  张济开始讲述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从奉诏转战南阳,到进军江陵,再到攻破益州,一件件,一桩桩,不厌其烦,钜细靡遗。
  见驾之前,贾诩和邹氏都以不同的方式提醒过他,他的官职到此为止,不可能再升,最多就是食邑再增加一些。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不仅没有好处,还会让天子感到威胁,让部下失望。
  与其如此,不如将功劳推给部下,既让天子觉得他谦虚谨慎,又让部下得到升迁,感激他的提携,将来知恩图报。
  因此,他将总体统筹的功劳让给了丁冲,将攻破益州的功劳让给了孙策、黄祖,对奉诏见习军事的庞统、周瑜也大加赞赏。地方上的治理,则推功给一群荆州官员,比如长沙人桓阶、南郡人董和,此外还有一些益州人。
  刘协听得很认真,还用笔记下了几个张济着重提及的人名,表示将来一定会提拔他们,并让他们知道这是张济推荐的功劳。
  张济心满意足,最后表示了廉颇虽老,壮心未已的豪情壮志,表示愿为天子效劳。
  刘协表示感谢,随即宣布诏书。
  转张济为祖厉县侯,食邑三千户。
  赠其妻邹氏诰命,并拜子弟一人为郎,以奖励其佐夫之功。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分科取士
  对邹氏的赏赐,引起了无数人的热议。
  夫妻本是同林鸟。夫贵妻荣,这没什么好说的。但妻子不仅能得到诏命,还能像丈夫一样推恩及子弟,使母家子弟为郎,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先例。
  这既是对张济的额外恩宠,也是对女子可与男子比肩的一个注脚,效果不亚于当年马云禄因功封侯。
  马云禄封侯凭的是军功,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邹氏没有上阵杀敌的本事,却因为辅佐丈夫有功得到了诰命,还让母族得到了恩泽,却是很多女子都可以做到的。
  相夫教子这条路一样有前途。
  突然间就成了榜样,邹氏也很意外。忙乱之下,她请见皇后伏寿和贵人马云禄。不管是谁帮忙,都去感谢一下。
  马云禄一头雾水,伏寿却猜到了天子心思,也没有点破,只是劝慰邹氏说,你要再接再厉,好好辅助骠骑将军,为朝廷尽忠,对得起朝廷的诰命。
  邹氏感激不尽,满口答应,拍着胸脯,一定会管好张济,不让他犯浑。
  ——
  在骠骑将军张济加入参谋后,贾诩联合太尉府的掾吏,商量出了一个方案。
  部分恢复军功爵制,但不用军功爵的名称,而是参考周礼中提及的士师制度,对武艺精湛、战斗经验丰富,却不适合做官的人进行分级。
  比如射艺高超的射手,按照射艺和军功,分为大射师、射师和射士三大类,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共九品,安排相应的俸禄。
  得到大射师、射师称号的可以留在军中,做为职业兵,秩比校尉至百人将不等,直到退役。
  如此一来,他们可以不用做官,仅凭自己的技能享受到相应的俸禄和荣誉,并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其他战士,担负起培训新兵的责任。
  士师制度古已有之,不会引起担忧。
  在天子提倡四民皆士,尤其是重视医匠,改医匠为医士、医师之后,类似的称号已成习惯,现在不过是用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也不算改易。
  为了防止别人联想到军功爵,贾诩还将范围扩展到所有以技艺立身的人,比如农士、医士等。
  方案拟定后,贾诩先和刘协商量。
  刘协觉得可行。
  这个方案其实和职称差不多,区别只在于没有涉及到退休待遇。军中校尉的俸禄是比二千石,正好卡在有退休待遇的标准以下。
  这就给了朝廷恩赏的空间,也不会对财政造成太大的压力。
  对将士来说,这样的制度解决的是在职的待遇问题,以及荣誉,有利于吸引真正的精锐留在军中,成为朝廷的常备兵。
  刘协随即与贾诩商量,对常备的规模和驻地进行统一安排,彻底将军权从州郡剥离出来,由专业的将领负责。
  常备兵不负责治安,只负责超出治安范畴的军事行动,所以规模不用太大,以营为单位,二千人以下。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朝廷下诏,调动周边的力量进行支援。
  考虑到军事与民政的脱离甚至相背,边远地区的防务更重要,也更辛苦,所以在升迁制度上要有所倾斜。在边境担任过职务的优先提拔,比二千石以上的军职,只能从边军将领中选择,且有一定的年限要求。
  想靠着家族关系,在富庶地区混资历,最后位至公卿,这条路必须堵死。
  将帅必出于行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