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英公务员 > 第2109章
  后世艾伦威尔逊在键道上的造诣,几乎没有听说过印度河那个和平教世界国家关系还算不错,伊朗本来有段时间不错,但美帝一个极尽升华之后,印度就把脑袋插裤裆里面了。
  印度新闻上经常提及的友好国家,除了俄罗斯之外,也就以色列、法国,连英国的名字都没有,英国殖民了印度,我大印度和英国不共戴天,除了要英联邦援助的时候。
  “我们提及几个为印度量身打造的标准,比如说对本地区有着强大影响力,再加上一条国内不能有其他国家的军事基地,这表明这个国家可以做出独立的成熟意见,堪称是后备的常任理事国。”
  这么说就可以有种单独对印度示好的感觉了,因为后世还有两个战败国德日也想要蹭进去。
  这两个国家都是本土有大量美国驻军的国家。这个标准可以把这两战败国直接排挤出去。
  最重要的是英国现在也没有美国军事基地,可以理直气壮的掐腰制定一个本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准。
  如果德日两国还不死心的话,那就不得不拜托轴心国里面的意大利出手了,反对印巴德日四国入常的咖啡俱乐部就是意大利这个轴心国成员组织的。
  当日、德两国希望“入常”,意大利等国则表示反对扩大联合国安理会的可能。以意大利为首的这些国家的大使经常在咖啡馆商讨,这些国家的大使越聚越多,后来被称为“咖啡俱乐部”,咖啡俱乐部成员国超过七十个,中俄美英法五国的白头套,都归意大利调遣,堪称恐怖如斯。
  按照艾伦威尔逊的标准,就剩下印度以及巴西两个候选国了,德国和日本光是美军基地这一项,就过不了关。
  而没有国外军事基地的印巴两国呢,注定又是不被信任的,把印巴和德日分开,说不定更加容易被各个击破。
  蒙巴顿元帅的身份非常适合漏口风,第一蒙巴顿元帅的身份足够高,第二他已经退役了,不能代表现在的英国政府。本身具备强大的模糊空间,蒙巴顿元帅还是最后一任英属印度总督,非常适合这一次对印度喊话。
  “都是为了英国。”在蒙巴顿元帅被说服之前,英国财富的代表帕梅拉蒙巴顿女士,首先已经被自己的男人说服了。旗帜鲜明的站在了丈夫一边。
  蒙巴顿元帅义愤填膺,对这个不孝女表达不满,点头的动作倒是没有哪怕一帧的延缓,他现在就靠着女儿养老呢。
  夏斯特里的葬礼庄严肃穆,这个时代的国大党还是相当强大的,堪称一个全民党派,国大党就是印度,印度就是国大党。夏斯特里作为印度总理,还是通过斯德哥尔摩会议拿回了印度的损失,也受到不少印度人的认可。
  毕竟非战之罪嘛,是巴基斯坦后面的和平教国家,勾结在一起对印度发起了石油禁运,才导致了印度军队的表现不如预期。
  包括英迪拉甘地的国大党高层全部出席了夏斯特里的葬礼,随着夏斯特里的病故,国大党内部必将重新开始一轮争夺。
  但此时这些国大党巨头没有想到第一个跳出来整活的是最后一任英属印度总督,蒙巴顿在发表讲话的时候,大谈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盛赞印度独立取得的成绩,随后话锋一转,历史上第一个在公开场合当着十几万见证者的面,支持印度入常的公众人物出现了。
  第1340章 印度铁娘子
  “夏斯特里总理的病逝是令人难过的一天,全印度甚至全世界都应该铭记这样一个卓越领导人的离开,我和夏斯特里相识于一九四二年。”蒙巴顿元帅满脸沉痛哀悼的开始这一次的演讲。
  下面贵宾席的一对小夫妻早已经腻在一起,帕梅拉蒙巴顿根本对父亲的话充耳不闻,询问着伤兵事件来龙去脉。
  艾伦威尔逊堂而皇之的搂着妻子的娇躯,小声道,“这里面也有美国人,不过没有公布出来,离开之前的舆论引导还是成功的。我们也将犯罪分子明正典刑了,算是一个很大的震慑,至于受害家庭也给了封口费。以及待遇上的安排。”
  马来亚可是用来代替英属印度的,这可不能等闲而论,再把这个殖民地丢了,英国就可以考虑做跟班了。在这个世界做跟班可能比艾伦威尔逊脑海中的世界还要惨,法国一口吞了阿尔及利亚,虽然说宜居土地并不大吧,可比较而言英国要是不对一个地方做到同样的控制,应对法国都会捉襟见肘,这也是白厅以及两届政府的共识。
  “不过听说美军在南越的军事行动成效不大,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帕梅拉蒙巴顿还是隐隐有些担心,处在英国的角度就是这样,面对美国的暗中使绊子英国当然是不满,但要是美国一败涂地?
  “不用担心。以本土的位置来说,苏联一直都威胁到我们,都这个地步了,还担心什么?”艾伦威尔逊看的很开,“自由世界控制的地方远超苏联,只有一个威胁值得重视,那就是世界前三人口的国家处在一个阵营。”
  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实力对比,但这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从印度撞山开始,这个可能就不存在了。虽然某段时间苏联和中印两国的关系都很好,但却没有利用这段时间调节两国的边界问题。
  话又说回来,苏联也不一定能做到,边界问题这种糟烂事,站在哪个国家的一边都是不对的。
  就算是艾伦威尔逊是苏联人,他可能也会站在印度一边,因为谁都想不到同一个阵营的国家竟然反水,就算是铁托的南斯拉夫也没有做到某大国后来那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