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英公务员 > 第356章
  此时的安达曼群岛,正处在一片杀戮当中,曾经跟随山下奉文横扫东南亚的日本士兵,时隔近一年之后,再次显示出来了凶性。
  这些日本战俘身体瘦弱,身体显然在长期的饥饿状态当中消耗了不少元气,但每个人的双眼都释放着杀气,将在岛上受到的虐待一股脑的都发泄出来。
  事情的原因是,一封要清洗日本战俘的电报泄露,导致了这一次的暴动发生。
  电报只是一个导火索,真实性根本就不用考究,归根究底是近一年来,无休止的繁重劳动和伙食克扣,最终磨灭了心理素质过硬的日本战俘。
  只要不是在睡觉,日本战俘就在不断的劳动,建设几乎超出使用需求的军事基地,而伙食上的克扣是长年累月的积累,更不要提英国人怂恿印度士兵,对日本战俘进行花样翻新的虐待。
  终于造成了这一次的暴动,而始作俑者却已经乘坐军舰逃离,将印度人扔在了岛上。
  超过两万的日本战俘,虽然没有武器,但是人数是印度士兵的二十倍,一旦决定反抗,不到一千的印度士兵,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可想而知了。
  到达安达曼群岛的日本战俘本来还更多,已经因为当地的环境死了四千多人,成了岛屿的一部分,这其中就有印度士兵的很大功劳。暴动之后,印度驻军面对的情况可想而知。
  英国人都居住在安达曼群岛最大的港口上,那里有停靠的军舰,得到消息马上就上船逃离,把印度士兵仍在了岛上。
  现在,一切后果都要印度士兵来承担了,从暴动开始,就有很多落单的印度士兵直接被杀,日本战俘用抢夺的武器完成武装,继续攻击印度军队,同时寻找一切可以果腹是食物,最近两个月,很多战俘都因为没有食物饿死,不少暴动的日本士兵,全凭着一口气对抗饥肠辘辘。
  几万日军裹挟着岛上被流放的日奸,对安达曼岛进行了大扫荡。
  安达曼群岛上丛林的恶劣环境,和东南亚的环境是一样,好几万人在没有道路,没有获得给养的可能的情况下,一头扎入几乎荒无人烟,野兽丛生蚊虫肆虐的莽林之中,那将是一场悲剧。
  而且深知自己在战俘眼中是什么形象的印度士兵,此时也没有束手就擒,仍然在岛上和暴动的战俘进行战斗,希望岛上的情况已经被传递出去,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两个正在大门朝屋里射击的日本战俘一下就被掀翻在了地上,连那挺刚刚哑火的轻机枪也被炸的飞了起来,总算是暂时压住了暴动日本战俘。
  这时候防守的印度士兵才爬起来,就又看到几个战俘从大门冲了进来,步枪这个时候已经不好使了,于是他立即从腰间拔出了腰间的手枪,拔枪的瞬间就瞄准了来袭的战俘,甩手就打出了一梭子子弹。
  二十发子弹呈扇面扫射了出去,三个战俘当即身上喷着血惨叫着就倒在了地上,剩下的两个战俘也吓得赶紧趴下,不等他们举枪射击,旁边不远处冲出来两个人影,手持手枪呯呯呯就打了起来。
  但是这名士兵防守的房子,是扛不住暴动者的冲击的,因为防御和武器的原因,两个勇敢的印度士兵多活了十五分钟时间,十五分钟之后,一缕炊烟腾空而起,饥肠辘辘的战俘们必须要吃点东西了,吃什么都行……
  安达曼群岛的战俘生活,让这些战俘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饥饿,他们要吃东西……
  新德里总督府,驻印英军的埃尔文将军已经到达,他和总督府得到消息的时间差不多,现在正赶过来商量对策,现在安达曼群岛的情况大家都不了解。
  第261章 万全之策
  “埃尔文将军,相信你也了解到安达曼群岛的情况了。”总督府内,巴伦爵士迎上来主要伸出了手,和目前驻印英军的军事长官握手。
  埃尔文将军伸手和巴伦爵士握了一下,同时道,“倒也不是全部了解,现在只知道岛上的侨民已经全部撤离,至于群岛上面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并不是十分清楚,实际上岛上有多少人参加暴动,我都不是十分了解,不知道巴伦爵士知道么?”
  巴伦爵士看了一眼艾伦威尔逊,后者会意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引领埃尔文将军走到了桌上安达曼群岛地图的一侧,解释道,“安达曼群岛的日本战俘刚开始有两万六千人,是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的嫡系部队,流放到安达曼群岛,同时也有修建军事基地的作用,将军是军人,应该了解安达曼群岛堵住马六甲海峡,这在军事上代表着什么。”
  埃尔文将军点头认可,艾伦威尔逊则继续介绍道,“安达曼群岛长期是一处流放地,因为孤悬海外的位置最适合的就是这种工作,我们将日本战俘放进去,也是为了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军事基地,毕竟本土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英属印度的情况也不是特别乐观,使用这些免费劳动力,不会有人追究,都是为了节省费用考虑。”
  “岛上连同刚开始的战俘,还有缅甸、马来亚、泰国、以及部分法国殖民地的亲日份子,在岛上流放,人数大概在七万人左右。”
  “七万人?真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呢。”埃尔文将军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参谋,参谋点头上前一步开口道,“岛上的军事力量有印度两个营,配备了一百零五毫米步兵炮,不过艾伦助理所说的七万人,全部参加暴动的话,可能两个营的驻军应该已经消失了。布莱尔港有两艘部族级驱逐舰,我们收到的电报就是军舰撤离的时候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