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 第1374章
  至于说有些官员攻讦刘晋,自己花钱办学校,所谋深大。
  这很显然是在攻击刘晋图谋不轨,通过办学来谋朝篡位,颠覆老朱家的江山。
  但弘治皇帝根本就不会相信这个,刘晋的为人,他很清楚,而且自古以来这谋朝篡位的有人会去办学校?
  而且办学校就算了,还天天在学校里面对当今的天子歌功颂德,要大家忠君爱国?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刘晋恐怕是历朝历代以来最笨的野心家了,哪有人谋朝篡位还要对当今天子的歌功颂德,要大家忠君爱国的?
  排除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剩下的就简单了。
  弘治皇帝一下子就看清楚了,通过这个新式学校和传统私塾的表面现象,看到的本质就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面对新崛起的思想文化的恐惧。
  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璀璨耀眼,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就开始大兴,一年多年来逐渐的形成了现在独霸整个思想、精神、教育的局面。
  皇帝轮流做,但是无论是谁上台,都要用他们儒家的人来治理天下,都要用他们儒家的思想来管理万民。
  现在新式学校的出现,其实不仅仅只是没有教授儒家经义如此简单,更重要的是新式学校所代表的新思想,它一旦发展壮大起来,将来就会动摇儒家的统治地位。
  这才是这一次儒家为什么如此激动的原因了。
  想清楚了这一点,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笑了笑。
  上次就意识到了平衡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文武之间的平衡,更是应收要逐渐的将儒家和其它诸如法家、墨家、农家之类的进行平衡,不能任由儒家一门独大。
  否则这皇帝换来换去,对他们儒家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他们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帝王,真正的统治者。
  “诸位爱卿,此事你们怎么看?”
  弘治皇帝目光扫视了一圈,看了看在场的这些大臣问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其实不难处理。”
  刘健想了想第一个站出来,作为内阁首辅,他肯定是要表态的。
  “哦,说来听听~”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首先必须要肯定一点,那就是新式学校办学确实是好的,不管如何,它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能够传播知识和技能,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
  “更何况,这新式学校关系到千家万户孩子读书上学的问题,所以肯定是不能够停办的,而且还应该要大力的鼓励和支持。”
  “因为新式的学校的教书方式和模式,非常适合大规模的推广,一个学校动辄几百、上千的孩子在读书,如果是传统的私塾,可能需要的老师就非常多,但是在新式学校,几十个老师就足够了。”
  “这意味着采用新式学校的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学到知识,同时也是学会忠君爱国,知道礼义廉耻,知道忠心仁义。”
  刘健旗帜鲜明的表示了对新式学校的支持,他看到了这种新式学校的好处,这种模式非常的不错,适合大规模的推广,适合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学习。
  传统的私塾,往往只有两三个老师,有些甚至于只有一个老师,又不分班级,年级之类的,这教书的效率非常低下,老师的水平往往决定了学生的水平。
  新式学校就不一样了,犹如流水线一般,一个老师只教一门课,一个年级,钻研一门课,自然而然可以更精通。
  学生分年级,学习的难度由浅入深,逐渐掌握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自然更好,学习也更快。
  “嗯~”
  弘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不愧是自己的老师,果然是自己肚子里面的蛔虫,自己也是这个意思,新式学校不仅仅不能停,而且还应该要大力的推广。
  弘治皇帝都已经决定了,这刘晋可以出钱办学校,自己也可以嘛,自己是皇帝,当做表率,反正现在也不差钱,那些银子出来,办办学校,也可以为自己弄点好名声嘛。
  “其次,王公所言也并非没有一定的道理,孔孟之道、诸子真义是最适合治国安邦之道,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新式学校所传授的课程都是讲具体的某个方面的内容和知识,很少有治国安邦的内容,所以这新式学校毕业的学生并不适合选拔为官员。”
  “所以臣以为,一方面应该要求新式学校极强孔孟之道的传授,增加诸子经义的内容,让学生们可以学到先贤的智慧。”
  “另外一个方面,朝廷这边则是应该要定下规矩来,以后朝廷的官员还是通过科举考试来录取,而新式学校就读的学生则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能选拨录用为朝廷官吏。”
  “最后则是朝廷方面应该要拿出更多的资金出来,用来兴建私塾和书院,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就读私塾和书院,不断的推广孔孟之道,儒家真义。”
  “如此一来的话,事情自然而然也就可以平息下去。”
  刘健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走中间路线。
  儒家之所以反应激烈,无非就是担心以后失去统治地位,失去了儒家垄断官场的地位,既然如此,那就干脆朝廷这边规定下来,这想要做官为吏那就要必须读私塾,走传统的私塾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