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历史军事 > 曹操喊我去盗墓 > 第772章
  所以这种分量的兵器,还真就不是给人用的,起码不是给一般人用的。
  “典韦兄弟,劳烦你将另外几件兵器也捞上来。”
  将“殳”丢在地上,吴良又很不甘心的看向凹坑中已经被带出淤泥的方锤与大斧,它们也在凹坑的边缘,典韦伸手去捞应该不难。
  “诺!”
  典韦应了一声,立刻照办。
  不多时。
  一柄方锤与两柄大斧也已经摆在了吴良面前。
  吴良走上前去拎了拎,果然同样十分沉重,甚至感觉上比刚才那柄“殳”还要重了一些,教人无语。
  “这下面应该还有不少相似的兵器。”
  吴良自言自语的道,方才典韦抽出那柄“殳”的时候,非但将方锤与大斧带了出来,下面还同时传来了一些松散的金属碰撞声,可见数量一定不少。
  由此判断,这个凹坑极有可能是一个用来放置兵器的武器库。
  只是武器库中存放的都是这种分量的兵器,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毕竟天底下似典韦这样的力士终归是极少数,而专为这种极品武将打造的兵器,通常都会好生保管,没有理由像普通兵士们使用的常规兵器一样批量存放。
  除非。
  这就是普通兵士使用的常规兵器……
  但如果这种分量的兵器都只是算是常规兵器的话,这未免也太夸张了些,直接超越了吴良所理解的人类范畴,除非这个人种或是这支军队都是堪堪能与典韦比肩的力士,这样的人种或是军队,战斗力未免也太恐怖了些。
  戈基人……
  吴良随即将这种兵器与之前的推测联系了起来。
  “身材矮小却十分健壮”乃是《羌戈大战》中所描述的戈基人的重要特征之一。
  带这个想法,吴良再去分析这几件兵器。
  最长的便是“殳”,在吴良的印象中,“殳”都是类似于长枪或是长矛一般的长兵器。
  而面前的“殳”却只有四尺来长,这样的长度对于正常的成年男子而言确实略微有些尴尬,算不上长兵器,也算不上短兵器。
  吴良的个头不算是特别高的,但也绝对不低,而这柄“殳”竖立起来,只是刚刚到了他腰部的位置,这样的高度使得他不太方便像长矛或是长枪一般握着殳柄杵在身旁,使用起来也不是十分顺手。
  而那方锤则只有三尺来长,大斧更是只有两尺来长。
  这两种兵器对于成年男子而言,显然得归入短兵器的范畴,大斧的长度还好说一些,但那方锤依旧会给人一种不长不短的感觉,这样的重锤感觉上根本用不着那么长的手柄,使用起来很顺手。
  但如果吴良蹲下身子。
  假设自己只有四五尺高,如此再去对比这些兵器的长度,感觉就顺手了许多……
  所以。
  这会不会是史诗中的“戈基人”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兵器呢?
  他们“身材矮小却十分健壮”,成年男子的力量甚至堪比典韦这样的名将,使用如此沉重的兵器依旧得心应手?
  另外。
  《羌戈大战》中羌人在与“戈基人”的战争中屡战屡败,节节败退,最后在天神的帮助下才终于获胜,会不会也是因此?
  毕竟羌人与汉人的身体素质基本上是在一个水平线上。
  若是与全民大力士的戈基人发生战争,那就好比一队普通兵士与一队典韦正面硬刚,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一定会是一面倒的局面。
  只是。
  这样的种族真实存在么?
  吴良凝神思索,联想到了一个中西方考古文献中都出现过的一个同样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种族——矮人族。
  西方关于矮人族的记载,源自于北欧神话。
  在北欧神话中,矮人族身材矮小,样貌粗犷,强壮勇猛,尤其擅长开采矿石,从生到死都巨住在山洞之中,以山羊作为自己的坐骑。
  后世的许多奇幻类型的文学与游戏中的矮人,便取材自北欧神话,并非完全是无中生有。
  而在天朝古代的文献中,也曾出现过“矮人国”的记载。
  原文是:“国人男女长止尺,于五岁生子,八岁而老。常为鹳鹞所食,其人穴居以避。每侯夏三月出,坏其卵。云以羊为骑。”
  这里面有关矮人族的记载便与北欧神话略微有了一些出入,不过有一项却是发生了神奇的重合,那就是同样“以羊为骑”。
  除此之外。
  后世还曾发现过一些疑似“矮人族”的遗骸化石。
  一处是德国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的遗骸比较矮小,但骨骼粗壮,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尼安德特人”可能就是北欧神话中矮人的原型。
  另外一处则是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弗洛里斯人”,“弗洛里斯人”身高仅有1米左右,乃是一种杂食性智人,与“矮人族”的相关记载也差不多。
  不过他们与《羌戈大战》中记载的“戈基人”依旧有些不同之处。
  那就是尾巴。
  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记载,乃至后世发现的疑似“矮人族”的遗骸化石中,都没有提到与“尾巴”相关的信息。
  因此传说中的“戈基人”与“矮人族”是否有关,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不过后世较为主流的人类考古结论表明,人类亦是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演变成了后世的现代人类,其中分别经历了: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与晚期现代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