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历史军事 > 曹操喊我去盗墓 > 第85章
  战国晚期的古墓,则开始用红色网纹土与黄土混合拌制回填,并分层夯紧。
  西汉早、中期墓,常用纯粹的黄土回填,这种黄土粘性好,之前的做黄泥生意的土夫子,正找这种泥挖,一挖就能挖出了古墓。
  到了西汉晚期墓,添墓时又回从外地运来一种黄沙泥做填土。
  东汉的墓,填土情况与西汉墓相似,但已经不用黄沙泥做填土,不过夯土不如西汉墓紧密、有点松,俗称为“泡筑板”。
  至于再后面的墓,现在的吴良肯定是没有机会盗了,不提也罢。
  总之,这门观土断墓的学问往浅了说是这些,往深了说还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细节,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与长期的经验积累,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的。
  也是因此,吴良一点都不介意洛阳铲被人偷学了去,那只是表面上的东西,真正的核心技术都存在他心里呢。
  “难道贤弟的眼睛另有玄机?”
  一听这话,曹禀立刻面露惊奇之色,凑上来扒在吴良的眼睛上仔细打量。
  “此乃祖上的不传之秘,唤作‘分金定穴’之术,再多的话便恕弟不能言说了。”
  吴良扒拉掉曹禀的手,果断再次开启故弄玄虚模式。
  后世小说中可供他拿来张冠李戴的厉害词汇还多着呢,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不为过。
  当然,吴良这么扯的目的夜是为了更好的自保。
  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自己的能力全部传授出去,这是他从一个关于猫与老虎的寓言故事里面学来的道理,作为老虎的师父,猫正是因为留了一手,没有将爬树的本领也教给老虎,才在老虎过河拆桥的活了下来。
  然而也是说出这句话的同时,吴良脑中忽然跳出一个相当哲学的问题:
  这么玩下去的话,历史上到底是先有了擅长分金定穴的摸金校尉,还是先有了他吴有才?
  ……
  不一会的功夫。
  几名兵士已经将坑定挖到了5米来深。
  吴良“不经意”的瞟了一眼挖出来的土,发现挖了这么深带出来依旧是死土,便又“假模假样”的来到洛阳铲挖出的坑洞面前看了看,这才语气笃定的道,“走吧,这里不用挖了,下面没有墓穴。”
  像这种有守墓人守护的古墓,规模一般都不会小。
  因此只要一个孔打下去没有发现可疑泥土,立刻就可以换地方了,暂时还用不着“梅花点”探墓法进行小范围的探查。
  “这么快就能确定了?贤弟这‘分金定穴’之术竟如此神奇?”
  曹禀惊喜道,这确实比之前的效率快多了,前后算起来也就一刻钟的时间,还免去了之前在砀山的时候为了掩人耳目填坑的过程。
  若这“分金定穴”果真有用,他们以后盗墓必将事倍功半!
  白菁菁眼中却划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忧虑之色……
  与其同时。
  而在不归谷外一片位于高处的林子之中,一个隐于树冠之中的男子眺望了一阵,终于对下面的几人说道:“菁菁没死!原来是被另一伙人擒住了,难怪前几天一直寻不到踪迹,不过此时她将衣裳反面穿在了身上,这是在告诉咱们这伙人不简单,叫咱们莫要轻举妄动。”
  第六十八章 劈山为陵
  几个时辰后,天色渐晚。
  吴良等人终于将这座山麓脚下与山腰探了个遍,依旧一无所获。
  “若是贤弟的‘分金定穴’之术没有误差的话,我们恐怕就只能折回入谷时经过的那片密林中寻找了。”
  曹禀打了个哈欠,有些失望的道。
  除了霸陵以及之前盗过的砀山梁王墓葬群依山为陵之外,汉墓大多为覆斗型堆土墓。
  而曹禀作为汉朝土著,难免便对陵墓形式有些固化思维,再加上本就没有多少盗墓经验,探完了山下自然而然的便认为已经没有再探下去的必要。
  不过这种思维倒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一般情况下就算是依山为陵的石墓,入口也都设置在山下或山腰,不但施工难度要相对低一些,还比较方便后人祭拜。
  但事无绝对,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因此总还是会有些例外……
  “安民兄稍安勿躁。”
  吴良抬起头来望了望整座山麓,想到了一个后世十分特殊的陵墓案例——西汉南越王赵眛墓!
  此墓既非覆斗型堆土墓,也非依山为陵墓,而是极为罕见的“劈山为陵墓”。
  所谓“劈山为陵”,便是自山顶开始将山石劈开,凿出一个平面为“凸”字形的竖穴,再从前端东、西侧开横洞成耳室,南面开辟斜坡墓道,如此成陵。
  这样的墓穴因为其特殊性,入口便设置在山巅之上。
  因此只在山下寻找根本不可能发现任何痕迹,向上望时又只会以为这不过只是一座普通的山麓,如果不是亲眼见过,极少有盗墓贼会脑洞大开跑到山顶去探。
  于是这座陵墓便完好的保存了两千多年。
  直到1983年6月才在当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无意间被施工队挖了出来。
  那是南越王墓下葬之后第一次见光,墓内一切事物皆保存完好,可见哪怕是后世盗墓最为猖獗人才井喷的年代,也没人找到过这座墓穴。
  郝萌所部顶着瘟病在不归谷内挖了这么多天一无所获,如今他们又已经查完了山下,只剩一片密林未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