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冠 > 第222章
  没事问狗儿,“你和黄昏关系较好?”
  狗儿吓了一跳,急忙跪下叩头,“陛下,奴婢有罪,不该和黄昏走得太近,但奴婢绝对没想到黄昏会是明教的人,要不然给奴婢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和他走得太近。”
  朱棣没好气的笑道:“没问你罪,就是以你对黄昏的认识,觉得这货会不会蠢到留下这种把柄,他若是明教的人,会留着于彦良的活口?他若是明教的人,回到兴化府后,岂会容忍张扬那一批人活到现在,要知道他是钦差,有资格调动张辅的兵力,朕当时可是让张辅带兵驻扎在福建边境。”
  狗儿讶然,“陛下不信黄昏是明教的人?”
  朱棣摇头,“按照刘思清的说法,黄昏笃定是明教的人,但个中必然有我们不知道的内幕,所以这件事朕才要亲审。”
  顿了一下,声音骤然杀意凛冽,“朕不差臣子。”
  黄昏若是不能完美的给朕解释清楚,没有绝对能让朕相信的理由,仅是勾结明教、欺君这两件事,朕就必须杀他。
  必杀!
  没有第二种可能。
  天子的逆鳞很多。
  这两种恰好都是。
  第182章 我黄某人何惧
  朱棣心中了然明镜,黄昏是明教中人一事,可能是真可能是假。
  不论真假,都是梅殷对黄昏的反击。
  也是纪纲在借刀杀人。
  梅殷素有势力,能摸清泉州那偏僻地方的反政府势力,而整个天下有这个能力的,除了他朱棣和梅殷还有纪纲。
  因此这件事也可能是纪纲的手段。
  利用梅殷,借朱棣的刀来杀黄昏。
  这事朱棣喜闻乐见。
  若是假的,那么可以趁机治梅殷一个诬陷朝臣的罪,先小题大做贬一下他的官职,后续更好操作,若是真的……
  朱棣真不介意杀了吃里扒外的黄昏。
  叛徒历来招人恨。
  没过多久,梅殷带着刘思清来到乾清宫,在殿外候着,一位侍卫匆忙进来禀报,说纪纲请求佩刀入殿,望陛下恩准。
  朱棣心中有些触动,觉得自己没白恩重纪纲。
  纪纲请求带刀入殿的原因很简单。
  等下亲审黄昏,殿中有梅殷、刘思清、黄昏、于彦良,这些人若是心怀叵测,殿外的护卫根本来不及护驾。
  有他纪纲配绣春刀在一旁,足以保护天子安宁。
  但是——
  朱棣是天子,天子多疑。
  在朱棣这一生中,他连他的三个儿子都不绝对信任,何况纪纲,整个天下,能让朱棣绝对信任的只有两个半。
  发妻徐皇后是一个。
  多年前就在他麾下办事的三宝太监是一个。
  还有半个是道衍。
  道衍在朱棣眼中,介于臣子和朋友之间,按说其实也是可以绝对信任的人,但靖难成功后,道衍富贵美女功名都不要,这就让朱棣不太安心。
  道衍只是喜欢造反,练的屠龙术,万一以后你帮着老大老二老三中的某一个再来一次靖难呢?
  因此道衍只能算半个。
  所以纪纲不在朱棣绝对信任之列,闻言沉吟一刹,道:“可以,先让他们在殿外候着。”侧首对狗儿太监道:“你走一趟,去把三宝叫来,对了,让他带着他麾下的那个叫什么王顺的宦官一起过来,许他俩佩剑入殿。”
  有三宝和王顺在,加上殿外的护卫,朱棣才能彻底安心。
  狗儿急忙去了。
  ……
  ……
  黄昏和于彦良走在紫禁城前往乾清宫的路上,心思沉重。
  在前带路的是个小太监。
  黄昏见过一两次,以前狗儿出宫宣旨的时候,这个小太监总是跟在狗儿身后,如此推测,他应该是狗儿太监的心腹。
  这小太监来宣旨的时候,很是聪慧。
  说陛下有旨,宣黄昏和从兴化府调来应天的于彦良一起去乾清宫问话。
  这个旨意宣得很有水平。
  表面上看,看不出任何问题,但仔细揣摩,却能感觉到狗儿太监的好意:朱棣哪可能在意一个从兴化府调回应天的锦衣卫。
  偏生宣他觐见问话,还刻意强调从兴化府调回来的几个字。
  明显有事,而且就是关于在兴化府发生的事情,再仔细一揣摩,恐怕就涉及到那场追杀中不可告人的秘密。
  狗儿这是隐晦的提醒黄昏,早做应对。
  所以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是千古真理,有狗儿太监在朱棣身边,黄昏不啻于多了一道隐形的保护色。
  于彦良毕竟是出身诗书世家,很快想到了被宣见的原因。
  压低声音对身旁的黄昏道:“恐怕是东窗事发了。”
  黄昏颔首,“八九不离十。”
  于彦良问道:“你可有预计到今日之事,可曾提前做过什么布局?”
  黄昏摇头,“想过,布局没有。”
  我又不是真的全知全能,哪能想到这么快就被查出失踪那两个月的事情,倒也是奇怪,纪纲之流,能如此快速查到张扬头上去?
  张扬作为张定边的后人,竟然如此无能么。
  于彦良心头一沉,望着两畔恭送的宫禁门墙,叹道:“怕是有去无回了。”
  于彦良不蠢。
  他已经想到,黄昏若是想脱身,有个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做法:把所有事情都栽赃嫁祸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