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历史军事 > 争魏 > 第992章
  其次,卫瓘不是一根筋的人,灵活变通,他的家人早就被接往长安。
  “卫令君就在弘农……”
  赵阿七的心思杨峥当然明白,“朕这就给卫瓘去信一封。”
  这么多年的君臣相知,提前打个招呼也能表示对卫瓘的尊重。
  等了两日,士族不仅没有回音,还在积极备战,加固坞堡,积蓄粮食,召集人马,打造兵器。
  “这帮杀才,不知死为何物!末将愿率一军,扫了他们!”凡是杀人放火的事,刘珩都有极大的兴趣。
  “不急,朕倒要看看他们能掀起多大的水花!”
  最好把整个并州、弘农、南阳的士族豪强都挑唆起来,杨峥不介意把这些地区再犁一遍。
  秦军也在积极准备着。
  一听是去抄家灭族,将士们两眼直放光。
  士族豪强们比羌地、漠北的那帮野人油水肥多了。
  秦军这么多年,正是干这个起家的。
  很多秦军就是被抢过来,后来加入大秦的。
  第五日,第一个妥协者出现了。
  卫氏听卫瓘的话,选择第二条路,举族迁往长安。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
  河东裴氏距离安邑最近,一见安邑厉兵秣马,杀气腾腾,也怂了。
  司马炎二十万大军都败了,他们几千部曲能干什么?
  天下间任何事就怕动真格的。
  杨峥不是第一个冲士族豪强动刀子,也不是最后一个。
  汉武帝的刀子更狠跟绝,也没见这些人联合起来,举兵反抗。
  接着是太原王氏。
  不过太原有些诡异,一部分怂了,另一部分继续挺着。
  士族门阀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否则诸葛家就不会到处开枝散叶了。
  没降的那部分跟王浑、王沈等人亲近,当然不会投靠大秦。
  而这些人成为反抗大秦的主力,联合平阳贾氏,暗中勾连不少中小豪强,鼓捣出三万多人,在太行山中结寨自守。
  “真他娘的没志气。”杨峥好气又好笑。
  有胆举旗子,却没胆来打一场。
  跑到太行山里面去,也不知造的哪门子的反。
  不过回头一想,这帮人其实还算明智。
  正面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转移到山里面,就能跟河北取得联系,得到司马家的支持。
  就在火候差不多的时候,长安却送来了不少求情的信。
  并州的动静已经引起内部外部很多人的关注。
  为首的就是杨嚣、杜宽、杨骏三人。
  屁股决定脑袋,三人都是士族出身,杨嚣正是弘农杨氏出身,自然要为士族说说话。
  杨嚣、杨骏还算委婉,信中大谈怀柔之道,若能争取士族的支持,四五年内,便可一统天下,然后可以“徐徐图之”。
  杜宽的信则一点都不委婉,“……士族传承数百年,乃华夏之脊梁,陛下此举与当年董卓何异……”
  杨嚣杨骏还算站在大秦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杜宽的立场就很有问题了。
  杨峥承认,早年的士族的确出了很多经天纬地的人物,如荀彧、诸葛武侯、贾逵、钟繇等等。
  但现在,他们的子嗣沦落成什么样子?
  荀氏的荀勖,贾氏的贾充,钟氏的钟会……
  不得不说司马家的带了个好头,放眼中原,还有几个士族子弟有人样的?
  杨峥觉得最大的原因是九品官人法实施之后,士族们的日子过的太好了,一个个养尊处优,不知民间疾苦。
  早就不接地气了,一代不如一代。
  “出兵吧!”杨峥下令,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些人家大业大的,如此短的时间,肯定全带不走。
  至于杜宽,杨峥回信斥责,令其重读春秋三传。
  众将大喜,这算是福利了。
  尤其是羌胡出身的将领,早就饥渴难耐。
  杨峥也想心平气和的把事情解决了,但从古至今,一牵涉到利益,事情就难办了。
  幸好大秦起家的根基不是士族豪强,雍凉的士族豪强势力没有那么强大。
  秦军出手,摧枯拉朽。
  士族豪强在他们面前不值一提,更不堪一击。
  被屠灭的大小豪强有十三家之多。
  太原王氏除了一批逃进太行山的,遭到惨重打击。
  最惨的是平阳贾氏,几乎被连根拔除,跟贾充沾亲带故的那一支,被重点照顾了,人头滚滚,其他几支被流放居延了。
  算是为曹髦出了一口恶气。
  有些士族还能看清形势,豪强们却鼠目寸光,只会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同当年的陇右豪强一样,明知杨峥的刀子又快又狠,还是要顶风作案。
  “陛下如此果决,只怕中原士族与大秦不死不休。”赵阿七心有余悸道。
  其实这时代的人普遍对士族门阀有种仰望和敬畏的心理。
  不过杨峥不受半点影响,笑道:“你太高看他们了,朕就是杀给中原士族看的,顺大秦者活,逆大秦者亡!”
  几千年来,就没见过有骨气的士族门阀。
  越是软弱,他们越是会骑到你头上。
  曹丕弄了九品官人法又怎样?
  司马炎大封士族又如何?
  士族会老老实实的听话,以天下为已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