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燃烧的海洋 > 第二百六十三章 负隅顽抗
  作战行动提上日程安排,发动地面进攻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再也不能更改。
  只是,美国并没放弃抵抗。
  七月十日,也就在牧浩洋签署作战计划的这一天,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美军攻击了从美国东部地区上空经过的中国卫星,二是美军轰炸机穿越北极、对中国本土进行了战争期间的最后一次轰炸。
  从时间上看,美军首先攻击中国的军事卫星。
  虽然美国的航天活动已经停止了十多年,但是美国没有丧失反卫星能力,而且当时的军事卫星都在近地轨道上,极易受到攻击。
  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军方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在年初的时候,也就是开始清理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之前,中国军方首先想到美国也会利用开辟出来的近地轨道。
  为此,中国军方做了充足准备。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部署反卫星武器,在必要的时候击毁美国的军事卫星。
  因为已经开始轰炸美国本土,而且即将登陆美国本土,所以美国不太可能大规模发射军事卫星,对反卫星手段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当时,中国军队做了两手准备,一是让战舰携带反卫星导弹,二是改装一批轰炸机携带反卫星导弹。这些反卫星手段,足以确保击落美国发射的军事卫星。
  当然,最有效的手段,还是阻止美国发射卫星。
  为此,中国空军重点轰炸了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后来进入北大西洋的中国舰队也轰炸了卡拉维拉尔角。等到古巴参战之后,中国空军向古巴派遣了一支作战力量,专门负责打击佛罗里达州的美军航天发射场。
  通过积极主动的军事打击,美军一直没有能够发射军事卫星。
  当然,美国也确实想过在二零五六年发射军事卫星。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二零五六年一月底,美国军方就组建了一个专门机构,研究发射军事卫星的可行性。随后,美国军方进行了更加全面的准备,比如委托洛马公司的航天部门设计与制造军事侦察卫星、通信卫星与预警卫星,还向通用电气公司下达任务,让其组织一批火箭技术专家,设计一种运载能力在一吨左右的固体燃料火箭,准备用来发射洛马公司制造的军事卫星。
  可惜的是,这些计划都没得到落实。
  当时,洛马公司的航天部门已经荒废了十几年,人才大量流失,而且也没有多余的能力生产军事卫星。要知道,洛马公司是f-51战斗机的子承包商,还是f-42战斗机的开发商与主承包商,另外参与了多种军用飞机的制造工作,生产任务非常重,几乎所有生产人员都没有空闲时间。更重要的是,中国空军逐步扩大轰炸规模,洛马公司的飞机制造厂在主要打击名单之内,而其在西雅图的飞机制造厂还被迫向五大湖地区转移,公司的情况非常混乱,根本无法组织卫星生产工作。
  在火箭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在大战爆发前,美国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火箭制造技术,而且拥有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最重要的是,这些用于商业航天活动的火箭不在核武器运载工具的销毁清单之内,但是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本土遭到轰炸时,美国根本无法生产超级运载火箭,甚至没办法制造出大型火箭的所有零部件,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小型火箭上了。
  当时,美国准备研制的小型火箭,实际上就是以往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
  问题是,洲际弹道导弹作为核弹头的运载工具,早就被销毁了,保存下来的都是射程在三千公里以内,不具备再入大气层能力的战术弹道导弹。更重要的是,销毁非常彻底,不但所有导弹被销毁掉了,连导弹的设计图纸、相关的工业生产设备都被销毁,而从事导弹设计与生产的人员,都受到了缔约国的监督,不得再从事与导弹、火箭等有关行业。十多年过去了,美国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也就是说,美国不可能在短期内设计出一种能够使用的固体燃料火箭。
  显然,制造就更加别指望了。
  综合这些因素,美国基本上放弃了发射军事卫星的想法,只是没有停止相关的研究工作而已。
  当然,在战争后期,这种情况在美国极为普遍。
  说得直接一些,在战败的威胁下,美国军方把一切先进技术都当成了救命稻草,在相关研究上投入了巨大的力量。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五六年初,美国还启动了核武器计划。
  从时间上看,美国的核武器计划与军事卫星、运载火箭计划是同步进行的,及其载体就是没有研制出来的固体燃料运载火箭。事实上,以美国的技术实力,只要能够研制出能够把卫星送入近地轨道的固体燃料火箭,就能研制出足以打到中国本土的弹道导弹,而且能为其装上核弹头。
  事实上,这也是美国军方为什么要求火箭的运载能力必须达到一吨的主要原因。
  根据解密的资料,当时美国在核武器领域的研究进度、或者说是恢复核武器的工作进度非常快。
  最大的问题,不是制造核武器的技术。
  说白了,核武器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在高中物理课本中就有,而且制造出可以引爆的核装置也不是难事。
  真正的难题只有两个,一是核原料,二是弹头小型化技术。
  相对而言,美国在后一个问题上遇到的麻烦不是很大。虽然以往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已经转业,而且有十多年没有接触过与核武器有关的技术了,但是在大战期间,这些技术人员都得到了军方的保护,正在努力复原美国的核技术,特别是弹头小型化技术,期待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场。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当时美国在弹头小型化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开发出了高逼真诱饵弹头。
  这下,美国需要的就只是浓度足够高的核原料了。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美国没有打算制造第一代核弹头,而是直接制造氢弹,并且在大战爆发前就已经制造出了足够多的锂化氘与锂化氚,只要有引爆器,即原子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制造出上百颗爆炸当量在百万吨级tnt以上的氢弹。
  问题是,在技术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原子弹是最难攻克的一关。
  这其中,又以原子弹的原料为主。
  要知道,在全面销毁核武器的时候,所有国家的核弹头都被销毁掉了,而武器级核原料在充分稀释之后,都进行了永久废弃处理。更重要的是,这些在应对全球自然灾害的拯救行动中没有用掉的核原料在处理之后,绝大部分被丢到了离海平面一万多米、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里面。
  当时,除了各国用于科研的少数核物资之外,就只有没有开采的铀矿了。
  显然,美国要在战时开采铀矿,并且提取核原料,绝对不可能做到保密,也不大可能顺利完成。
  有证据表明,美国军方曾经开采过铀矿,只是很快就放弃了。
  主要就是,从矿石中直接提炼出足够多的浓缩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建造增殖反应堆,生产钚,再用高浓度钚来制造核弹头。可问题是,建造增殖反应堆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后来,中国在堪萨斯城附近发现了一座美军的秘密军事基地,并且找到了一座还没建成的增殖反应堆,证明美军确实做过这方面的努力,只是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主要原因就是所需时间太长。
  当然,制造核武器,只是美国军方在战争后期进行的很多疯狂计划中的一个。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一个。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美国军方是在二零五六年初启动核武器项目的,如果美国军方提前一年、哪怕提前半年启动该项目,就很有可能在战败之前制造出核武器,而不是到战败时仍然毫无进展。
  要知道,美国并不缺乏铀矿,也不缺少必要的工业资源。
  只要时间充足,美国就能制造出核武器。
  可惜的是,美国军方采取行动的时间太晚了。
  当然,核武器也不能拯救美国。不管怎么说,就算美国在大战爆发的时候就启动核武器项目,也不可能在战败之前制造出足够摧毁中国的核武器,也就不可能改变战争结局。更重要的是,要到二零五六年,才有可能使用战略弹道导弹投掷核武器,在此之前,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就足以撞毁战略弹道导弹。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投掷手段受到限制,美国军方才没有在二零五五年启动核武器项目。如此一来,就算美国制造出了核弹头,离战败也不会太远了,而几枚核弹头根本无法改变战争结局。换个角度来看,美国没能制造出核弹头对美国民众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设想一下,如果美国的核弹头在中国城市上空引爆,中国肯定会彻底摧毁美国。
  当然,核武器项目,绝对不是美国军方在战争末期最疯狂的项目。(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