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燃烧的海洋 > 第八章 倒计时
  美国东部时间,十月二十日清晨,杜小蕾到达了华盛顿。
  当天上午,她就与美国国务卿康拉德进行了第一次非正式会晤,提到了当前的局势,并且提出通过双边的对等行动化解危机,具体的方案是:美国撤回派往澳大利亚的舰队,中国则停止战前准备。
  康拉德没有接受杜小蕾的提议,而是提出中国海军的行为已经对美国构成了威胁,所以中国应该首先采取行动,停止战前准备工作,而美国向澳大利亚派遣舰队,只是应盟国请求采取的合理行动。
  针对这个问题,杜小蕾提到,中国没有权力干涉美国与盟国间的事务,但是美国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即美国的军事部署已经对中国构成了威胁,已经让中国产生了误解。
  当时,杜小蕾提到,美国应该承诺让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舰队只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
  康拉德仍然表示拒绝,因为澳大利亚的安全保障不仅仅在西南太平洋上,还在其他各个方向上,因此没有理由限制舰队的部署区域。如果仅让舰队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就无法确保澳大利亚的安全。
  显然,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
  正如杜小蕾所说,她为和平做了最大的努力。
  在二十一日的会晤中,杜小蕾明确提出,只要美国对舰队的活动做出限制,中国不但会立即停止战前准备工作,还可以在政治上为澳大利亚提供安全保障,即与澳大利亚签署一份安全协议。
  康拉德仍然坚持原先的观点,即中国得单方面停止战前准备工作。
  到这一步,谈判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
  当天下午,杜小蕾准备放弃的时候,康拉德突然提出在二十二日进行第三次会晤,美国将提出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
  晚上,杜小蕾收到了美国国务院发来的会晤内容摘要。
  康拉德提到的全新解决方案,覆盖了中美两国在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方向上的所有军事力量,包括双方的军事基地,而主要内容就是,中美采取双边行动,在澳大利亚与东南亚之间设置一道军事隔离带,同时撤出隔离带内的军事力量,以此为澳大利亚提供切实的安全保证。
  当然,具体内容,要等到正式会晤的时候才会公布。
  只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无疑是解决危机的有效办法,甚至可以说是化解危机的唯一办法。
  似乎,和平又有了一线希望。
  当然,杜小蕾作为资深外交家,非常清楚康拉德提出的这套解决方案背后的玄机。谈得成,一切都好说。如果谈不成,那么这将成为中美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最后一次外交接触。
  也就是说,只要谈判破裂,战争就会爆发。
  更重要的是,当时杜小蕾并不清楚康拉德的根本意图,甚至不知道康拉德是否会就舰队的问题做出让步。
  显然,杜小蕾心里非常没底。
  从外交上讲,这已经不是谈判,而是美国发出的最后通牒,而这么做对中国来说显然很难接受。
  正是如此,当天晚上,杜小蕾就向黄瀚林汇报了情况,并且向牧浩洋发出了警报。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杜小蕾还让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收拾好了行李,做好了撤离美国的准备工作。
  很明显,杜小蕾已经预感到战争即将爆发,对次日的谈判不抱任何希望。
  杜小蕾在这个晚上发出的警报,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元首府的高层会议上,牧浩洋明确提出,应该尽快提高军队的戒备状态,让舰队出港活动,避免遭到美军偷袭。只是在做出决策的时候,黄瀚林仍然对和平抱有一线希望,认为通过军事威胁就能促成和解,或者说促使美国当局在二十二日的谈判中做出让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受此影响,黄瀚林只同意恢复战前准备,而没有答应让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结果就是,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数支航母战斗群在当天晚上接到命令,陆续返回各自母港,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维护与检修。
  要知道,早在五天前,牧浩洋就下达了同样的命令。
  也就是说,在北京时间二十二日上午,大部分舰队都在母港附近,只是在二十日的时候收到了由牧浩洋下达的命令没有进入港口,因此在总参谋部重新下达命令之后,这些舰队就陆续进入了港口。
  接下来的八个小时之内,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南岭”号、“武夷山”号、“喜马拉雅山”号、“喀喇昆仑山”号、“阿尔泰山”号与“大兴安岭”号进入了横滨港,“泰山”号航母战斗群则返回了苏比克湾,只有“华山”号、“恒山”号与“嵩山”号航母战斗群因为正在冲绳群岛东面的菲律宾海与海军航空兵进行协同训练,没能及时返回,预计要到二十三日才能回到那霸。
  印度洋方向上,“昆仑山”号与“天山”号航母战斗群在当地时间二十二日上午就在章玉廷的率领下离开了瓜达尔港。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黄瀚林是希望通过军事威胁来增强谈判筹码。
  说得简单一些,在黄瀚林看来,只要中国已经加强了战备工作,开始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美国就不会贸然发动战争,至少会在外交谈判上做出一些让步,从而把开战时间推迟到数个月之后。
  事实上,这么做确实有效果。
  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即美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也没有打算在这个时候向中国开战。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中国的战前准备指挥使局势进一步恶化。
  问题是,反过来看,黄瀚林还能做什么?
  让舰队离开港口,只会是更加明确的战争信号,只能让美国在没有打算开战的情况下逼迫美国开战。
  也就是说,黄瀚林当时是做出了让步的。
  表面上看,中国正在加强战前准备。可实际上,中国的军事准备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多大的现实威胁。
  这种软硬结合的措施,只适合于通过外交手段化解矛盾。
  问题是,到这一步,外交手段已经不管用了。
  要知道,美国大西洋舰队的三支航母战斗群已经在二十日从好望角南面进入印度洋,另外三支舰队则在已到达澳大利亚珀斯港。也就是说,到二十二日的时候,美军在印度洋上的航母战斗群已经达到六支。
  毫无疑问,这是一支强大到足够一举击败对手的舰队。
  在太平洋方向上,只有三支航母战斗群留在珍珠港,另外六支航母战斗群全部在十九日之前离港,其中三支已经到达菲律宾海,从本土圣迭戈海军基地出发的三支航母战斗群也将在二十三日到达西太平洋。
  很明显,美国海军提前完成了战前部署。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军事威胁不但不可能使美国妥协让步,还会导致局势恶化,促使美国选择战争。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美国东部时间二十二日清晨六点,也就是杜小蕾与康拉德进行第三次会晤前大约两个半小时,美国总统卢卡斯就在白宫签署了由麦卡锡与乔丹提交的战争计划。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美国已经做出了开战决定。
  有趣的是,卢卡斯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一直主战的国务卿,而是让康拉德按计划与杜小蕾进行了会晤。
  当时,卢卡斯只做了一点指示:只有中国撤消东南亚地区的所有军事基地,美国才会考虑撤走派往澳大利亚的舰队。
  显然,这样的条件,根本不可能被杜小蕾接受。
  要知道,东南亚是中国本土外围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通往印度洋战略航线的必经之地。与美国在澳大利亚的利益相比,中国在东南亚的利益更加直接,甚至与国家根本安全保障相关。相对而言,澳大利亚在美国的战略布局中,不过是顶在中国软肋部的一把匕首而已。
  这种战略利益交换,显然对中国极为不利。
  别说杜小蕾,换成黄瀚林,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妥协。
  可以说,第三次会晤不会有任何结果。
  只是,在谈判中,康拉德明确提到,美国已经采取实质性行动,把部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迪戈加西亚、关岛等地的战略航空兵撤回国内,或者转移到其他地区,而中国也应做出对等的行动,即撤走部署在东南亚、南亚与扶桑的战略航空兵,然后商讨下一步行动。
  从外交上看,美国主动让步,应该是一个好征兆。
  只是,杜小蕾已经对谈判不抱任何希望了。
  美国东部时间九点三十分,借中途休息的机会,杜小蕾让参加会晤的使馆工作人员给国内发了一条信息。
  此时,离战争爆发已经不到两个小时了。
  康拉德提到的美军战略轰炸机没有返回国内,也没有飞往其他基地,而是全部飞往了中国的海军基地。
  在乔丹上将提交的作战计划中,将由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发动首轮攻击。
  只是,这些轰炸机在升空之后并没立即飞往目的地。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直到九点四十五分,也就是康拉德通过电话向卢卡斯汇报了谈判情况之后,美国总统才下达攻击命令。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美军轰炸机才从多个方向上对中国的主要海军基地发起突袭。(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