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奇幻玄幻 > 影帝的诞生[美娱] > 影帝的诞生[美娱]_308
  “不过《莎翁情史》虽然没有《拯救大兵瑞恩》那样讨喜,但也称得上是一部杰作,电影刻画的十五世纪英国风貌真实可信,莎士比亚真实的人生轨迹与虚构的故事情节结合的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几乎历史上每一个关于莎翁的疑惑,观众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导演独特的解答,罗密欧与朱丽叶唯美悲伤的爱情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威廉·布兰德利的表演更是迷人,他是所有影视作品中扮演莎翁本人的演员里获得认可度最高的一个——过去一年里,威廉·布兰德利不仅让全球莎士比亚著作的销量上涨了百分之三十,他的照片更在许多国家被直接充当做莎士比亚本人或罗密欧,印在了书籍封面上,比如日本和中国,威廉·布兰德利已经成为莎士比亚的代名词,无论日后再有多少和莎翁本人有关的电影被拍摄出来,《莎翁情史》也是不可能被影迷以往的一部。”
  “但也正因如此,格温妮丝·帕特洛的影后更加让人费解,颁奖典礼结束后有学院成员接受采访称‘格温妮丝·帕特洛的表演浑然天成,征服了多数学院成员,所以才获得了影后。’那么,既然学院为格温妮丝宛若天成的表演拒绝了凯特·布兰切特,拒绝了梅丽尔·斯特里普,他们为什么不为一个更像莎翁的威廉·布兰德利拒绝罗伯特·贝尼尼和伊恩·麦克莱恩?”
  首先对结果提出质疑的是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地区一带的媒体,这几个地区与好莱坞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好莱坞权利人士的大本营都扎根于此,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后,媒体炮轰《拯救大兵瑞恩》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炮轰格温妮丝·帕特洛不应该得到影后。
  《旧金山纪事报》更是说:“如果格温妮丝·帕特洛在《莎翁情史》里的表演也值得一座奥斯卡影后的话,威廉·布兰德利更应成为影帝,学院应该给威廉补发一座小金人,哪怕因此诞生了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帝,但想必因此得到的非议也要比格温妮丝·帕特洛得到的少一点?”
  这就是舆论的奇怪之处了,在金球奖颁奖之前,公众对威廉能拿象征着影帝的最佳男演员奖始终抱着悲观的态度,因为他的年龄对于最佳男演员来说太过年轻了,但是在金球奖做出突破之举后,威廉没拿到奥斯卡,倒有不少人指责学院不公了——这里面有一部分是格温妮丝·帕特洛的原因,虽然帕特洛比威廉大几岁,但两人在《莎翁情史》内的表现孰优孰劣并不是很难分辨,多数读者在看到帕特洛成为影后之后,都不会去比较罗伯托·贝尼尼和威廉·布兰德利谁更有资格当影帝,反而会想,既然格温妮丝·帕特洛都能拿小金人,为什么威廉·布兰德利不能?他在电影里看起来甚至比她更棒!
  还有一些原因,威廉想其中一点·斯皮尔伯格的推波助澜,对方想必认为将《拯救大兵瑞恩》和威廉捆绑在一起,更有立场抗议奥斯卡的不公。
  从洛杉矶地区开始掀起的这一番炮轰学院的浪潮,虽然规模看起来声势浩大,却没有新意,也难对学院,对米拉麦克斯造成什么长远的影响,毕竟每年颁奖季后都要来一出类似的戏码,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公众早就看腻了,顶多是数年后当人们谈起这届奥斯卡时,会留有这样一个印象:“就是那届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都存在非议的奥斯卡吗?”
  ——但是非议归非议,拿到小金人的还是会笑倒最后,那些非议,不过是伴随着奥斯卡而生的一些花边新闻而已。
  如果没有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话,第七十一届奥斯卡颁奖礼的后续,真的会仅是止于舆论层面,学院仍然会坚持他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透明且公正的,米拉麦克斯和韦恩斯坦仍然是二十世纪最后一场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不知从何时起,可能是奥斯卡颁奖礼刚刚结束的时候,在某些影迷聚集的网站论坛里,突然出现了一些深挖好莱坞电影公司与奥斯卡内幕的帖子,一夜之间火遍了整个互联网。
  这些帖子无一不是以“谁帮格温妮丝·帕特洛成为了奥斯卡影后?好莱坞金牌推手韦恩斯坦”或“奥斯卡内幕揭秘:电影公司间的公关博弈”命名的,在深度剖析米拉麦克斯如何帮助旗下电影赢得奥斯卡的同时,更是举出了好莱坞黄金时代传奇女星玛丽·碧克馥、路易斯·赖纳、琼·克劳馥如何成为影后的实例,来论证早从第二届奥斯卡开始,针对学员成员的公关活动就存在着,而自从米拉麦克斯横空出世加入到这场原本只属于大制片厂才能玩的游戏中去后,多米诺效应出现了——韦恩斯坦在最开始玩游戏的那几年里,依靠比其他电影公司投入更多、付出更多,收获了丰厚的回报,等其他电影公司反应过来之后,当然也要跟上米拉麦克斯的公关规模,于是投入一步步变大,变成了一场奥斯卡“军备竞赛”。
  “哈维·韦恩斯坦让‘如何获得奥斯卡’从一场普通的公关活动,变成了费尽心思才能赢的政治竞选,而他是这场竞选里当之无愧的赢家,因为正是他改变了奥斯卡的游戏规则。”发帖者似乎对哈维·韦恩斯坦非常追捧,而且帖子里除了爆料奥斯卡内幕外,更是大谈好莱坞明星的各种秘闻,其中好几件事都在之后几天的《今日美国》、《纽约邮报》或《国家讯问者报》等小报爆料中得到了印证,这更是让许多看到帖子的网民认定发帖人肯定对好莱坞熟悉非常,或者压根就是不愿透露真名的《综艺》或《好莱坞报道者》的记者,因为只有这两家报社的记者,才会掌握好莱坞如此多的秘闻。
  两天之后,《滚石》转载了部分帖子内容,又过了两天,是《波士顿环球报》,当《纽约时报》的周日版也以“韦恩斯坦与奥斯卡公关”为题,在娱乐版刊登了一篇专栏报道后,哈维·韦恩斯坦这个名字已经从网民热议,变成响彻全美了。
  在那些距离好莱坞生活非常遥远的普通民众看来,哈维·韦恩斯坦这个名字变成了神通广大的同义词,这个拥有一家电影公司的犹太人无所不能,甚至连奥斯卡评选结果都能操纵!——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夸张又不实,但越是对于未知的世界,人们越是不吝啬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所谓谣言就是这样诞生的。
  正如之前所说,“奥斯卡公关”在好莱坞一直都是个业内人从不对外明说的“潜规则”,不写娱乐新闻的记者甚至都不清楚它的存在,也摸不着它的规律,现在,这个规则被人彻底掀翻摆到了台面上,美国的各大媒体,也从一开始的觉得稀奇、看热闹、凑热闹,到现在渐渐能品出味道来了——这些吹捧,不,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吹捧韦恩斯坦的报道,实际上是在捧杀!
  想想看,如果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再度遭到奥斯卡评选不公的指控,如果每一个曾投票给米拉麦克斯的学院成员都深陷被操纵被贿赂的怀疑之中……
  至于那些原本就身处好莱坞核心地带,拥有强大人脉,也知悉众多秘密的媒体,例如好莱坞两大权威媒体《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彼此之间已经开始了猜测:是对面报社在整韦恩斯坦吗?又是受了哪家公司的指使?华纳?索尼?还是最有动机的梦工厂?
  ……
  “电话打通了吗?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怎么说?”鲍勃·韦恩斯坦焦急地问他的哥哥。
  “他的女儿接的,告诉我们那老货不在家。”哈维·韦恩斯坦带着阴沉的面色说。
  “这是第几个了?不接电话的、劈头盖脸指责我们搞砸了的、和直接声明明年不会再参加任何一场米拉麦克斯举办的酒会的!这群该死的,他们一个月前不花一分钱在拉斯维加斯吃喝玩乐的时候怎么不说要和我们断绝关系?”鲍勃·韦恩斯坦气的在他兄弟的办公室里直转圈:“到底是谁在黑我们?斯皮尔伯格?”
  韦恩斯坦在颁奖季为米拉麦克斯打了极为漂亮的一场公关战,却在奥斯卡结束后疏忽大意,狠狠的输了一场——最初,当媒体开始热议韦恩斯坦和他的公关能量的时候,韦恩斯坦兄弟原本是得意的,他们认为这对自己的声誉有益,说不定还能为米拉麦克斯招来更多的合作伙伴,但是渐渐的舆论变得不受控制起来,那些吹捧韦恩斯坦的传闻越来越夸张,于是韦恩斯坦兄弟意识到了这不是偶然,而是一场有组织的,针对米拉麦克斯的行动。
  这些日子以来,对米拉麦克斯表达出好感的导演、演员、编剧是都增多了,但毫无例外的,全部都是新人,全都期望着在抱上米拉麦克斯的大腿后能一夜成名,早晚拿个奥斯卡小金人。连业内都有人被谣言蛊惑,可想而知,好莱坞之外这些内幕、揭秘已经被鼓吹成了什么样子。
  从觉察到不对以来,韦恩斯坦兄弟一直在试图补救,他们忙着在请媒体辟谣维护学院的清誉、奥斯卡的公正,忙着向七大影业尤其是母公司迪士尼诉苦自己这是被人报复了——不过却被迪士尼警告明年颁奖季他们需要收敛点——忙着和关系密切的学院成员联络打消他们因看新闻而产生的偏见,忙着寻找线索查出到底是哪个竞争对手从中捣的鬼。
  但是韦恩斯坦付出不少,收效却甚微,尤其是很多曾收过韦恩斯坦好处,和他们关系密切的学院成员,现在几乎全都转变了态度,不是先主动拉开了距离,就是翻脸装不熟,几个私交的确好的学院成员更是私下里偷偷说:“学院足足有五千多人呢,哈维,派系林立,你是犹太人,斯皮尔伯格也是呢。我们之前那么辛苦为你拉票,现在风头一变,几乎都遭受到了不公正的掌控……上帝作证,我们可没有拿你一美分的红包,顶多,顶多是去拉斯维加斯玩了几次而已……”
  “不,应该不是梦工厂。”面对弟弟的疑问,哈维·韦恩斯坦回答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哪怕大卫·格芬有这种操控舆论的能力的话,米拉麦克斯还会是奥斯卡的大赢家?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斯皮尔伯格有个默契的合作者,会是谁呢?华纳?环球?是格温妮丝·帕特洛拿了影后惹怒了这些人?”
  第174章超级英雄复活节彩蛋
  伦敦,陶尔哈姆莱茨区,金丝雀码头。
  第一加拿大广场顶层的一处办公室内,一场会议正在召开。
  无论来到这座已经成为伦敦最高建筑物,也是英国新的金融中心的摩天大厦几次,阿道夫·史密斯还是有些不习惯:黑色的墙纸,黑色的会议桌,灰色的地毯,灰色玻璃的落地窗,这一整层楼的装修风格都是干净到几乎一尘不染的地步,墙上甚至连一幅装饰画都没有,当四面墙上的百叶窗都打开的时候,室内几乎要和外面伦敦那阴沉冰冷的天空混为一体。
  也可能这才是兰斯·罗德里克想要的,当百叶窗打开时,白金汉宫、国会大厦、伦敦塔、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甚至是为千禧年建造,还未正式揭幕的伦敦眼都在四周缓缓展开,三百六十度的伦敦景色再无遮挡,届时,这层拥有最好视野的办公室不需要任何家具点缀,因为整座伦敦城已经是它最好的装饰物。
  不得不说这层楼给人带来的感觉,真的和阿道夫·史密斯的老板很像,冷漠高傲、神秘难测。哪怕对方的年龄还不到自己一半,他也不敢说真的看懂了兰斯·罗德里克。
  比起这种充满了未来感的摩天大楼,阿道夫·史密斯果然是更加怀念自己在伦敦西区的那栋乔治亚风格的办公室,他是个生活在伦敦的老派人,当然会更喜欢充满历史感的东西。
  不过,今天当阿道夫·史密斯走出直达电梯的时候,他迅速觉察到这里多了一样东西,一样和这间办公室高冷风格完全迥异,甚至是格格不入的东西——一套色彩艳丽的复活节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