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美人小吃店 > 第37节
  瞧着冰糖融化在桂花水里,她的一颗心才渐渐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儿,有脚步声响起,应该是送剥好的鸡头米。
  月牙儿头也不回,说:
  “放在灶台上,出去吧。”
  那人静默一会儿,轻声说:“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
  听见这声音,月牙儿立刻回眸,是吴勉。
  “你怎么过来了?不是要读书吗?”
  吴勉将手中的木盆放在灶台上:“反正我院试也考完了,若真能过,也要明年才继续考。”
  他转身,目光落在她身上,关切道:“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
  月牙儿沉着脸,转过身去:“你就站在那,不要动不要说话也不要问我出了什么事。”
  她将鸡头米拿过来,新熟的鸡头米,很鲜嫩,洁白如莲子,个头却小些。
  下入糖水一起煮,盛出来,和藕、莲子、菱角一起装在荷叶碗里,浇上两勺桂花糖水,香味便溢出来,是夏天的味道。
  月牙儿手捧荷叶,将这一荷叶的小点心放在冰碗里,自己拿调羹试一试。
  桂花金黄,散落在白嫩的湖鲜上、咬一口,可拉出糖丝来。
  风味极佳。
  月牙儿将这什锦冰碗往外挪一挪:“你试一试。”
  吴勉这才动了一动。
  月牙儿看他的样子,忍俊不禁:“呆子,我叫你不动,你就真的不动吗?”
  吴勉抿唇,没说话。
  月牙儿两手撑在灶台上,说:“你也以为我在生气吗?”
  “我怕你伤心。”
  “我爷爷曾经说过,每一次危机都是机遇。我觉得,或许是我的机遇来了,你信不信?”
  “信。”
  他答得不假思索,神情却很认真。
  月牙儿看了他一会儿,低下头挖了一勺鸡头米吃:“哼,真是个呆子。”
  第43章 茶汤
  杏花馆巳时开门。
  连巳时还有小半个时辰, 杏花巷里已然浮动着许多声音。
  妇人一边闲话家常一边用扫帚“刷刷”地扫尘;送冰来的伙计哼唱着小曲,手按在扁担上打节拍;偶尔有几声孩子们的笑,他们三三两两凑在河边跳房子。
  陈一吃力的推着独轮车, 爬上桥时有些麻烦,但坡缓, 也不是很累。一过桥心,独轮车自个儿往前走, 他得以有机会擦一擦额上的汗。
  大概一两个月前, 住在附近的陈一瞧见杏花馆生意那样好,等位的顾客有好些在河边闲谈。他灵机一动, 便将自己摆摊的地点挪到杏花巷来。
  这附近多是人家居住的小巷,没有什么特别热闹的地方。往常陈一要做生意,非得一大清早起来,走到挨近秦淮河的地方,人烟才热闹, 生意也才做得好。
  春秋还好,一到冬天, 手上便生冻疮。而如今这样烈日炎炎的夏天, 就是一背的痧痱子,很痒。
  但随着杏花馆名气越发大, 杏花巷每日聚集的人也越发多了,尤其是天气晴朗的时候,有些人就是不到杏花馆吃点心,也爱在河边柳荫下坐着, 或钓鱼、或赏景、或谈天——小凳是杏花馆的萧老板免费提供的,据说小河里偶尔出没的肥鱼也是她买的。
  人多,好做生意啊。
  陈一算是最早到杏花巷做买卖的,渐渐的,来这里讨生活的小买卖人也多起来。
  一开始过来摆摊,他还有些忐忑,怕挣的钱少,不够。但一日下来,陈一数了数铜钱,心里乐开了花,于是日日将摊子摆在这里。
  他做的是茶汤生意,独轮车上载着一个双层紫铜大茶汤壶,还有一个木桶,分门别类摆放着小罐,有枸杞、葡萄干、碎果仁、熟芝麻,还有一罐颗粒很粗的红糖。
  独轮车上还载着一摞粗陶碗,有主顾来,陈一便熟练的勺两匙糜子面,一手捧碗,一手扶住大茶汤壶,高高地将水一冲,调成糊,再撒上五色果仁和红糖,一碗茶汤便好了。
  来买的主顾,有许多是等着杏花馆放出位子的,在外头散步,总能嗅见杏花馆传出来的甜香,一阵一阵的,勾得人肚子很饿。他们来之前又不敢多吃东西,生怕将肚子塞得饱饱的,没地儿放杏花馆的点心,于是就更饿了。
  这个时候,从陈一那里买一碗茶汤,既解馋,又不至于吃太饱,也算得上是两全。
  陈一有个习惯,每月去知鹤观上香,自从来杏花巷摆摊后,他祷告的心愿又多了一条:希望杏花馆的生意一直这样红火,他也能喝点汤,方便照顾爹娘和妻儿。
  毕竟是借了人家的名气摆摊,陈一有时觉得不好意思,倘若见了杏花馆做事的人来买茶汤,只收他们成本价。但后来做买卖的,显然脸皮厚多了,有一个卖馒头点心的,公然喊着:“来,瞧一瞧翡翠花卷喽,比杏花馆便宜一半!”
  陈一看得发愣,生怕杏花馆的人出来赶走他们,便要那个卖花卷的低调些。
  “没事,人家才不跟你计较。”那卖花卷的揭开竹笼给陈一看,他卖的翡翠花卷,个头小,花捏地也糙,一看就跟杏花馆出品的点心完全不同。
  来买的人显然也知道,就是贪个便宜而已。
  这天陈一才将独轮车推过桥,就发现了一样新鲜事。
  只见杏花巷口紧挨着粉墙的那一侧,竟然搭了一个很长的棚子,上头有茅草和木头做的顶棚,落下一片阴凉。
  杏花巷的萧老板正站在那里,指点着做事的人:“扎地紧些,最好能挡雨。”
  今日不知是什么好日子,萧老板竟然穿了一件鹅黄梅花暗纹绫短袄儿,配一条织蔚蓝金妆花兔马面裙。裙摆的金线为阳光所照,熠熠生辉
  她回首的时候,正好瞧见陈一。
  陈一下意识想躲,但月牙儿径直向他走来,笑道:“我记得你,你是最早来杏花巷摆摊的罢?”
  “我……我就是借此风水宝地……做点小生意。”
  “挺好的,我以前也是摆摊呢,知道难处。”月牙儿目光落在那紫铜大茶汤壶上:“我要一碗茶汤,不要葡萄干。”
  “好嘞。”
  说话,陈一不擅长;做事,他却很麻利。听月牙儿说不要葡萄干,他特意多撒了一勺碎果仁,一碗茶汤满满的都是料。
  月牙儿接过,抿了一口:“味道真行。”
  听她这一句夸赞,陈一跟在路上捡了钱似得,手不住得擦着围裙:“萧老板喜欢就好。”
  月牙儿叫身边的六斤拿钱给他,陈一不要。
  “要不是托了您的福,我在这儿也挣不着钱。”
  他说得情真意切。
  月牙儿硬叫人把钱塞给他:“收着,不然这棚子就没你的份了。”
  六斤很听话,一个劲的拿钱给陈一。陈一只得收下钱。
  他扭头看着要搭好的棚子,问:“萧老板这是要做什么?”
  “给你们用的呀。”月牙儿说:“这么大的太阳天,没得晒的中暑,有个棚子遮阴多好?”
  “给我们的?”陈一瞪大了眼:“这,这我们何德何能呀!”
  “不白给,一天收二十文钱,一个月收五百文。”
  陈一算了算,这价格几乎给白给差不多了。
  “您没开玩笑罢?”
  月牙儿笑了:“我才不开玩笑呢。”她手里拿出一张纸,递给陈一瞧:“这上面白纸黑字都写着呢,要画押的。”
  陈一不认得字,数倒是认得,上面写得果然是这个数儿。他大喜:“真能行?”
  他想到一事:“这么大的动静,胥吏会答应吗?”
  “这你不用担心。”月牙儿说:“我亲自跑去知会李知府的。”
  陈一放心了,小声问:“那……要如何才能用这棚子?”
  “你到鲁伯那边报名就是。”
  旁边听着的小贩有机灵的,立刻往鲁伯那里冲。
  陈一对月牙儿千恩万谢,拿着纸也挤过去。
  看在场的三五个小贩都挤到鲁伯身边去,六斤看了眼已经进客的燕云楼,向月牙儿抱怨道:“姑娘做什么要便宜他们?你瞧燕云楼,比咱们还早开一个时辰,听说里边的绉纱馄饨也卖的比我们便宜。可不能让他们蹬鼻子上眼的,要不我们也早开门,我们也降价?”
  六斤在杏花馆住了这么久,人也圆润些,不似刚来时的干瘦。
  月牙儿捏一捏她的脸:“你说不出这话。是妞妞教你的?”
  六斤点了点头:“鲁姐姐很生气呢,我看她要不是在双虹楼摆摊子,非得去燕云楼砸场子不可。”
  “她是这个性子。”
  棚子扎好了,叫月牙儿去看,六斤也紧紧跟着。
  “姑娘,你都不担心的吗?”
  “我担心的事多了。”月牙儿一边检查着棚子,一边和六斤说:“你别愁眉苦脸的,小姑娘家家这样子不好看。”
  六斤苦恼道:“我就是想不明白嘛!姑娘这些天净在外面跑,一回来就忙着给别人搭台子唱戏,算什么?”
  她是真的很担心,毕竟打心眼里,六斤已经把杏花馆看做了新家,生怕有什么波澜。
  月牙儿斟酌了下,同她解释道:“就是燕云楼,也会有烟雨楼、燕子楼之类的玩意儿。人家见你在这里赚得铜满钵满的,怎么不眼热?只要不傻,必定有跟风的。”
  “你说燕云楼卖的绉纱馄饨便宜,那巷口的这些小贩卖的,岂不是更便宜?我们杏花馆从来就不是以便宜打响名号的。一枝独放不是春,他想占我的便宜,我还惦记着他的便宜。”
  六斤秀眉紧蹙:“我想不明白。”
  “你且慢慢看,总看得明白的。”
  月牙儿才看过棚子,伍嫂就来提醒她:“姑娘,勉哥儿来了。”
  河畔杨柳下,吴勉穿着一袭白色襕衫,静静地等着。
  月牙儿向伍嫂、六斤两人叮嘱几句,提起裙摆就往吴勉那儿跑。
  远远望去,真是一双璧人。
  六斤不解:“他们要做什么去?”
  “怎么来了杏花馆,你连日子也记不清了?”伍嫂笑着说:“今日院试放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