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都市言情 > 我为国家修文物 >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67节
  因此,他对向南可以说是很敬佩,但也只是敬佩罢了,文物修复也是需要天赋的,他有天赋又肯努力,能达成现在的成就,也是理所当然。
  但经过这短短的不到一个小时的接触,老朱亲眼目睹了向南给《双喜图》全色的过程之后,现在恐怕是敬畏有加了。
  向南这家伙,简直不是人!
  你有一项能力比别人强就可以了,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你居然每一项都比别人强,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不过转念一想,老朱又有些心动了起来:
  “待会等向专家忙完了,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指点指点我?”
  想到这里,老朱看向向南的眼神之中,忽然之间就充满了火热。
  老朱在一旁思绪万千,向南是一点也不知道。
  因为画面气色变化无穷,全色就要灵活多变,就连调配的颜色,也要根据画面颜色的浓淡干湿不同,多调出几种来,灵活加减,全出深浅变化,色随意转,才能气韵生动。
  因此,向南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一丝也不能松懈。
  他按照全色的基本准则,先全小洞,有利于试色是否对路,看是否漏矾。
  如果色笔所到之处出现深色点,说明矾性过小,那就需要再刷一遍淡胶矾水,方可继续着色。
  摸清了色路之后,再给大洞全色,相对来说,就要容易得多了。
  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向南才将画芯之上十多处破损之处一一着色完毕。
  全色结束之后,向南并没有急着去接笔,而是将毛笔、调色盘放到一旁后,重新来到画芯之前,前后左右每个角度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这也是观察全色效果的一种方法。
  全补出来的色气如果能较为准确,那就可以做到正面看、侧面看、上面看、下面看、倒看、顺看都不易看出全补痕迹,所谓“补处莫分”,这就叫做“四面光”。
  “四面光”,也是全色最为理想的修补效果。
  但实际上,很多修复师在全色这一道工序里,只能达到正面、两个侧面看不出补洞,称之“三面光”,较为次之。还有的只能达到两面,甚至一面看不出补洞,那就更次之了。
  看到向南检查之后,面无表情,老朱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向专家这次只能做到“三面光”或者更差?
  实际上,在老朱看来,“三面光”已经很优秀了,因为他自己做全色的时候,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概率做到“四面光”,其他时候,绝大部分都是“三面光”,有时候状态不好,还出现过“两面光”的情况。
  这么想着,老朱小心地走上前去,各个角度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我老花了?再看一遍!
  我一定是熬了一个通宵,脑子有点不清醒,都出现幻觉了!
  我看到的是什么?
  老朱在心里哀号:“这何止是‘四面光’?这是每个破洞都是‘四面光’!”
  在全色过程中,每一个破洞都能达到‘四面光’的要求,使整个画面达到完整一致的效果,这是全色的最高境界!
  第101章 接笔
  “向专家,我,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
  趁着向南完成了全色,心情正好的时候,老朱鼓着勇气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问道。
  向南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朱师傅,不用这么客气,请教谈不上,咱们相互交流交流吧。”
  “我刚刚看您在调配颜色的时候,只调配了一种就开始上手了,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有点疑惑,您就那么确定,您调配的颜色是最合适的?”
  老朱原本是想问问,在全色时如何做到画芯的每个破洞都达到“四面光”的程度,想了想,最后还是选择了颜色调配的问题。
  因为全色要达到“四面光”,除了选配的命纸要接近画芯底色之外,更重要的是全在破洞上的颜色要精准。
  选配命纸的问题,就不是技术问题了,而是博物馆的储备够不够多,有没有同年代的纸张可供选择。
  而调配颜色,靠的就全是修复师的真功夫了。
  “调配颜色?”
  向南愣了一下,随即就笑了起来,指着调色盘对老朱说道,“朱师傅,我可不止是调配了一种颜色,只是每种颜色调配的量很少,随用随调而已。”
  “而且,我也是按照全色的基本原则来的,先小洞试色,然后再给大洞全色。”
  老朱听了这话后,再回想了一下自己看到的,好像还真是从小洞开始全色的,忍不住有些小失望。
  可向南的速度,明明是很快的啊!
  如果按照一般的操作流程,是不可能这么快的,光是调配颜色,就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
  可向南从调配颜色到全色完毕用了多久,两个小时而已!
  这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要说小技巧,我倒是有一点。”
  向南想了想,他当然不可能对老朱说,我有“回溯时光之眼”,可以看到崔白是怎么调制颜色的。
  这真要说了,老朱信不信倒还是其次,说不定对方直接报警,把自己送到精神病院里去了。
  所以,他只能将自己的这种能力给掩盖过去。
  “我调制颜色时,一般都会调得颜色浅一些,这样在给小洞全色时,哪怕有些许色差,如果不仔细看也不一定能看得出来,然后再逐渐加重颜色,直到颜色和画芯底色无限接近。”
  “如果一开始的颜色确实太浅了,到后期时,也可以再补色。”
  老朱听了之后,又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这才看向向南:“您的意思是……”
  “没错,在全色的过程当中,不断调整颜色。因为画面本身的气色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全色也要灵活多变。”
  向南一脸赞同地地点了点头,又强调道,“但是,一开始调制的颜色,一定要浅,颜色浅还能补色,颜色深了,那就真没救了。”
  “全色要灵活多变?”
  老朱喃喃自语,仿佛陷入了深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一脸感激地看着向南,说道,“向专家,我懂了,今天真是谢谢你了!”
  “朱师傅你太客气了!”
  向南笑了一下,看了看时间,这么一停顿,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了,他邀请道,“朱师傅,你辛苦一晚上了,要不中午我请你吃个饭?”
  “那哪行!那哪行!要请,也是我请您!”
  老朱连连摆手,略有些遗憾地说道,“今天我老婆出差了,中午我得回家给老人孩子做饭,这样,等过两天,我请您吃地道的湘楚农家菜!”
  “哈哈,行,那我就等着你来请我了。”
  向南一边跟老朱说笑着,一边朝外面走去。
  出了门,老朱就骑着电动车急匆匆地回家做饭去了,向南就随便找了一家看起来还挺干净的小饭馆,随便点了两个菜,填饱了肚子之后,就回到了博物馆里。
  全色之后,就是接笔了。
  接笔,首先要揣摩古书画作者所用毛笔及其笔法。
  接笔使用的毛笔应软硬兼毫、大小精细具备。
  宋代书画家米芾曾说:“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箸哺物。”
  这说明毛笔的优劣,于接笔的效果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其次,是揣摩作者的墨法。
  明代时,朱耷喜欢用淡墨,徐渭擅长在墨中加入胶水,故其水晕墨章别有情趣。
  清代初期之时,程邃晚年爱用极干墨,蒋廷锡有时候会在墨中加入赭石水,而黄宾虹则喜欢用宿墨。
  对于接笔的修复师来说,这一点不能不事先去了解清楚。
  接笔的关键是掌握笔墨的准确性。
  不仅笔法逼真,风格雷同,其墨色也要与原作相同或相似。
  作为接笔者,决不能草率涂抹,按自己的手法随意处置,标新立异,破坏原件风格的统一。
  这些繁琐而又复杂的要求,都是针对一般接笔者而言的。
  对于向南来说,这一切就要简单得多了。
  因为他不但亲眼目睹了崔白是如何调配颜色,还亲眼看到了崔白是如何一笔一笔画出《双喜图》的。
  博物馆里并没有准备旧墨,因此向南只能自己调制,他将自己之前准备好的烟灰倒入刚磨好的新墨之中,冲淡亮度,使其发旧。
  然后才取来一只干净的狼毫笔,轻蘸墨汁,开始在画面缺损之处开始勾勒。
  《双喜图》采用的绘画技法,大部分是双钩填彩法,因此,向南在接笔之时,也使用这种技法,先将缺损画面勾勒完整,然后再填充色彩。
  向南右眼之中,崔白创作《双喜图》时的画面不断回放、定格、放大,而他自己则手持着毛笔,不断地模仿着崔白是如何运笔的,甚至连崔白手腕是如何发力的也都要揣摩个七八分。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墙面之上,《双喜图》缺损的部位,也是一点点变得完整了起来。
  一直到快下班时,向南总算是完成了《双喜图》总共十来处破损处的接笔工作。
  古书画经过全色接笔之后,一般要到等到画面干透,才可以下墙,揭启画芯背面的封纸。
  此刻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向南毕竟不是这里的员工,不可能一个人留在书画修复室里,因此也就没再等下去。
  他将修复室收拾干净之后,便离开了博物馆。
  等到明天中午时,《双喜图》估计就可以修复装裱完毕了。
  第102章 嫉妒不起来
  “糟糕,都八点了。”
  由于前一天给《双喜图》全色接笔,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第二天向南起得稍稍晚了些,他心里暗自懊恼,恐怕要迟到了。
  他用了三分钟时间,穿衣、洗漱,然后出门,顺便在路上的包子铺里,买了几个包子和一杯豆浆,一边吃一边朝博物馆赶去。
  过了一夜,上到纸墙上的《双喜图》画芯,早已经干透了,他只需要将画芯揭启封纸,再托上覆背纸,最后再装裱起来,所有的修复工序就全部完成了。
  向南喝完最后一口豆浆时,一只脚已经踩进了文保中心的大门,大老远就听见楼上的书画修复中心里,不时地传来一两声尖叫声。
  “修复中心不是应该保持安静的吗?这都快要上班了,怎么还一惊一乍的?”
  向南眉头微皱,抽出一张纸巾来擦了擦嘴角,然后随手扔进一旁的垃圾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