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退婚后我做了皇后 > 退婚后我做了皇后 第2节
  曲明微轻咳一声,不由看向时缨。
  气氛有些凝滞,周遭鸦雀无声,那女孩如梦初醒,自觉失言,忙不迭住口。
  时缨却不以为意,顺水推舟岔开话题,仿佛压根没听见她们所说。
  但聊天间隙,她喝茶时,却无端有些心神不宁。
  岐王赶在这时候回京,只怕是来者不善。
  第2章 在她心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
  众人聊了一时半刻,眼看着天色渐暗,家住较远的便先行离席。
  薛七娘见时缨还坐在原位,好心提议道:“阿鸾来得迟,应当未及留意外面的景色。趁还有时间,不妨出去走走。”
  时缨看向不远处正与人交谈的时绮,点点头:“那我和明微就失陪了。舍妹若问起我的行踪,麻烦你转告她,要她到楼下寻鄙府的婢女。”
  时绮屡次抽空用余光觑她,待她回望过去,又不动声色地移开视线,装作无事发生。
  兴许她走之后,妹妹反而能自在些。
  薛七娘爽快答应,时缨道谢,和曲明微一同起身。
  二楼空间有限,宾客们的侍婢都在一层等候,时缨令丹桂随行,又吩咐青榆道:“待会儿四娘子下来,让她直接回马车里。”
  两人皆是她院中的婢女,丹桂年纪小,性情活泼,青榆则更为成熟稳重。
  因此她愿意带着丹桂游玩,重要的事情却会托付给青榆。
  出了门,曲明微道:“阿鸾,我们去放河灯吧。”
  慈恩寺南邻黄渠,水竹森邃,每逢浴佛节,人们便会借此祈福。
  时缨含笑应下,两人往河边走去。
  暮色四合,天光消散,路旁垂柳摇缀,晚风徐徐,夹杂着湿润清凉。
  寺庙前的戏场犹在喧闹不休,一派人声鼎沸。
  先前那位贵女的话音浮上脑海,时缨想起一些旧事,不禁出神。
  她知道对方原本要说什么。
  ——毕竟他的生母曾是名动京城的第一美人。
  时缨未曾见过那位已故的贤妃苏氏,与岐王也是素未谋面,但念及他们,她的心情却极其复杂。
  十年前,长安变故陡生,局势一夜之间天翻地覆,挟天子以令诸侯多年的摄政王染病过世,没多久,其子即今上称帝,建立新朝。
  彼时,荆州一带战事未歇,有股势力盘踞此地自立为王,企图与大梁划江而治。
  今上派贤妃之父苏大将军前去征讨,时缨的舅父林将军作为杭州守将,也接到传令赶赴战场,计划与来自京城的大军配合,兵分三路,对敌实施夹攻之计。
  时缨与舅父一家关系亲近,在杭州借宿的那段年月,她经常随舅父舅母去城郊骑马,与表兄表姐更是打成一片。
  舅父奉命出征前不久,母亲接到远在京城的父亲传信,说长安大局已定,他因有从龙之功而加官进爵,要她携两个女儿北上团聚。
  临别之际,时缨颇为依依不舍,思及将来会与舅父一家在长安重逢,适才放心上路。
  然而她再也没能见到他们。苏大将军与敌方暗通款曲、临阵倒戈,林将军力挽狂澜却终究不敌,林夫人巾帼不让须眉,在军中也有职务,此番与丈夫一并身陷重围壮烈牺牲。两人的儿女自小习武,长子上过战场,幼女刚及笄便自告奋勇追随父母兄长,事发后,兄妹二人都未得幸免。
  林将军率部众拖延数日,为后续援兵争取到充足时间,最终击溃敌军,使大梁一统南北,给林氏一族得来丰厚赏赐与加封,连带着姻亲安国公府也沾光不少。
  而苏大将军兵败身亡,苏家在京中起事造反被镇压,成为乱臣贼子,阖族下狱处斩,贤妃自尽于深宫。
  岐王身为皇子,无需承担株连罪,但却被今上一道圣旨送往灵州,美其名曰让他远离纷争、到军中历练,可此事搁在一个刚满十岁的幼童身上,冷落之意不言而喻。
  这些都是时缨后来听闻。她难以接受舅父一家遇难的现实,终日郁郁寡欢,直到初次随父母进宫,与卫王定亲,被淑妃带在身边亲自教导,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才逐渐走出悲痛。
  如果说淑妃和卫王是她的贵人,苏家便是她永远无法原谅的存在。
  她倒不至于迁怒岐王,事发时他年纪尚小,且久居深宫,苏家谋逆与他毫不相干,但每每听人提及他和贤妃,总能勾起她最不堪回首的记忆。
  熟悉的朋友从不与她谈论这些,今日说话的两名贵女乃新近结交,一时失言想必也是无心。
  她虽未介意,情绪却难免有些低落。
  “阿鸾。”曲明微见时缨长久不语,知她又想起了舅父的事,轻声安慰道,“等下为林将军一家放盏灯吧,他们在天之灵,定能感受到你的思念。”
  “好。”时缨正有此意,却又不受控制地想,十年过去,或许他们已转世轮回,把她遗忘了。
  忽然,曲明微身形僵住,如临大敌般在她耳边道:“抱歉,我先走一步,改日再会。”
  话音未落,已松开她的手臂,飞快钻进人群,一眨眼就消失无踪。
  时缨怔了怔,抬眸望见前方不远处一个穿着石青色衣衫的身影,顿时会意。
  “我们走吧。”她对愣怔的丹桂道,“明微不会再回来了。”
  曲明微与她同岁,却迟迟没有定下婚事,她出身将门,从小梦想像父兄一样去军中建功立业,对相夫教子格外排斥。
  英国公夫人疼爱女儿,从不催促她,但英国公对此无法容忍,已经自作主张与荣昌王府通气,打算让她嫁给荣昌王世子。
  因曲明微强烈抵触,订婚暂且搁置,但荣昌王世子似乎对她颇有兴趣,三天两头登门拜访,每当这时,她便先一步偷溜出府,去安国公府找时缨避难。
  此君突然出现,即使是巧合,曲明微也无心跟他虚以委蛇,索性在被他看到前逃之夭夭。
  时缨只得与丹桂去放灯。
  -
  另一头,时绮习惯性地看向姐姐,却发现她不知何时已没了人影。
  她心下一怔,趁着同伴们三三两两地告辞,也借机离开。
  主宾道别,薛七娘转述时缨所言,时绮谢过,下楼去找婢女。
  “四娘子。”青榆如实禀报,“三娘子请您到马车上与她会合。”
  时绮却没有动:“阿姐在何处?”
  青榆熟悉三娘子多年的习惯,猜测道:“应是往慈恩寺……黄渠的方向去了。”
  黄渠?放河灯?
  给舅父一家祈福吗?
  时绮不露声色,借衣袖遮掩掐了掐手心。
  “你随我去寻阿姐吧。”她冲青榆一笑,“我没来过这边,也想四处逛逛。”
  又道:“今日我难得出府,阿姐知我有此意,必定不会拘着我的。”
  “是。”青榆恭敬道,顺从地跟在她身后。
  -
  时缨捐了香火钱,令丹桂接过僧人递来的两盏灯。
  她取出灯里的字条,在河边临时架起的桌案上提笔蘸墨,写下为舅父、舅母、表兄及表姐的祈福之言,又在另一张字条落字,望家中亲眷福寿安康。
  随即亲手河灯放入渠中。
  水面上烛光盈盈,无数灯火交织成暖色洪流,僧人们的吟诵绵延悠长,被风声送远。
  时缨双手合十,闭目祈祷,许久,再度睁开眼睛,隐约觉察到有人向她看来。
  她不着痕迹地掩实帷帽的罩纱,挡住面容,这才谨慎地回望对方。
  几步之外,站着一位身穿玄色襕袍的年轻郎君,夜色蔓延,且她隔了帷帽,看不大清楚他的长相,只觉他姿态挺拔,宛如悬崖孤松,有种难以言说的冷峭,与周遭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京中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家的同龄公子,她大都见过,此人给她的感觉十分陌生,她可以笃定并非任何一位旧识。
  他的气场过于孤绝冷冽,与那些自幼生长在锦绣丛中的贵公子大相径庭。
  可是……既然彼此素不相识,他为何要看她?
  时缨有些怔忪,直至丹桂的声音响起:“三娘子?”
  她醒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竟盯着一个外男看了良久,反省之余,颇庆幸身畔没有旁人。
  倘若这副场面被父母知晓,她恐怕很多天都不会好过了。
  打从许下婚事起,父母就一直告诫她,必须时刻谨记身份。她是未来的卫王妃,万不可对其他男子有失礼之举,即使在卫王面前,也要懂得矜持,以免被贵人嫌弃不庄重。
  她微微侧身,离开原先站着的地方,下一瞬,那道目光似乎消失了。
  时缨松了口气。
  应当是误会,他八成在看别人,只是她恰巧挡在中间。
  “再替我取盏灯来吧。”她压下心头不安,低声道,“我想为自己的姻缘讨个吉利。”
  她语调平静,丹桂却露出笑容,兴高采烈地去拿河灯。
  三娘子貌似永远云淡风轻,但她和青榆都晓得,卫王殿下在她心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位置。
  片刻后,时缨将河灯缓缓置于水渠。
  婚期将近,惟愿诸事顺利,卫王前途坦荡,对她永不相负。
  她目送河灯渐行渐远,转身之际,却蓦然怔住。
  水面划开笔直波纹,另一盏灯接踵而至,不偏不倚地撞上她的,力度之大,竟整个翻转过去。
  二者同归于尽,河水倒灌进装纸条的空间,烛火噗嗤熄灭了。
  变故发生在顷刻间,身后丹桂低呼出声,时缨一惊,朝罪魁祸首望去。
  岸边原本站着两位僧人,用竹竿把河灯推远,但此时,一根竹竿落在方才那名年轻郎君手中,显而易见,两灯相撞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河灯翻沉并非吉兆,时缨一言不发,没有上前追究,只透过帷帽,目光悄然在他手上打了个转。
  倘若仅仅是为了推灯,何须如此大费周折?
  莫非他当她对武学一无所知,看不出他是用了内力,才能准确无误地控制河灯的走向与力道。
  那人似有所觉,将竹竿还给僧人,走近几步,对她作揖道:“姑娘抱歉,在下不是有意。”
  语调平和、字句诚恳,嗓音却略显低冷,好似寒冬松柏间笼罩的雪雾。
  换做旁人或许会相信这番说辞,然而时缨不为所动,淡声问道:“此地放灯的人多不胜数,公子怎知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