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全球战国 > 第476章 天启矿业改革
  大明是有‘冶税’这个税种的。从这个税种就可以看出来,对于采矿,大明并没有搞一刀切,完全的要求官营。
  事实上,除了金银矿严禁私人开采(偷采、官商勾结的盗采也很多),以及朱由栋之前,盐矿名义上也只能官营之外(私盐极为泛滥)。如铁矿、煤矿等,都是允许私人资金进入的。到了万历年间,如北京的门头沟煤矿,已经全部是私人矿产,其出产供应京津地区所有民户的生活用煤绰绰有余。而大名鼎鼎的南直隶濮万业钢坊,更是击垮了好几家大明国营的炼钢厂。
  但是煤、铁矿允许私人资金进入后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便是税率过低。如煤矿,当年老朱建国的时候,说小民每天生火做饭都要用煤,所以把税率定为三十税一。即便是铁矿,老朱也说农民需要农具,因此定了个十五税一——这也是按照生铁产量制定的税率。而在21世纪,铁矿石的资源税差不多就是十五税一。这么算下来,大明如果是按铁矿石的产量来收税,那税率估计是五十税一甚至更低!
  在14世纪,国家的收入项目比21世纪少得多的情况下,还制定这么低的矿税,只能说,老朱在心怀百姓的同时,真的不太懂经济——不要说21世纪了,在公元11世纪,北宋的铁矿也是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怎么征税呢?按生铁产量征税,五税一。
  如此低的税率,使得国家在矿业上得到的好处极少,还间接导致国营铁厂的倒闭——民营钢铁厂的利润太丰厚了,国营厂的工匠乃是管理人员都被撬走了。
  但是,国营厂倒闭或者因为人才流失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后。民营厂的产品并不能替代以前的国营产品提供给军方——大明对钢铁的需求量很大,光是挣民间需求的钱就已经坛满钵满了,为啥还要投入巨额资金做军品呢?
  所以,大明早年朝纲严整,户籍完备的时候,国营厂的工匠还在老老实实的给国家做工,那时候明军火器质量还算不错。到了历史本位面的万历、天启年间,国营厂要么倒闭,要么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再也拿不出合格的军品了。
  无序的民间资本介入矿业,除了让国家获利极少,加速国营厂倒闭或者质量下降外。还因为大明对民间资本进入矿业是采取的‘默许’制度。也就是说,国家没有明确产权,法律不保护这些民营矿主。这自然的会导致官商勾结、黑恶势力滋生......
  以前朱由栋改革盐政,一方面是真的缺钱到了极致,一方面是盐政作为国家统管得最严的部门,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而在盐场私有化后,国家盐税直接翻了数十倍不说,盐的质量上来了,盐价下降了,私盐也基本绝迹了。
  那么现在,是时候对矿业进行彻底的改革了。
  怎么改呢?这就如杨彦明所言,现有矿场,除了保留几个核心大矿捏在国家手里外,其他的都一律拍卖——明晰产权是杜绝官商勾结、消灭黑恶势力的第一步。
  至于说那些已经在某些矿上自行经营了很多年的矿主?你能拿得出产权证明么?拿不出来那就不是你的!说起来,你们这些家伙这么多年下来,拉了多少官员下水?为了保住矿场,弄了多少泼皮流氓欺压当地百姓?你们这些年在这么低的税率下挣了这么多钱,难道还拿不出钱参加拍卖?
  啥?你说你就是不参加拍卖。谁要是买到了你的矿场,你就让买主吃不了兜着走。呵呵,能够通过拍卖拿下矿场的,恐怕都不是省油的灯哦。更不用说,产权明晰后,朝廷会旗帜鲜明的支持、保护买主的利益了。
  在这个时代,虽然经过穿越者稍稍加强。但朱由栋早期并没有真正的把手伸入煤、铁行业。所以,这时候大明的生铁产量大约是23万吨。至于煤?大明此时已经掌握了地下煤矿采取技术,天启二年的产量是900万吨。
  由于穿越者的原因,这个世界已经开始进入蒸汽时代,至少是西班牙、奥斯曼和大明三国。对钢铁的需求量急剧上升。而煤,则是现在乃至很长一段时期内,冶炼钢铁的主要原料。所以,煤钢改革,必须同时进行。大明现有的大部分煤矿和铁矿,也都在天启三年,同时进行拍卖。
  当然,朱由栋深知,华夏这块土地,煤、铁的蕴藏量还是比较丰富的。现有的产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他也出卖资源勘探权——当然,后世几个很大的煤铁产地,他是不会拿上来拍卖的:这个,他准备自己派人去勘探。
  在明晰了产权后,他就要改革矿业的税率了:得益于前年年末开始的商税改革中,国家工商总局除了收取商税以外,也切实的保护了缴税商人的合法权益,处理了很多的官员。所以这一次,商人们在未来缴纳矿税方面,抵触情绪少了很多。
  相比而言,铁矿的税率好计算一些:我以生铁为计税基础就好。但是煤矿就比较麻烦了:不同的煤矿,出产出来的煤经过洗煤后差异极大。所以,在经过和众臣反复协商后,朝廷决定:铁矿的税率统一为按生铁计税,五税一。煤矿按照煤的品相分为五级,最好的煤税额最高,十税一,最差的是五十税一。
  ......
  “各位叔伯兄弟,朝廷拍卖煤矿的相关法令,基本上就是这么规定的。我杨家因为在盐矿上投入较多,所以现在能够抽调的资金有限。幸得三叔公提醒,现在我估算了一下,就算找银行贷款,估计也就能拿下一个大煤矿和一个县的勘探权。所以,真的需要各位叔伯兄弟的鼎力支持!”
  杨彦明说完,在祠堂中央拜了一圈罗圈揖。此刻,祠堂里的亲戚们倒是不闹了,但很明显,仍然存在疑虑。
  “那个,彦明啊,刚才听你和三叔讲了那么多,我们也不是真的冥顽不灵。所以,这全家以后的重心从采买销售转变为实业,我是没什么异议了。只是,这投资煤矿真的能赚钱吗?”
  “六叔放心。”杨彦明微微一笑:“若是经营丝厂、棉纺厂什么的,我从来没有管过具体生产,还真的心里没底。但是煤矿?我山西到处都是煤矿啊,虽然对煤矿生产不是很精通,但至少知道个大概吧?到时候请一两个善于煤矿管理的不就好了么?至于说这样的人才,以我杨家在山西的能力,想来是不难找的吧?”
  “嗯......能给我们杨家做事,只要钱给的足,想来是不难找的。只是,这煤产出来了,销路?”
  “在这点上,六叔就更不用担心了。国家这些年在拼命修路,煅烧石灰石的水泥厂要煤,炼钢铁要煤。据闻朝廷在两月前下水了新式的铁甲舰,船上没有风帆,全靠蒸汽推动,而烧水为蒸汽的,还是煤。正如前些日子的长安日报所言,国家进入了蒸汽时代,最基础的动力源泉是什么?煤!所以,未来数十年,煤是绝对不愁销路的。侄儿估计,若是我们真的能够拿下一个年产百万斤的煤矿,一年的纯利当不下于五十万!”
  “嘶~彦明侄儿,这么说起来,若是这煤矿获利为真。那再加上盐矿的利润,一年下来,咱们家......”
  “是的,六叔,一年利润不少于七十万。而且,我们虽然缩减了商铺和商队,但是最精华的铺面和路线是不会让出去的。因此,这么算下来,一年的利润大约在八十万以上。比起现在全家上下分这四十多万的利润要多得多。”
  如此一来,整个祠堂内的气氛就热烈起来了。
  “干了!不就是把土地拿去质押么?又不是马上就要搬家。这点风险,比起襄毅公当年在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当中辗转腾挪可要安全多了!”
  稍后,达成一致意见的一众人等,在祠堂里摆开了香案,对着杨博的牌位善祈善祷了起来:“唯愿襄毅公在天之灵,保佑我杨家转型顺利,再次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