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都市言情 > 清穿咸鱼攻略 > 第112章 捧杀计
  凭德妃的手段,再加上膝下有那么多儿女,是不可能真的失了圣心的。
  那日康熙愤怒,倒不是因为德妃身为长辈算计了小辈,而是因为德妃意图蒙蔽他。
  对于这件事,德妃只消私底下抹个泪、认个错,表示是因为和老四母子生疏,自己不好直接训诫老四福晋,所以才想让皇上这个皇父教导一下晚辈。
  这样的解释是说得过去的,再加上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康熙也没那么多闲工夫为这芝麻绿豆大的婆媳小事深究。
  因此很快就不了了之。
  因永和宫养着两个小阿哥、两个小公主,康熙就算嫌弃德妃已经年老色衰,但总念着往日情分、念着子女们,还是要常来看看的。
  更何况,就算德妃年老,永和宫又不是没有年轻可人的偏位小嫔妃。
  在德妃的连番叮咛下,熊孩子十四最近在皇父面前也表现得跟个乖孩子似的,让康熙很是满意。
  这一日午后,正当炎热,永和宫殿中摆了足足的冰,又以时令鲜花点缀,端的是清香沁凉,甚是宜人。
  德妃这般用心装饰,是因为午前御前的人就来传话说皇帝过了午会驾临。
  因时辰不是十分确定,所以德妃一早就开始拾掇,同时也连番叮咛几个孩子,务必乖巧懂事些,尤其是小十四。
  午后足足过了一个多时辰,生生是下午过半,康熙才终于来了。
  已经补了三回妆的德妃连忙领着四个可爱的儿女迎接圣驾。
  入了伏,天气燥热,康熙的心情也跟着有些烦躁,一入殿中,只觉清凉拂面,花香沁人,顿时眉头舒展了不少。
  “都起来吧。”康熙抬手免了众人礼。
  德妃连忙起身,亲手奉了消暑的凉茶给皇帝,那是午前就熬好了,冰镇了许久。
  德妃见皇帝解了暑,神色舒缓,便拿起那柄青松云鹤纳纱团扇为皇帝扇着凉风,一边笑容款款道:“多亏皇上之前的训导,小十四如今乖巧多了。”
  康熙瞥了一眼站在一旁乖宝宝似的十四阿哥,招手唤了他过来。
  十四阿哥虽然熊,但论长相,还真是白嫩嫩可人,只要他不闹腾,康熙没有理由讨厌这样的崽儿。
  康熙摸了摸小十四的小脑袋,“瞧着瘦了些。”
  德妃一边打着扇子,一边叹息道:“这天儿愈发热了,小孩子畏热,自然是胃口不佳。”
  康熙点了点头:“今年的夏天是比往年热些。”——康熙不由想到了南面的旱灾,不由愁上心头。
  德妃见状,连忙关切道:“臣妾瞧着,皇上精神不济,定是国事操劳。臣妾一介妇孺,虽不能为皇上分忧,但也恳请皇上,务必保重龙体。”
  朝堂的事儿,康熙自然不会跟后宫嫔妃说,不过这样的关怀还是令康熙心中很是熨帖,便对德妃道:“好了,打扇子这种事儿叫底下宫女做就是。”
  德妃微笑着点了点头,趁机道:“说来,这把团扇,可是日前乌拉那拉氏亲手所绣,别看她年纪小,这绣工却很是不俗呢。”
  康熙这才注意到那把团扇,扇面上青松郁郁,颇有凌云之志,“这青松绣得不错!”——康熙脱口称赞。
  德妃立刻附和:“是呢,乌拉那拉氏绣的这株松树,光上头的松叶,臣妾粗粗估计,便用了不下十种颜色,绣工之精细,臣妾宫里针线上人都赞不绝口呢。”
  德妃暗想,她提前已经问过针线上人了,这双面苏绣,没有二三十年的手艺,是断断绣不出来的!
  当初看到老四那身衣裳的时候,乌拉那拉氏说是她亲手绣的,德妃心里根本就不信。后来这把双面绣团扇更是绣工精湛,绝不可能是一个十岁小丫头绣出来的。
  绝对是背后有人捉刀!德妃事后也查了,乌拉那拉氏身边的确有个擅长苏绣的陪嫁嬷嬷!
  肯定就是这个针线嬷嬷替乌拉那拉氏代绣的!
  至于这事儿老四知不知道,却是不好说,那日看老四难掩自得的模样,老四只怕十有八九不知道。
  德妃得到这把团扇之后,就暗暗琢磨着该怎么处理了。
  这一回,决计不能心急,要徐徐图之。
  先把乌拉那拉氏捧起来再说。
  康熙忽的想起了什么,“朕日前倒是看着老四穿着这般绣样的袍子。”
  德妃微笑点头,“是啊,臣妾原还以为老四家的出身将门,又那样活泼,怕是不能很好地相夫教子。如今看来,竟是个细心又有耐心的,所以绣出来的东西才会这般卓绝。”
  康熙微微颔首,“朕给老四选的这个福晋,年纪虽小,本事却不小。这丫头小小年纪,精通蒙语、谙熟骑射,还有这样好的女红,而且……似乎还有些才学。”
  德妃听得一愣,“才学?”——乌拉那拉氏哪里展现才学了?就因为给太后通译了一本蒙文佛经?
  康熙笑着道:“若要做绣活儿,想必也少不了要先画出花样儿吧?”
  德妃忙点头:“正是。”
  康熙抚须道:“这扇面上的青松,主干虬劲、分枝错落,立于悬崖峭壁之边,颇有几分傲骨风韵。可见乌拉那拉氏作画必不逊色。”
  能做一手好画,在古代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才华了。
  德妃虽然读过两年书,但也只是识字罢了,哪里能看懂什么傲骨风韵的?但德妃不傻,这会子自然是连忙附和康熙:“臣妾也只是觉得绣得好,却说不出到底是哪里好。还是皇上慧眼识珠!”
  好话谁不喜欢听,皇帝也是人。
  康熙“哈哈”一笑,道:“朕倒是觉得乌拉那拉氏绣出来的东西比那些针线上人好多了。”——康熙虽然不懂的绣工到底谁更精湛,但风骨意蕴,起码是针线上人所没有的。
  德妃笑着说:“臣妾正想着,让宜兴比跟着乌拉那拉氏学学女红,若能学到一半手艺,这辈子也够用了。”
  康熙微微颔首,“如此甚好。”
  虽然这宫里永远少不了明争暗斗,但康熙明显更喜欢看母慈子孝、婆媳和睦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