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综合其它 > 皇陵守墓日常 > 第63节
  “行,那就接着念收购价格吧,用来制作酸菜的长杆青菜,每斤3文钱;用来制作各种泡菜的青皮萝卜、白皮萝卜、胡萝卜一概都是2文钱一斤;制作豆豉酱的干豆和蚕豆,1文钱一斤,葱头和大蒜比较值钱,老夫早就告诉你们要多种这两种,听我的发财准没错!这两种都是5文钱一斤!最后就是各种红辣椒和野山椒,家养的红辣椒,6文钱一斤,野山椒,7文钱一斤。”
  “咱们大人体恤百姓,这秋收都过了,还给咱们谋了这么个好差事,在家里种种菜就能赚上一笔过年买米买肉的银子,咱丑话可说在前面,下面的收购条件你们可得给我记牢了,有哪个敢拿次一等的去作坊里给乡亲们丢人,往后也别来这里了!”
  “您就放心吧!哪个敢这么干,不用您说,乡亲们先赏他一顿老拳!”围观众人哈哈大笑,催促着朱先生继续念下去。他们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祖祖辈辈只知道种了粮食蔬菜得自己挑去卖,从没听说城主帮着他们卖的,还是先给钱,谁知道那么多蔬菜收过去,城主大人会不会卖不出去呢?他们帮不上别的忙,但是,按照城主大人的要求,将自家产出的蔬菜整理好洗干净再拿去卖,还是能做到的。
  “听好了啊,这里面啊有三个等级,第一级唤作‘净菜’,就是家里采摘下来洗干净晾干的,每十斤,作坊里额外多加20文钱作为手工费;第二级唤作‘粗加工菜’,就是在家里将一些黄叶子和烂叶子摘掉,泥巴也稍微洗一洗拿去卖的,每十斤,作坊里额外多加10文钱作为手工费;第三等唤作‘未加工菜’,就是从地里摘下来一股脑堆在一起拿去卖的,没有加工费,只有收购价。”
  “你们也别干瞪眼,咱们城主也担心大伙儿听不懂,这样,今天开始,想要卖菜的,都可以去作坊那边的展示区,看看各个等级的菜品都是什么样子的,按照作坊里收拾出来的样子做就成啦。”
  “咱们这位城主大人,还真是体恤百姓……”茶肆中,一位老者叹息道。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咱们一直苦苦等待的,不正是这样一位仁君吗?”
  “唉!我只怕这位仁君,只知道对百姓们好,真正面对那些无耻凶悍之徒的时候,会心慈手软啊。”其中一人叹息道。
  现如今天下大乱,各地割据的除了那些在乱世中依然屹立的世家之外,还有许多趁乱崛起的豪强,那些人,可真真是用鲜血和人命打下来的地盘,哪里是夏小桥这样的“仁君”可以对付得了的?
  然而,很快,他们就知道,自己选定的这位“仁君”,坑起对手来,那可是一点也不会心软!
  第141章 暗算2
  “今年陵城和青城的老百姓,可算是能过上几天好日子咯!”翻了翻下面递上来的蔬菜收购单子,夏小桥叹息道。
  夏天的时候抢种黑麦,是他自己的私心,想趁着刚拿下青城,抓紧时间抢收一批黑麦作为军粮,他没打过仗,但也知道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就是战备就是粮食储备,前线交给了樊练,他就得把大后方给樊僵尸撑起来!
  可是,黑麦虽然产量高,收购的价格却并不高,一季麦子种下来,老百姓累得半死,也不过给家里多添了几百斤的黑麦,外加一些散碎铜板,眼看着就要入冬了,每每看到城外一些农户家里为了省钱,家里的娃娃们还光着屁股在外面乱跑,连双鞋子都买不起,夏小桥心里就不由得一阵难受。
  想想他上辈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小孩子们别说穿破衣服了,哪怕穿的衣服含棉量不达标或者甲醛含量超标呢,也得被愤怒的家长们告到破产!可是在这里,冬天的时候许多人家买不起棉衣,甚至只能去河边采摘一些芦花回来塞在被褥里,一家人挤在一起御寒,缺衣少食的,寒冬腊月哪个地方不冻死些穷人?
  这件事情,他不知道、没看到就罢了,看到了,知道了,就没办法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更何况,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前世那个位卑言轻、什么都做不了的平民百姓了,既然老天爷给了他这么多资源,还有这么多人帮着他,他就忍不住想试试,试试看,他到底能给这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带来怎样的生活,哪怕只有一丝丝改变,哪怕只是让这些人能吃饱一点呢,他也就心安了。
  因此,麦收过后,即便城主府的事情再忙,夏小桥也腾出空来,陪他家陛下晒太阳的时候,一点一点地将自己计划好的冬储蔬菜种植收购计划给折腾了出来,需要种哪些品种的蔬菜、怎么收购、如何加工、加工之后销路怎么开拓等等,但凡他能想到的,都写了出来,又请了阿芒来帮忙参考完善,这才有了今年秋收后老百姓忙着种菜赚钱的盛况。
  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决定是对的。
  实际上,在决定推行这个计划的时候,为了检测一下他前世的那些经验在这个时代到底能不能有实际效果,夏小桥还让陈家望帮他在青城本地找了三户人家参与样本统计实验。
  这三户人家的家庭情况,大概能代表这个时代大多数底层老百姓的现状。一个是家里上有爷爷奶奶、亲爹亲娘,下面还有一个弟弟的;一个是家中因战乱,壮劳力都被拉去当兵,只有一个男孩勉强长到足够参军的年龄,家里只有一个娘亲外加两个老人,连个多余的孩子都没有的;还有一个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底层老百姓都存在的典型家庭结构,家里男丁被拉走,孩童在饥荒中饿死,只剩下老人或者女眷的。
  “这最后一种情况,现在,很严重吗?”夏小桥心情复杂地看着陈家望。他是知道但凡战乱的时候,人口都会剧烈下降的,可是,真的直面这样残酷的社会环境,夏小桥还是有些难受,他完全无法想象,那些还没有来得及长大的孩子们,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活活饿死的,更没办法想象,那些所谓的豪强世家,明明米烂陈仓,却不肯施舍给老百姓哪怕半斗黑面拿去救命!
  “唉!大人,陵城还好,这青城城主,当时为了讨好巴结外面的豪强,不但在境内搜刮了大量的军粮美人拿去送礼,连壮丁也‘卖’出去许多,一个壮丁能卖二两银子呢,哼!他倒做的一手好生意,只是害苦了这青城的老百姓,许多百姓家里,十室九空,家里勉强苟活的,不是老人就是女眷,甚至有的村庄被人唤作寡妇村,全村老人、壮丁、孩童一概全无,只有一些孤苦无依的女眷还勉强活着,靠着在山边上大柴采野菜过活。”
  “……我知道了,这三个家庭,暂且不要给予特别关照,就按照我们原先制定的对普通百姓人家和贫苦家庭的政策来,你吩咐下去,每个月,我要看到这三个家庭的各项收支情况,参与这些调查的三户家庭,一年后可以一次性领取十两银子的奖励金。”
  陈家望办事能力出众,情商也不低,当下就将这项虽然不大、但是能够每个月都和城主大人接触一次的宝贵机会,送给了他好基友家的孩子邹闻道。
  这位邹闻道小盆友真是人如其名,别看平时闷不吭声的,搜集情报倒是很有一套,借着和这三家农户接触的机会,这厮不但将夏小桥需要的样本数据搜集齐全,还顺带着将这几个村子的大概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因此,在夏小桥唤他来问话的时候,邹闻道不负其名,滔滔不绝地就给他崇拜的夏城主来了一段关于统计数据和样本分析的现场教学——
  “大人,这刘大椿家看起来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最大,可是,正因为家里劳动力多,收入也是最高的。他们家因为刘大椿参军,家里又没有壮劳力,因此便没有租赁土地,只靠着家里的两亩地种点黑麦做口粮,剩下的,原本靠刘大椿每个月一两银子的军饷也能过活,可毕竟称不上多好。”
  “不过今年,托大人您的福,又准许开荒,又让老百姓种些蔬菜来卖,那刘大椿的老娘是个有成算的,带着家里的老人孩子,也不去跟村里人争地,倒是在山边上开了几亩荒地,别的也不种,就种野山椒,没想到山边那荒地正适合种那野山椒,辣椒这玩意儿又不像米麦那样需要精心照管,一应锄地拔草什么的,老人和孩子都能做,拔下来的草,他们家还喂了一头小猪呢。”
  “今年野山椒大丰收,刘大椿家光是那几亩地的野山椒,就足足卖了将近二十两银子,新开荒的荒地又免了田亩税,再加上几个月来攒下来的军饷钱,刘大椿家今年收入可是不少呢,我听刘大椿的娘说,开了春就要给家里把那两间茅草屋翻盖了呢,准备再苦熬两年,给刘大椿娶一房媳妇呢。”
  “还有那个寡妇村,咳,下官的意思是张寡妇他们村,虽然剩下的都是些女眷,种地不行,可种菜、养鸡养猪什么的可比那些壮劳力能干多了!”
  “张寡妇她们村那些寡妇们,家里没有壮劳力,也没有耕牛,不过人心齐,倒是咬牙租了三十多亩地,每人一亩,再加上她们的情况属于贫困户,可以享受赋税减半的优惠,每年产出倒也能补贴些口粮,地里那些杂草、麦秆什么的拉回家,还能养鸡养猪呢。”
  “这都不算大头,咱们城主府的开荒令贴出去后,寡妇村几乎每户人家都开了好几亩地,不种别的,光种咱们告示上面那些值钱的调料,葱头大蒜辣椒什么的,再加上荒地免税,今年每户人家起码都多了五两银子的收入。这可是她们往年好几年才能攒出来的呢。那张寡妇尤其厉害,她今年额外多了三十多两收入!”
  “怎么会这么多?”夏小桥也惊讶了,这比那刘大椿全家一年积攒的还要多啊。
  “嘿嘿!要不怎么说张寡妇厉害呢,别人家赚了钱都攒起来或者拿去修房子娶媳妇,唯独她,拿了钱,转身就去买了头毛驴还有大板车,回头就去村里,找几个手艺好的妇人一起成立了一个作坊,专门去山里割草给人编草绳!现在咱们青城到处都是种蔬菜的,那捆扎蔬菜的草绳都难买,他们这作坊一开出来,东西好价格又比城里实惠,买的多的,张寡妇还赶着驴车给人送上门去,那生意老火了!有些家里种的蔬菜多的,一买就是一大车!这才几个月,张寡妇买驴子和大车的钱都赚回来了不说,还净赚三十多两!我来之前还听说了呢,说张寡妇打算开春就在村子里盖房子弄个作坊,专门做草绳生意!”
  “这是个人才啊……”夏小桥听完也是给跪,这张寡妇真是生不逢时,她要生在现代,早晚得混成夏小桥仰望的那种女强人吧?
  “这算啥?下官觉着,最厉害的还要数陈大爷!”邹闻道小盆友双眼亮晶晶地捧上来一叠文书,“您看看,陈大爷家,不过半年就赚了五百多两银子!”
  “不可能吧?不是说这陈大爷家里就剩下他们二老,还有一个守寡的儿媳妇和一个小娃娃了吗?”
  “是啊,原本属下也以为,陈大爷家一定是这三家收入最少的,他们家那儿媳妇病弱,老婆婆还要强撑着带孩子,剩下一个陈大爷,年纪也大了,哪里像是能干活的?他们家连开荒都没有去呢。”
  “那他怎么挣到那么多钱的?”
  “嗨!下官都没想到,那陈大爷如此鸡贼!咳!下官的意思是陈大爷脑子灵活,现在咱们那酱菜厂不是每天都有许多人排队卖菜吗?那蔬菜长得快,许多人家家里老小都跑到地里去抢收蔬菜去了,陈大爷一开始只是帮村里人去排队取号,后来发现这生意有赚头,索性就雇了一大帮无家可归的小乞丐,每日包三餐,再给点铜板,让这些小乞丐去帮他排队拿号,他再将这些号牌加点钱转卖出去。”
  “后来,估摸着是赚了钱,还买了好几头毛驴还有大车,雇了人,专门替那些家里没有壮劳力的菜农们转卖蔬菜,他从中赚取一些钱财,也不知道他怎么捣鼓的,一来二去,竟然赚了好几百两,现如今他们村里人见到他可不敢喊他陈大爷了,都改口唤他陈掌柜呢!”
  “我还听说,陈掌柜打算新年的时候请咱们工坊的管事们吃饭,大概是商量看能不能让他承包他们那个乡里的蔬菜收购,这样工坊排队的压力小了,他呢也能从中多赚一点,乡里的百姓也不必来回跑浪费时间,还能多种点蔬菜呢。我看他这个主意不错。”
  “竟然连二道贩子和代购都冒出来了……”夏小桥也是一阵无语,果然不能小瞧这些土著,只要盘活了市场,什么样去奇才都冒出来了。
  “唉!闻道啊,你不知道,二道贩子其实才是最赚钱的……”想到前世他们那里囤积大蒜炒高市场价格的菜贩子,还有那些一到逢年过节就拽得不行的黄牛票贩子,夏小桥幽幽叹息道。
  邹闻道:“……”二道贩子是什么?
  第142章 暗算3
  虽然不知道何为“二道贩子”,可是,作为城主大人的脑残米分,邹闻道还是很负责任地根据夏小桥的指示,将鼓励民间自办作坊、蔬菜收购区域化代理等事情安排了下去。
  这边,蔬菜加工作坊因为年底前的这一波新鲜蔬菜囤积了大批的越冬酱菜泡菜辣椒酱之类的,那边,南书院的学堂和教职工宿舍,也在连续加班加点施工后正式交付了,作为南书院“青城临时学院”的实际出资人和大金主,夏小桥被南书院山长杨邺邀请一起参加书院的搬迁仪式。
  “这凤栖山果真是山灵水秀之处啊!”出城约莫二十里,就是青城附近著名的名胜凤栖山了,青城出美人,自然是山好水好,而这凤栖山,更是因为景致优美,有一方如碧玉一般的“小西湖”而闻名青城。
  在夏小桥攻占青城之前,这里是青城本地豪强们修筑自家度假山庄、别院的好地方,每到夏季,凤栖山到处都能看到本地豪强的亲眷在这里度假游玩,平民百姓只能远远看着,并不敢靠近惹恼了贵人们。
  夏小桥接管青城后,因为自家没有什么亲眷,这些度假别院也都统一收归公有,原本想着等往后有大功劳的就赏赐一座这里的度假别院,也算拿得出手了。没想到机缘巧合,南书院在这个时候决定整体搬迁过来,为了表示对这帮大儒名士们的尊重,夏小桥将整个青城景致最好、最幽静舒适的凤栖山全部拿了出来,作为南书院的新院址。
  他也是有一点私心的,南书院名气大,今后师生肯定也会越来越多,而凤栖山占地广阔,周围还有几座小山的地契也是握在他手里的,不但环境清幽适合读书人钻研学问,今后想要扩建学院的话,地方也足够大。他是知道这帮读书人的,只要能有个安静的地方做学问,基本都是懒得动弹的,希望凤栖山这个好地方,能够替他留住这些名士大儒们。
  直到现在夏小桥才知道,原来在古代想招募一些读书识字的当官吏这么难!城主府不如正统的朝廷,那些“清贵”们连区区城主都看不上,更何况要屈居城主之下做个小小的官吏?
  更要命的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还特别较真,认真向学的,自认为还需要在书院里埋头苦学几年,都不肯提前出来就业忽悠雇主,完全不像前世那些所谓的民办学院,让学生花了大价钱进去读所谓的三本,才大二就恨不得将人撵出去“实习”……
  因此,现在夏小桥无语地发现,自己最大的困难竟然不是打下那些城池,而是打下来之后,怎样才能找到足够多的官吏去接管这些城池……地主家也没有多余的人才啊!
  为了能够尽快弄到足够多的接管其他城池的官吏,夏小桥忍不住将邪恶的双手,伸向了南书院这个读书人的摇篮……
  不过,当着人家山长的面儿,夏小桥当然不能直接说:亲,我看你那些学习不太跟得上的学生就没必要再寒窗苦读了吧?反正也考不上,不如跟我去混官场吧?万一混成封疆大吏了呢?县令虽小也算官儿呀!
  要按照夏小桥的意思,南书院一百个学子里,起码能拉出来九十个现成的储备干部出来,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官员选拔,中央一级的,那必须没有这些贫寒学子啥事儿,人家都是各种走门路推荐上去的“权贵子弟”,寒门的,抱歉,从下面慢慢熬上来吧!熬得胡子花白了,看能不能熬个郡守出来,就算是到头了。能熬到封侯拜相,简直可以纳入一个朝代的奇迹了!
  剩下的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呢?
  运气好的,被征辟为各级长官的幕僚,运气差的,或者去做门客,或者回乡当个教书先生,总之,对于这些将学问二字看的比天大的书生们而言,哪怕穷到要饭呢,万不得已,也是不肯去做粗鄙小吏的。
  身在这样一个年代,夏小桥当然不敢挑战这么顽固又强大的社会阶级观念,但是,属于现代人的灵活头脑,让他迅速想出了好些个贱招来对抗这些顽固思想。
  读书人不愿意去沾染那些粗鄙小吏的差事?没关系,作为城主,我绝对尊重学者们的意愿!不过,作为学者,大家应该不介意在城主府开办的官吏培训班上个课,教化愚民吧?
  还有那些无辜可怜的孩童,没钱读书,城主大人好心给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让这些孩子们能多认识几个字,这学堂也正缺几个教书先生呢,诸位心怀天下的大儒,应该不介意让学生们来这样的识字班代个课吧?
  不肯亲自出面没关系,在夏小桥看来,这些德才兼备的饱学之士,就像是点豆腐的时候那些卤水一样,只需要一点点做引子,自然就能带出来一大片粗通文墨的学生来。反正,他对于官吏的考核也不是要求人家能做多大的学问,只要能认识常用的字儿,为人踏实肯吃苦,还要心怀百姓,勇于接受新兴事物,那就足够了。
  做官做官,官都是慢慢做出来的,不像做学问,没有天赋,做到死也就是个酸儒。做官,归根结底看的是情商,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情商高,自然能弥补智商上的不足,自己不会,还不能招揽各方面的专家集思广益吗?
  听到夏小桥这个请求,杨邺仿佛早就猜到了一般,不但十分痛快地将各位执教座下的得意门生一一唤来,现场指定了十来个学子作为书院代表去各个识字班上课。可以看得出来这些被山长亲口委派了任务的学子们还是非常自豪的,教书育人,应该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除了当官之外,最值得称道的职业了。
  不仅如此,仿佛知道夏小桥目前的困境似得,杨邺将这批得意门生放出去之后,又特别命人唤来十几个看起来年纪比较大的学子,这些都是这些年一直在学院里读书的寒门子弟,因为战乱回不了家乡,又不想折节去豪强门前讨饭,只能一路跟着学院来到了青城,现在给学院里的执教们打打下手,闲着也是无事,杨邺本来就一直琢磨着怎么替这些寒门学子谋个出路,又恰好欠了夏小桥这么大个人情,索性将这些学子推了出来,可谓是一举两得。
  “夏城主,这些都是我们南书院这些年来培养出来的饱学之士,南书院托夏城主的福,在这乱世中谋求了这一方安稳之地,也没有什么可报答的,唯独我们这些读书人还勉强能认识几个字,这些学子们也早已到了考官的年纪,只可惜遭逢灭国之乱,如今也没个着落,今日,我便将他们交给城主大人了,若是能跟着城主大人匡扶正道,平乱安民,也不枉费他们苦学一场。”
  “山长高义!那夏某就厚着脸皮将各位师兄收下了,各位请放心,我夏小桥所作所为,无一不是为了让天下苍生能够安稳和乐,有一口饱饭吃,百姓安居乐业,绝不辜负各位今日高义!”夏小桥没想到杨邺竟然能做到这一步,之前倒是他有些小心眼了,看来,真正的名士大儒,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还是站得很稳的,只要是于天下百姓有益的事情,这些名士们也不是非得像那些清贵子弟那样装逼。
  “呵呵,夏城主客气了,读书人也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也能看到听到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杨邺抚了抚胡须,笑眯眯地看着夏小桥,“自北越灭国后,天下战乱,我等一路从雁南山长途跋涉来到这青城,沿途饿殍遍地、百姓流离,可是,到了青城我等才知道,这天下,毕竟还有真心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大能人的,老夫信你,学院里这帮学子们也信你,我等教书育人,亦不过是想要教化百姓、造福苍生,夏城主一心为民,我等也愿为附翼!”
  夏小桥想了想,终于站了起来,走到杨邺身前,正衣冠,郑重在杨邺面前行了个大礼:“杨先生,之前是小夏愚昧了,诸位高义,小夏铭记在心!定不负诸位期望,当匡扶正义、平乱天下,还黎民百姓一个清平盛世!”
  直到此刻,杨邺才终于露出一个真诚的笑容。
  正所谓人老成精,从踏入青城那一刻起,杨邺就一直在观察夏小桥,从他一开始的恭敬,到后面对南学院“近而不亲”的态度,再到后来琢磨出来,夏小桥可能是想要一批实干的官吏,又不敢当面提出从他这里挖人,这才不惜拿出凤栖山来,希望能够从他这里挖出一批学子去替他打工的真相,说实话,作为一名天下人崇敬的大儒,一开始,杨邺心里却是有些不舒服。
  可是,当他在青城附近转悠了一阵子,看到了青城底层老百姓安稳和乐、充满希望的生活,当他听到那些老百姓在告示栏下那些真心实意的对夏小桥的满腔感激之后,杨邺的想法突然变了,他想,这个年轻人,大概只是不知道如何与他们这些读书人相处,而不是故意在算计他们。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再看夏小桥自以为聪明的那些小伎俩,就像是看自家那些小辈在他眼皮子底下淘气一样,竟然带着一丝稚气的可爱。
  然后,杨邺就彻底想开了:罢了罢了!既然已经上了这贼船,就索性跟着这小贼好好干吧!只要他真心想为天下人好,也不枉他们这帮老骨头辛苦这一场。
  听说夏小桥竟然能从鼎鼎大名的南书院挖来了十几个饱学之士作为城主府的“储备干部”,最高兴的莫过于已经焦头烂额的陈家望了,艾玛终于凑够班底,可以攻打寿城了!
  第143章 暗算4
  “哎哟我的城主大人!您到底是使了什么妖术,才能从杨大儒手中抠出来这许多有大学问的人才的啊?”看着夏小桥命人传回来的名单,陈家望简直给跪!
  看看这名单上面都是些什么?
  宋诤,南书院山长杨邺亲传弟子;周韫,当世大儒陈擎道座下爱徒;郑鸾,当世大儒王文诲座下爱徒……这,这哪里是山长大人口中“不成器的小徒”?夏小桥不熟悉当世文坛的情况,陈家望好歹算是个读书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这几个人的大名?
  毫不避讳地说,当年北越还没灭国的时候,南书院这些学子中的尖子生,之所以一直没有被放出来,还不是待价而沽,想着让他们找个合适的机会一飞冲天?没想到时运不济,北越灭国,这些原本应该被当朝帝王招纳的未来的名士们,就这么被当成了学院的积压库存……
  可是,现在,夏小桥就这么粗粗地写了一张纸条,告诉他:亲,我把南书院山长杨邺座下那帮最牛叉的学生们都给招揽过来啦,快点替他们安排好相关职务!
  大人!求您杀了我吧!求放过!
  陈家望欲哭无泪。
  他虽然是青城本地的名士,可是,小小一个青城,如何能与名冠天下的南书院相比?按照夏小桥他们那边时代的话来说,如果说陈家望是乡镇小学的“状元”,那么,宋诤、周韫、郑鸾等人,无疑就是国家顶尖学府里的高材生,分分钟可以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级竞赛那种,简直不是一个次元的生物好不好?
  让他安排?他怎么安排?
  好在随后知道自己犯错的夏小桥又命人快马传来一封补充信函,上面重点提出,让这些名士爱徒从亲民官做起,这就好了!有了领导的指示,陈家望假公济私地将其中两个拔尖的给留在了青城,其他几个都作为储备干部先参与城主府日常工作,熟悉一下官场的相关程序,等到他们攻下寿城、栾城、陂城等周边城市,一个一个都放出去或为郡丞或为县令。
  和夏小桥一样,陈家望心里也有自己的一把小算盘,他们现在人才匮乏,城主府出面征辟,不一定能招揽到那些习惯埋头苦读的读书人,可是,要是能将这些小有名气的学霸们放下去当郡丞或者县令,这些人总不能单枪匹马上任吧?到时候,城主府将一应僚属的名额和俸禄直接丢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自家学院抢人去!不管是学弟还是学长,能拉来的都是好壮丁。
  不得不说,跟着夏小桥这样鸡贼的主子,陈家望也学坏了。真是学好一辈子,学坏一阵子……
  青城这边全员备战,摩拳擦掌想要挖赤水城的墙角,赤水城内,郑悫也攒了满肚子坏水,想要给青城这帮“不知好歹、竟然不给他上贡”的土包子们一个厉害尝尝。
  要说郑悫手底下确实是养了一帮能人,如果没有夏小桥横空出世的话,说不定这天下还真能被他啃下来半壁江山。只可惜他时运不济,不过,这并不代表反派们就没有逆袭的决心了,郑悫想了想,考虑到这个青城做下的好几桩事情都有些邪门,就决定以毒攻毒,也弄些邪门阴诡的手段来给夏小桥一个厉害瞧瞧。因此,他便请来了自己重金礼聘的一位“大师”。
  这位据说是祖籍南疆的大师倒也有不少本事,帮着郑悫暗地里弄死了不少跟他作对的敌人,这次郑悫花大价钱,找人从青城城主府拿到了夏小桥无意中掉落的几根发丝,就是想让这位大师帮忙,最好是能弄死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夏小桥,他好另外找心腹去接管青城。
  郑悫倒是打得好算盘,奈何夏小桥身边那位可不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