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都市言情 > 工程代号521 > 第82章 淡泊名利
  一连几天的重复试验,都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试验结果,陈耀华知道消息后,自然非常高兴,他亲自到现场查看试验情况,观察试验过程,并深有感触地说:“技术上的事,有时候就像一层窗户纸,只要捅破了,才发现并没有天大的秘密,但要捅破这层窗户纸,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深厚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否则,那层窗户纸就是一堵墙,甚至一座高山。”
  周玉明点头赞同道:“搞科学试验,也跟文学创作有共同之处,有时候还需要一点灵感。”
  “但灵感是建立在深厚基础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之上的,就像从事文学创作,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构思和叙事逻辑都不懂,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讲不出来,无论如何是不会有灵感的。就说你这次提出的技改方案,如果没有对聚合反应原理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想到引发剂局部浓度过高,会使热量聚集,从而导致温度大幅波动,过程难以控制;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即使知道了原因,也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是陈耀华对周玉明的工作发自内心的褒奖,但周玉明非常谦虚,“也有偶然成分,可能是碰巧了。”
  关于灵感问题,自然不可能成为师徒二人交谈的重点,陈耀华把话题转到工作上,“玉明,现在试验取得了这么好的结果,其他试验条件还需要继续验证吗?如果没有必要,你明后天就可以回到你的工作岗位。”
  跟陈耀华一样,周玉明是个做事极其认真的人,“既然过来帮忙,我那边现在事情又不是太多,那就不在乎再多待几天,一方面把现在的试验条件做进一步的验证,使其更具说服力,另外,我还想验证一下液相加料的试验条件,看看在那种情况下,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对于周玉明的探索求真精神和工作积极性,陈耀华除了支持鼓励,当然不会再说别的。
  利用四个班次,周玉明班组对液相加料方式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方式对提高样品的性能指标没有多大帮助,但却增加了设备的复杂程度,跟连续滴加的补料方式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周玉明把试验情况向陈耀华做了详细汇报,在跟田海涛进行一番交流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名义上对周玉明的方法进行验证,实际上田海涛接下来的试验只是简单重复,因为周玉明已经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过多次验证。
  有了成功的方法,田海涛负责的课题很快就完成了工业化试验。按照工作程序,试验完成后,第一件事便是编写试验报告,但在报告署名问题上,田海涛非常犯难,反复考虑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位,陈耀华排在第二,课题组另外几名技术人员依次排在后面,最后才是周玉明的名字。
  陈耀华是tsm研究室主任,任何课题的试验报告编写完成后,都要送到老陈那里审核,当他看到报告署名时,毫不犹豫地划掉了自己的名字,把周玉明的名字提到了第二位。
  第二天,田海涛来主任办公室取报告,准备送去打印,当他看到报告封面的署名变化时,非常惊讶地说:“主任,你的名字怎么划掉了?”
  “我又没做什么工作,把我的名字写在上面干什么?”陈耀华若无其事地说。
  “没有你的指挥调度,我们这个项目的工业化试验不可能成功,怎么能说你没做工作呢?”
  “海涛,咱们之间就不要说这些客套话了,凡是我为你做的事,都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心甘情愿做的。所以,我要是在这份报告上署名,尤其是名次还这么靠前,那就有沽名钓誉的嫌疑了。”
  “主任,跟别的课题不一样,这是我第一次任课题组长,又是第一次独自带课题,中间遇到了很多困难,都是在你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就冲你对该课题的贡献,也应该署上你的名字。”田海涛真诚地说。
  “海涛,我感谢你的好意!但我是tsm研究室主任,咱俩之间毕竟还有一层师徒关系在里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帮你解决技术问题,还包含了一层私人关系,我是真心愿意帮助你,没想得到任何回报。倒是玉明为你们的课题做了那么大的贡献,他才应该得到尊重。”
  在陈耀华执意拒绝下,田海涛不再坚持,但他对周玉明的排名做了解释,“报告上不是有玉明的署名嘛,虽然排在最后,但并非不尊重他的贡献,当时的情况是我和你排在前两名,如果把玉明排在前三,我怕组里的其他技术人员有意见,因为他们一直在课题组工作,而玉明只是临时过来帮忙,前后加在一起,也不到三个星期时间。”
  “行啦,我不管你是怎么想的,就按这个顺序署名吧,我就不跟着参合了。”陈耀华历来淡泊名利。
  “可是,玉明在课题待的时间那么短,把他排在第二名合适吗?”
  一听这话,老陈神情严肃地说:“海涛,我要纠正一个认识,玉明在你们的课题待的时间确实很短,但他对你们课题的贡献有多大?你应该很清楚!那些自始至终都待在课题组的科技人员,当你们的课题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有谁向你提出过哪怕一点有益的建议?这样的人跟普通试验工人有多大区别?把玉明排在第二位,有谁不服气,让他来找我!”
  其实,田海涛课题组的技术人员,绝大多数当年在陈耀华手下,跟周玉明都是同事,他们非常了解周玉明的为人,即使这次临时到他们的课题组帮忙解决技术难题,他们对周玉明的工作能力和做出的贡献也十分钦佩,田海涛的这套说辞,完全是拿其他技术人员做挡箭牌,实际上是他的狭隘心理作祟。
  陈耀华是研究室主任,周玉明到田海涛的课题组帮忙解决技术难题,是他率先提出来的,虽然最初他要亲自上阵,是周玉明自告奋勇把他替换下来,但周玉明做出的贡献不仅不容忽视,而且应该得到充分肯定,所以,在试验报告的署名问题上,老陈认为一定要体现出来,尽管周玉明对此未必很在乎,否则,就是埋没人家的功劳,不免让人寒心。
  见陈耀华态度坚定,宁愿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也要体现周玉明的作用,田海涛即使再不情愿,也只能答应下来,“主任,就按你的意见办,只不过这样一来,就体现不出你的作用了,我心里过意不去呀!”
  “嗨,我都把话说清楚了,你没有什么过意不去的,现在做完了工业化试验,在接下来的产业化大生产准备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跟从前一样,一定要及时咨询,千万不要耽误工作进程。”陈耀华叮嘱道。
  “主任,你也看到了,我连工业化试验的经验都不足,更别说产业化了,今后肯定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向你请教,少不了麻烦你。”在陈耀华面前,田海涛倒也有自知之明。
  “谈不上麻烦,但你是项目负责人,从实验室小试到产业化大生产,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否则,你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课题组长。”
  ......
  周玉明负责的课题正在进行产业化准备,设计部门给出了设备清单,接下来就要进入设备采购程序。拿着这份设备清单,周玉明有点犯难,如果全权委托设备采购部门负责,他们当然愿意大包大揽,但陈耀华一直要求项目负责人对设备采购环节严格把关,一是为了节省资金,尽量降低采购成本,二是防止采购部门对设备质量放水,给将来的使用埋下隐患。
  周玉明的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在全院年轻科技人员中首屈一指,但他毕竟年轻,资历尚浅,跟采购部门那帮老油条打交道,他感到很犯怵。
  把这份设备清单交给采购部门,如果周玉明放任不管,他跟采购部门当然相安无事,但那不仅违背陈耀华的规定,而且也没尽到一个项目负责人的责任。要是他行使自己的监管权力,对采购过程严格把关,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会跟他闹得不愉快。
  带着这些顾虑,周玉明来到陈耀华办公室,把设备清单放在他面前:“主任,这件事恐怕还得麻烦你帮忙。”
  陈耀华看了看,“这不是你们那个项目的设备清单吗?出来的很快嘛,要我帮什么忙?”
  周玉明向老陈诉说了他的顾虑,“你最有体会了,设备采购科那些人都是老油条,跟他们打交道,我实在有些犯怵,不严格把关吧,又没尽到责任,如果对采购过程严格监管,他们肯定会跟我闹别扭。毕竟你跟他们很熟,要是你亲自出面,他们就会收敛多了。”
  陈耀华认为,周玉明的顾虑并非多余,上两次就连自己亲自出面,虽然设备采购科的工作人员没说什么,但分管设备的副院长却给自己出了难题。但是,周玉明是院室两级机构着力培养的科研管理干部,他早晚要面对辅助部门那些形形色色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如果在他们面前犯怵,将来这会成为周玉明的短板,陈耀华想让他在这方面也得到锻炼。
  “玉明,这是你自己负责的项目,按理说我不应该插手,不过你说的有道理,辅助部门的人都不太好打交道,但我也不能全权代表。要不这样吧,毕竟第一次跟他们接触,咱俩一起去见他们,等你跟他们接上头了,我就不管了,你觉得怎么样?”
  周玉明非常聪明,他知道这是领导故意锻炼他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能力,“主任,我在设备采购监管方面没有经验,又是第一次跟这些部门的人接触,有点无所适从。”
  “一回生二回熟,比起搞科研,这种事就简单多了。走吧,我这就带你去见他们。”说完,老陈拿起桌上的设备清单,起身就往外走。
  到了设备供应科,见四五个人无所事事,正围在一起闲聊,陈耀华跟熟悉的工作人员寒暄几句后,把周玉明向他们做了郑重介绍:“可能你们早就认识,他是我们521工程办公室主任,他兼职的科研课题即将进行产业化大生产,现在需要采购一批设备,请大家帮忙操操心。”
  “521工程办公室主任,正处级干部呀!还兼职搞科研,厉害!”一位采购员由衷赞叹道。
  周玉明接过话茬谦虚地说:“其实没什么,我们的工作有赖于大家的支持,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