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综合其它 > 簪缨问鼎 > 簪缨问鼎 第43节
  第63章 识微
  没料到一上来就是发问, 还是这么个问题, 梁峰不由一愣。面对这么个货真价实的大儒, 他总不能回答是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吧?好在原主怎么说也是读过书的,肚里中还算有些干货,加之这些日子史书读的也不少, 只是犹豫了片刻,梁峰便答道:“微言大义,不可妄断。”
  这也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答案。《礼记·学记》有云:“一年,视离经辨志。”就是说读书的第一个年头,要学习分章断句, 辨别志趣意向。这是所有古代读书人的必经之路, 要通过师长的教导, 自我的研读,才能理解经句中的深刻含义。
  可是圣学无句断。这样的情况下, 儒家学者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揣摩, 去分析章句, 明辨圣人之意, 从而衍生出无数的疏校释注,形成不同流派。师承不同,解读的方式自然也不同,又有谁能突破众家之言,独自为圣学释义断句,流传天下?因此传世的儒家经典,都必须是不加标点的“白文”才行。而真正的学者,也不会只看一家之言,往往需要博览群书,观看无数前人笺注,方能继承先学,推陈出新。
  梁峰自觉这样的回答,应该并无破绽。然而面前老者依旧面色不变,又问道:“为何要送还《丧服图》雕版?”
  这跟之前的问题有什么关系?不过梁峰没有犹豫,立刻道:“此为老先生心血,小子不敢擅专。”
  “《伤寒新论》,为何又有句断?”第三问接踵而来。
  “此非圣人言。不为济世,只为活人。”给《伤寒新论》分出句断时,梁峰就想好了答案,自然答的干脆。
  “活人之书可传天下,济世之言呢?”老者直直望向梁峰,浊目似冰,毫无波澜。
  这是什么意思?仔细思索了一下前后几个问题,梁峰背后突然冒出了一股冷汗,俯首道:“雕版小技,小子不敢妄论圣人之言。”
  这哪是在问问题?分明是个警告啊!直到此刻,梁峰才明白过来,崔游想说的是什么?
  在这个没有科举的时代,知识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的,特别是关于治国理论的圣王之道。每一家每一派都有自己道统,“今文”“古文”之争方才落下尘埃。这种时候,雕版印刷的介入,完全可能成为导火索一样的存在。
  若是有人找他刊印自家学说,他印还是不印?莫说是注疏,就算普通章句辨析,恐怕都不能擅自触及。轻则是加入派别纷争,重则就触及了上层统治者的逆鳞。这种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别说是他一个白身亭侯,就算是朝廷,也不敢妄动。
  这恐怕也是为何雕版印刷一术如此简单,却要到宋明之后才能长足发展的真正原因吧。不加句断,是隔开了普通人和知识之间的距离,让人无师承就无法研习经史。那么加了句断?有了官方答案呢?不也是另一种控制思维,统一意识形态的方法吗?圣王之道从不单纯,因为它本就不是单纯教人知识的学问,而是统治国家的纲领和理论!
  看到梁峰俯身认错,老者的眼皮微微一撩:“你还要印《伤寒新论》?”
  他甚至都没问《金刚经》,看来是早就识破了那点小花招。梁峰咬了咬牙:“书能活人!”
  对,印书是可能让他涉险。但是若不印,钱粮就会少了一大截,他对姜太医的承诺,自然也无从实现。更别提这书可能救下的人命!他当然得印下去!
  老者轻轻唔了一声,便垂下了眼帘。然而这时,梁峰哪还敢动上半分。在这行将就木的老人面前,他简直就像被扒光了一样。那点小心思,根本无从遁形!
  过了良久,老者又开口了:“你于何处进学?”
  “范阳卢氏。”梁峰恭恭敬敬答道。范阳卢氏天下闻名,原主也是凭了关系进学的。不过资质和身体都不怎么样,只学了一年,便答道回府了。
  “春秋三传精研哪部?”老者继续问道。
  “小子羞愧,学识不精。”这可不是吹牛的时候,梁峰有一说一,论起经学,他真是拍马都追不上面前这人。
  老者又长长的唔的一声:“你家中尚有幼子?”
  “是有一子,年方五岁。”梁峰道。
  老者这才点了点头:“若你有意,明年送他来崔府进学吧。”
  这简直比刚才那些问话,还让梁峰发晕。怎么突然想收梁荣作弟子了?这种经学世家最是龟毛,一般收徒非但要凭关系,还要看学生天资毅力,缺一不可。毕竟关乎自家招牌乃至学问传承,谁都不会轻忽。而能不能拜得名师,更是关系着一个士子的前途命运,若是有这样的大儒肯点头,不知多少人要趋之若鹜。
  梁峰迟疑了一下,方才答道:“小子驽钝,幸得老先生垂青。不过吾子尚且年幼,怕要到六岁之后,方能进学。”
  这话既能理解成往后推一年才能进学,也能理解成婉拒邀请。
  老者微微一挑唇角:“无妨,一年时间,足能定断。”
  这话也有两重意思,或是理解成一年之后就能看出孩子的资质,或是理解成给他一年的考虑时间,再做定论。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梁峰肯,这个孩子崔家就会收下。
  老家伙都把话说道这份上了,梁峰还能说什么,只得笑道:“多谢崔老先生厚爱。”
  似乎该问的话都问了,老者眼帘微垂,又露出了那副疲乏不堪的样子。梁峰乖觉,温文尔雅的行礼之后,便退出了书房。崔亮还守在外面,看到他出来,笑着迎了过去;“看来家祖很是赏识子熙啊,谁来拜见,都未曾待的这么久。”
  对这话,梁峰还真不知该怎么答。又是指点又是收徒,还真是非同一般的“赏识”。虽然跟这种年老成精的家伙打交道,很是耗费力气,但是不得不说,也给了梁峰不小的提醒。看来印书这事上,还是要小心一些更好。毕竟他现在缺乏实力,冒然搞大跃进,怕是会摔断腿的。唉,在这乱世,手上的势力才是根本啊。
  另一侧,从背后的房间绕出一人,他的长相跟崔亮有七八分相似,但是年岁更长一些。恭恭敬敬跪在了书案之前,他开口问道:“大父为何要收那梁家幼子?”
  之前一直在后面听着,他心中难免有些疑惑,如果祖父真的看好这个梁子熙,直接收下他不就行了,何必费力收下他家幼子?
  “他心不在经学。但是其子,需有人教养。”老者缓缓道。
  男子的面色立刻变得肃然起来:“大父觉得,那梁子熙有过人之材?”
  这些年,唯有他与祖父讨论过些许时局。也唯有他知晓,祖父早就看出,这天下即将大乱。历经三朝,年逾百岁,老者虽身在书庐,但是神思敏锐,更胜当年。如今,他竟然看好了这么一个病弱娇柔的年轻人,怎能不让人吃惊!
  老者微微颔首:“胸有异志,心怀天下。此子远胜元海。”
  男子面色更加凝重,刘渊乃是祖父的得意门生,却也同样是块心病。他把刘元海教的太好了。此子天资过人,本是璞玉,又经细细琢磨,若遇明君必为良才。可惜司马氏倒行逆施,又无德行服人,对待异族就如铁鞭训烈马,早晚会生出忧患。
  在治世中多个异种的天纵之才无妨,若是乱世呢?
  而现如今,又多出了个梁子熙。“心怀天下”四字,可比其他评断要重上许多。祖父这是觉得此子堪为中流砥柱,非但想要帮他,还想让崔家,一同登上这条新船。这可是关乎一脉兴衰的大事啊!
  沉默良久之后,男子才道:“还有一年。”
  是的,还有一年。不论是对梁丰而言,也是对崔氏而言。老者缓缓颔首,闭上了双目。
  ※
  只在崔家停了两日,梁峰就打道回府。这一趟,来的匆匆,去也匆匆,并无多少人知晓。不过总有一些好事之辈,喜欢打探他人阴私。
  花阁之中,锦帐重重,日暖如春。几位贵妇围坐品茗,观赏着亭外萧瑟冬景。
  “再过几日,怕是要落雪了。不知今冬雪景,会否动人?”其中一个贵妇轻笑一声,拨了拨手边瑶琴。
  “阿瑶只爱雅景,我却是个俗物。”另一个妇儿笑道,“都说梁家郎君风姿高绝,容色昳丽。怎么阿淑偏偏藏着掖着,不舍得让我们见上一见?”
  梁淑闻言微微一滞,放下了手中茶盏,笑道:“我也许久未曾见那侄儿了,阿岚何出此言?”
  李岚故作惊讶的以帕掩唇:“怎么?梁郎君来到郡城,都未去探望你这个姑母吗?”
  梁丰来郡城了?什么时候?!梁淑只觉得心中跟打翻了一盆火炭似得,立刻灼燎起来。不过面色容色不变,她淡淡道:“许是有事,匆匆便回了。他身体太弱,轻易不出门的。”
  “原来如此!”李岚笑笑,也不多谈,扭头催身边那人,“阿瑶快再奏一曲!”
  悠扬乐声再起,然而梁淑无论如何都听不下去了。夫君的这个妹妹,向来与她不睦,难怪今日邀她来饮宴品茗,原来只是为了看场好戏!梁丰那个病秧子何时到的郡城?!他竟然真敢不闻不问,就此绕过自己这个姑母?!
  然而再怎么羞怒交加,她也不敢表露在外。至于这半年来,梁丰早已名声鹊起,变了个模样。什么佛祖入梦,传经止疫,还卖起了经书!一桩桩一件件,全都闻所未闻。如今那个病秧子已经成了太原王氏的座上宾,名气传的神乎其神。而她家朗儿被逐出溯水亭一事,也成了其中一则趣谈。
  谈的人自然兴致勃勃,可是沦为笑柄的人呢?因为这事,非但李朗,就连李府都背上了污名。夫君日日对她冷嘲热讽,梁淑差点没气炸了肺。若不是自己有先见之明,把朗儿送到了邺城,还不知如今是何模样!
  不过即便这样,梁淑对于那个可恨的侄儿,依旧束手无策。几月之前,青羊寨被剿一事,弄得她数日都未睡上安稳觉。一是生怕有什么把柄落在梁丰手中,二则是心惊梁府的战力。这样一个有名望有实力的侄儿,简直让人坐立难安。一个原本柔弱木讷的小子,怎么会突然就像变成了个人?
  而从十月开始,洛阳焦灼的战事,更是让她心中忐忑。她可是在成都王身上压了重宝,若是成都王败了,朗儿可就前途无亮了。无论如何,大军都要拿下洛阳才行!
  长长蔻丹陷入掌中,梁淑不动声色的扭过头,向着遥远东方望去。
  第64章 烈风
  炭火融融, 狐裘轻软, 马车里温暖如昔。然而梁峰看着面前那几卷书, 面上全无表情。在崔府待的那两天,崔大儒没再找他,只有崔亮那个没什么心机的小子陪他谈谈佛, 说说玄。然而临走的时候,他却收到了一份临别馈赠,是一卷由崔游亲自注疏的《春秋公羊传》。
  从木盒里取出这卷书时,实在让梁峰堵得心慌。再怎么不通经史,基本的知识, 他还是知道些的, 当然明白这是本什么样的书。
  《春秋》分三传,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都是为了转授春秋经旨,其中左传详于记事, 公羊谷梁详于诂经。作为经典史书, 梁峰这些日子也看过一些左传, 里面战争谋略写的尤为精彩。而公羊和谷梁实非他所爱了, 只知道里面还牵扯一些“今文”、“古文”之争,后来郑玄统一“今古”,才让争斗告一段落。不过之后儒家研习,多以《春秋左氏传》为主。
  若是崔游送他春秋三传或是本左传,梁峰还只当是那老狐狸催他上进好好读书。可是单单一卷《公羊传》,实在不能简单了想。这玩意在汉代最出名的传承者,叫董仲舒,而支持他的人,叫刘彻。《公羊传》实实在在就是一部大一统的儒学经目,什么微言大义,什么尊王攘夷,什么华夷之辨,妥妥一本圣王之书!
  闲聊了几句话,就送他这么一本书,梁峰简直都不敢想,那老东西到底是怎么看他的,又对他抱了如何期许。可是说破了天,他连官都不是,只有一个小小庄子啊!
  然而崔游,又确确实实是大儒、名儒,那种不为权势,安心治书的儒生典范。平生只当过魏朝的小官,连晋武帝的征辟都没应,只是闭门读书。上党崔氏也并非汲汲钻营的豪门,家世平平,若是没有这个大儒,恐怕连士族的尾巴都搭不上。这样的人,就算了教出了刘渊,梁峰也不能昧着良心说他居心叵测,图谋不轨。
  那他在自己身上,又看到了什么呢?
  一趟应邀之行,非但没探出半点刘渊的底子,倒像是被人从里到外摸了个透。这种厚望,他能回应吗?
  手指拂过书上一句:“……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为无道者,臣弑君,子弑父,力能讨之,则讨之可也。”
  在这句话旁边,还有一行端庄小隶:“内乱不与焉,外患弗辟也。”
  车轮咯咯,北风呼啸。锦帘之后,方才是真正天地。梁峰突然放下经卷,掀开面前了厚厚车帘:“停车!牵马来,我要骑马!”
  绿竹惊道:“郎君,天寒,不能出去……”
  然而梁峰已经探出半身,亏得弈延掌车,眼明手快,拉住了缰绳。车子还没停稳,梁峰就跳下车,走到了一个骑着乌孙大马的骑士身边:“下来。”
  那骑士怎敢违抗他的命令,赶紧跳下马来。梁峰也不用人搀扶,抓着马鞍,翻身上马。弈延已经大步赶了过来:“主公!那马不行!”
  “怎么不行?!”梁峰双腿一夹,喝了一声,“驾!”
  身下骏马听令,撒开四蹄跑了起来。这一冲太猛,弈延根本无法阻拦,只得也翻身上马,对其他骑兵道:“尽快跟上!”
  说完,他头也不回追了上去。
  寒风呼啸,肩上狐裘再也无法包裹身体,冷风如同短刀,穿透衣衫,刺入肌理。那风是冷的,冷的人浑身瑟瑟颤栗。然而梁峰只觉得胸中烦闷难熬,有什么想要冲出喉腔,让他呼喝出声。可是他该喊些什么?他能喊些什么?一个庄子不够,当然不够!但是崔游期盼的,他能扛的起么?!
  “主公!”焦急的声音,随着马蹄声追了来。弈延面色惊惶,紧紧跟在梁峰身后。他从未见过主公这个模样,那人总是不疾不徐,温文有理。是什么让他如此愤怒,怒到必须策马狂奔?
  可是身前那人,像是根本没听到他的喊声。这马是真正良驹,如此放开了跑,不出片刻车队就会被甩在后面。这可是荒郊野外,若是遇到了流寇,如何是好?!
  一咬牙关,弈延身形前倾,催马提速。如同黑色旋风,身下骏马冲了出去,只是十余步就追到了梁峰身后。然而还未等他抓住身前那人,前面马匹突然一声嘶鸣,人立而起!
  “主公!”
  梁峰听到了惊呼声,然而他来不及做其他反应了,只能死死抓着马鬃,伏在了马背上。刚刚路上突然窜出一只野兔,惊了马儿,他的骑术尚不足以对付突然情况,只能先稳住了身形再说。
  一只大手斜刺里劈了过来,手上青筋暴起,一把攥住缰绳。这力气极大,却也极巧,惊马挣了一下,未能挣脱,双蹄重重落在了地上。还未反应过来,梁峰只觉得身上一轻,被人捞下了马背,落在了一人怀中。
  “主公,你可安好?”
  那双灰蓝色眸子直勾勾望了过来,宛若寒潭。梁峰深深呼了口气:“没事,刚刚马惊了。”
  “这是野外!怎么能如策马!”弈延还要说些什么,梁峰却站稳了身形,迈步向着路边的草丛走去。
  弈延这才发现,草丛里有两个身影,正蜷着身体,瑟瑟发抖。刚刚平复的神经又炸了起来,他刷的一声抽出佩刀:“什么人?!”
  梁峰伸手虚虚一拦,挡住了弈延。草丛里,跪着的是两个流民,一男一女,都瘦的吓人,身上的衣服勉强只能蔽体。那女人怀中,还抱着个孩子,三四岁模样,两件大大的外衫裹在身上,应该是这家仅有的冬衣。那小家伙正被娘亲捂着嘴,牢牢抱在怀中,似乎怕他哭喊出声,惹来灾祸。
  发现躲不过了,那个汉子呜咽一声,拦在了妻儿面前:“不是他们的错,要杀便杀我吧。求求你们,饶了他们母子……”
  梁峰哪还猜不出?应该是这对夫妻逃荒路上发现了只野兔,想要捕兔为食,却不小心让兔子惊了快马。若是碰到真正的兵卒或是贵人,他们还能活命吗?
  “你是哪里人士?为何逃荒?”
  “我,我们是寮阳人。没……没吃的了,想,想去司州,投奔……舅兄。”那汉子结结巴巴答道。
  “司州正在打仗,乱兵围困洛阳。”梁峰道。
  那身后女子呜咽一声,竟然哭了出来。那汉子更慌了,连连道:“没事,没事。舅兄他一定没事……”
  看着这两人,那还吓得完全不敢出声的孩子,梁峰长叹一声:“你们要是有意,可以随我回府,在那里做工,度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