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唐孽子 > 第631章 产业化的意义
  “王爷,这自行车实在是太好了,有了它,出行可就方便多了。不仅警察署可以配备,甚至大唐军中都可以考虑配备呢。”
  王玄武一个急刹车,停在了李宽和王玄策的年前。
  “军中配备的话,限制还是比较多,毕竟在没有道路的地方,自行车没有马匹好用。不过,小规模的制作一批特殊的自行车给十二卫的将士们试用,倒是可以的。”
  可以预见的将来,骑兵仍然是陆战之王。
  虽然李宽在大力推进水泥路的建设,不过长度终归还是比较有限。
  “王爷,这自行车的款式,虽然还有改进空间。不过现在的各种零件设计,基本上都定下来了,是不是先生产一批出来,看看好不好卖?”
  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戴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可以,就先按照这个规格生产一千辆吧。有些东西,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改进。特别是耐久性和成本,你们要充分检讨。永久自行车作坊还可以探讨如何建立一套实验室测量技术,用来衡量各个零件以及自行车的整体性能,并且要将实验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利用起来。”
  大唐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很原始。
  李宽前世好歹也算是参观过了不少工厂,对许多零件的设计、制造也是有几分了解的。
  像是汽车这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每一个零件都有自己的测试要求。
  比如车身骨架的冲压零件,除了最基本的零件精度是否满足要求之外,还得确认焊接强度是否达标。
  怎么确认呢?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流传,可不是随随便便做一些就可以的。
  再比如大家蹲在车轮旁边就能看到的汽车悬架弹簧,看上去非常的简单,就是一个黑乎乎的弹簧,一点都感受不到它的技术含量。
  事实上,这里面的要求可一点也不简单。
  除了你得满足设计的重量要求和尺寸要求这些基本信息之后,表面应力是否达标,不同负载的情况下的压缩量是否达标,疲劳强度测试是否满足要求……
  简单的一个零件背后,往往蕴含了许多要求。
  这些要求,自然不是一下就可以达到,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李宽希望通过自行车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将自己在观狮山书院里头慢慢推广的一些列标准体系,一系列理念能够在各个作坊里头得到普及。
  这个事情看起来简单,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长远来看,却是能够泵实大唐的工业基础,为工业化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没问题,这永久自行车作坊的生产线,也是参考四轮马车作坊,完全采取了流水线作业的方法。虽然早期的零件基本上都是机械作坊那边组织生产的,但是后面我们会把一些零件外包给各个专门的作坊。”
  戴全作为楚王府的资深匠人,对于李宽的想法领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所以跟一般的老师傅相比,戴全在传授弟子方面,基本上是没有保留的。
  在给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上课的时候,也都是全心全意的将自己知道的东西给说了出来;并没有那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的担忧。
  “除了整个自行车的设计,还有这个关键的链条、刹车片可以由作坊自己制作,其他的东西都可以从外面购买。并且,为了让外面的作坊能够充分的竞争,每一种零件,我们至少要有两家作坊来供应。”
  李宽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善意,到时候培养出一个或者几个垄断供应商出来,那可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虽然以现在的零件技术含量,垄断不垄断的,意义不大,其他作坊很容易制作出类似的产品。
  但是长此以往,门槛慢慢高了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就像是后世的汽车,别看零件厂家无数,但是在某些关键的零件上,全世界也就那么几家能够生产出满足主机厂品质要求的零件出来。
  比如说碳罐里头的活性炭,似乎是很简单的吧?
  但是高端的汽车碳罐用活性炭,全球就那么一两家厂家能够做。
  再比如无级变速箱上面的链条,或者三元催化剂里头的触媒、以及一些高要求的轴承,基本上全世界就那么几家在做。
  这还是后世工业化那么发达的情况。
  “王爷,你放心,永久自行车作坊那边,已经在跟作坊城的其他各个作坊进行接洽,准备将一些零件的生产制作外发给它们。如果一切都达到理想情况,我们的作坊一天能够生产出来的自行车,就至少有几百辆。”
  “几百辆?一天?今年的话,能够做到这样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明年底这个时候,本王希望永久自行车作坊,一天至少能够生产出一千辆自行车。并且,这个规模每年都要扩大;如果哪一天我们的作坊一天就能生产几千辆自行车了,那个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几千辆自行车?一天?”
  戴全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宽。
  楚王殿下,还真是敢想啊。
  不说怎么在一天内把几千辆自行车生产出来,哪怕是生产出来了,这么多的自行车卖给谁呢?
  一天几千,一个月可就是十万多辆。
  哪怕是自行车的售价再便宜,也不可能少于一贯钱吧?
  大唐能够买得起的人,又有多少呢?
  “没错!如果一天能够生产五千辆自行车,那么永久自行车作坊将会成为大唐最大的作坊,里面的员工数量有望超过五千人,甚至是一万人。而为永久自行车作坊配套的其他作坊数量,至少也能有个几十家,这里面又是上万人的规模。
  另外,还有一堆人参与到自行车的售卖、运输和维修,整个永久自行车作坊带动的就业人口将超过三万人。这三万人的背后就是三万个家庭,这些家庭都能因为自行车而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对于朝廷来说,这么一个大作坊,每年能够收的税赋就超过二十万贯,意义同样不凡。”
  为了让戴全充分重视永久自行车作坊的建设,李宽把自己的想法给解释了一下。
  为何后世各地政府这么喜欢拉汽车公司到自己辖区投资建设呢?
  实在是这背后带动的就业、产业链发展和税收、gdp等方方面面的发展。
  如今的自行车产业,对大唐来说,就相当于是后世的汽车产业了。
  当然,要是能够尽快从南美搞回来橡胶树,在南洋各地推广种植,让自行车能够用上橡胶轮胎,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