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三国之封疆万里 > 第488章 兵临上庸
  此时在司马懿带领之下的二十万魏军,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他们自然知道之前的三十万跟随杨修来攻击荆州的军士最终是怎样的下场,他们自然不想步了自己同伴的后尘,所以,他们和司马懿,曹彰一样,皆是抱着必胜的信念,一步步的向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上庸而去。
  这二十万魏军之前所在之地,正是在魏兴郡的东南方向,距离宛城和上庸皆是不远,此时大军吃饱喝足之下,从这里赶往上庸不过是半日的时间。
  当机立断的司马懿,算准刘封就算是在赶到宛城与城外的许褚和于禁等人交锋之后发现这并非是魏军主力,之后再想赶往上庸的话,也会比他们晚上两三日的时间,而这两三日的时间,在司马懿的心中足矣将只有四五万守军的上庸拿下了,因为根据之前他得到的消息,上庸的守将不过是益州的降将孟达,区区一个孟达,司马懿还当真就没有放在眼中。
  半日之后,二十万大军滚滚而至,到了上庸郡治之所在上庸县的城池之外。城中,庞统与魏延,法正,孟达四人皆是身着衣甲,严阵以待。
  在来到上庸的这十数日之中,庞统接连收到了刘封的三封书信,邓艾在南阳探查到的事以及司马懿可能的动向,庞统都已经心中知晓,但是纵然如此,面对司马懿滚滚而来的二十万大军,他的心中还是颇有些紧张之感。
  在上一次的书信之中,他和刘封都已经判断出江夏的军士几乎定然会是疑兵,并且几乎断定司马懿的真正目的正是上庸,他和刘封之间凭借着彼此的默契,也是将此番抵御司马懿的计策定了下来,但是这个计策,若想要成功的实行,其中却有着两个极大的难点,其中的一个,就是他要在这里抵挡司马懿的二十万大军至少三日的时间,而非之前他和刘封所定下的两日,若是三日之内上庸城破,之前的努力和料敌于先的优势将全部化为乌有。
  四万余守军,二十万的敌人,这场攻防战注定不会简单。
  上庸带给司马懿的第一个震撼,便是城头上高高耸立着的几面帅旗,上面的名号清楚的表明,庞统和魏延这两个可以称之为刘封臂膀之人,已经到了这里。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刘封对于他将会出现在这里早已经有了一个预判,司马懿一看就知,上庸城中的守军怕是已经做好了面对自己这些军士的准备,但此时的他,心如止水,此番前来,除了这二十万大军之外,他还准备了一些其他的东西,但是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会使用。
  司马懿等人率领着这二十万大军,就连安营扎寨都没有去做,就直接率军来到了护城河处,纵然准备得已经是十分周全,但是这样迅速的被大量敌军兵临城下还是让上庸城中的守军面上全部都现出了紧张的神色,不少军士额头上都见了汗。
  守军的如临大敌,正是司马懿和曹彰想要看到的景象,他们到了城下之后,反倒并不急切,在守军的弓弩不能到达的地方策马站定,看向城墙上的守军。
  “子文将军以为,我等应该先以何种方式攻之?”司马懿看向曹彰,率先相问,毕竟曹彰虽名义上是他此番出征的副将,实际上却是监军之职,并且司马懿不能在战前与敌将对战,所以是直接用大军和器械攻城还是与守军列开阵势交战一番,司马懿决定看看曹彰是什么意见。
  “城上既然是号称刘封麾下第一谋臣的庞统与刘封麾下飞羽卫的首领魏延,那我等若是能够将那魏延在阵前击溃,守军的士气必然大为低沉,到时再行强攻之事,岂不是能有事半功倍之效。”看到城上招展的魏延的旗号,曹彰的眼中闪着光言道。
  “那魏延武力在刘封麾下的武将之中乃是仅次于赵云,马超之辈,如今仲康将军又不在此处,我军中将领实在是难有能够战而胜之之人。”司马懿闻言后扫视了一番自己此番带来的这些将领,苦笑道。
  “无妨,只要那魏延能够出城,我便亲自将其败于阵前,又能如何?”曹彰哈哈大笑,显然是早已经做好了自己到阵前厮杀的准备。
  “子文将军乃是万金之躯,怎可轻易便与荆州一将领交战?这万一……”对于曹彰想要亲自出马之事,司马懿心中还是其实是并不赞同的。
  “为将者,怎能怯于交战?我在北方与那乌桓交战之时,每每在阵前与乌桓大大小小部落的将领交手,到今日已然是在阵前斩杀了其数十人,若是不然,乌桓族中之人又怎能惧我?”
  “这……”显然,司马懿对于曹彰的这番理论并没有什么好的反驳方式,一时间语塞。
  “仲达莫要纠结,此战我虽不能保证将那魏延斩杀于阵前,但起码能够与其交战而不落败,若是我数十个回合依旧不能战而胜之,文远将军可在阵中趁其不备以冷箭射之,而后率军掩杀,如此一来,我等便可占了此战的先机。”
  曹彰说出这番话,让站在一边的张辽眉头一皱,而后出言道:“在阵中放冷箭射杀敌将,乃是为天下之人所不齿之事,我军原本占有不小的优势,若是如此做了……”
  张辽口中的话尚未说完,司马懿与曹彰便是齐齐摆手,司马懿当先道:“我魏国所要的,就是此战的胜利,至于其中过程,那自然就是各凭本事,文远将军不必挂怀,当初那刘封在华容道上胁迫了当今的魏王之事,又岂是光明正大之举?”
  曹彰此时也是在一旁频频颔首,显然是在这件事上和司马懿站在了同一战线上,司马懿和曹彰的一个最大的相同点,便是二人皆是只求结果而不求过程之人,而张辽却显然不是。
  就这样,三人算是商定了此战的策略,张辽无奈之下,也只能是默默接受了在阵中放冷箭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