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为了收拾张翠一家,夏晓兰也是拼了。她自己厨艺一般,却“见多识广”,全国哪个地方的快餐她没吃过?她上午也没去摆摊,早早跑去菜市场买了一堆原材料,还顺道让李凤梅午来吃饭。
  回家洗洗切切,又煮了一大锅米饭。
  刀工一般,不赶时间还能把胡萝卜切匀称,她用洋葱和胡萝卜烧羊肉。
  土豆炖牛肉,还有夏晓兰自己喜欢的黄豆焖猪脚。
  香料的味儿和肉味混合到一起,香味都飘过墙头,引得左邻右舍的人馋虫大动。
  于奶奶家的伙食也太好了!
  扫大街和干个体户的人,能吃这么好?
  李凤梅走到门口就觉得香,黄婶一路打听着地址找到于家,闻着香味就精神一震。
  “大姐,你就是晓兰的客人吧?”
  李凤梅正和黄婶说话,叮铃铃一阵响,刘芬上午也收工了。
  黄婶却见过刘芬,那这里果然就是夏晓兰家。三个人一起进门,夏晓兰早就准备好了。她把米饭盛在小碗里压瓷实,再倒扣在盘子里,随手在米饭团上撒点黑芝麻,卖相顿时提升了档次。
  “快坐快坐,都来尝尝味儿。”
  一个盘,一团饭,一个勺,再舀着烧好的菜“盖浇”在饭上,三个人都食指大动。
  这不就是把菜浇在米饭上么。
  谁家里不剩菜,大家都这样吃过,菜汤拌着米饭就能糊弄一顿。但有好好的菜不吃要浇米饭上,这种吃法黄婶不了解。
  这样能赚钱?
  她将信将疑,学夏晓兰那样拿起勺子把浸泡着汤汁的米饭往嘴里送。香料和羊肉味儿,吃了一口又忍不住吃第二口,很快就将一盘子饭吃完了。盘子干干净净的,最后的汤汁都被拌入米饭,一点也没浪费。
  夏晓兰又叫黄婶尝别的口味。
  大家食量都不小,不管是胡萝卜烧羊肉,土豆牛肉,还是黄豆猪脚都轮番尝了一遍。
  黄婶好像明白了啥,却把心里的话组织不成句,夏晓兰也没卖关子。
  “这一盘盖浇饭连饭带菜卖5毛钱有没有人吃?”
  黄婶先是点头又摇头,“吃当然有人吃,可羊肉、牛肉多少钱一斤啊,卖5毛还不亏……”
  一个“死”字含在嘴里打转,黄婶猛然想到,刚才就着汤汁就把饭吃完,其实根本没几块肉,那种自己吃了很多肉的饱腹感是哪里来的?
  只有几块肉,卖几毛钱一盘也不会亏。
  见黄婶有点明白了,夏晓兰直接说道:“除了这些炖烧类的菜,炒菜也能拿来做盖浇饭,盖浇饭可以,盖浇面也行,一个做法,却有千变万化的口味。”
  夏晓兰负责说,黄婶负责点头。
  就连李凤梅和刘芬都听得入神。听起来开小吃店也不难啊,这样的生意为啥要交给外人,留给自家人不好吗?
  夏晓兰一开始也是这打算。
  现在却嫌小吃店太累,她瞧不上这门生意了,纯粹就是给张翠的店找事儿。给黄婶培训了两小时,后者离开时信心满满。
  “婶子这店开起来,一定要好好谢你!”
  黄婶满口夸夏晓兰,也不晓得别人家这闺女咋养的,聪明又招人喜欢。
  黄婶走了,看着刘芬和李凤梅都不解,夏晓兰才把情况解释一番。她不愿意刘芬再想起夏家那些讨厌鬼,在县一门口遇到夏红霞的事并没提。现在夏晓兰把张记小吃店的事儿一起讲明白,刘芬听得都害怕——夏家那些人咋就那么阴魂不散啊,安庆县那么大,他们要把店开在县一门口。
  会不会影响晓兰上学?
  夏红霞喜欢和晓兰比较,晓兰有的她没有就会眼红,说不定就要跑到学校乱说话。
  刘芬额头上都急出了汗珠。
  都搬到商都市里来住了,原来的坏名声还会影响到晓兰吗?还有周诚,小伙子远在京城还不晓得,要是听到风声,介意晓兰以前的名声该咋办呢!
  刘芬是个没主见的性格,遇到事只会自己愁,现在已经手脚发麻了。
  倒是李凤梅要比她强,吃惊归吃惊,却知道夏晓兰不会无端说这些。
  她慢慢回过神来,“……所以你教黄嫂子做啥盖浇饭,还鼓励黄嫂子在张记小吃对面开价新店?”
  李凤梅又惊又喜,只觉得痛快极了。
  要是“蓝凤凰”生意正好,有人在旁边也开了家服装店,只怕她都会愁得睡不着觉,整天都担心被别人抢走生意,哪有心思去管其他事——夏家那些不要脸的,就该用这样的手段收拾!
  李凤梅把夏家人都拎出来骂个遍,从夏老太到夏子毓,男女老少都没放过。
  “黄嫂子这店一定要生意兴隆,让张翠那娘们儿没工夫冲着晓兰使坏,你怕啥,谁敢欺负我家涛涛,我非得把脸给她抓花,难道你不敢收拾张翠?”
  刘芬重重点头。
  从夏大军被压着离婚的事,刘芬也看出了门道。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是欺软怕硬,她受点气没啥,晓兰的学业和未来不能耽误,张翠要是使坏,她岂止是揍人,拿刀捅人的心都有!
  “妈,舅妈,你们也别太紧张,夏家那边不算啥事,咱的日子该咋过还咋过。”
  夏晓兰把剩下的饭菜收拾,顺道拐了弯儿跑到二七路那边,刘勇带着几个工人正在忙活。门店已经收拾的干干净净,原本的吊顶也拆掉,展示柜也抬了出来。
  这边是一起开工的,木匠和泥瓦工都不耽误,等吊顶、墙和地上的转贴好了,木工做的各种架子也差不多结束,会大大缩短了装修的工期。
  刘勇见夏晓兰来送饭,咧嘴笑,转而又皱眉。
  “晓兰,你说的小射灯还能买到,水晶吊灯可不好找。”
  夏晓兰一开始想装原木风,后来一想,她喜欢极简主义的装修风格,83年的顾客们不见得会喜欢。80年代的国人,已经见惯了简朴风,欧式装修风格才能震住人。
  木地板换成了现在饭店大堂才会用的瓷砖,吊顶用实木的,落地展示架都用欧式的铁艺,这几点装修建材差点没逼死刘勇,在商都跑断腿才凑齐。
  吊顶和墙面还要做浮雕纹,刘勇找来的工人都不会这活儿,他自己在拼命琢磨。
  这些问题都能慢慢解决,水晶吊灯刘勇是真没买到,要没有这盏灯,欧式风格也不突出呀。
  装修风格一改,预算肯定要超的,木匠的活儿变多,地上贴的瓷砖是仿微晶石的瓷砖,那光泽不是一般小白瓷能比的,价钱也贵,贴在地上每一片都是钱。
  原本预计6000元能搞定装修,现在能超出一倍去。
  “舅舅您别急,先让工人们吃饭,水晶吊灯我想想办法,下次进货看看能不能从羊城买回来。”
  装修超预算这事儿很正常,一次性投入大,却能保证几年都不会过时。
  夏晓兰把卖水晶吊灯的事记在心里,依旧去铁路局家属区外面摆摊。
  她有刘勇家的钥匙,还没把货搬出来,就见前天买过大衣的年轻女人在外张望:
  “我还以为你今天不出摊了呢,妹子,比我前天买的小个码,要海军蓝有货没?”
  第118章 两种恋爱方式(8更)
  一共就卖过三件衣服,夏晓兰对大衣的尺码了然于心。
  “有货的,姐你还要一件?”
  年轻女人就是小芹。
  老程穿着大衣上班显摆一圈,局里好几个年轻人都想买,结果夏晓兰昨天没摆摊,今天上午也没来,想直接问问住在这里的人吧,刘勇监督装修,李凤梅早上出去卖货连午饭都没回来吃,房门紧锁找不到人,小芹心里就有点慌。
  她不是帮丈夫的同事买,而是想给自己弟弟买一件。
  她弟弟也二十出头的大小伙子,最近在相看对象,这大衣显得人特别精神,朱放穿着好看,她家男人穿着不错,她弟弟也不矮,小芹琢磨着上身效果也会不错。
  “有海军蓝的小码,就再给我拿一件。”
  有生意自己找上门来,夏晓兰顿时有精神:
  “您都是回头客了,我还是按昨天那价给您。”
  小芹迟疑:“不能再少点?”
  天下的奸商哪个不是生了一双毒辣的眼睛,特别是卖衣服这种事,你早早表现出来喜欢,奸商咋会让步?夏晓兰万分诚恳,“真不能再少,别的人我都卖140元的。”
  小芹也问过朱放,朱放怕影响夏晓兰生意,咬死了说自己140元买的。
  小芹花138元买,看上去只少了2块,到底觉得是自己占了便宜。
  小芹付了钱,直接提着大衣回娘家去了,国棉厂的女工是三班倒,上班时间并不固定,正常的单位这时候还没下班呢。
  夏晓兰的生意就是下班时候好起来的。
  铁路局的职工有钱,列车员们个子高还帅气,夏晓兰的想法没错,这样款式的大衣,简直是替这些人量身定制的。
  比他们的制服更时髦,高档货,任何场合都不掉档次。
  2030岁的人比较喜欢,年纪再小的嫌它太正经,年纪再大的又觉得不太稳重。
  树挪死,人挪活,换了一个有潜在消费群体的地方,夏晓兰积压的男款大衣陆续出手。在这过程,她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影响,虽然商都不比沿海城市,改革开放的步子要慢点,到底还是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在学着花钱,穿着打扮,在接受新时髦。
  再去羊城前,夏晓兰给周诚回了一封信。
  这次她提前有准备,商都这边黄牛肉比较有名,卤牛肉放不久,夏晓兰买来牛肉后就在小炉子上烘干,加工成卤香味儿的牛肉干,才给周诚寄过去。
  牛皮纸一层层把肉干裹紧,朱放给的870元塞在信封里,一块儿放在了包裹。
  猜来猜去,两个人反而生了嫌隙,夏晓兰干脆直接在信里问周诚事情的始末。
  她在信里强调了喜欢平等、尊重的关系,也不晓得周诚会做啥反应?
  ……
  夏晓兰往京城寄的包裹还没离开商都范围,京城师范学院,夏子毓又收到了家里的电报。
  问她寒假回不回去?
  夏子毓捏着电报发笑,大河村穷,安庆县穷,就算豫南省的省会商都,那能和京城比吗?好不容易跳出了贫穷的乡下,夏子毓对家乡没有留恋,她打从心底认为自己该留在大城市。
  师范学院的宿舍环境并不算多好,几个人挤上下铺。
  但这样的宿舍,却能把大河村夏家甩出老远,哪怕她在夏家足够受宠,有自己单独的房间,可那昏暗的环境,永远都扫不干净灰尘的泥巴地……在院子里走一走都要小心踩鸡屎,那种穷乡下回去干嘛。
  可她还真的要回去一趟。
  一个学期,除了最初带来学校的钱,途家里面就给她打过一次钱。
  夏子毓也没把钱花自己身上,王建华的家人在农场条件艰苦,她把钱都贴了去,王建华父母的日子也能过得舒坦些。据王建华说,他父母都极为满意她,夏子毓有点自得。
  别管再厉害的人,都会被雪送炭的小恩小惠收买。
  她在王建华家人身上花了一千多块,起到的效果绝对不止这点价值。
  lt;/divgt;
  lt;/d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