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这下子就捅了马蜂窝,夏老太本来就怄气,打死也不同意。
  “她们两个贱人的公粮,夏家不缴!户口都迁走了,田也丢了,凭啥要大军缴公粮?”
  田地多,交公粮的数量就多。
  夏家每年收成多少粮食,全部被夏老太看着,粮食交到她手里,再想拿出来就不容易。夏老太不敢和乡上闹,她撒泼打滚,就是不想让夏晓兰母女清闲。
  夏大军埋着脑袋说不出话。
  刘芬母女户口抢走后,她们名下的田虽然划出去了,那是明年不能种,和今年的收成没关系。稻谷都堆在夏家的谷仓里,夏老太却要问刘芬母女要粮。夏老太又哭又闹不讲理,夏大军被她搞得没办法。
  他能向刘芬母女要粮?
  刘芬不和他过日子,真是后世说的“净身出户”,母女俩踏出夏家,带走的不过是20斤红薯。
  那是20斤不值钱的粗粮,又不是20斤金砖!
  要不是刘勇大方,夏晓兰自己能干争气,靠着20斤红薯过日子母女俩早饿死了。离婚时刘芬只求快点脱离夏家,又没要求啥财物,按理说今年的粮食也算丰收,夏大军好歹给刘芬两人送点去……刘芬成了前妻,夏晓兰还是他亲女儿吧?
  粮不送,夏老太反而还要折腾,这是欺负刘芬欺负顺手了,不想人家母女俩过安生日子!
  可万一她们要真给了呢?
  夏家就能剩下一些粮食。
  夏老太蛮不讲理,就逼夏大军去闹。一会儿撒泼,一会儿又装可怜,拉着夏大军说夏子毓在京城上学多不容易,家里人节省点,夏子毓在学校就宽裕点。
  王金桂眼神闪烁,别人都说考上大学根本不咋花钱,学费不出,每个月都有补贴。夏子毓念个大学,活活把老夏家扒了一层皮下来……不过夏老太不是逼她,王金桂才不打算说呢。
  “妈,晓兰她们都是住在刘家,她们哪有粮?”
  夏大军快没有招架能力了。
  夏老太可怜兮兮抹泪:“那子毓就在学校挨饿?我看晓兰舅舅是发财了,一点粮食算啥,那天就不该同意她们迁户口!”
  夏老太根本不知道,抢走户口,连带着刘芬和夏晓兰名下的田也会不见。
  她一个农村老太,对国家政策不了解,就觉得被刘芬母女俩坑了,这才有今天的吵闹。大河村这边,人均差不多两亩田,刘芬和夏晓兰户口一迁走,夏家少了整整五亩地!
  能产多少斤粮?
  损失的是夏老太的利益,她看见交公粮的单子,就像有人要从她身上剜肉割心般痛!
  “妈,子毓在学校省一省就行了,您别逼着二弟去要粮,那边的人不好惹。”
  站出来说好话的,是善解人意的大嫂张翠。
  夏大军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离婚了,他不能像过去那样揍刘芬,包括女儿夏晓兰翅膀也硬了,这么多天愣是没有回过一次大河村。夏大军不恼吗?七井村的人不好惹,上次就把夏大军狠狠揍了一顿。
  七井村那个陈老头很难缠,还认识县里当官的,要不刘芬和夏晓兰的户口没那么容易迁走。
  夏大军在外面本来就是个怂货,他暂时不敢去找刘芬母女俩的麻烦。
  而且,找母女俩要粮这件事本来就没啥理……
  夏老太又换了张脸:“那子毓的花销咋整?你们都是好人,就我喜欢当坏人,我都是为了子毓。”
  老大夏长征开口了,“子毓她舅在县一门口搞了个小吃摊,生意还不错,赚多少钱不敢保证,起码比在乡下种田强。妈,子毓她舅想拉我和张翠一起干,我想试试。”
  小吃摊就是张翠开起来的。
  张翠弟弟两口子才是帮忙的人,不过张翠和夏长征有私心,夏家没分家,他们才不想替别人赚钱。换个名目将自家的生意过了明路,还不用让其他人分钱,十个夏大军捆起来,也不如这两口子精明。
  王金桂眼睛发亮,夏老太暂时把夏大军丢一边:
  “这就是人家说的个体户?”
  贫下农最光荣,成分最好,夏家就是贫下农。
  资本主义是要被批斗的,夏老太当然向往当城里人,但向往的是城镇的职工。
  干个体户,是不是有点丢人了?
  张翠哪能不知道夏老太想啥。一开始张翠也觉得个体户丢人,可当初在夏子毓的劝说下,在县一门口开了小吃店,每个人赚到手里的钱打消了张翠的顾虑。
  瞧不起个体户?
  兜里揣着大团结,谁瞧不起谁还不一定呢。
  按照夏子毓的猜测,个体户只会越来越多,现在最穷的是农民,再过20年最穷的还是农民!
  “妈,现在干个体户是没啥面子,但一切都是为了子毓,我和长征吃苦受累不算啥,等子毓大学毕业了,咱家就算熬出来了。”
  夏老太就喜欢听这种话。
  夏家人都认定夏子毓会有大出息。
  80年代的大学生当然值钱,可想要小有成就,怎么也得奋斗一二十年。
  国家包分配的工作,一个月工资也就那样,夏子毓自己可以吃喝不愁,要拉扯一大家子人?夏老太想的太天真!
  “妈,我不怕干个体户丢人啊,要不我去帮忙,大嫂在家……”
  王金桂凑上前,夏老太狠狠瞪她:
  “那是你娘家兄弟?那是子毓她舅!”
  第58章 张记小吃店
  张翠和夏长征的小吃生意在家里过了明路。
  夏大军还是没能逃过责怪,他不敢去七井村找前妻和女儿要粮,夏老太就让他去打零工赚钱,帮夏子毓攒生活费。夏大军一点也没反动,反正他别的没有本事,力气是不缺的。孙子辈里夏老太最疼夏子毓,三个儿子里,她最疼的肯定是老三夏红兵。
  夏大军出门前,听见他老娘发话:
  “红兵就不用出去了,你大哥、二哥都走了,田里的活儿离不开人。”
  夏红兵答应的很爽快。
  现在又不是农忙,田里没啥重活,天气又不冷不热的,是一年最舒服的时候,夏老太偏心着呢,就是想让夏红兵过几天轻松日子。
  张翠为啥好心替夏大军解围呢?
  夏子毓的电报发回来了,让张翠和夏长征暂时别管夏晓兰那边,张翠就不想家里人太夏晓兰和刘芬。好不容易这母女俩被挤兑走,夏大军和两人接触机会一多,刘芬又带着夏晓兰回夏家咋办?
  离婚的年女人,带着大拖油瓶住在娘家,夏晓兰还好吃懒做、掐尖要强,母女俩日子不知道有多难过!
  夏家不需要别的孙女,婆婆眼里最好只能看见子毓,全家都供夏子毓上学,才是张翠的目的。
  有这种想法,连夏红霞都觉得碍眼。
  十几岁的大闺女,可以说亲了。张翠去县城前,就和夏老太提了提这事儿。
  夏红霞是家里最不出挑的孙女,夏子毓会念书,夏晓兰长得是真好看,夏红霞两头不占,偏偏王金桂和夏红霞一致想找个条件好的。夏老太不提这事儿还好,一说起夏红霞的亲事,就被王金桂找到了借口:
  “子毓都是大学生了,红霞也不能在乡下随便找个泥腿子嫁了啊!大嫂,让红霞去店里打杂,工钱随便开点,主要是离学校近,说不好咱家红霞也有别的造化……”
  张翠脸上的笑都快绷不住。
  小吃店哪里需要那么多人?
  请她弟弟两口子帮忙,那是张翠要搭娘家。
  夏红霞长相和夏晓兰差得远,论好吃懒做这两姐妹是旗鼓相当。店里就算要请人,也不会请夏红霞!
  夏老太却有点心动。
  孙女嫁的越好,对家里越有好处,她偏心夏子毓吧,夏红霞也沾了亲爹夏红兵的光,在夏老太心里挂着号。
  “老大两口子也是给人帮忙,红霞还要啥工钱?老大家的,你领红霞去看看,你兄弟要是愿意用她,就让她留在店里帮忙,管她吃饭就成!”
  夏红霞撇撇嘴,不给钱让她干活儿?
  她拉着夏老太的胳膊想撒娇,夏老太心想你个二傻子,真留在店里,大家都是亲戚,子毓她舅能不给开工资么。
  “你要是不想去,那就留在家里,慢慢相看人家。”
  夏红霞张张嘴,王金桂推她:“听你奶奶的!大嫂,我家红霞就交给你,不听话你和大哥不要客气,狠狠揍她!”
  张翠胸口发闷。
  夏家眼下还是夏老太说了算,婆婆发话,张翠只能捏着鼻子带着夏红霞一起去县城。
  张翠这个小吃店位置特别好。
  安庆县有两大消费人群,农机厂和肉联厂的工人,念书的学生。
  县一是安庆县最好的高。
  夏子毓初时成绩并不好,初毕业还复读了一年才考上县一,上学的年纪本来就不小,今年上大学都20岁了……连夏子毓这样的‘学霸’都要复读才能考县一,这高被省城人鄙视,但在安庆县包括周边几个县,已经是很好的学校了。
  县一的学生一部分条件比较差,另一部分却不错,大钱没有,消费点小吃能掏钱。
  张翠开的小吃店,听从夏子毓的建议,选址在县一门口,虽然距离学校大门还有三十多米,却方便上下班的工人。往左是肉联厂,往右是农机厂,这就是个人流交汇的路口,做买卖的黄金口岸,生意能不好吗?
  夏红霞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跟着张翠走到县城。
  ‘张记小吃’的招牌老远都能瞧见,和那些小吃摊比,两间门面的张记小吃很气派。
  它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气派,最早时候张翠和夏长征的本钱少,夏子毓在学校念书压根儿不需要张翠照顾,她就在外面摆摊。经过三年的发展,张记才有现在的规模。从最初的小摊变成了门面,从张翠一个人忙里忙外,到请了夏子毓舅舅和舅妈帮忙……张翠看着‘张记小吃’店,真是满心舒畅。
  “嫂子,你来啦,这半个月——”
  张翠弟媳跑出来,要在张翠面前表表功,也要汇报下近来的生意情况。
  看见夏红霞,她就闭嘴了。
  “老三家的红霞,你也几年没见过了吧?”
  “小舅妈,我是红霞呀!”
  张翠弟媳把没说的话吞下肚,之前早就说好的,当着外人的面,不能说张翠是老板。
  夏红霞肯定是外人呢。
  “红霞都长这么大了?还没吃吧,进来坐,我给你拿两个包子。”
  一边把夏红霞拖入店里,一边看张翠。
  张翠叹气,“子毓她奶奶说红霞年纪不小了,想让她在店里帮忙,我也不知道你们还招人不,就带她来看看。”
  lt;/divgt;
  lt;/d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