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146章 封仓锁粮
  在刘葆晟的眼里,苏轼和章惇没什么两样。
  或许章惇曾经的地位更高一些,脾气更加暴躁一些。
  苏轼或许会好很多。
  但他们两个人都有一样的身份,文臣,高级文臣。章惇就不用说了,十年的副相,从三司使,一路做到参知政事,最后到枢密使。他在朝堂的身份和地位,已经是一个文臣能够走到的尽头了。唯独少了一份宰相殊荣而已。
  苏轼虽然要比章惇差很多。
  但他在武将面前的地位都是一样的。
  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足以把刘葆晟吓破胆。
  刘葆晟虽有女儿入宫,多年的丫鬟,眼瞅着要被抬举成妾,少说也是妃子的前程。可他根本就没有皇亲国戚的那份目中无人的桀骜。还是把自己放在武将的位置上,面对文官的时候,矮人家一头。这也是他对马上要开始的一场会面,心中忐忑不已。
  苏轼啊!他一个文官要见我,不会是来找某的晦气吧?
  刘葆晟真的想多了。
  当他看到苏轼竟然在衙门的二堂降阶站在堂前的那一刻,他的膝盖骨都有发软。直学士竟然会在二堂堂前迎接自己?
  这不会是做梦吧?
  官场规矩,迎接上官,出衙门大堂,开中门,以示上下尊卑之位。二堂迎接,是对同等级别的官员的尊重。不管是那种规格,刘葆晟都不认为自己有资格享受。
  他吓得脸都惨白起来,迈着大步跑到苏轼面前,陪着小心道:“使不得,学士,这可使不得,折煞刘某人了。”
  “刘将军,轼是有求于人,哪敢托大。还请刘将军来堂上坐,请上座!”
  如果贵宾一般,刘葆晟被簇拥着进入了主家。落座之后,刘葆晟当即表示:“学士,在下是粗人,有事,还请学士坦言告知。不过学士放心,但凡刘某能做到之事,绝无推脱。”
  别看被苏轼捧上了上座,下首还陪着章惇的儿子章授,要知道,在船上,章授坐着的时候,他都是在下首小心翼翼的陪客。这会儿功夫,俩人的位子调换了过来,让刘葆晟非常难受。有种周遭凉飕飕的后怕,万一这小子秋后算账,岂不是要倒霉?
  于是,刘葆晟把话说透,就等苏轼开口。
  苏轼眉宇间的困扰下去了一些,开口道:“我颖州有两个常平仓出了问题,但是州府衙门中又难以凑足足够的人手去调换。不得已,听闻刘将军来颖州,轼厚颜向刘将军讨要一些亲卫,好解我燃眉之急。”
  刘葆晟这才坦然,心说:原来是要亲卫。
  你派个人来告知不就行了吗?
  非要劳师动众的吓唬人。一个将军,还是一个品级不高的五品宁远将军,让一个学士降阶迎接,这真要是传出去,还得了?
  御史们恐怕也不会轻饶了他。
  其实,大宋对将门是非常优待的,从薪俸上来说,将官的薪俸同品同级的情况下,将军校尉要比文官多一个等级。比如说致果校尉的薪俸是80贯,职俸不算,比同等级的县令要高20贯。这恰恰是州推官可以拿到的加衔薪俸。
  而且,对军队将领的错误也大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是私德有亏,也不会揪住不放。
  反倒是对御史对文官,恨不得所有的文官都是道德君子,稍微有点小错,就集体讨伐,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可唯独有一样,将门政治地位,绝不能触动文官敏感的神经。
  就像是狄青,他做将军也好,做宣抚使也罢,甚至太尉,都不会让文官觉得不妥。毕竟他的功绩放在那里,有目共睹,给一份足够的殊荣也能彰显朝廷的恩典。可仁宗皇帝任命狄青为枢密使,这就是把狄青放在火上烤了。这必然会引起所有文官的敌对情绪,攻击,陷害,甚至诋毁都会出现。
  因为枢密使是文官才能做的,武将做了枢密使,就是大逆不道,挖文官的祖坟了。
  所以,面对苏轼高规格的接待,刘葆晟浑身不舒服也就情有可原了。更何况,他下首作陪的还是个进士老爷,更可怕的是他爹叫章惇。
  刘葆晟当即表示:“学士大可放心,我带来的亲卫有二百余人,借二百人给学士驱使不成问题,我二女婿也有些粗浅的拳脚功夫,可为学士做马前卒。”
  章授只是微微点头,就让刘葆晟松了一口气。显然,他还算有眼力,没有在这件事上讨价还价。不过程知节就不要来了,身份不合适:“程知节就算了,毕竟你身边也需要人。”
  “年前是致果校尉,如今是振武校尉,能为学士驱使是他的福分,不算委屈。”刘葆晟极力巴结道。
  章授微微蹙眉,他脾气也不怎么好,可是和他爹相比,简直就是个好好先生。只不过他是文人,文人有文人的习惯,就算是拒绝人,也不会当面说。委婉的说出拒绝的话,这才是文人的习惯。没想到刘葆晟料错了他的意思,心中暗道:粗鲁的军汉。
  再次开口不免有些不悦:“刘将军,你那女婿是淮阳军校尉,应该是六品武官。而淮阳军隶属于京东东路宣抚司,在京西路出现替我世叔办事,难免惹人闲话。”
  “章官人说的极是,老朽刚才失言了,还请公子,学士恕罪。”刘葆晟根本就不敢多待,匆忙找了个借口:“学士,少卿让李逵去我那里将人带来,在下刚来颖州,少不了安顿一些俗物,还请学士恕罪。”
  “我送送将军!”
  苏轼将姿态放得很低,刘葆晟的到来,帮了他的大忙。苏轼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同时也没有多少架子,更没有门户文武高低贵贱的想法。
  可刘葆晟哪里敢让苏轼送?
  弓着腰,一步步往外退,一边作揖不已:“学士留步,还请留步。”
  苏轼这才无奈,目送刘葆晟离开。
  等到刘葆晟离开之后,苏轼立刻让高俅去唤推官徐让。之前的事苏轼故意装糊涂,为此,徐让还老大不愉快,就算是上司派人来请他,他也是老大不乐意的情绪。
  从官署来到后衙,发现还多了一个不认识的年轻人,有点摸不着头脑,难道是州里来同僚了,不认识啊!
  苏轼没等徐让问,就先开口道:“徐兄,按照往年的规律,不足半月,颖州的粮价就要暴涨,不知徐推官有和良策?”
  徐让一辆懵懂,他狐疑的看向苏轼,按照他对苏轼的熟知,上司苏轼是个不管事的甩手掌柜,这时候问粮价,估计是怕到时候出乱子,被御史弹劾吧?
  心中冷笑不已,徐让阴恻恻的看向了章授,还以为是苏轼新请来的幕僚,推辞道:“不知这位是?”
  “后学章授,辛未科侥幸中了二榜三十五名,如今是闲散人一个。”
  和他老爹章惇一个德行,章授也有看不起人的毛病,说好听点是自负,说难听点是目中无人。他虽说自己是后学,却故意将二榜说的铮铮响,好让徐让知道,他不是徐让可以拿捏的小人物。
  苏轼也不在意。
  反倒是徐让闹了个大红脸,他这个快三百名的同进士,在章授面前一点优越感都没有。仿佛啪啪啪被抽了一通耳光。
  不过章授的自我介绍还是透露了不少信息。大宋官员中进士,而拒绝做官的人虽然不少,但也不太多。毕竟考中进士都不容易,而姓章,就让徐让想到那家人,章惇。
  很少有一家子爷五个都考中进士的官宦人家,章惇一家子无疑是最让人吃惊的一家子。
  一门五进士,要不是章惇死活不让三个儿子出仕,章家可能成为大宋最为耀眼的一个家族。徐让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对方拿鼻孔看人,果然是有过人的本事。如果真是章惇的儿子,他真没有地方可以轻视对方的资本。
  于是,徐让拱手问:“可是章学士家的公子?”
  “排行老三。”
  “久仰,久仰!”
  章授也是一肚子气,谁让自己摊上了这么一个爹?老大,老二,老三都中了进士,轮到老四,章惇还是想要养在家里。这下子,连自家夫人都看不下去了,才让章惇勉强同意小儿子出仕。
  自己堂堂进士出身,却连个一官半职都没混上,专做跑腿的活,说出来都是一把泪。
  徐让这才放下了轻慢之心,对苏轼拱手道:“想要平定粮价,首要就是控制颖州境内的常平仓。不过常平仓另外两个仓监都和贾道全关系莫逆,很难保证他们是否有所交易。”
  “其次恳请学士上报提举常平司,恳请周围州府调粮。”
  “还有控制米铺,限制每人每日购粮,防止有人囤积获利。”
  ……
  苏轼叹了一口气,无奈道:“提举常平司不可能了,我十日前上报的请求被否。奏请京城时间上来不及,至于限制购粮,不过是舍本逐末之法,也是被动之举。如今,州府手中没有控制粮食,之前本官虽有将常平义仓控制的想法,但是考虑到衙役一来人手不足;二来,衙役都是本乡本土之人,难免会和贾道全等人有私下往来。如今我已经借到了人手,放心,比衙役好用,人数在两百人上下。控制两个粮仓应该错错有余。”
  “学士的意思是?”徐让听到这里,哪里不知道苏轼的意图。
  苏轼恶狠狠的咬牙道:“子曰:见义不为,不勇也。轼虽是一介书生,但自问从不怯懦,本官决心和这些恶人斗一斗。”
  徐让闻之大喜,躬身道:“但请学士驱使……”
  “好,就等徐兄这句话了。”苏轼大喝道:“你带齐人马,将颖水,汝阴,两处常平义仓控制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