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都市言情 > 特工二小姐:毒妃好俏皮 > 第一百一十七章:赵云起2
  裕亲王妃扯了扯她:“你这是怎么了?老太妃在呢。”
  裕王妃向老太妃一福道:“太妃娘娘,凌远也是您的孙子,您就咽得下这口气么?”
  老太妃喝了口茶,黯然道:“咽不下又如何?恭亲王也不是没去宫里,太后说那只是场意外,小孩子闹着玩呢,赵家那小子,顶多也就是打几板子的事儿。”
  理国公老太太道:“如此以后,那起子穷酸还不爬到咱们头顶上做窝去?”
  柱国公老太太道:“有什么办法呢?定襄侯在场,亲自送赵家小子进的大理寺大牢,那又如何?定襄侯可是太后的表亲啊。”
  “这月初五不是万寿节么?咱们几个一道进宫去,正好把尤家班子也请到宫里去,太后也爱看戏,这么好的一出新戏,不让太后娘娘观赏,实在不应该啊。”裕亲王妃道。
  “是个好主意,咱们啊,等戏演完之后,在向太后陈情。”理国公老太太道。
  尤家班把比武那天发生事,编成戏文,在恭亲王府演出的事,很快传到了赵家和许家人的耳朵里,赵尚书气急败坏,当时便派人去捉拿尤家班子的班主,但尤家班似乎有预料,早早就逃出了京城。
  赵尚书以为,只要尤家班不在京城了,戏本子就没有敢再唱,谁知,不知何人出了大价钱,在京城最热闹的几条街搭戏台子,免费为百姓唱戏,其中最让百姓叫好的一出戏,就是改编了的穆桂英抢亲。
  看戏的人群中,有不少八卦的,听到小道消息,说那剧中的阴险小人就是如今关在大理寺牢里的吏部尚书之子赵云起,戏的后段演的是,小人有个厉害的爹,将罪证确凿的赵云起偷偷放了出来,逍遥法外。
  赵家请动了顺天府的人,说戏班子有违公共秩序,影响交通,派人拆戏台子。
  这下老百姓不干了,难得有免费的戏看,又哪里影响什么交通和秩序,本就到了快过年的时候,看个戏都不成么?
  衙役门一驱人,百姓就骂,还跟衙役门对抗。
  那些衙役原就是赵家请来的人,虽然拿了钱,但到手的也不是很多,犯不着为了赵家犯众怒,也就意思意思,免得引起更大的动乱,百姓阻拦,他们就说几句手,在一旁守着,正好也跟着一道看戏,公费看戏,多美的差啊。
  一时间,恭亲王之子和福王世子被二品官员之子暗害的消息在京城中闹得沸沸扬扬,连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们都知道了,在宫里议论纷纷。
  赵尚书上朝是,总被同僚们背后指指点点,尤其是那些老宗亲,都对他横眉冷目。
  而戏本子最高明的地方,是只把矛头指向了赵云起,对真正的幕后指使并没有大多的隐射,更是把福王世子齐昇与齐凌远二人的命运捆绑在一起,迫使福王府不能暗中出面为赵家说情。
  许尚武当然很生气,气得快吐血了,谁想出的馊主意,竟然用戏本子的方式将那日情形再现,制造舆论攻势。
  小皇帝在朝堂之上虽然没有多少实权,但他也懂得因势利导,在朝堂上让大臣们公开朝议此事,恭亲王是最气愤的,联合一帮老宗亲对赵家大加抨击,不少还算正直的清流趁机为老宗亲们助力,太学院的学子们,更是对戏本子加以润色,又改编出好几个版本的戏,在京城演出。
  嚣张跋扈之极的许家父子,在朝堂上对此事三缄其口,不掺与议论,更不公然反对,也怕引火上身。
  太后终于顶不住压力,要求大理寺从重从严审理此案,皇上还要求亲自听审,这下,赵大人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赵云起可是家中的独子啊,他家儿子明明就是替人背的黑锅,如果只是名誉上受点损失,关些日子,挨几板子出来,倒也算了,可现在是百姓宗亲一道要求重责赵云起,杀人是要偿命的啊,何况还是谋害皇室宗亲,赵云起这颗人头是怎么也保不住的了。
  福王府里,赵尚书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云起只是给齐昇打下手的啊,他根本就没想过要拿第一,更没想过要跟齐昇争,处处维护和帮住齐昇,怎么到头来,他去坐了牢,齐昇倒成了受害者,还处处被老宗亲们同情怜惜,王爷,今天您若不给下官一个满意的答复,下官就哭死在齐王府了。”
  福王也很头痛啊:“不过一个小小的骁骑营副将罢了,昇儿是堂堂的世子,会在乎这个职位么?还不是丞相那边有要求,昇儿也是笨,人家要求,你尽力就是了,干嘛搞出这许多事来,这……这可怎么收场哦。”
  “我不管,王爷若是坐壁看热闹,那下官也不惜豁出去,把真相诏告天下,让我那苦命的孩儿将所有的事情都招供,要死大家一块儿死。”赵尚书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道。
  “哎呀,你也是多年的老官油子了,做事怎么这么冲动呢?千万不能供出昇儿,不然牵涉到丞相府,咱们都没好日子过。”福王小声安慰道。
  “那怎么办?难道就让云起替齐昇死么?下官可是五十的人了,就云起这一个独苗啊,老母亲这些日子,成天以泪洗面,若是老人家如何了,下官又怎么对得起老母和赵家的列祖列宗哦。”
  “有法子的,有法子的,你看这样行不行……”老福王凑近赵尚书的耳朵,嘀咕了几句。
  赵尚书仍是一脸苦楚:“这样能成么?”
  “有什么不能成的?大理寺卿刘大人虽然不是丞相的心腹,但也是个精明油滑的,很会看形势,对此事只会睁只眼闭只眼,不会太过阻挠。”福王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