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伐清与殖民 > 第380章 河北八大帅
  “如若先对付洪承畴,以洪承畴刚刚非战斗减员了五万的态度,恐怕要平灭了他,非以月计不可。
  如此,到头来还是中了清虏想利用这三十万,不,已经只有二十五万,利用这支庞大的炮灰大军,拖住我们郑家军主力的计谋。
  而等我们平灭对清虏来说不痛不痒的三十万绿营兵之后,恐怕整个黄河两岸都已经生灵涂炭了。
  要某说,真正实用的上上策只有一个,那就是……”
  听完程源的上上策之后,在场的无不叹服的,其实,这货只是因为情商低,所以很多当权者根本不给他发言的机会,甚至很多被动听了他发言的,也因为对他的不耐烦及厌恶,而丧失了判断能力。
  如今,郑恩起到了很好的中和作用,如此再听取程源的发言,叹服的人就多了。
  根据程源之计,郑家军又迅速做出了反应,海师最精锐的北海舰队继续留在了东关外的海湾,轮流对东关进行炮击。
  五万朝鲜盟军在洪承畴大军的南面补给线上的一个滩涂,好像真中计了一般,开始顺从的断洪承畴大军的补给线,并大肆修建防御工事及码头。
  这个新修建的码头,也将作为北海舰队及内河舰队的临时驻扎点,必要的时刻,这个断了洪承畴大军补给线的阵地,也会有两支舰队,超过七万的海师协助防守。
  这下一布局,郑家军又转进攻为最擅长且天然有利的防守了。
  洪承畴还剩下的二十五大军,往北是十五万据守坚城的郑家军,往南是七万海师数以百计的红夷大炮,数以千计的佛郎机炮,以及五万朝鲜盟军。
  不管往哪走,洪承畴都是难以发挥太大的作用了。
  而对于接下来的计划,海师的作用本来就不大。
  另一头,十五万郑家军陆师,包括十万郑家军正兵,通过东海舰队的转运,于天津大沽口完成了登陆。
  这个时候,河北七大帅,完成了冬季分别以来,又一次的会晤。
  大沽口码头,大声欢笑的黄得功、高杰、沈廷扬连带着曹友义,与刚刚下船的郑恩抱在了一起,那叫一个称兄道……咳咳,那叫一个翁婿情深。
  别以为沈廷扬是文官,就应该含蓄一些,他这个官可以说有买来的嫌疑,当然忠心耿耿又一直奋斗在第一线的他,也是真正有功的。
  而曹友义更就是一个武将。
  倒是郑鸿逵、郑成功本就是因为是一家人,而表现的平静一些,不过也是欢喜显露于色。
  七大帅,欢欢喜喜的完成会晤,寒暄几句之后,也没了坐下来的意思,直奔了主题。
  “侯……咳咳,贤婿。”
  高杰仪表堂堂却有些马大哈,刚又想称呼侯爷,之后看郑恩故作生气状,于是连连改口。
  “贤婿,我可是将麾下的老兄弟,都带过来了,如此有不下于老营兵的精锐万五千,合格的将士也有五千。
  老曹、老黄没有什么老家底,麾下精锐都是近期练出来的,但也有各五千,合格的将士们万五千,一人凑够了两万之数
  老沈、老郑、还有你大哥国姓爷,老家底倒是厚些,但还是不如我啊,哈哈。”
  说着说着,高杰他自己就哈哈大笑了,好像是郑家最有权势的四人,算上远征军的郑芝豹,一个五人分家了似的。
  不过不妨碍他高杰自娱自乐。
  总之,这次会晤,除了郑恩,另外六大帅留下驻守人马,都带来了两万大军。
  以曹友义、黄得功约为精锐五千,合格正规军约为一万五。
  以沈廷扬、郑鸿逵、郑成功,为精锐约一万,合格正规军一万。
  就数高杰家大业大,带来了一万五精锐,不少骨还是当初被邢娘子拐过来的老精锐,这些年高杰也是征战不断,麾下精锐积少成多,有了这一万五的家底,如今是全部带过来了。
  如此,河北七大帅的联军,其实不能说只有七大帅了,因为又多了一位,而这位虽然代表朝廷响应了郑恩联合伐清的号召,但不无朝廷不放心如今的河北七大帅,有参沙子的原因。
  那就是参加了会晤,却一直很尴尬的站在一旁的刘肇基。
  刘肇基,字鼎维,祖籍南直隶淮安府赣榆,籍贯辽东,出身于将门之家,世袭指挥佥事。
  打崇祯七年,跟随尤世威抵御清虏于宣府开始,就一直跟清虏、流寇作战,初随尤世威为游击将军。
  崇祯八年,时任山海关总兵的尤世威被罢官,刘肇基与游击罗岱因功,分领尤世威部,授副总兵。
  刘肇基初追随尤世威,后随祖宽,又随卢象升,崇祯十二年随洪承畴时,就已经升任辽东总兵,与名将忠骨卢象升、孙传庭、曹变蛟等都有过并肩战斗,讨过李自成、伐过张献忠,更长期与清虏作战,还有将吴三桂从清虏重重包围中救出来的战绩。
  可谓是战功赫赫。
  只可惜,崇祯十二年,他被洪承畴罢官,当初名将忠骨王廷臣更是因为他被洪承畴问罪罢官,而接手的他的兵马。
  因为被罢官,自此失去兵权,以庶民的身份回到了祖籍南直隶。
  直到崇祯十七年,甲申国难,北京城破,朝廷南幸,到了急需用人之际,刘肇基才被因为皇帝年幼而摄政的内阁想了起来,出任提督南京大教场,其实也是没有兵权,因为南京京营早就形同虚构,还不如北京京营。
  北京京营最起码还能拉出一定的人马装装样子,常年偏安的南直隶,更是连装样子的京营都没有了。
  之后又随史可法过江,守备淮河。
  不过,郑恩派出千里加急,上谏朝廷,请求举国伐清的时候,刘肇基领淮河边上的三万账目兵,实际上全是空饷名额,只有万余人马,中途还出现了大量逃兵,不到万人赶到来了。
  刘肇基接替升任蓟镇总兵郑鸿逵空下来的天津团练总兵之职,与百余骑兵先到大沽口,余等还在缓慢行军赶来的路上。
  (ps:很尴尬,原来一直数错了,应该是郑恩、郑鸿逵、郑成功、曹友义、沈廷扬、黄得功、高杰,七位,七大帅,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