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奋斗在初唐 > 奋斗在初唐 第559节
  虞世南冷笑一声,再次摸了摸贴身放着的捷报,低声说道:“颖达兄,且让他们先得意去,一会儿朝堂之上自有好戏开锣,到时候咱们士林清流系定会扬眉吐气逞威风!你且附耳过来,看,这是什么?”
  说着,他一副就怕贼惦记的小心翼翼模样,将郭业的那份捷报拿了出来,亮在了孔颖达眼前。
  孔颖达粗粗看了一眼,花白胡子一抖落,刚想大叫一声,赶忙自己又捂住了嘴巴,诚惶诚恐低声吼道:“这,这,这是真的???郭业不是奉旨出使吐谷浑吗?怎么,怎么会如此峰回路转,竟然将吐谷浑国彻底并入我大唐疆域中来?”
  “嘿嘿,捷报都在这儿了,郭业那小子还能无的放矢?一会儿啊,颖达兄你便这样……”
  ……
  ……
  “皇上临朝,诸位臣工上朝咯……”
  半柱香后,顺公公来到大房子外,亮起招牌嗓门儿冲着屋内一干大臣们通传了起来。
  第721章 早朝之上荐人选
  勤政殿内,早朝。
  满朝文武陆陆续续,前呼后拥的进入了殿中,君王朝上坐臣子分两侧。随着众臣工山呼一番万岁之后,大唐帝国每日约定俗成的早朝缓缓拉开了序幕。
  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李二陛下,还是殿上两侧的众臣工,彼此都是心知肚明,今日的早朝还是冲着御史台御史大夫的人选展开商议。
  但是,即便是这样,前面还是进行了足够的铺垫。李二陛下照例询问了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长孙无忌等人一一作答。
  君君臣臣之间连番一问一答,气氛倒也尚算和谐。
  很快,李二陛下便正式进入了今天的议题,清了清两下嗓子,眼神雄浑地扫视了殿下诸人,朗声问道:“众爱卿,御史台有着监察百官,纠察各地州府县衙门风气之责。但是,自从高士廉老大人致仕之后,御史大夫之位便一直空悬着,正所谓蛇无头不行,长久下去势必影响到御史台的正常运转。今日,朕还是要老生常谈问上一番,关于新任御史大夫的人选,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啊?”
  肉戏,终于来了!
  霎时,朝堂之上嗡嗡议论交头接耳之声响个不停,无论是天策功勋系,还是建成余党系,乃至光杆司令无虾兵的士林清流系,都暗暗摩拳擦掌,准备推选着各自阵营的合适人选。
  私底下交流归交流,但三系阵营却一直没有人率先站出来推荐人选,仿佛都在等着对方先出招。
  李二陛下暗暗气闷,心中啐道,这群老滑头,都成精了。
  随即,他指着代表着建成余党系的谏议大夫魏征,脸上挂着满满笑意地问道:“魏卿,你素来慧眼识人,也曾替朝廷推荐了不少栋梁之材。要不,你先来说说?”
  “呃……”
  魏征稍稍一怔,愣是没想到李二陛下会先让自己出招儿。下意识地扭头看了眼身后的刑部尚书韦挺,两人眼神交流了短短几个呼吸。
  随后,魏征走出朝班,拱腰长揖道:“既然皇上询问微臣,那臣就先抛砖引玉一番吧。长安府尹于得水,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长安府尹任上政绩颇显,倒是御史大夫的合适人选。”
  “长安府尹于得水?”
  李二陛下低吟一声之后便不再吱声儿,亦没表态,仿佛在回忆长安府尹于得水此人的资料。
  不过,长孙无忌这个时候却是主动站了出来,连连摇头喊道:“皇上,依臣之见,于得水此人委实难以胜任御史大夫之职。”
  “哦?”
  李二陛下听得长孙无忌出来打擂台,立马将目光转移到了他的身上,问道:“长孙大人何出此言?”
  一旁的魏征见着长孙无忌如此快速地否定了自己的推荐,亦是有些不悦地问道:“我倒是要听听长孙大人的理由,难道于得水在长安府尹任上的政绩和官声,都是浪得虚名不成?”
  “不不不。”长孙无忌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看了魏征一眼,然后继续对李二陛下说道,“臣并非质疑于得水大人的能力和名声,相反,于大人在长安府尹任上兢兢业业,政绩卓著。而且,官声、私德皆是俱佳,至今从未有人在朝堂上弹劾过他,堪称官员典范。”
  这下,魏征纳闷了,长孙无忌这般夸赞于得水,却又跳出来唱对台戏,到底为了什么?
  不仅魏征,就连李二陛下也是这个心思,立马感兴趣了起来,问道:“长孙大人,既然你也说于得水此人能力和官声都俱佳,那又为何认为他难以胜任御史大夫一职呢?”
  长孙无忌再次看了眼满脸尽是疑惑的魏征,继续对李二陛下说道:“如果臣没记错的话,于得水大人任职长安府尹还不足两年吧?我朝对于官员的考核是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纵是于大人政绩卓著,官声私德俱佳,但也不能逾越了吏部考核的制度啊。而且长安城乃是国朝帝都,天子脚下,长安府尹一位何其重要?冒然将于大人这么一位能力出众的干吏调离出去,未免太过可惜了。臣觉得于大人坐镇长安府,远远比出任御史大夫掌管御史台要来得更加重要一些才是。”
  这话一出,魏征的脸色立马僵硬了起来。因为长孙无忌后半段话绝对是无耻之言,但偏偏前半段话说到了重点,切到了要害,于得水的确只在长安府尹任上只有两年,如果按照吏部考核官员的迁升制度而言,至少还要再过一年。
  没办法,凡是涉及到一些重要岗位的迁升,都必须按照吏部考核制度来。
  除非皇帝乾坤独断,就相中了于得水这个人,非此人出任莫属,不然的话,就得按照规矩来。
  不过很明显,李二陛下对于得水这个人的印象不深,让他坏了规矩执意擢升此人,想都甭想。
  顿时,魏征狠狠瞪了眼长孙无忌,冷哼一声退了回去,表明了他们这一系对于御史大夫这个位置的争夺,宣告失败。
  李二陛下若有所思地点头念叨了一句:“原来如此,那倒是有些可惜了。”
  当然,这话只是场面话,纯属安慰魏征来的,不然的话他大可乾坤独断坏规矩一次。
  紧接着,他又问道:“那长孙大人心目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长孙无忌既然敢站出来质疑否定魏征,心中自然有了腹案。
  只见他听完李二陛下的发问后,扭头冲身侧的一干天策系众臣工们对望了一眼,而后回头冲李二陛下奏道:“既然陛下问臣,身为臣子者肯定要为君王分忧才是。臣斗胆,推荐幽州大都督温彦博出任御史大夫。此人出生官宦世家,资历深厚,德才兼备,素有名声,乃大唐开国老臣,在武德八年突厥骑兵十余万大掠朔州之后进犯太原,温彦博更是率孤军守城抵挡突厥大军。陛下对此人应该有印象吧?如果由此人来出任御史大夫一职,必定能够……”
  “哈哈哈,笑死个人啦!!”
  一阵响亮的捧腹大笑声突然从虞世南的口中发出,径直打断了长孙无忌的侃侃而谈。
  这虞老头大笑之时神色滑稽,脸上挂满了阵阵的不屑。
  李二陛下的注意力立马被虞世南给吸引了过去,不由问道:“虞仆射,为何无故发笑?”
  虞世南颇有些笑得直不起腰之势,冲李二陛下喊道:“皇上见谅,老臣只是觉得长孙大人太会给温彦博脸上添金了,不由觉得一阵可笑。”
  长孙无忌愠怒,喝道:“虞世南,你在朝堂之上无故发笑打断君臣问话,你眼里还有皇上吗?藐视君王,该当何罪?”
  虞世南不理会长孙无忌扣过来的大帽子,冲着李二陛下说道:“皇上,老臣刚才失了仪态,还望恕罪。不过,长孙大人刚才吹捧温彦博的话也太过不要脸了。皇上是否还记得,当年,哦,就是武德八年,突厥十万铁骑犯境围攻太原,最后后太原城破。
  不过温彦博却并未选择自刎殉国,也没有选择为君王尽忠,而是成了突厥人的俘虏。如果臣没记错的话,突厥人将他流放到阴山,他在阴山脚下替突厥人放了一年的羊,才返回大唐的。这样的一个人,在长孙大人口中竟然变成了德才兼备,素有名声,您说老臣能不笑吗?哈哈,名声的确是有,不过是声名狼藉的名吧?哈哈哈……”
  虞世南揭完温彦博的老底之后,又是一副气死人不偿命的放声大笑,笑得响彻朝堂,笑得长孙无忌面红耳赤烧得慌。
  霎时,整个朝堂中又是嗡嗡议论响起,大多数对当年温彦博这件事情记忆犹新,一时引为众人的谈资。
  经虞世南这么一说,李二陛下自然对温彦博这个人的印象立马深刻了起来,可不,就是这个温彦博,当年貌似太上皇他老人家还在朝堂上震怒,说是永不叙用来着。
  后来若不是自己登基,重新启用了温彦博这个老臣,让他去了幽州出任大都督,也许如今还在家里赋闲呢。
  这样一个有着黑历史的人,长孙无忌居然也敢推荐出任御史大夫,李二陛下正是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长孙无忌却为温彦博正名道:“是,温大人是曾在太原城被俘过,但他之所以不肯自刎殉国,那是为了留着有用之身重新为皇上效力。”
  “扯蛋!”
  又是虞世南的一声反驳,老家伙咄咄逼人道:“当年,老夫可是听说温彦博被俘后,在突厥颉利可汗面前求了饶,这才被流放在阴山脚下放羊。长孙大人就不要给这不要脸的东西脸上贴金了,若将领真与这等人同站朝堂为官,那可真是羞死个人咯。”
  长孙无忌勃然大怒,怒指虞世南道:“你这是诬陷,是栽赃,当年之事早已是陈年往事,而且都是以讹传讹,当不得真。”
  “咳咳咳……长孙大人莫急,听老夫说上一句!”
  这时,虞世南的好战友孔颖达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貌似好心提醒道:“长孙大人,我记得贞观两年秋,同样在朝堂上有御史台的御史言官弹劾过温彦博,说此人在幽州身为大都督,却暗里收受过贿赂。不过这件事情后来不了了之,但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啊。长孙大人,你乃朝中重臣,与此人交往要小心才是啊,莫要最后因为受他人的牵累,堕了自己的名声,污了自己的名节哟!”
  “你……咳咳咳……”
  长孙无忌被孔颖达这番软枪夹棒的话给气够呛,这老东西哪里是关心自己啊,明显就是在挑事儿,在提醒皇帝自己跟温彦博也许有暗中的利益往来。
  可偏偏孔颖达这个老东西说得御史言官弹劾一事,当年却有此事,只不过后来苦于没有证据而不了了之。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居然也孔颖达给挖坟挖出来了。
  一时间,长孙无忌无言以对。
  而龙椅之上,李二陛下的脸色越来越黑,越发地不对劲了。
  见着长孙无忌受挫,天策府的这群人自然看着干着急,一直扮演着及时雨角色的房玄龄适时站了出来,淡然地反问了一句:“房某倒是很好奇,依着虞大人、孔尚书之见,又有何人可以胜任御史大夫一职呢?”
  第722章 满朝震惊
  房玄龄一言既出,立马将长孙无忌被动挨打的局面化解于无形,将他从尴尬的泥沼中拉了出来。
  虞世南与孔颖达两人彼此一对视,貌似早就料到房玄龄会有此一问般,脸上尽是释然的神色。
  随后,孔颖达向前走了几步,向李二陛下拱手说道:“启奏圣上,臣身为吏部尚书,执掌天下官员的升降考核,虽说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毫无偏差,但自认眼光尚算可以。有这么一个人,年纪轻轻却履立功勋,而且在坊间名声俱佳,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人还在御史台任职过御史言官,对御史台中之事经验丰富。这样的人选,才是御史大夫的上上人选!”
  话音一落,甭说李二陛下了,就连朝中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猜出来了,孔颖达推荐的这个人选到底是谁了。
  听着四周的非议之声,长孙无忌神色为之一滞,而房玄龄则重新低下头沉思了起来。
  龙椅之上,李二陛下微微眯起眼睛,右手食指轻轻叩着龙椅的扶手上,问道:“孔老尚书,你说得可是益州侯郭业?”
  孔颖达点头应道:“皇上圣明,老臣推荐的这个人选正是郭业!”
  得到孔颖达的肯定回复之后,李二陛下也是没有立马表态,相反,他心里还多少有些埋怨孔颖达和虞世南。
  难道这两位老臣子真是老糊涂了?什么人选不好推荐,偏偏要推荐郭业?难道他俩忘记了郭业是为何主动请缨出使吐谷浑的吗?不就是为了规避长孙无忌他们拿吐蕃那边来说事儿,才不得已而为之的嘛。
  果然,孔颖达将郭业的名字念叨出来,立马被长孙无忌找到了突破口。
  只见他瞬间战斗指数爆棚,重新站了出来,冲孔颖达发难道:“原来孔尚书推荐的人选是益州侯郭业啊?呵呵,郭业年纪太轻,资历不足,根本不可能胜任御史大夫一职。你还是趁早打消了这个念头吧。”
  说罢,还不忘嘲讽一句:“矮子里头拔将军,也不是这么个拔法吧?难道孔尚书与虞大人真是无人可荐选了吗?”
  言下之意,这是赤裸裸地在讥讽士林清流系人才凋零,貌似除了郭业就再也没有可供推荐的人选一般。
  面对着长孙无忌的嘲讽和奚落并未慌乱,很是镇定地反击了一句:“年纪太轻便无法胜任?先不说古有甘罗十二便拜相,就说长孙大人这番话,您又置那些靠父辈或家族萌荫而任职地方的勋贵子弟于何处?照你这么说,这些勋贵子弟都无法胜任如今的位置,都是些尸位就餐、混吃等死之辈?”
  孔颖达这话大了,地图炮开得太大了。
  霎时,朝中有不少大臣竞相变脸,因为这些人多数都是靠萌荫而替补上来的勋贵子弟,而且年纪都尚算年轻。
  更有不少朝中大臣的子弟,因为家族萌荫和提携的缘故,都在各州各府任着职。
  这就是关陇世族和勋贵世家的特权。
  孔颖达这招转移仇恨的地图炮,立马替长孙无忌拉来满满的仇恨。
  面对着许多不友善的目光纷纷袭来,长孙无忌心中直呼上当中计,咒骂着孔颖达老杀才真是狡猾,居然被他玩了一次偷梁换柱的把戏。
  随即,他立马矢口否认道:“孔尚书不要说东道西,本官并没有这个意思。对了,据我所知,郭业身上好像并非进士出身,甚至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有。这样的人,何德何能,竟敢窃居御史大夫一职?你要知道,御史台有监察百官,纠察各地州府县衙风纪之责,让这么一个胸无点墨不学无术之辈统领御史台,哈哈,不觉得有些沐猴而冠带了吗?”
  “不是进士出身又如何?身无功名又怎样?”
  一直虎视眈眈的虞世南终于出招了,他争锋相对地说道:“让圣上赐他一个同进士出身不就完了吗?”
  此言一出,全堂又是哗然一片。众人纷纷低声腹贬,虞世南这也太儿戏了吧?居然让皇上赐郭业同进士出身,这不是明着千方百计给郭业出任御史大夫而铺桥搭路吗?这世上哪有这么荒唐的事儿?
  所谓的赐同进士出身和赐进士出身是两码子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