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帝国风云 > 第417章 盲目乐观
  英国投降,让很多人都认为战争会在一九四五年结束。
  显然,这也未必太乐观了一些。
  一九四五年二月初,顾祝同等人再度回到青岛海军司令部,参与由冯承乾亲自召开的海军高级将领会议。
  这次会议,不是为了商讨作战行动,而是给盲目乐观的海军将领打预防针。
  在英国宣布投降之后,海军内部就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即很多人多认为,在失去了最后一个盟友之后,美国独木难支,必然会在一九四五年向同盟国集团投降,从而结束这场大战。
  显然,这太低估美国了。
  不可否认,英国确实是美国的最后一个盟国,但是英国投降绝对不是美国投降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投降,对美国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别忘了,一直以来,在美英关系中,美国扮演的都是支援者的角色,即美国是纯付出的一方,从英国获得的好处少之又少。换句话说,英国就是一个累赘,不但没有能够对美国起到帮助作用,反而给美国增添了不少的麻烦。
  战后,就有人评估,在英国战败之前,美国援助给英国的物资,足够建造二十艘舰队航母,以及所有的舰载机、配套的护航战舰,或者是武装十五个坦克师、二十个装甲师与三十个摩步师,或者是制造两万架战略轰炸机与三万架战斗机。甚至可以说。如果英国产生的拖累效应。美国甚至有能力守住澳大利亚。
  不可否认,失去英国之后,美国已经没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了。
  从战略格局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与美国隔着大西洋,中国与美国隔着太平洋,即便美军能在大西洋与太平洋战场上反败为胜,甚至能够夺回主动权,也没有能力在短短数年之内越过这两道天然屏障,也就没有可能在这场大战中取胜。
  只是,美国肯定有机会保持不败。
  原因就是。德军要想在短期内跨过大西洋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而中**队就算攻占了夏威夷群岛,也难以在短期内攻打美国本土。依靠世界上最广袤的两个大洋,美国有足够的能力守住本土。
  只要美国守住了本土。就能迫使对手座下来谈判。
  有此可见,现在谈论胜利,显然为时太早。
  在这次高级将领会议上,冯承乾就强调了这一点,即迫使英国投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离最后的全面胜利还非常遥远。美国肯定不会投降,即便在本土遭到攻击之后,也未必会投降。因此,任何与速胜有关的思想都是有害无益的。也就必须做好再打几年的思想准备。
  显然,冯承乾在给所有人打预防针。
  必须承认,冯承乾的判断非常准确。
  关键就是,美国有没有能力坚持下去。
  除了在地理环境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之外,美国在人口、以及自然资源上都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
  大战爆发前,美国的人口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为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与红俄。如果把加拿大算上,那么美国的人口数量还超过了红俄,为全球第二。当然。可以为美国所用的人力资源还不仅仅是加拿大,南面的墨西哥、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都与美国保持着良好关系,都能为美国提供一些帮助。这样一来,美国可用的人力资源接近三亿,与中国的四亿相差不大。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早在一九四一年,美国就开始利用拉美的人力资源。
  比如。从一九四二年开始,美国扩大了从拉美地区进口的资源,从而减轻国内资源生产压力。到了一九四二年底,美国扩大了从拉美地区进口资源的范围。到了一九四三年,美国还开始向墨西哥转移轻工业,即开始利用墨西哥的人力资源,为美国生产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到了一九四三年底,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轻工业产品,已经占到了美国总消耗量的百分之六十。别的不说,当时美军的被服就有一半是在墨西哥生产的,而提供给军队的罐头食品更是大部分都来自墨西哥。
  由此可见,美国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支持这场战争。
  保守估计,美国至少能把武装部队的规模扩充到一千五百万,如果充分利用了加拿大与墨西哥的人力资源,美军的总兵力甚至能突破两百万。此外,还有大约一百五十万加拿大军队可供美军调动。
  有了两千多万军队,美国显然不易被击败。
  当然,关键还是在资源上。
  要知道,美国是世界上三个能够在资源上做到自给自足的国家之一,而且在资源的种类与丰富程度上,丝毫不比另外两个,即中国与红俄差。依靠本土资源,美国就能支撑起整场战争。
  事实上,在某些关键物资的产量上,美国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比如,直到大战的最后一年,美国的原油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四成左右。
  此外,美国本土还拥有支持战争所需的全部战略资源。
  即便某些资源的产量不够大,比如天然橡胶,也可以同拉美地区获得,并不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
  也就是说,美国具有把战争打下去的必要基础。
  除了人力资源与物质基础之外,美**民的斗志与士气也不是很大的问题,至少比英国强得多。主要就是,打到这个时候,美国本土并没有遭到攻击,而且在短期只内也不会受到严重威胁。
  更重要的是,从一九四四年初开始,美国就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
  在一九四四年底,美国联邦国会还通过了好几项与战争有关的法案,加强了以总统为首的战争委员会的权力。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美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速运转。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在英国战败的时候,绝大部分美国民众并没受到战争的影响,或者说还没有体验到战争的残酷性。
  在英国投降之前,美国本土基本上没有遭到攻击。
  虽然早在一九四一年,中**方就开始寻找攻击美国本土的办法,除了动用舰队发起偷袭、以及攻占离美国本土较近的基地实施战略轰炸之外,还提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方案,比如用热气球运载炸弹,利用平流层较为稳定的气流,让炸弹漂到美国本土上空,然后再依靠定时装置解脱,来轰炸美国本土。又比如,在蝙蝠身上安装小型燃烧弹,去对付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农场。
  当然,这些离奇的方案都只停留在纸面上。
  在中国舰队偷袭旧金山之前,对美国本土威胁最大的是德军潜艇。美国参战之后,德军潜艇就开始袭击美国本土东海岸地区。在一九四三年,德军潜艇还数次进入墨西哥湾,袭击美国南部地区的海上钻油平台。
  只是,这些袭击都无关痛痒。
  在英国战败之前,针对美国本土规模最大的一次袭击行动就是中国舰队偷袭旧金山。
  不可否认,这次袭击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与破坏,甚至导致美军加强夏威夷群岛防御的部署工作没能按时完成。问题是,相对于整个美国而言,旧金山根本算不了什么,遭受的损失也算不了什么。
  此外,这次袭击,反而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热情。
  在美国的宣传机器的鼓吹下,中国舰队偷袭旧金山,被美国民众看成了是可耻的战争行为,或者说是不光明的战争行为。借此,美国当局开始大肆鼓吹爱国主义,鼓励更多的美国人参军服役。
  可以说,在英国投降的时候,美国人并没有丧失取胜的信心。
  此外,美国民众的基本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要知道,在英国投降的时候,美国都没有实施配给制,民众依然能够在自由市场上购买到生活物资。
  事实上,美国在食品、纺织品与药品的生产与供应上,一直没有出现问题。
  对美国民众来说,战争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广大中小城市、以及城镇乡村里的美国人,他们对战争的最为直接感受,除了税收有所增高之外,主要就是某个亲戚、或者朋友在遥远的战场上阵亡、或者是负伤,以及邻居在收到阵亡通知书的时候,前去慰问与吊唁。
  正是因为没有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所以绝大部分美国民众都没有强烈的反战情绪。
  这一点,与英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要知道,在英国当局决定投降的时候,几乎所有英国民众都产生了强烈的发展情绪,只是大部分人没有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美国还没有到必须投降的地步。
  在拥有足够多的人力资源、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民意支持的情况下,美国肯定不会在一九四五年投降。
  当然,同盟国集团也不可能在一九四五年攻打美国本土,更不可能攻占美国全境。
  这样一来,战争就不可能在一九四五年结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