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综合其它 > 桓容 > 第307节
  “是吗?”
  桓容叹息一声。
  事实上,早在去年十二月,桓大司马便已病逝。只是秘不发丧,直到桓氏私兵调至豫州,由桓容完全掌握,朝廷授下九锡,整个过程走完,确保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方才传出哀讯。
  料到有今日,桓容仍不免感觉复杂。
  桓大司马故去,桓冲将代他镇守姑孰,掌握西府军。桓豁镇守荆州,遥领扬州牧,桓氏一族并未四分五裂,反而比先时更加“抱团”,不肯被外人所趁。
  思及种种,桓容禁不住叹息一声。
  桓大司马英雄一世,即使未偿夙愿,没有登上九五,终得九锡,也算是一种安慰。
  既然亡者已逝,往日恩怨都将随风而去。留下的人仍要前行,在乱世中走出一条不同的路。无论能不能走到尽头,至少努力过,终归不会后悔,更不会留下遗憾。
  “走吧。”
  抚过苍鹰背羽,桓容信步穿过廊下。
  脊背挺直,目光坚毅,袖摆随风振动,仿佛大鹏振翅,即将乘风而起。
  第一百八十五章 说服
  时逢元月,盱眙少见晴日。难得几天未落雨雪,却是冷风阵阵,更觉得阴寒。
  穿过廊下时,冷风迎面席卷,似能穿透骨髓。桓容加快脚步,行到东院门前,恰好见虎女和熊女手持金丝绞成的粗绳,引两头猛虎入笼。
  两虎尚未成年,个头已经不小。纵然被驯养,每日仍要关入笼中,以免伤人。
  “郎君。”
  笼门关好,两头猛虎开始享用鲜肉。虎女和熊女福身行礼,侧身让到一边。
  一月前,高岵率族人抵达盱眙城,凭桓容留下的木牌,入南城大营。
  见识过州兵的铁律、私兵的勇猛以及桓氏仆兵的血性,高岵严令族人,操练必尽全力,日后有机会临战更要冲锋在前。
  “我等初来乍到,未立一功,依仗的不过是先祖留下的练兵之法。如想在桓使君麾下站稳脚跟,光会练兵列阵无用,必要有实在的功绩!”
  许超、魏起和马良等均是由伍长晋身,立功之后方才升为什长,如今仅两人升为队主。高岵等人未立寸功,刚来自成一队,并调拨近百州兵操练,自然让未见过战阵的将兵不服。
  幽州尚武,军营之中更是凭本事说话。
  众人不服高岵,常借操练比武挑衅。三番两次下来,多少见识过对方的本领,彼此都生出忌惮。
  最直接的后果,操练更加努力,路过营门,总能听到声声大喝,伴着抡起飞石的嗖嗖声,以及兵器扫过的破风声。
  气氛能够感染人。
  大营上下铆足一股劲,州兵、私兵、仆兵皆不甘落后。连投奔的羯羌都被带动,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只要桓容一声令下,甭管朝哪个方向进攻,将兵都会嗷嗷叫着往前冲,绝无一人怯战。
  既然应征拿饷,自要战场上见真章。
  立功才能升官,升官才可封妻荫子,继而兴旺家族。再者说,大家一样操练,一样比武,别人勇往直前,自己临阵退缩,一顶“懦夫”的帽子扣上,同乡、同族都会被带累!
  这样的事没人能够做出,也万万不能做出。
  “不是桓使君,家人能吃上饱饭?族人能有一处安身之地?甚至开荒种田,经营坊市买卖?”
  “我等既然投军,自要报效使君!”
  “不思活命大恩,岂是人子所为!”
  在贾秉和荀宥等人的推动下,幽州上下尽知桓使君而不知晋室,如果哪天桓容兵指建康,将兵百姓都会眼也不眨一下,抄起兵器跟着使君进发。
  战旗所指,管你是不是皇族宗室,管你是不是士族高门,统统都要趴下!
  豫州刚入治下不久,固然有尚武的风气,民心依旧有所保留。
  贾秉向桓容建议,无需将州内官员全部撤换,以免造成人心不稳,可以一点点向内掺沙子,从幽州的豪强士族,到随袁峰投效的袁氏旧人,均可向州内安排。
  “三方角力,自无暇生出他念。明公只需稳坐棋盘,执棋落子即可。”
  之所以敢这样安排,全因豫州地理位置特殊。东临幽州,西接荆州,南靠江州,三面都是桓氏势力,州内官员想生二心另谋他主都不可能。
  除非向北跑。
  而以为目前秦氏和幽州的关系,十有八九前脚刚投,后脚就被绑成粽子押回来。
  投靠氐人?
  这个念头压根想都不用想。
  未曾出仕也就罢了,但凡能被朝廷选官,皆有家族为根基,舍弃家族投靠胡人,祖宗都会被气得从坟墓里跳出来。
  没用太长时间,豫州的形势渐趋平稳,纵有一两个不平的声音,也没溅起多大的水花。这让等着看热闹的某些人很是失望。
  所谓的“某些人”,既有与桓容不睦的对手,也有桓熙桓济等同父兄弟。
  每每想到这里,桓容都觉得费解。
  要说看不清形势,未免有些牵强。可以家族为先的当下,如此数鼠目寸光的确让人无语。难怪历史上会联合桓秘加害桓冲,最后事败被流放,估计双眼早被嫉妒和不甘蒙住,智商常年不在线。
  相比之下,琅琊王氏、太原王氏能根基牢固,人才辈出,延续几百年,形成独特的门阀政治,绝非没理由。
  想到自己要面对桓冲一样的“难题”,桓容难免有几分头疼。
  桓冲好歹是叔父,处置桓熙桓济不用留手。自己是这几个“智商不在线”的兄弟,动手难免被世人说嘴。
  先前非议桓大司马的刀笔,此刻怕早已盯上自己。
  但因此退缩,放任桓熙桓济等胡闹,桓容绝对做不到。与其等他们闹出乱子,给外人可趁之机,还不如自己下手。
  反正都有“水煮活人,喜食生肉”的凶名,再加一两桩又有何妨。
  历史是任凭人打扮的小姑娘。
  等他手握大权,俯瞰世间众生,让史官春秋一下,想必不是什么难事。
  换做三年前,桓容绝不会有此类想法。现如今,他彻底融入这个时代,走上和预想中完全不同的道路,不能以此间规则行事,早晚会被对手吞噬。
  思绪翻腾,额际一涨一涨的疼。
  桓容深吸一口气,勉强压下突起的烦躁,除下木屐,迈步走进房门。在外室暖了片刻,方才行入内室。
  彼时,南康公主和李夫人正坐在屏风后,展开姑孰送来的书信细读。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屏风前,一身素色长袍,发束葛巾,竟是许久不见的郗超。
  桓容诧异挑眉。
  看看侧身行礼的郗超,又看看白玉镶嵌的屏风,不禁暗道:这位怎么会来盱眙,难道不怕亲娘仍记前事,将他一剑扎个对穿?
  “见过郎君。”
  郗超在桓温幕下多年,官至侍郎。在桓温活着的时候,即便品位高于他的官员,都要对他客气几分。如今桓温去世,他又同郗愔决裂,估计日子不会太好过。
  想到这里,桓容无声叹息,拱手还礼,又问候过亲娘和李夫人,方才正身坐下。
  “郗侍郎前来报丧。”南康公主声音微哑,“你父病发突然,来不及见最后一面。你需尽快动身前往姑孰,同你几位叔父和族中商定丧葬之礼。”
  “诺!”
  时下无需守孝三年,更无丁忧一说。
  桓容身为幽州刺使,同时掌控豫州,不能长时间离开盱眙,待桓大司马出殡之后,就当立刻返回辖地。
  “大司马丧期已定,由术士卜笄。”郗超出言道,“目下,使君两位叔父已往姑孰,仆携其书信,请使君往姑孰奔丧。”
  屏风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阿麦自右侧行出,将一卷竹简交给桓容。
  竹简上的字迹并不陌生,明显出自桓冲。内容不长,言明桓大司马病逝,促桓容上表朝廷,并尽快赶往姑孰。
  从头至尾看过两遍,确定没有任何疏漏,桓容放下竹简,问道:“建康兄长处可有人送信?”
  “有。”郗超言简意赅,道出送信之人,并言桓大司马临终有遗名,言世子桓熙才具不佳,不可掌桓氏。承爵后仍留建康,姑孰交由桓冲镇守。
  “阿兄留在建康?”桓容微感惊讶。
  “是。”郗超继续道,“大司马还有言,待葬礼之后,送二公子往建康。两位小公子送至盱眙,交由殿下教导。”
  桓容眉心微拧,下意识看向屏风后。
  “马氏和慕容氏如何安置?”南康公主出言,似不意外这番安排。
  “马氏为大司马殉,慕容氏随行建康。”郗超垂下视线,声音没有太大起伏,“凡其身边婢仆,皆同往。”
  也就是说,马氏身边的人一个都不能活。
  屏风后久久无声。
  李夫人看向南康公主,后者握住她的手,继而拂过她的发,红唇轻动,无声道出两个字:“放心。”
  马氏为桓大司马殉,有因也好,无因也罢,查出不对也好,仅是凑巧也罢,事情至此,南康公主不会让李夫人出事,任凭是谁,也休想动她一根头发。
  “大司马有言,建康、姑孰两府皆交殿下安排。”
  简言之,除了两个年幼的儿子,余下的姬妾美人,全部交给南康公主处置。
  该说的话说完,郗超起身告退。
  桓容同南康公主低语两声,匆匆追了出来。
  “郗侍郎慢行一步。”
  郗超停在廊下,转身看向桓容。因未戴冠,鬓边的银丝极是明显。
  “使君可有吩咐?”
  “不敢言吩咐。”桓容站定之后,仔细观察郗超,片刻后道,“郗侍郎今后有何打算?”
  “使君何意?”郗超皱眉,“今姑孰改由江州刺使镇守,仆非其幕下,自当返回建康。”
  “郗侍郎打算回建康?”桓容心头微动。
  “自是。”
  “郗侍郎仕家君多年,知家君之志。”桓容顿了一下,认真组织语言,“功业未成,就此返回建康,难道不会不甘?”
  “使君如要召超至幕下,恕超不能从命。”郗超不打算绕弯,直接张口拒绝。
  “郗侍郎误会了。”桓容摇摇头,正色道,“我非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