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给了李老太两扫把后,觉得整个人都舒坦了不少,心里的郁闷之气也散了。若不给这些人一点儿颜色瞧瞧,她们还真当她是软柿子。
李老太一走,树儿和桐桐才从堂屋里开门出来,但脸上的惊惧之色却还在,显然被死老婆子吓得不轻。
文秀抱抱树儿,又抱抱桐桐,这才一手牵了一个孩子道:“别怕了,娘把她赶走了,她以后不会再来了。走,等娘把菜炒好,就能吃饭了!”
“嗯!”
娘仨吃过晚饭,洗漱了一番后,便欢欢喜喜的爬上了炕。这季节,她们身上盖的薄被子已经有些抵御不了严寒了。文秀将脱下的衣服一并盖到了身上,又将俩孩子抱的更紧了一些,这样才稍微暖和一些。
眼看着就要入冬了,她得赶紧赚足银子,把该添的衣服和厚被子都添上。要不然,今年冬天不被饿死,也会被冻死。
文秀第二早是被冻醒的,她哈了哈热气起身后,把被子双折后再给孩子盖上,两个小家伙暖暖的,睡的香极了。
天气冷,衣裳也单薄,她便开门在院里打了一套拳热身。等她打完整套拳,身上暖和了不少,便取厨房做早饭。但是,她打的拳却一分不差的落到了她家院墙上藏着的人眼里,而她却不知。
文秀做好早饭后,叫了孩子起床,娘仨吃过早饭后,一切收拾妥当,宋晓月也来了。两个孩子嘴巴甜甜的唤了一声“月姨”,把宋晓月心都喊化了。
吃早饭的时候,文秀就跟兄妹俩交代了她要出门的事儿,并千叮万嘱把门关好了,除非自己回来叫门,谁来了也不能开。可她依旧不放心,临出门时,又婆婆妈妈的交代了一遍。
“行了,树儿是个懂事的,他会照顾好桐桐的。”
“但愿吧!”
话虽如此,但文秀心里依旧担心的紧,路过方氏家时,送了她一斤土豆粉,请她帮忙照看一下。
方氏就是个贪小便宜的,只要有便宜占,让她干啥都乐意。两文钱一斤的土豆粉呢,就让她偶尔去晃一晃两个孩子而已,她真是赚大发了。她笑着接过土豆粉,并跟文秀保证会把孩子看好后,文秀这才放心的同宋晓月离开。
文秀今天打算去的村子是张家村,就是张氏的娘家。她打算从近的地方开始推销土豆粉,张家村离西塘村最近,其次是苟家庄,再然后是杨家屯儿。等这几个村儿都跑遍了,她再去镇上试试,说不定镇上的大户人家也喜欢尝个鲜不是。
土豆粉的制作工艺并不难,只要好好琢磨,很快就能学会。文秀知道自己的这生意做不了多久,所以她想趁着大伙儿新鲜,在能赚钱的时候多赚点。至少,让她赚点银子让她们娘仨熬过这个冬天。
张家村离西塘村大概半个时辰的路,说远不远,说近也不算近。但是,张家村是个大村,除了极少数的人家外,基本上都姓张。若是往上数个五六代人,一个村的人都能扯上亲戚关系,这就比新塘村的人口结构简单了。
西塘村的人,大都是外来的人落户安家,然后与周边各个村联姻,时间久了之后,人口便多了起来。但与周围的几个大村相比,人口上还是差了不少。
张家村的村口在东面,从西塘村出来后,一直沿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走,绕过河流,走上半个时辰就到了。文秀和宋晓月出门的早,走到张家村村口时,也不过才现代时间的九点左右。
今儿天气不错,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村民们稀罕这暖阳,吃过早饭后,一群老头老太太便在村口的洋槐树下唠嗑。老头儿们聊着今年的秋收,老太太们则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着八卦。
女人们向来比男人爱嚼舌根,凑在一起说完这家说那家,一群人是笑容满面,朗朗笑声,一个个脸上都是掩不住的笑意。
文秀上辈子性格就比较内敛,不会与不熟的人胡吹海聊,更不会乐呵乐呵的往人堆里凑聊八卦。可宋晓月恰恰与她相反,哪儿有热闹往哪儿凑。两人进村后便看见了人群,文秀依旧不紧不慢的走着,可宋晓月却咋咋呼呼的跑向了人群。
“婶子,你们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你是谁呀?来我们村有事吗?”
宋晓月也是头一次来张家村,不认识人,人家也不认识她,老大娘们全都用一副审度的目光看着她,随后又看向文秀。
文秀长的好看,脸上又带着淡淡的笑,看上去很温柔,也很亲和。而宋晓月一副自来熟,叽里呱啦跟人说话,很快就把她们来张家村的目的交了个底朝天。
张家村可比西塘村富裕,人家半个村都是青砖加夯土的房子,其中纯青砖大瓦房也有好几家人,像住茅草屋的人家,整个村都找不出一家人来。
张家村富,家家户户闲着的钱就多,等宋晓月跟人套完近乎,让大伙儿了解了文秀桶里担着的土豆粉后,十几个人全都围向她看热闹。
“这是土豆粉?俺咋活了一辈子没见过?这土豆粉,你们吃过没?”一个四十来岁穿薄袄子的妇女看着乳白色的土豆粉啧啧赞叹,顺嘴问着身边的人。
站在她身边的人齐齐摇头,“见都没见过,哪儿能吃过?”
“也不知道咋卖的,买回去尝尝鲜也好!”
“土豆不是黄色的嘛,这白色的粗粉真是土豆做的?”
一会儿的时间,土豆粉在张家村又成了稀罕物,没多大会儿便吸引来了很多人看热闹。这年头,本来就没什么乐子,村里一听说有人来卖稀罕吃食,大家为图个乐子,纷纷往村口跑来凑热闹。
文秀见里里外外围了不少人,心里顿时乐开了花,一通大哥大嫂伯伯婶婶的叫了一遍,又是跟人套了一阵近乎后,才开始讲起土豆粉来,“今儿个头一次来张家村,优惠大放送,一斤土豆粉两文钱了哈,只要两文钱一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