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文唐 > 第502章 学子归来
  “长安,我们回来了。”一艘巨大的船只上,一群十几岁的少年看着高大宏伟的长安城,发出了雀跃的欢呼声。
  “哈哈……陈仲你哭了。”
  “还好意思说别人,你眼睛不也红红的吗。”
  “我这是进沙子了……”
  “你看冯易,手抖抖了。”
  “不对啊,这船怎么了,突然晃的我都站不住了,谁来扶我一下。”
  “船没晃,是你腿软了。”
  “……”
  周围的船工和护船人员都充满善意的看着他们,他们值得尊重。
  是的,这群少年正是龙首山书院前往岭南实习的弟子。
  “船只靠岸了,大家扶好坐好别摔倒了。”到了渡口,船工大声吆喝提醒道。
  然后全船的人都迅速的找个安全的地方把自己固定好。
  大船在行驶的时候相对较平稳,但在起航和停止的时候晃动反而比较大,一个不小心都能把人给甩下去。
  很快,在一阵剧烈的摇晃之后船只停靠在了河中心。
  你问为啥听在河中心不是听在码头?这些船只是大型运粮船吃水很深,根本没办法靠岸只能停靠在河中心,然后用小船把粮食和货物周转到岸上。
  冯易、陈仲等人乘坐小船来到岸上,看着熟悉的环境忍不住再次留下喜悦的泪水。
  我们终于回来了,活着回来了。
  激动了好一会儿,大家才收拾好情绪。作为对队长的冯易说道:“走吧,咱们先回书院见院长和先生。”
  “别啰嗦了,我都迫不及待了,快走快走。”高扬催促道。
  冯易瞪了他一眼,决定不和他一般见识,对众人道:“走,我请大家坐车。”
  “谁稀罕。”高扬习惯性的怼道。
  众人说说笑笑就往前走,从人群中钻出正准备找‘公交车’的时候,发觉旁边的高扬拍了拍他的肩膀。
  “放。”冯易头都没回的道。
  “你看。”高扬这次罕见的没有回怼,而是用颤抖的语气说道。
  冯易抬头朝前方望去,赫然发现自己的老师岳山正站在那里朝他们招手。
  他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终于确认就是老师,眼泪再也控制不住留了下来。
  一群少年再也顾不得脸面矜持什么的,一窝蜂的跑了过来,团团把他围住。
  岳山也一一把这些学生们看了一遍,变黑了,但也变得更加强壮了,尤其是眼神里透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光彩。
  可见他的这群学生没有白去岭南一趟,都长大了。
  把每一个人都看过之后,他才大声说道:“欢迎我们的英雄回家。”
  “老师,你怎么来了。”这时冯易才哽咽着道。
  “英雄回家,我岂能不来迎接。也就是书院放假了,要不然我会带着同学们一起来迎接你们。”岳山道:
  “你们在岭南做的很棒,非常棒。宇文巡抚和宁都督联名发来表彰,圣人对你们也赞誉有加,书院以你们为荣。”
  “你们也为书院为其他学子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个好榜样。以后所有的学子们都将向你们学习,以你们为目标……”
  岳山很难得的长篇大论的表扬了一番这些少年们的功劳,他们也值得这些夸赞。
  一直把他们夸的神采飞扬,基本都忘记了刚才的伤感才停止。
  “好了,咱们也别站在这里耽误大家了,先回家吧。”
  “哦,回家了。”众人欢呼雀跃。
  坐上马车众人一路返回书院,留校的先生们也纷纷出来迎接。大家一起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欢迎仪式,然后就给所有人放假让他们回家和家人团聚。
  第二天冯易和陈仲两人就一起找到了岳山。
  “怎么不多陪家人几天?”岳山道。
  “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而且白天他们要忙着抓蝗虫换钱粮呢。”冯易随意的道。
  陈仲也在一旁点头表示认同。
  岳山暗自摇头。倒不是对他们俩有什么不满,而是感慨还是年轻啊,不知道什么叫光阴不等人,不知道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在。
  不只是他们两个,大多数年轻人都是这个样子,包括前世的岳山。但这种东西除非自己想通,别人说是没用的。所以他也就没有多说,而是道:
  “也好,反正咱们离的近,就和串门一样。”
  “说说你们在岭南的情况吧。”
  冯易和陈仲眼神交流了一下,不出意料的还是冯易当了主讲人。通过两人的描述加上当地衙门的报告和李德武的私信,岳山对那边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以改变很多东西。比如当地俚僚人对大唐的认同感。
  这一年来大唐严格遵守双方的约定,免除俚僚人所有的税收徭役,雇佣人做工全部支付钱粮。且俚僚人在做工、入学乃至当官吏方面都和唐人一视同仁。
  总总手段有效的降低了他们的戒心,除了最古板守旧的一些原始俚僚人部落还在坚持对抗之外,大多数都接受了大唐的统治。
  真正气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免费医疗,这才是获取民心的杀手锏。凡是医疗小组所到之处,俚僚人部落无不臣服。即便是那种最顽固的部落,也放下了戒备愿意和朝廷接触。
  解决了人心的问题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雇人修筑道路道路开挖沟渠开垦田地。
  动员当地所有能动员的力量,一年的时间就开垦了百万亩田地,其中一半是靠近水源的水田。
  这些田地三分之一种植的是甘蔗,毕竟为了制糖吗。三分之二种植的是粮食。
  作为穿越者岳山自然知道岭南地区特别适合种植水稻,所以在选择粮食作物的时候他特意提了水稻。
  说起来虽然中国种植水稻已经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但一直到宋朝才全面普及。原因很简单,中国对国土的开发是自北向南的。
  而北方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并不多,改造水田也比较麻烦,所以水稻种植并不广泛,稻米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普及。
  经过晋朝南迁和宋朝南迁,南方逐渐得到开发,有了南方的水田水稻大面积种植,稻米自然而然也就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