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策行三国 > 策行三国 第831节
  杨修不紧不慢地说道:“君子立于世,当公私分明。你若是想见大将军长史,当去大将军府,这里是我杨氏私宅。弘农杨氏门户虽小,却不敢失礼,待客有待客之道,待不速之客有待不速之客之道。我倒是好奇,不请自来,不报而进,这是蜀国的为客之道,还是玄德先生的门风?修也有幸,曾与法左监有一面之缘,似乎并非如此。”
  法正脸色发烫,心中恼怒,笑容也变得不太自然。他咬了咬牙,拱手道:“本拟再过二三日,备齐礼物,去大将军府拜见,忽闻长史莅临别院,心喜之下,匆匆赶来拜见,失礼之处,还请长史海涵。”
  杨修站在阶下,拢着手,居高临下的打量着法正,笑容淡淡,矜持而不失风度。“原来如此,倒是修以小人之心度中军师君子之腹了。中军师有何指教,不妨直言当面,修洗耳恭听。”
  法正眉头紧皱。“正虽无德,却是蜀王座前中军师,又渴慕长史风范,难道连和长史坐谈的荣幸都没有?长史虽门户高贵,未必有违君子之道。”
  杨修咧嘴一笑。“中军师可曾听说过登门龙的故事?修虽学识浅陋,仰慕前贤风范,且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愿闻中军师高见,登堂入室,无所不可。”
  法正眼神微闪,眉毛渐渐挑起,嘴角露出一丝浅笑。“久闻吴王重学兴教,遍地庠序,白发垂髫皆能侃侃而谈,坐而论道,长史家学渊源,又习新风,想必是兼收并蓄,自成一家。正不敢奢求登堂入室,能登一阶,便足以自夸,请长史赐教。”
  杨修笑容更盛。“有前贤,兼通百家,号为关西大儒,却幽居淡泊,遁形逃名,学行相悖,可乎?”
  法正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圣人云: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桓灵以来,主荒政悖,使圣人复起于地下,亦当游于四方,何况先大父一乡里之人。不能兼济天下,只能独善其身。”
  “善!请中军师登一阶。”
  法正从容一拜,上了一层台阶,不卑不亢,举头平视,只是他还差杨修两级台阶,只能看到杨修胸口,无法与杨修对视。
  “有少年,承祖父之弊,接荒残之业,勤而好学,文览百家典籍,武征西羌北胡,迁都关中,行法家霸道,三封诸侯,行纵横之策,是为智乎,是为愚乎?”
  “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以春秋乱,圣人周游,老聃西行。逆天而行,纵有小智,于事无补。虽有桀纣之才,亦为愚夫,何智之有?”
  “甚善。请中军师再登一阶。”
  法正露出三分得意,再登一阶。此时,他虽然还比杨修低半头,却可以与杨修对视了。按照论道的规矩,杨修还有一问,他答出这一问之后,就可以向杨修发问了。他已经准备好了问题,到时候看看这四世三公的贵族公子如何应答。
  “有父子,逢战辄败,幸有姻亲之故,得以遁逃西南,又逢乱世,身列藩屏。今少年天子败,其父子当勤王乎,当自守乎?”
  法正张口欲答,忽然觉得不妥。他刚刚回答的两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指责朝廷,第二个问题指责天子,自然都是为曹操自立张目,现在当然不会说曹操会忠于朝廷,勤王救驾,但如此一来,曹操的任何举动都没有道义支撑,他能做的似乎只有闭关自守。然而曹操又怎么可能闭关自守呢,他潜行到长安来,不就是想趁乱取利嘛。
  可是这样的话又怎么能对杨修说?
  况且还有一个问题:曹操这个蜀王是天子封的,否定了天子,岂不是承认曹操这个蜀王德不配位,来路不正?
  法正一时窘住了。他擅长的是临机决断,争胜于两军阵前,对这种唇舌之辩并不太擅长,一时不慎就着了杨修的道,现在再想圆回来可就有些难了。刚刚还以为杨修的前两问很简单,现在才知道那是坑,全是为这第三问埋的伏笔。
  三级台阶,上了两级,还剩最后一级,但他却迈不上这一级台阶,更别说登堂入室了。他反复想了想,拱手施礼。“秦失其鹿,霸王、汉王皆楚怀王将,汉王入关,亡秦兴楚,霸王杀义帝,汉王兴兵为义帝复仇,乃有大汉。敢问汉王所为是忠臣乎,是自守乎?”
  杨修看着法正满头的汗珠,忍不住放声大笑,他甩了甩袖子,转身回到堂上,自顾自的入座。“中军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虽非堂堂之阵,却能兵行险招,也无不可。请登堂赐教。”
  法正暗自惭愧,拱手再拜,上了堂,在客席入座。婢女送上茶饮,杨修端起茶杯,呷了一口。“中军师,尝尝这会稽的茶,和蜀茶相比,如何?”
  法正低头看茶,心里很不是滋味。茶本是蜀中特产,也是税赋的重要来源,如今江东种茶十倍于蜀,在整个茶业市场中,蜀茶根本没什么优势可言。益州虽富,蜀王在益州推行新政,效果也不错,可是拼经济却不是吴国的对手,形势很严峻啊。
  “茶味虽佳,不能充饥。唇舌虽利,不能救危。”法正呷了一口茶,淡淡的说道:“蒙长史不弃,得以问道,愿与长史盘桓数日,时时请教,可乎?”
  杨修不动声色。“若中军师言之有物,举一反三,想必用不了数日,修所学便已倾囊。若中军师心有所骛,心不在焉,便是在此院中了此余生,怕是也难明大道。且修本书生,虽为长史,不过一代言而已。中军师却是蜀王心腹,如今周瑜、黄忠两路并进,你不在蜀王身边出谋划策,在这里陪我求学问道,我自然求之不得。”
  法正不为所动,躬身一拜。“既然如此,那我就先谢过长史了。”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叫骂声,一个年轻汉子快步走了进来,在阶下的一个侍从面前嘀咕了几句,侍从快步上台,来到法正身后,低语了几句。法正笑着点点头,端起茶杯,向杨修致意。“长史,恕我冒昧,已经将长史留在外面的侍从请回来了。长史尽管安心在此小住,益州虽不能与中原相比,小有资财,必竭力尽心,不让长史委屈。”说着,挥了挥手,杨修留在外面的几个虎士被人带了进来,武器都被解除了,几个人身上都有伤,还有一个伤势很重,是被抬进来的。
  杨修瞥了法正一眼,似笑非笑。“反客为主,中军师还真是不拿自己当外人。不过杨某要提醒你,你虽是关中人,却还控制不了关中。惹出了麻烦,不仅会殃及蜀王,更会殃及扶风法家。玄德先生泉下有知,怕是要跳脚的。”
  “多谢长史提醒。事急从权,不得不有所冒犯。若有遗咎,正一肩当之。”
  杨修没有再理会法正,自顾自地喝着茶,怡然自得。法正坐了片刻,自觉无趣,起身告辞。他刚回到卞夫人的宅中,有人来报,杨修派人来请曹植说话。法正眉头紧皱,心头无名火起。他刚刚离开的时候,杨修一句话也不说,现在却派人来请曹植,摆明了就是看不起他,宁愿和曹植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闲聊也不想和他说话。他很想一刀砍了杨修,却又没这胆量,只好强忍着,请卞夫人安排曹植去了。
  回到侧院,法正来回转了几个圈,仔细回想着与杨修见面的经过,越想越不安。杨修过于镇定了,完全没有措手不及的感觉,是世家子弟的修养,还是他早有准备,处变不惊?
  法正回想着杨修的履历,忐忑不已,总觉得有哪儿不对劲。尤其是那个藏在戚里的暗椿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让他心里说不出的焦虑。这个人会是谁?他以什么方式和杨修取得联系?如果不揪出这个人,杨修和外界的联系就无法真正断绝。
  半夜,法正派往大将军府的人回来了。他们费了一番周折才摸进大将军府,但大将军府里却没什么异常,奴婢们照常生活,吃饭睡觉,祢衡还在写文章,但谢煚不见了,与他一起消失的还有几十个侍从,听奴婢们说,谢煚吃过晚饭之后出去访友了,一直没回来。
  法正计算了一下时间,扼腕长叹。他知道上杨修的当了。杨修和他闲扯,实际上是为了拖延时间,逾时不归,谢煚很可能感觉到了异常,抢在他的人赶到之前离开了大将军府。狡兔有三窟,杨修在长安肯定还有其他落脚的地方,戚里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这时,黄猗来了。法正皱皱眉。他对黄猗没什么好印象,但黄猗是曹操在长安的眼线之一,对他接下来的行动非常重要,他不能不保持最基本的客气。他命人传进,时间不长,黄猗进来了,穿着一身新衣,满脸喜气,一进门就冲着法正拱拱手。
  “贺喜中军师抓住了杨修,旗开得胜。”
  第2160章 鄙视链
  “有事?”法正有点不耐烦。虽然软禁了杨修,但他却没有没有一点成功的感觉,反倒有一种强烈的受挫感,尤其是想到杨修的眼神时更觉羞辱。
  黄猗愣了一下,眉头不经意的一皱,随即又恢复了平静。“无事。刚刚拜访朋友归来,听说中军师施妙计,抓住了杨修,便过来祝贺一下。中军师公务繁忙,新年也不休息,真是令人钦佩。蜀王有中军师谋划,鼎足而立可期。”
  “鼎足?”法正轻哼一声,转身看着黄猗。“你是说中山王还是魏王?”
  黄猗眨眨眼睛,笑得很卑微。
  法正看了黄猗一眼,意识到自己有些盛气凌人,缓了口气,摇摇头。“魏王就不说了,他接连受挫,一旦吴王反攻,他支撑不了多久。至于中山王……”法正哼了一声。“外有太史慈兵临城下,内有关羽桀骜不驯,中山王只有半个幽州,也支撑不了太久。”
  “是,是,还是中军师高明,一眼识其虚实。”
  “黄君用晚餐了吗?如果没有,不妨一起喝两杯,正好有些事要向黄君请教。”
  “不敢,中军师有问,猗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法正招招手,命人准备酒食,他与黄猗对案而坐,闲聊了几句,然后不经意地问了一句。“黄君来长安也有些年了,怎么一直没有再娶,也没有纳妾,一个人不觉得孤单吗?”
  黄猗眼皮微跳,苦笑了两声。“习惯了,倒也不觉得孤单。”
  法正笑笑,追问道:“是旧情难忘,还是另有隐情?”
  黄猗脸上的笑容略僵,抬起眼皮,打量着法正。法正脸上在笑,眼神却很凌厉,如尖刀一般直刺人心。黄猗心里一紧。法正这句话绝不是闲聊,他是在怀疑他。他思索片刻,反问道:“中军师是关中名门子弟,如今又是蜀王心腹,非猗可比,想必上门求亲的不少,为何至今未婚?”
  法正有些恼怒,却又不好发作。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眼前的黄猗虽然落魄,出身却不低,他是江夏黄氏子弟,少年成名,娶袁术之女为妻,这样的人就算一时蹉跎,骨子里那股傲气还是在的。他未必看得起自己,只是形势逼人,不得不委屈求全罢了。和他们相比,自己除了曹操的器重,并无可以夸耀的地方——他的父亲法衍是袁家故吏,身份还不如黄猗。即使如此,他们也未必认为这是他的才智所致,说不定要背后编排什么丑闻呢。一想到那些可能的流言蜚语,法正就浑身不舒服。
  话不投机半句多,法正本想打听一些关中的形势,没想到几句话就生了误会,一时倒不好再往下说。恰好侍者送上酒食,法正借机和黄猗喝了几杯,说了几句吉祥话,互祝新年,这才将气氛缓和了下来。他不再说尖刻的话,黄猗也没有再计较,说起了关中的形势。
  黄猗对法正说,就目前而言,关中的形势很微妙,但杨修本人作用有限。原因很简单,天子与孙策已经撕破了脸,不管兖州大战的结果如何,也不管天子能不能生还,朝廷都不会再认孙策这个大将军,杨修这个大将军长史也就是个摆设,用不了多久就得灰溜溜的离开长安。
  眼下能影响关中形势的是西凉人。杨阜、赵昂等人不用说,他们不仅身居要职,还掌握着以凉州百姓为主的士家,换句话说,关中的兵权基本都掌握在他们手中。除此之外,董卓余部也不可小觑,他们拥有战力不俗的骑兵,尤其是胡轸,他就在蓝田附近,随时可能兵临城下。相比之下,韩遂、马腾因为远在凉州,对长安的影响反倒有限。
  因此,黄猗建议法正想办法和胡轸联络。如果能得到胡轸的支持,掌握关中的机会就多了几分。
  法正敷衍地听着,不置可否。对如何掌握关中,他自有计划,毋须黄猗多言。从曹昂放弃兖州,到达益州的那一天起,他就谋划着夺取关中,只是没想到天子会孤军深入兖州,准备不足,为了赶时间,他带到长安的人手不足,捉襟见肘。不过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他已经派人去汉中求援,又派人和关中的天师道众联络,用不了多久,他就能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黄君,杨修在长安有哪些耳目,你清楚吗?”
  黄猗笑笑。“虽然不清楚具体是什么人,但大致范围还是清楚的。”
  法正来了精神。“说来听听。”
  “孙策重工商,当初得南阳便建木学堂,后来又建纸坊、印坊,改进织机,南阳得风气之先,不论是布匹、纸张还是马车、甲胄,质量都比关中强上不少,南阳商人遍布关中九市,后来刘掾行专卖,南阳商人无利可图,这才少了。少是少,却还是有的,这些人有些是朝中有人,能够豁免重税,得以专营,获利更多,也就罢了。还有些人既无背景,也无门路,却能在长安立足,着实令人生疑。中军师派人一查,也许能知道谁是杨修的耳目。”
  法正恍然,连连点头,心里却有些上火。市井向来是藏污纳垢之所,也是细作间谍最喜欢藏身的地方,黄猗这个分析很靠谱。问题只有一个,新年期间,大部分市肆都不营业,要找到那些细作并不容易。等重新开市,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以后。到了那时候,杨修的消息早就送到孙策手中了。
  看来想封锁消息的计划注定要落空了。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迎来真正的对手。一想到被累死的戏志才,法正心里就莫名的不安。
  ……
  杨修凭几而坐,笑眯眯地看着曹彰、曹植两兄弟。曹彰去年满十岁,曹昂、曹英都送了礼物来,曹英的礼物是一对手戟,全钢打造,凌厉而精致,曹彰爱不释手,大过年的也不肯放下。到杨修这儿来做客,他便舞了一回,虎虎生风,博得杨修一片赞赏。
  “你这双戟使得有些眼熟。”杨修说道:“你从哪儿学来的?”
  “嘻嘻,长史你猜猜。”曹彰收了双戟,坐在杨修对面,眉飞色舞。杨修的房里铺了地暖,温暖如春,曹彰又刚刚耍了一回双戟,脱了外衣还觉得热,四处张望着。“暮雨姊姊呢,怎么也不取些冰饮来?”
  杨修拍腿笑骂。“竖子,你怎么知道我家有冰饮?”
  曹彰得意地大笑,起身出去,没过一会儿,一手托着一只木案回来了,健步如飞,木案上摆着两碗冰橘。胡姬暮雨跟在后面,紧张的大叫,让曹彰慢些走,别摔了。曹彰来到堂上,给杨修、曹植刚端了一碗,自己也捧起一碗,狼吞虎咽。暮雨见了,连忙关照他慢一些,千万别冰着了。
  曹彰一边吃一边赞道:“长沙的橘子就要这么吃才好,我觉得长安最好吃的东西就是暮雨姊姊做的冰橘了,连宫里都没有。”
  “你这姊姊叫得勤啊,怪不得我家的橘子总是不够吃,原来都被你这竖子偷吃了。再过几年,你怕是连做冰饮的暮雨都要偷走。”
  “不会不会,只有暮雨,没有橘子,也没用。”曹彰将一碗冰橘吃完,一抹嘴,打了个饮嗝。“我这双戟学的是袁都尉的绝学,是我姊姊抄来的谱,我照着谱学的。怎么样,还不错吧?”
  杨修连连点头,又夸了几句。他一看就觉得眼熟,原来是袁敏的戟法。“不过你这戟法对付一般人还行,真遇到高手就不行了。”
  曹彰很不服。
  “你姊姊抄给你的戟谱是袁敏很早以前留下的,当时他的武艺还算不上一流,大多还是以力取胜,在步法上不算高明。你天生神力,所以使起来很顺手,对付一般人也绰绰有余。可要是遇上真正的高手,你就有力无处使了。我听说袁敏最近忙于治水,没什么时间练戟,但他在步法上却大有长进,悟出了一套禹步,配合这双戟最是合适不过。”
  “是吗?”曹彰欣喜不己。“单戟看手,双戟看走,我也一直觉得这步法不足,原来是这个原因。那我可得给姊姊写信,想办法得到这禹步。”
  “那你就别想了。禹步是袁敏的不传之秘,怎么会传你?”杨修咧嘴一笑。“你别忘了,你现在是吴国的敌人了,又天生神力,将来说不定会和我吴国大将临阵交锋,袁敏把步法传了你,岂不是害了自己人?我还跟你说,你可要爱护这对戟,就算你姊姊是二将军的夫人,以后也不能再给你新兵器了。”
  曹彰顿时苦了脸。他看着手里这一对铁戟,抓耳挠腮。这对铁戟虽好,毕竟是给十岁孩子用的,尺寸、重量都比正常的兵器小一号,再过几年,等他成年,这对戟就没法用了。
  杨修不再理他,转头和曹植聊了起来,问他最近读了什么书。曹植虽然年幼,却是个读书种子,有过目不忘之能,而且悟性极佳。杨修每次来都要和曹植说说话,是对忘年交。得知曹植最近在读庄子,杨修便问了一个庄子与惠子对话,辩论人能不能知鱼之乐的问题,两人有来有往,说得不亦乐乎。
  第2161章 时移事迁
  送走了黄猗,法正又独饮了很久。酒意渐渐上涌,他的脸越喝越白,眼睛却越来越红,像是噬血的野兽一般。从杨修处归来的曹彰、曹植站在他面前时,不约而同的露出了鄙视,曹彰更是忍不住撇了撇嘴,毫不掩饰对法正的敌意。
  “阿翁也真是,怎么会用这样一个人。”
  法正眼角青筋直跳,眼神有些不善。曹彰夷然不惧,晃了晃手中的一对铁戟,示威的迎着法正的目光。法正被他看得心里咯噔一下,出了一身冷汗,连酒都醒了不少。他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杨修请曹植过去是谈学问怕是假的,巧言蛊惑曹彰才是真的。这个三王子虽然年少,却有一身蛮力,武艺也练得不错,真要动起手来,自己未必是他对手。
  法正挤出一丝笑容,伏在案上,佯作亲热。“四王子,杨长史都和你说了些什么经义?”
  曹植不紧不慢地说道:“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了一些庄子,还有言不尽意之类的。”
  “言不尽意啊。”法正很是不屑。他回长安近一个月,也听到了不少关于杨修的事。这位世家公子虽然是大将军长史,却没什么正事可做,闲极无聊,常和一些书生讨论诸如易经、老子、庄子之类的学问,还有一些名家的议题,诸如白马非马之类。他也感兴趣,做了一些研究,今天本想与杨修论一论,没想到被杨修难住了,连提问的机会都没有。杨修和曹植一个孩子谈这些,这是故意嘲讽我吧?
  “你持何论点?”
  “我本来是持言尽意,不过听了杨长史的高论后,还是觉得言不尽意更对。”
  “为什么?难道天下大道不尽在圣人经籍之间?”
  曹植眨了眨眼睛,有些不耐烦。“敢问中军师,圣人可尝说过天地之由来,可曾说过天非圆,地不方?”
  法正语塞,盯着曹植看了两眼,眼神不善。曹彰看得真切,上前一步,紧握双戟,护住了曹植,与法正怒目而视。法正恼怒不已,却不能发作,只能强自忍耐。“三王子,四王子,形势复杂,敌我难辨,为了你们的安全,最近还是不要与杨长史见面的好。”
  “不见也可以,我们要吃冰橘,你为我们准备好冰橘,我们就不去见他,要不然免谈。”
  曹彰扔下一句话,拉着曹植就走。法正脸色阴沉,半晌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卞夫人派人过来,说已经教训了曹彰、曹植,并向法正保证,一定遵照法正的要求,禁止曹彰、曹植再与杨修见面。法正听了,这才气平了些。
  曹彰、曹植被卞夫人禁了足,却将仇记在了法正头上。曹彰天天磨戟、练武,不时跑到法正的院子里,阴森森的眼神绕着法正的脖子转。曹植却不去,他随着卞夫人走亲访友——曹操封王,愿意和曹家来往的人越来越多了,新年时互相拜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与小朋友们闲聊时,不时将杨修的言不尽意拿出来显摆。戚里是达官贵人所居,不少人与杨家有旧,得知杨修在戚里,自然有人来拜访,却纷纷被挡了驾,一问才知道,原来杨修被曹操派来的人软禁了,顿时议论纷纷,不乏有人当面指责法正乱来,杨家父子道德传家,无愧于朝廷,你要是伤害了他,必使父祖蒙羞,关中法家也会为人唾弃。
  法正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只能请卞夫人提醒曹彰、曹植,不要为杨修所惑,误了自家大事。
  ……
  定陶城外,多了几座新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