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萧清韫想了想,香皂、雪花膏什么的洗护用品家里都还有,不需要买。不过,倒是应该买点糖和糕点回去,给家里的孩子们。还需要买一顶帽子,太冷了,再说,她额头还贴着纱布呢,太影响形象了。
  “给家里人买点水果糖和糕点回去吧,还有就是我想买一顶帽子,太冷了。”萧清韫回答道,又问:“家里缺什么吗?我们需不需要给爸妈买些衣服什么的?”
  穆卫军听她说“家里”、“我们”、“爸妈”这些就高兴,带着笑意的答道:“家里不缺什么,也不用给爸妈他们买东西,我这次回来带了一整匹布,就是给他们做衣服的,鞋子他们习惯穿自己做的布鞋,都不需要买。就像你说的,买点饼子、糖果,等吃饭的时候再在饭店买只烧鸡包回去就可以了。”
  萧清韫想想,不买衣服鞋袜的话,还真没什么好买的。就连蔬菜、肉类,县城里都供不应求,早就卖完了。
  于是买了两斤水果糖,两斤绿豆糕,两筒酥饼,一顶绿军帽,两人就离开了商场。
  第3章 废品站
  出了商场,才刚过十点,萧清韫想着“她”当初到农村的时候,只带了几本小说文选什么的,根本没带中学课本,又不想让家里人邮寄。还是到废品回收站去淘吧,恩,也许还能淘到古董宝贝什么的。于是对身边的人说道:“我想寻一套中学课本,我们去废品站看看吧。”
  穆卫军听了没问她原因,只说:“我初中、高中的课本都在,不过高中课本只有理科的数理化,你如果要历史、地理的话就没有了。大哥高中也是理科,二哥只上了初中。”
  萧清韫回答:“我就是要文科的。”无论前世的潇潇,还是今生的“她”,都是读的文科。
  “那我们去废品站看看吧。”说完就拉着萧清韫向废品站的方向走去。
  萧清韫觉得他这样的表现很好,不问原因,尊重和支持她的决定,也是一种信任她的表现。
  投桃报李地靠他更近一些,轻声解释道:“我是觉得国家取消高考的政策不会一直这样下去的,只靠推荐上去的工农兵大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更需要培养出高精尖的杰出人才。总有一天会恢复高考的,而且,这一天不会太远,不然各行各业都会面临人才断层的局面。我先准备着,只要恢复了高考,我总是要考上大学的,这样才配得上你呀。”
  穆卫军好笑,每次都这样,开始时还一本正经的,到后面就古灵精怪了,不过,这样的媳妇儿,太惹人稀罕了。也压低声音对她说道:“你上不上大学,都配的上我。说起来,你是蓉市大城市里的姑娘,我现在虽然户口迁到了部队,也算城里人,但实际上也只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当兵的,是我配不上你呢。”后一句也带点玩笑。这是穆卫军还不完全了解萧清韫的家庭情况,否则的话,最有一句就不是开玩笑了。
  穆卫军先声明,接着又赞同的低声说:“我和你的想法一样,国家要发展,就需要人才,高考会重新开始的,这场运动也会过去的。”
  两人聊着天,很快就到了废品站,只有一件砖瓦房,剩下的几间屋子都是土墙,各种废品竟然还是分类堆放的。不过,萧清韫暂时只对书籍木料感兴趣。于是对穆卫军说道:“一会儿也看看那些废弃木料吧。”穆卫军点头应了。
  看门的是个五六十岁的黑瘦老头,穿着一件十分破旧的军大衣,正在瓦房里的空地上烧着木材烤火,旁边还有个在玩耍的七八岁的小男孩,应该是他晚辈。果然,男孩见有人来,就叫了一声:“爷爷,有人来了。”
  老头抬头见是一对年轻男女,男的还穿着七八成新的军大衣。这年头,能穿这么好的军大衣的,都不是一般人。于是,等两人走到门口,就站起来客气地问道:“两位有啥事?”
  穆卫军主动回答道:“大爷,我对象是老师,想来这找一套中学课本和资料。而且,我们刚结婚,还想看看那些旧桌椅、衣柜能不能用,这样也能省些钱。你看能行不?”
  前面的理由还像那么回事,后面的就怎么看怎不像了。不过,人家穆营长很淡定,只见他放下手中的东西,一只手伸进怀里摸了一下,竟然摸出一包烟。然就,就见他抽出一根,递给了老大爷!
  大爷忙说客气,手却毫不迟疑的接过,一看,哟,还是大前门,好烟呐,脸上笑开了花,霸气的一摆手:“这有啥子,里面啥样子的课本都有,你们慢慢找就是。桌椅、柜子也都有,好些个都只是缺一根退的,拼一下就能用。等你们找完了,我一律按一斤一分五给你们算。”
  吃瓜群众萧清韫表示已惊呆,穆卫军那张冷脸竟然比她还会来事儿,表示受到一万点伤害。瞧,这多会说话呀,连她都以为自己不是混小学的,而是教初中、高中的。
  在如此淳朴的年代,竟然还懂得“贿赂”,这位大爷也如此上道,真是长知识了。于是很是受教的从袋子里拿出几颗水果糖,给那个小男孩,还对着那已经成“泥猴”的小家伙夸到:“小朋友,真是可爱,很活泼啊,一看就很聪明。”
  小男孩很高兴,跳的更高了,老大爷也很高兴,笑的更欢了。
  萧清韫正准备向装废书的土屋子走去,就听穆卫军问道:“大爷,你这有袋子吗?你看,我们就一个布袋子,都装满了,一会儿书都没地方放了。你要是有,就卖我一个,直接把东西装了,你一会儿称称也方便。”
  萧清韫又悟了,想的真周全,这样往袋子里一装,谁知道里面是什么呀。她赌一颗水果糖,这看门的老头往袋子里瞄都不会瞄一下,更别说检查了。
  大爷回了句“有”,就走到墙角拿了一个大的都能装下穆卫军的麻布袋子,递给穆卫军,说道:“这袋子大,你们想装多少课本都行。本来想送你的,不过,这是公家的东西,也得买,两分钱一个。”
  萧清韫在心里撇撇嘴,信你才有鬼。这袋子脏兮兮的,还很破旧,肯定不是用来卖的。不过,穆卫军却是一边掏钱一边一本正经地说道:“应该的,公家用来卖的东西自然是要出钱买的。”恩,这话说的有水平。
  两人来到堆放废纸书籍的屋子,还挺多的,都半屋子了。要在这小山似的废纸书籍中,淘出那不知道存不存在的宝贝,萧清韫只觉得任重而道远。为了以后的增值,为了有传家的宝贝,拼了!
  萧清韫靠近穆卫军,垫着脚对他小声地说:“卫军哥,你帮我找课本和资料,如果见到像古籍字画的,也单独放出来。”见他点头答应了,才乐滋滋的开始淘宝大业。这时候大部分的古籍字画可都是被禁止的,穆卫军能没有一点犹豫的答应,还真是宠老婆的好男人呐!
  一阵翻山倒海,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萧清韫这边才掀了一小半“书山”,她旁边已经放了一小堆书了,有看起来像古籍的,有一本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行的第一版《新华字典》,还有一些全英文外文书籍。
  穆卫军已经将课本找齐了,包括整个初中、高中的,也包括文理科,还找出一些资料,其中有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不全,只有9本,不过数学是全的,萧清韫用刚好。
  穆卫军见自家媳妇儿还在吭哧吭哧地继续掀书,找的也很仔细,每本书都散开抖动几下,一点都不放过。也不能干看着只让媳妇儿自己干,于是又学着媳妇儿重新开始找一遍。还别说,真从一本厚厚的诗歌集里抖出来一张折叠的纸,打开一看,画着一棵树,树上一只蝉,看不懂,只觉得挺有意境的,随手和找出的课本、资料放在一起。又开始继续找。
  又过了一会儿,两人终于把这堆“书山”都给翻了一遍。萧清韫累死了,但是很兴奋,因为被她捡出来的书本字画里,她没细看就发现了两本很有价值的古籍。
  一本宋代刻版印刷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本有着很多名人做了笔记的唐代褚遂良手抄本《论语》。其中,这本《论语》的价值更大,书法大家褚遂良的真迹本来就很难得了,再加上里面还有那么多权臣名相的理解和笔记了,必须当做传家宝!
  怀着激动的心情,萧清韫开始对单独放出来的书籍进行进行第二次挑选。挑挑拣拣,最终留下了8本古籍,7本外文书籍,3幅字画。
  剩下的古籍里没再发现比那本宋代的《兰亭集序》和唐代的《论语》更有价值的了,基本都是清朝和民国时候的印刷本,只有一本明朝雕版印刷的《兰亭集序》,恩,这本可以考虑以后捐出去。
  外文书籍,萧清韫倒是想全部带回去,但目标太大,回去后也不知道怎么放,就按照名著加第一版或出版早来选的。
  那3幅字画,其实都是画。有两幅都是清代画家画的,应该是真迹。有一副是宋徽宗的《芙蓉锦鸡》,是临摹的,但临摹的很传神也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看纸质、色泽这些,至少是清朝以前的人临摹的,也算是古董了。这几幅画都是有收藏价值的。
  萧清韫抱着成果来到穆卫军身边,将书放下后开始筛选他的成果,将堆着古籍字画的这一堆进行筛选,都是清朝、民国的,书籍7本,字画4幅。萧清韫有些失望,不过能够得到那本《论语》和那两本《兰亭集序》已经很好运了,该知足了。
  之前没有说要外文原版书籍,穆卫军便没有挑出来。
  萧清韫把7本书籍,4幅字画放好,开始整理那堆课本和资料。见最上面一张折叠着的纸张,很像画,便打开看了。这一看,震惊到失语,这,这不是与唐代画圣吴道子齐名的宋代画仙黄果之的《夏蝉》图吗?竟然就这样随意的被折叠了仍在废品堆里,萧清韫简直替它委屈。
  前世的潇潇没有听过黄果之的大名,历史上不知有没有这样一位画家存在。但是从今生的“萧清韫”记忆中得知,这个世界是有这么一位牛人存在的。他是宋代人,与吴道子齐名。
  吴道子最擅长佛道、人物,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吸取精华,化繁为简,以精简、充满韵味的线条有组织规律的勾勒出物体形神。而黄果之,最擅长的是画“蝉”,通“禅”,也与神佛有关。但是,他的画风与手法却与吴道子完全不同。黄果之是以简单地物体入手,以极为细腻复杂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形态,却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小家子气和繁乱。
  黄果之最著名的便是画了四季蝉图,据说,每一幅图看似简单,看入迷后就越感复杂,仿佛千万种形态不断变化,且真正懂得欣赏画的人,会如沐佛光的。这些都是听说的,反正萧清韫还没达到这种境界。
  萧清韫会如此了解黄果之,那是因为,“她”外公就有一幅《冬蝉》图,时常关起门来偷偷欣赏,就连“她”,也是观赏过很多次的。
  现在,黄果之的四季蝉图,萧清韫手中就有两幅,想想前世吴道子一幅真迹的价值,以后的黄果之的画也差不了。传家宝!必须留作传家宝!
  萧清韫这下是真的激动了,拿着画,站起来就给了穆卫军一个熊抱,兴奋地低声道:“老公,你简直太厉害了,你竟然找到这幅画,你太厉害了,我太崇拜你了,你太厉害了......”说道最后都语无伦次了。
  穆卫军赶紧回抱住萧清韫,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何况还是自己媳妇儿的便宜。穆卫军无声的笑了,心里想着:还好自己重新翻了一遍,不然就错过这幅画了,那样的话,媳妇儿也不会主动抱自己了。穆卫军压根就没想这幅画的价值。
  萧清韫稍稍发泄了一下激动的情绪,放开穆卫军。看着手上的《夏蝉》图,想了想,还是按照已经折叠的痕迹叠好,放在书籍字画的最上边,这才继续整理课本。
  课本、资料都整理好了,发现最底下压着一本脏兮兮,比较破旧的线装书籍,页面已经毁损。拿起来大概翻了一下,里面内容很陌生,内里还有几页缺损。重新细细地看一遍,大概是一本将人的性情和纯乐理的书,翻到最后一页,萧清韫又被震惊到了,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乐!经!释!疑!
  怎么会是《乐经释疑》呢?《乐经》不是早就失传了吗?又哪里来的释疑?
  看这纸张,很像元代的蜡笺。不知道这本是不是真的照着“六经”中的《乐经》誊抄下来的,看起来不像后人编撰的。
  萧清韫心中震惊,脑子也有些乱,一时想,如果这是真的,那可发了。一时又想,这本书的价值不可想象,是真正的国宝,自己不能自私的留下当“传家宝”了,抄一份下来,把原本捐给国家研究才是应该做的。
  穆卫军见刚刚还兴奋地满脸通红的媳妇儿,这会儿却愣愣的,显得心事重重,关心地问道:“怎么不开心了?这本书不好吗?”
  “不,我没有不开心,这本书很好,比我们找出来的加起来还好,就是因为它太好了,我都高兴得不知所措了。”萧清韫低声回答。
  萧清韫做好决定,拿着书站起来对穆卫军说道:“卫军哥,这本书如果是真的,那就是我们华夏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宝藏。你说,等以后大运动过去,形势好起来,我们就把它还给国家好不好。”虽是询问,却带着肯定的语气,更像是在说服自己。
  穆卫军伸手轻轻抚着萧清韫白皙精致的小脸,眼神温柔而宠溺,轻轻地说道:“你已经决定把它还给国家了不是吗?你既然说的是‘还’而不是‘捐’,那么,在你的心底和认知里,就没觉得你把它从废品里找出来,它就是你的。你觉得它是国家的,要还给国家,那你就按自己的心意做吧。身为军人,我赞同你的决定;身为丈夫,我支持你的选择,你让我感到骄傲。”
  萧清韫听他这样说,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略带羞涩的地说:“卫军哥,我没有你想的那样高尚,我也挣扎了一番,毕竟,不管这本书的内容是不是真的,它都是一本古籍,很有价值的。”
  穆卫军轻笑:“你不是高尚,你只是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大义。人都有着私心,做一个高尚的人是可敬又可悲的。所以,你不需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我也不需要,我也不希望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我们只做有着原则和底线的普通人就好,然后一起努力,幸福的过一辈子。”
  萧清韫只觉得,穆卫军的一番话说的她心软软的,酸酸的。她想,她有点喜欢上这个男人了,这个包容她,宠爱她,理解她的男人,这个要携手共度一生的男人。
  作者有话要说:  废品站淘宝,咱也俗一把。
  恩,这章有点苏,不过,要是《乐经》真的存在且保留下来就好了。
  第4章 婆家
  装好书籍,已经12点多了,再加上今天收获颇丰,萧清韫全部心思都在那些古籍字画上,根本就没心思去淘木料。所以,在将书称称付钱后,两人便直接离开了废品站。
  现在正是吃饭的点,两人便朝着县里那家有烧鸡的最大饭店走去。穆卫军提着所有东西,萧清韫几次提出帮忙,都被他以伤还没好拒绝了。于是,萧清韫就空着手和他聊天。其实,大多时候都是她在自问自答。比如:
  “卫军哥,你说我们运气怎么这么好呢?能找到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还没等穆卫军说话,就自己答道:“哦,我知道了,运气是一部分,关键是陵绛县的地理位置好。陵绛县是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县,县里有宋代建立的贡院,还出过三个状元,这里其实是个文人集聚地呀。”
  又比如,萧清韫苦恼地问:“卫军哥,你说回去以后怎么保存这些书籍字画呢?现在没有条件保持恒温、恒湿、真空,也没有药囊,连个好的防虫蛀的木箱也没有。而且,我不会修复书画,也不会装裱,那几幅图这样放几年,就会折损好多。”
  对于这些方面,穆卫军那是七窍通了六窍,剩下的一窍不通。不过,萧清韫也不需要他回答,自己嘀咕着:“现在这种时候,问你你也没有办法。这样的话,就只能等高考恢复了,到那时大师们都回大学上课了,就有机会请教这方面的大师。可是,哎,多等一年,对这些宝贝就多一些折损,真后悔当初没有跟外公学习保存古籍字画的方法。
  “我给你说,我外公虽然是中医,但是他的书画也很厉害的,还会雕刻印章。我外婆和妈妈也很厉害,是真正精通琴棋书画的大才女,大运动之前,我外婆还是蜀南省艺术学院的教授呢。哎,我连他们的皮毛都没学到。对了,我外公也有一幅黄果之的《冬蝉》图,保存的可好了。
  “黄果之你知道吧,就是宋代画仙,他画的“蝉”就“四季蝉图”最有名了。你今天找到的那幅画了一个蝉的画,就是《夏蝉》,我外公有的是《冬蝉》。这两幅画以后肯定是无价之宝,必须当做我们家的传家宝传下去......”
  就这样,萧清韫一直嘀嘀咕咕地讲述着关于这些古籍字画的问题,想到什么说什么,将外界忽视了个彻底。这是萧清韫把穆卫军已经当做亲近可信任的人了,再加上她今天实在是有点兴奋过头,才会一直说话。平时的萧清韫,在不怎么熟悉的人面前,一般不会主动开口说话的,除非这人特别合她眼缘。
  穆卫军也不觉得她啰嗦,反而觉得她的声音悦耳动听。不仅不感到烦躁,还听得津津有味。只觉得,媳妇儿懂得真多,要放在以前,就是一个精通琴棋书画的大才女,大家闺秀啊!
  穆卫军完美的演绎了什么叫做情人眼里出西施!
  等两人从县里回到大队时,已经快下午5点了,天也阴阴的,湿冷湿冷的。当萧清韫和穆卫军走到穆家院坝时,她仿佛被按了停止键,一下子就不说话了。
  现在这个时节,没什么农活,大家都窝在家里烤火。而穆家人也都在房子正中间的堂屋里烤火呢,也看见了他们两个。除了公公穆达山,其他人都站了起来,还传来婆婆李大妹的喊声:“老三两个回来了?”
  穆卫军高声回答:“诶,妈,我们回来了。”
  萧清韫有些紧张,小手不自觉地紧紧牵住穆卫军的衣袖。穆卫军发现了,低声说了句:“别紧张,爸妈都是好相处的人。”然后朝着堂屋走去,萧清韫也落后半步跟着。
  刚进堂屋,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还夹杂着烤红薯的香味,萧清韫顿时感到饿了,好想吃哦。不过,地上都是焦黑的考红薯皮,看来没赶上。
  “爸,妈,二哥二嫂,我们回来了。”穆卫军一一向家里人打招呼。萧清韫也跟着叫人打招呼。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李大妹一直重复着。又招呼着:“芳芳,给你幺爸幺妈抬条凳子过来,让他们烤烤,别感冒了。老三,把东西放了,快和清韫过来烤烤。”
  大家刚坐好,二嫂赵小雨就很高兴似的说:“卫军、清韫妹你们可回来了,我们刚才还说起你们呢。这都第四天了,出事第二天卫军回来拿东西,只说你还没醒,也没多说就急急忙忙地走了,也找不到啥情况,大队又莫得个电话,我们都担心的很。”心里却想着,破了点皮就住了四天院,还真娇贵!也找不到婆婆有没有私下给老三拿钱。
  “是啊,清韫的伤是不是很严重,现在有没有好点?”李大妹也关心的问到。
  “好多了,劳家里人挂心。”萧清韫回答了一句,就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只装着腼腆地笑笑。突然面对这么多婆家人,她好恍恍惚惚啊。
  穆卫军看出媳妇儿还有些拘束,而且自己最了解情况,就开口说道:“潇潇从那天受伤开始就一直昏迷,直到昨天下午5点左右才醒过来。不过,医生说,只要人醒了就莫事了,伤口恢复的很好,就是有些失血过多,回来要吃点有营养的补补。昨天太晚了,回不来。今天早上出的院。”
  穆卫军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和潇潇结婚时间紧,该给她的东西都没来得及准备。我想着反正人在县城,就干脆到商场逛逛,有看中的就买回来。结果潇潇说她自己有衣服穿,就没买衣服和布料。她怕浪费钱,死活不要自行车和缝纫机。我看她什么也不要,这怎么像话,就自己做主给她买了块手表和一台收音机,都不贵,收音机她直接拿了最便宜的一种就不撒手,才五十块钱。”
  萧清韫的脑袋里已经被“兵哥哥,原来你是这样的人。”这句话给霸屏了。不过,心底对穆卫军佩服的五体投地。
  瞧瞧,这就是说话的艺术,九分真一分假,再来个掐头去尾,既给她在婆家人面前狂刷了好感,又说的几人都满意极了,估计就连最该妒忌、不快的二嫂都没有丝毫不满之色。
  殊不知,赵小雨心里正算着账呢。三弟妹一台收音机50快,手表听说都是120块,加起来也就170块,跟自己的缝纫机和大嫂的自行车差不多嘛。她和大嫂当初还有两身衣服,三弟妹傻得没要。最重要的是,她和大嫂的这个大件儿,是老三寄回来的票,公中出的钱,自己一份没花。老三家买的这两件全是老三自己弄回来的票和工业券,钱肯定也是他自己出,不会要爸妈的钱的。怎么算都没吃亏,她当然满意了。
  直到很久以后,赵小雨看到和萧清韫同款手表的价格,大呼穆卫军才是家里最狡猾的,一不小心就被他带进沟里,你还念着他的好。不过也没办法,再贵也是老三自己疼老婆肯出钱,最多只能嫉妒一下萧清韫的好命。
  萧清韫不知道赵小雨心里的想法,不过这不妨碍她对穆卫军的崇拜,星星眼的看着他,只觉得自家老公十分的光辉和伟岸,再也没有比他更帅的人了。
  李大妹见萧清韫看着自家老三的样子,看来已经对老三有好感了。心里舒了一口气,自己儿子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娶到这个漂亮有文化的城里姑娘,结婚第二天也是淡淡的。虽说知子莫若母,自己知道老三是个聪明有成算的。但男女夫妻关系也不是能一是一,二是二,算得一清二楚的,还真是很担心他们两个会处不来,这样的话,不只老三痛苦,也害了一个好姑娘。
  穆卫军还不知道自己的一个谎言惹来母亲的担心,他见萧清韫目光灼灼地一动不动地盯着他看,漆黑的眸子水润润亮闪闪的,就浑身燥热起来,下.身的某处也蠢蠢欲动。忙避开那双仿佛有着魔力的双眼,转移似的继续说道:“出了商场,我们又去废品站挑了一套中学课本和一些资料,中午在县里吃了午饭,下午就回来了。”
  说完,站起来从布袋子里拿出水果糖和绿豆糕。给几个小孩子各拿了五六颗糖,两块绿豆糕,孩子们一片欢呼。
  李大妹在旁边叮嘱着:“每人一颗就行了,给那么多干啥子。”见穆卫军不听,又叮嘱孩子们:“莫一下子就吃完了,这是五天的量,吃完了就莫得了。”孩子们都点头答应,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