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武侠仙侠 > 二人森林 > 第24节
  她自己到现在还是会写错别字,有些字要查字典才念得对,家里的书也不是每本都认真读过,字也写的不够好看,可这又怎么样呢?
  “你们那里还能考试当官儿么?”
  “没听说过。”
  两人相视而笑。
  再穿过那片何田爷爷奶奶开辟出的林中小路时,何田和易弦渐渐从休假的轻松心态转换回了日常的工作态度。
  被砍下的树,只要根还在泥土里,没受虫病灾害,就会继续慢慢生长,发出新枝,放任不管的话,没多久又会遮挡住林中的道路。
  所以何田和易弦经过时,拿出斧头把树木生出的新枝都砍断了。
  他们在第七天上午到了家。
  终于回到家后,他们先在冰洞一圈堆上易然的干草,生上火,再放上小木柴块,让火把洞口长上的冰融化一圈,再除冰就容易得多。
  大米这趟出了大力气了,何田把它身上的绳套毡垫都摘下来,给它吃干草和黄豆,再用猪鬃做的刷子把它从头到脚刷一遍。
  房子的门窗没冻上,但是水缸里的水却都冻成了冰块。
  他们临走前清空了几个水缸,养鱼的缸里的水也倒出去了一半,倒是没有水缸冻裂。
  重新升起炉火,让屋子先热起来。
  何田把好不容易收集的硫磺矿石装在几个陶罐里,密封好,分开放在两个储物的窝棚里。窝棚里有一个通风的角落是专门放硫磺矿石的。用陶砖垒了个方池,放上陶罐之后,又在罐子之间倒进去沙子,把罐子之间的空隙填上。
  搬运陶罐、沙子的活儿基本全由易弦一手承包。
  放好硫磺,房子里也稍微暖和点了,何田和易弦又到河边。
  冰面上,两个冰洞周围的火已经快要熄灭了,洞口结的冰也化开了一条细缝,用削尖的竹楔子插进细缝里,沿着冰洞边缘敲打摇晃,然后抓住临走前放在冰洞里的木棍,左右转动,很快就能把冻在洞口那层冰块整个□□。
  这时再投入新的木棍就行了。
  他们离开的这十天,冰洞的洞口冻上了一层六七厘米的冰。
  冰洞打开后,渔网也可以拉起来了。
  这次的网比以往的都沉。
  何田早料到会这样,把大米也拉来帮忙。
  渔网终于拉上来,一大群鱼在冰面上扑腾跳跃了一会儿,纷纷变成石头和河面上的冰雪还有渔网冻结在一起。
  何田和易弦把鱼一条条捡进篮子里,大大小小的鱼足有二三十条,如果渔网更大一点,能捉到更多的鱼。但是恐怕就更难捞上来了。
  他们把鱼运回家,取水,重新灌满水缸,放好行李,收拾整理房子。
  何田从存放瓶瓶罐罐的窝棚里拿回一个样子别致的陶瓶,放在桌上,把易弦采的几棵莲蓬插在瓶中。她退后几步歪着头品鉴一会儿,又找了些本来是用来给莲藕保暖的芦苇杆,挑了两三支还带着穗子的折成不同长短插进瓶中,调整一下,问一直站在她身后默默观察的易弦,“好看么?”
  易弦对着何田微笑了好一会儿,伸出一根手指,轻轻碰碰她头顶翘起的一根卷发,“嗯。很好看。”
  品尝了莲藕肉骨汤的味道后,看到何田对这个新奇的食材很是欣赏,易弦又去挖了些莲藕。何田也想去,但是易弦告诉她,这个是需要丰富经验的,不然还挺危险,把她留在了岸边。
  最后,莲藕装了两个大木箱,很费了些劲儿才运回来。
  何田怕莲藕冻坏,在木箱里放了一层芦苇杆,再在每层莲藕之间也垫上芦苇,确保它们不会在路上被碰坏。芦苇杆是中空的,因此还能保温。
  可检点之后,还是有些冻坏的和撞断的。
  何田有点懊悔,“其实我现在想了想,我们不应该把莲藕上的泥都洗掉的,应该带着泥运回来,吃的时候再洗。”
  “那就下次试试。”易弦说完,看着何田,“我怎么也得等到春天集市开了,貂皮换了钱才会走。没准还有时间。”
  何田笑笑,不说话。
  莲藕是何田不熟悉的食物,易弦也只是对“吃”的部分了解,对于怎么储存毫无头绪,所以莲藕分成几份放在不同的地方,希望有种存放方法是正确的。
  大部分莲藕包上干草和芦苇放进了地窖里,一些放在接了一点水的陶盆里,搁在屋子阴凉的地方。
  这时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何田问易弦,“你想吃什么?”
  易弦想想,“倒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你上次做的那种小丸子的汤粉还能做么?”
  “可以呀。”
  何田取了一条今天刚捕到的鱼,让易弦拿去剥洗干净,只取鱼身两侧最肥美的肉,剁成肉泥,她用一点辣椒末和盐给鱼肉调味,火上煮开一锅热水,拿小半碗土豆淀粉,用铁勺挖一勺鱼肉泥,在面粉里滚一下,捞起来,丢进滚水中,丸子在烧水里滚了几滚,浮起来,这就可以用竹漏勺捞起来放在一边待用了。
  易弦坐在一边看了一会儿,主动请缨,他做丸子的速度比何田还要快。
  很快鱼肉泥全做成了丸子,表面光滑莹润,捏起来丢进嘴巴里,滑嫩鲜香。似乎鱼肉里鲜甜的汁水都留在丸子里了。
  一条鱼做了两大盘丸子。何田把其中一盘放在门外冻上,之后收起来,什么时候想吃了,倒进滚水里煮烧了就行。
  她把煮丸子的水倒掉,换一碗净水,煮开后放入土豆粉丝,切成丝的腌辣白菜,再倒进去一盘丸子。
  这碗粉丝汤就做好了。
  鱼丸粉嫩晶莹,土豆粉丝白白胖胖,点缀着青绿色的辣白菜和一点点红辣椒,看起来就十分好吃。
  吃完这顿饭,已经是下午四点初了,太阳落山,夕阳投射在门前的雪地上,把白雪映成橙黄色。
  何田和易弦坐在火炉旁,把莲蓬敲碎,取出莲子。
  何田看着这些黑乎乎硬邦邦的莲子,再次怀疑这东西真的能吃么。
  她把莲子放进一只陶罐,倒进去一些水,希望泡了一夜之后,莲子坚硬的外壳会变软,能够取出里面的果实。
  天很快黑了。
  何田和易弦坐在重新变得温暖的火炉前,窗外,又飘起了雪花。
  作者有话要说:  早上好!今天也一样祝大家用餐愉快。
  我今天来回要开五六个小时的车,所以还是存稿箱!
  第24章 玫瑰藕粉栗子糕
  莲子泡了一夜之后, 那层黑乎乎的硬壳终于变得软了点, 两人好不容易去掉这层壳,易弦惊讶地看到, 里面的莲子并不是他从前所见的白色,而是黑灰色。
  至于莲子银耳汤,银耳何田是没有的, 什么龙眼干, 也没听说过。但红枣是她有的。
  他们把莲子剥开,剔出芯,和红枣放在一起煮, 煮出的汤也并不怎么出色,品不出这个新发现的食材的味道,只有红枣的甜味。
  易弦说这是因为莲子太老了。
  “新鲜莲子可好吃了!我家……我从前住的……地方,有个水池, 园子里有荷花池,每年初夏开始,荷花就一直不停地开, 荷花的花朵很大,花蕊下面就是莲蓬, 花谢了之后还是很好看,因为有小莲蓬。莲蓬一点点长大了, 还是绿色的时候采下来,撕开,剥出莲子, 那时莲子的外皮也是绿色的,轻轻一撕就能剥掉了,莲子白白的,吃起来很清甜。晒干后的莲子是浅黄色,或者牙白色。”
  何田见易弦努力想要捍卫自己曾经喜欢的食物美味,安抚他说,“没事。莲子汤不好喝可能是莲子太老了,也可能是植物的品种不同,这种莲子不适合吃。但是莲藕的味道还是挺不错的。我们试试做藕粉吧。”
  之前,他们也试了把莲藕切成薄片炒来吃。何田的评价是,远胜于黄豆芽。
  莲藕切成薄片,无论是加上切片的腊肉清炒,还是和腌鱼、笋干、香菇一起放在陶锅蒸,莲藕甘甜脆爽的味道和其他食材十分相配。
  何田尤其喜欢和腊肉清炒。她甚至已经想到,要是莲藕可以保存到春天,有了野菜了,焯一下,加一点核桃油凉拌,再刨几片腌制好的獐子腿肉加入咸香的味道,吃之前再洒上一点点白糖……啊,想到这儿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带回来的莲藕被储存在不同的环境下,经过了一个星期后,何田发现放在陶盆里的那些保存得最好。于是她又搬进屋子一个水缸,把莲藕放在缸里,加上清水,水不加满,刚能浸泡住莲藕就行,每隔两三天换一次水。
  经过各种烹调试验,何田正式确认,莲藕是种非常有潜力的食材。单凭它在冬季是萝卜白菜以外的新鲜蔬菜这一条,就值得考虑种植。
  但是,莲藕要怎么种植呢?
  易弦完全没有头绪。
  至于怎么做藕粉,他也说不出个究竟,但提取过土豆淀粉和红薯淀粉的何田能猜个大概。
  他们把莲藕去皮,切碎,放进手摇搅碎机里搅成碎渣,加一点水,泡一会儿,就有白色的浆从莲藕碎渣里流出来。那就是莲藕中的淀粉了。
  在陶盆里铺一块棉布,倒进莲藕渣,扎紧棉布用力挤压,浆水就不停流出来。
  陶盆放在一边静置一个小时左右,当淀粉沉淀,和水分离,藕粉就初具雏形了。
  何田小心地把浮在上层的水分舀出去,留在陶盆中的是暗粉色的细腻粉泥。
  她拿出一个晾晒土豆淀粉红薯淀粉时用的大竹匾,用木勺把粉泥移到竹匾上,均匀铺平。
  粉泥里的水滴滴答答的,流到垫在竹匾下的大木盆里。再用木勺轻轻地均匀地按压粉泥,让多余的水分流出来。
  其实,提取淀粉的活计最好是在夏天做,那时天气也热了,日照时间也长。在冬天做也不是不行,就得放在炉台上用炭火的温度烘干了。
  晚上临睡前,竹匾已经不再滴水了,何田把竹匾移到炉台上,在竹匾边缘垫上几个木块,让它既能被暖气烘着,也能够透气。
  第二天醒来,再把竹匾里的粉泥翻搅一边,继续烘干。
  等粉泥全都干了,变成细细的粉末之后,莲藕的淀粉就提取成功了。
  易弦大力赞赏的藕粉是加了桂花花瓣的。但是何田不知道桂花长什么样子。听易弦说是一种很香又很小的花簇,有时是金黄色,有时是黄白色。她倒是在林子中见过类似的树,不过现在既不是花开的季节,树也都掉完了叶子。就算有叶子,没开花的话,何田估计,易弦也认不出来。
  没有桂花,何田倒是有些初夏时采摘的野玫瑰花和月季花的花蕾。
  她把一些藕粉和玫瑰花蕾混合在一起,倒进一个竹罐里,封好。希望这罐藕粉能够吸取玫瑰花蕾的香气,变成玫瑰藕粉。
  剩下的藕粉也储存好,竹匾上还剩的一层用松鼠尾巴毛做的小毛刷子刷下来,分别装在两只陶碗里,加上糖。
  烧好一壶开水,像易弦说的那样徐徐加入碗中,一边加水一边搅动。
  果然,碗里粉末变成了晶莹又黏稠的糊,用小勺舀一口,放在鼻端,还没吹凉就闻到馥郁的香气,喝上一口,细滑香甜,香气更加浓郁,这可是土豆淀粉、红薯淀粉不能比拟的优点。
  何田用力拥抱易弦一下,“真的很好吃!”
  易弦笑嘻嘻的,脸颊微红。
  进入三月之后,日照以可以感到的速度增长了。
  但是冰冻的河水依然没有任何要化冻的迹象。
  取硫磺的途中,他们在冰河上逆流奔跑,经过那两座挨得特别近的山崖时易弦就想,要是能在那里架一座桥,或者别的什么,就能方便地到河对岸了。
  趁着河水还没开冻,应该快点行动起来。
  何田的爷爷奶奶曾经也想过在那里架桥,但是山崖上没有足够高的树木,把树从别的地方砍下来再拖到那里更是不太可能,所以后来他们采集了很多长藤,想要编成藤索,搭一座藤网桥,在网上铺上木板,但是藤索还没编好,爷爷就去世了,这事就被搁置不提了。
  但易弦像是下了决心要建桥。
  他催促着何田,在一个满是杂物和蛛网的窝棚里找到了那些长藤。
  装藤的这些大筐子足有十几个,每个都沉得要命,就算编好了藤网,要怎么运过去也是个问题。
  易弦不管这些,他取出藤条,一心一意编织成藤索。这次他倒比编草鞋的时候表现好了不少。反正只是把四根藤条编成一根绳子,一根藤条快用完了,再拿根藤条和这根藤条打个结,就续上新的了,然后接着编绳子就行。这可比起编草鞋简单多了。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除了日常的捕鱼,取水,打扫,易弦和何田就是坐在屋子里编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