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古代升官日常 > 第71节
  海外地区由于靠海这种现象很少见,可河西走廊以西的地区这种现象却是屡见不鲜。
  既然有地方需求这种加碘的食盐,就证明有利益可以获取。
  再者,加碘食盐对于大魏朝的老百姓身体健康也是十分有益处的。
  加碘的方式和加碘的量张彦瑾倒是不担心,初中的时候化学考试为了贴近于生活,经常会出一道题就是问食盐中需要加碘的量是多少,经过那么多的考试,他早就已经烂熟于心。
  而加碘的方式,他则打算采用和现代一样的方式,进行喷雾式加碘。
  在现代的制盐工艺当中,第一步是从海中汲取出海水,再通过精密的工序进行过滤。
  等到过滤完毕后,所得的海水比起原先海水的清洁程度达到了十倍以上。这一步也就是将海水中泥浆,海藻等肉眼可见的杂质完全去除掉。
  平顶山下的盐床随着岁月,里面的海水已经完全蒸发掉了,故而张彦瑾打算把第一步直接省略掉,至于泥沙、海藻等肉眼可见的杂质则会在第二步除去氯化镁的时候一起去除掉,或者用细密的纱布,以及活性炭去除掉。
  第100章
  平顶山盐床之中挖出来的盐中除过氯化钠之外, 还含有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镁的溶解度远大于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 只需要加一点水, 在进行过滤,便可以将其中的氯化镁彻底洗掉。
  再者, 在27摄氏度之下, 氯化钾的溶解度远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如此一来,便可以利用溶解度的不同,将氯化钠溶于水, 然后过滤,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
  等到这些东西过滤出去之后, 便要进行膜透析法,也就是其中的电渗透方法, 利用薄膜技术除去阴阳离子, 得到纯净的盐水。
  这正是张彦瑾发愁的地方,因为现代的技术很难制作出微孔滤膜这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工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微孔滤膜面积十分大,否则很难支撑大量食盐的生产,这样一来, 难度就更加高了。
  毕竟微孔滤膜已经是有机高分子的水平了, 凭着他这种半吊子技术根本达不到制作出微孔滤膜的水平。
  思索再三, 张彦瑾已经决定放弃用微孔滤膜来进行薄膜过滤制盐,毕竟微孔滤膜的生产工艺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在大魏朝根本不可能实现。
  故而张彦瑾决定退一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平顶山这里常年无法种植粮食, 故而居住的人甚少,大量的土地就闲置了下来。
  他们便可以利用这些土地对盐床进行清洗,提纯,晒盐结晶,再提纯,再结晶,反复多次的办法。
  饶是如此,也比现在所用的锅煎刮盐的技术提取出来的盐要纯净许多。
  大魏朝廷为了控制经济命脉,发展经济,沿用上一个朝代的办法,实行盐业专卖制度。凡制盐之人,经过官府许可著其户籍,名叫“亭户”、亭户所制的盐,全部由官府收买,再销于民。
  现在的亭户就是瑞国公周勤一家,各地的亭户也是通过他们家族衍生出去的。
  如果说大魏朝贩卖盐的产业链是一个金字塔的话,那么周家就是这金字塔尖的第二层,朝廷是第一层,广大的老百姓是最下面的一层。
  不过等到后来,大魏朝的经济发展了起来,周家没落之后,那时候的皇帝授权给当时的盐铁使刘宴,让他进一步改变盐法,在产盐区设置监院,督促盐户自行生产,将盐税加在盐价中售给商人,听凭商人运销,以增加财政收入。
  实施开始的第一年朝廷的收入增加了四十万贯,等到后来甚至增加到了六百万贯,可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利益。
  这也是张彦瑾为什么一定要把平顶山下的盐床开采出来的原因。
  确定了方法之后,张彦瑾便开始在平顶山下安排人修建晒盐池,索性这个时代最不值钱的就是土地,故而他占再大的面积也没有什么。
  张彦瑾在和黄修均、宇文上恺、陈溯三人商量之后,干脆直接将这里打造成大魏朝的第一个制盐厂。
  或许是张彦瑾在平顶山下挖出盐矿,彻底在黄修均和宇文上恺擅长的领域碾压了他们,他们现在对张彦瑾是越发的崇拜。
  此时听说张彦瑾要修建晒盐池,也不管晒盐到底符不符合现在他们常用的煎锅刮盐的技术,直接就同意了张彦瑾所说,并且对于制盐厂的建造是乐见其成,还愿意负责设计外形的构成,和排水管道这些方面的问题。
  盐池的修建很快就提上了日程,因为大家都看到了盐矿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而中州重建,各地都是百废俱兴,除过南阳和信阳的毛尖之外,生产食盐可以说是能最快带来巨大收益的方式了。
  他们四人在进行商议之后,立马做出了决定,那就是暂且把其他地方的修建放一放,把制盐厂修建起来。
  宇文上恺和黄修均两人放下各自手上的工程策划,先对制盐厂的格局和排水、通水管道进行规划。
  陈溯则负责制盐厂修建时所需资金的计算,以及修建好,投入规划之后能给中州带来的收入和对朝廷上缴的赋税,然后将这些数据汇总在册上奏给朝廷。
  张彦瑾则把正在负责牡丹花卉园的香山帮工人们调动过来,开始修建晒盐池。
  不到十天的功夫,黄修均和宇文上恺就规划好了制盐厂的修建图纸,将其交给了香山帮的工人们,让他们进行修建。
  制盐厂在中州的老百姓眼中可以说是金子的所在,这种认知让他们充满了干劲,一时间可谓是众志成城。
  经过一个月的功夫,用红砖所搭建而成的制盐厂便坐落在了平顶山的山脚下,成了中州老百姓的骄傲。
  张彦瑾在这一段时间除过监工之外,也没有闲着,他知道一旦制盐厂修建成功,就可以投入生产,那么其中所需的各种工具也要在这一段时间里尽快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所需要的时间。
  晒盐池所需的工具并不多,晒盐,蒸发,重结晶的过程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可是最后加碘的过程就不一样了。
  加碘需要采用喷雾加碘的方法,首先需要的就是极其细密的喷头,第二就是要解决喷发时的动力问题。
  索性大魏朝工艺最精湛的香山帮工匠就在这里,极其细密的喷头并不难做,张彦瑾画出管道和喷头之后就交给了他们。不到几天的功夫,香山帮的工匠们在琢磨了一番,又实验了几次之后,就做出了十分坚固的铜质喷头。
  剩下的便是张彦瑾要解决的动力问题。
  喷雾加碘的办法首先是配置一定浓度的碘液,然后将这些碘液输送到管道里面,等到碘液到达喷头的时候,以极大的动力将碘液挤压出去,如此一来,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碘液受到挤压,通过喷头上细密的小孔,就会转化成气雾。
  气雾进入盐池,均匀的覆盖在食盐上,便达到了细致均匀的加碘食盐,现代的加碘食盐便是用这种办法制成的。
  动力问题和高分子的薄膜技术不一样,张彦瑾在进行前前后后的思索之后,发现动力问题大魏朝可以解决,虽说不可能达到现代那么高的技术水平,但是给喷头提供一定动力还是可以实现的。
  毕竟工业社会发展伊始,便是用煤炭推动蒸汽机,以蒸汽为动力推动各种机械进行工作的。
  既然那个时候的英国,法国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达到,为什么他没有办法达到呢?
  张彦瑾在细细回想了一下当初学的关于蒸汽机的原理,画出了几十张设计图,他在先后对比思索之后,挑出了其中几幅设计图,递给了他带过来的工匠,让他们按照图制造出上面所画的机器。
  要是说香山帮工人是这个时代修建行业的翘楚,那么张彦瑾可以很自信的保证,他手下的这一帮工匠一定是这个时代工业制造工匠中的翘楚。
  就算他再提高食盐的纯度,还是有人可能会将就用纯度不高的食盐,可是他一旦给食盐加上碘之后,恐怕就不会有人再将就了。
  等到那个时候,他再进行包装一番后,便可以畅销各地,成为制盐行业的龙头。
  张彦瑾望着静静伫立在阳光下的制盐厂,思绪万千。
  制盐厂刚刚制作好,还需要晾晒几天才能投入使用。
  他手下的工匠们已经开始制作蒸汽机了,等到明天应该就可以进行使用实验,等到完全确定下来后,制盐厂也晾晒好了,便可以进行加碘食盐的生产了。
  对于食盐的生产张彦瑾是乐见其成的,毕竟在其中可以攫取巨大的利益。可也正是因为这利益太过于巨大,让他有些发愁。
  制盐厂一旦开始投入生产,进行销售,便会引起无数人的觊觎,就和当初他建造而成的红砖厂一样。
  那么他那个时候还要将到手的肥肉拱手送给朝廷吗?他实在是不想啊,要知道当初红砖厂被他伯父张仲谦交给皇上,他可是肉疼了好几天啊。
  晚上回去,张彦瑾在房间中来回踱步,想的依旧是这件事。
  他目光一瞥,看到案几上放置的信封上写着刘俊义三个粗犷的大字。他心中有事,故而听到张伍二说刘俊义有寄信过来,也没有心情看,便让张伍二先放在桌子上。
  不过现在他的心情却和下午的时候大为不同。
  既然他现在要制盐,为何不让制盐场地四处开花?这样不仅可以把大家的注意力分散开,也可以减少一些周勤集中在自己身上的火力不是?
  到时候各处都是制盐厂,周勤就算是再不愿意,还能和天下为敌不成?
  第101章
  大魏朝由于制盐工艺不先进, 海水中的杂质太多, 所以并没有人用海水制盐, 官府也没有往海水那边考虑,自然也没有规定禁止海水制盐。
  他现在便可以抓住这个漏洞, 让刘俊义所在的沿海地区和中州平顶山这里一起生产出盐。
  大魏朝在后来便取消了官制盐, 这可以说明,大魏朝廷起码一早就有在这方面的考虑。若是如此,他便可以和刘俊义一起让朝廷加快制盐制度的发展, 到时候周勤那一伙人哪怕再不愿意,恐怕也是无可奈何。
  这样一想, 张彦瑾立马拿出纸张奋笔疾书,给刘俊义写信。
  周勤想要垄断官盐, 独吞这块蛋糕, 他偏偏就要把这块蛋糕从他的手中夺走!
  他可以和刘俊义合作起来,在沿海地区建设制盐厂,和中州一起,把食盐生产出来,贩卖到各地去。
  等到食盐生产的时候, 东瀛的使者也应该回来了, 他们还可以直接和东瀛使者签订贩盐协议不是?
  一想到可以坑东瀛使者, 张彦瑾心情就越发飞扬。
  他拿不到全部的利益,他让周勤更拿不到。
  张彦瑾一向秉承人不害我,我不害人。可周勤实在是欺人太甚,三番五次想要弄死他, 那就不要怪他不客气。
  由于制盐厂修建的事情兹事体大 ,张彦瑾只是在信中提了一下想要在沿海地区修建制盐厂的事情,让刘俊义过来一趟。
  随后,他便让张伍二把信交给了驿站使者,让他们快马加鞭传递给刘俊义。
  之后,张彦瑾心中再无烦恼之事,他一觉睡到天明后,便起床去了工厂,看工匠们制作的蒸汽机去了。
  蒸汽机是一种往复式的动力机械,通过蒸汽的推动,将蒸汽中所带的能量转化成机械功的器械。
  蒸汽机的原理对于张彦瑾而言非常简单。
  它只需要一个使水沸腾产生高压蒸汽的锅炉,这个锅炉可以使用木头、煤、石油或天然气甚至麦秸作为热源。蒸汽膨胀推动活塞做功。
  当初英国也是先进行采矿,其中采取最多的就是煤炭。英国的大多数煤矿和山西大同的露天煤矿不同,是深深藏在山底下的,所以就需要打井采矿,在采矿业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之后,单靠人力、畜力已经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
  而当时周边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故而当时的英国人就萌生了用火力提水的想法。
  再到后来,瓦特便发明了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部分组成的蒸汽机。
  这一蒸汽机的发明,彻底推动了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张彦瑾对于这些部分的构造只了解了大概,故而对这些构造的样子他也不是很清楚,便画了好几十张图来反复确认,之后又找出来许多设计图让工匠制作出来。
  今天,他便打算一个一个组装起来进行实验。
  蒸汽机的基本原理他是知道的,故而实验起来并不麻烦。
  张彦瑾到了工厂之后,便开始组织工人们将大量的零件按照他图纸上画的样子进行安装,然后一一进行试验。
  等到他们安装好之后,张彦瑾便让人用煤炭烧早就准备好的大蒸汽锅炉。
  很快水便剧烈的沸腾了起来,张彦瑾非但没有让人熄火,还让人加大了煤炭的用量。
  他知道,锅炉下面的火力有多少,锅炉里面的蒸汽就会沸腾多少,这也决定了最后能提供给喷雾器的压力有多大。
  很快,锅炉里面沸腾的蒸汽在聚集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管道,又从管道进入了汽缸当中。
  在汽缸当中的蒸汽达到了一定的量之后,张彦瑾便让工人把各大蒸汽机的阀门关闭掉了。
  工人们虽然都懵懵懂懂,不知道张彦瑾到底在做什么,不过还都按照张彦瑾所说的做了。
  这种安装在管道和汽缸之间的阀门可以有效的控制蒸汽到达汽缸的时间,在锅炉下面火力一定的情况下,便可以控制进入汽缸当中的蒸汽量。
  等到蒸汽经主汽阀和节流阀进入滑阀室后,便会受到滑阀控制,来回交替地进入汽缸的左侧或右侧,推动活塞运动。
  蒸汽在汽缸内推动活塞做功,经过冷却的蒸汽通过管道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结为水。这样一来,便会形成真空,和外界的大气压之间形成巨大的压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