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吴金飞记得很清楚,当年昭和长公主刚定下封号时,曾有多名同僚上书反对,其中就包括好友宋良辞。
  但庆帝在这件事上却分外固执,硬是顶着群臣的压力,将昭和大长公主的封号砸实。
  从此之后,就是昭和大长公主风光无限的半生,将她所有同父异母的姐妹都压得抬不起头。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昭和大长公主深得庆帝宠爱是借了贵妃的光,因为从陈国而来的贵妃与昭和大长公主格外投缘,庆帝才能注意到昭和大长公主。
  但吴金飞总觉得这个说法十分违和。
  起码在昭和大长公主得到昭和这个封号的时候,贵妃还在陈国。
  太后与昭和大长公主关系亲密非常人所及也是事实。
  昭和大长公主的长孙在面对赵国使臣和陈国使臣时,是不同的态度
  除了昭和大长公主之外,会不会还有其他人也会被太后影响,不知不觉的亲近陈国?
  这不是个好兆头。
  吴金飞耷拉的眼睛中闪过不屑。
  赵国与燕国本是同根同源,翼州的许多世家在幽州都有分支,反之亦然。
  格外亲近也是应当。
  陈国都是些什么东西?
  在蛮族铁骑肆虐时,不知道守卫河山,只会抛家舍业难逃的玩意儿。
  呸!
  蠢小子,你差远了!吴金飞没好气的在吴乐康头上拍了下,也不再需要吴乐康扶着,转了个方向,健步如飞的离开。
  天色尚早,他要去找大司马和大司空那两个老东西聊聊。
  吴乐康捂着被拍的脑袋,满心的不服气,大步追上吴金飞。
  他今天非得弄明白,他究竟与斤斤计较、全无世家风度的宋佩瑜差在哪里。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孝帝寿辰当天,宋佩瑜特意穿了身绣着金色暗纹的红衣服。
  就算溅上血迹,也不会很明显。
  第112章
  宋佩瑜本就长得极为白净,往日里大多穿着青、黛等比较浅淡的颜色,加上宋佩瑜身上无害的气质,总给人如白玉般温润平和感觉。
  如今换了身朱红色的锦袍,瞬间将宋佩瑜的脸色衬得红润许多,连带着眉宇间的色彩也比往日浓烈,让人不知不觉的将目光停留在他身上。
  来到燕国的使臣中,要属梁王和重奕的身份最高,其次是楚国襄王和陈国的南阳郡王。
  梁王虽然还是西梁之主,却早就与赵国达成默契。
  到达燕国后,万事皆以重奕为先,就差写个大大的赵字贴在胸口。
  楚国与赵国已经达成联盟十余年,双方各有得利,关系越来越亲密。
  襄王虽然贵为王爷,但也仅仅是个王爷。
  重奕却是赵国太子,未来的赵皇。
  众人相交时,襄王对梁王都多有退让,自然不会再去与重奕争锋,给自己找不自在。
  孝帝寿辰当天,梁王与襄王特意先赶来赵国使臣落脚的地方,然后与重奕和宋佩瑜共同赶往举行寿宴的宫殿。
  一行人进入宫殿后,立刻有穿着三品太监官服的内监迎上来,分别给重奕、梁王和襄王指了三个不同的位置。
  宋佩瑜顺着太监指着的位置看过去,除了赵国使臣的位置在前,梁王和襄王的位置都在后面,甚至还不如兖州使臣和青州使臣的位置。
  梁王和襄王脸上纷纷露出不快,却没马上发作,而是看向重奕。
  你们与我同坐,让平彰去后面。
  重奕脚步不停,径直走向孝帝左下方第一个席位,他的对面就是陈国南阳郡王的席位。
  再往下数,才是燕国宗室和重臣,其中还掺杂着青州使臣、兖州使臣、梁王和襄王的席位。
  梁王和襄王懒得理会作势要拦的太监,跟在重奕身后往前走,丝毫不在意他们与重奕坐在一起就没有办法做主位,只能坐在从位。
  梁王和襄王带来的人则自觉的跟在平彰身后,去找梁王和襄王的席位。
  太监接到引赵国太子等人入席的差事后,想过许多种可能,甚至做好梁王和襄王会当场对他发难的准备。
  但他没预料到,这些人根本就不理会他,自顾自的改变燕国已经做好的安排,完全没有客随主便的自觉。
  太监短暂的愣神后,立刻想去劝梁王和襄王去属于他们的位置落座,却被宋佩瑜不偏不倚的挡住去路。
  宋佩瑜今日心情好,不吝啬随手做件好事。
  他好心提醒还想继续纠缠的太监,小心惹祸上身。
  宴席上的位置肯定轮不到面前的太监来决定,梁王和襄王也明白这点,所以才懒得将心中的不忿发泄到这个太监身上。
  如果这个太监还要纠缠,可就说不准了。
  没管太监听了他的话后是什么反应,宋佩瑜已经顺着重奕叫他的声音离开。
  太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没再出现在重奕等人面前,但这世上总是不缺乏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梁王和襄王也不会给这些人脸就是了。
  他们一个是西梁之主,自己当家做主多年,一个是楚皇最宠爱的侄子,在楚国的地位甚至远超许多皇子皇孙,骄矜姿态自然不必多说。
  况且他们也不是为了与燕国相交,才接受燕国的邀请,而是冲着赵国而来。
  燕国不给他们面子,他们自然也不会给燕国好脸色看。
  宋佩瑜与重奕分别坐在主位和副位上,吃着糕点喝着茶水,顺便看梁王和襄王骂燕国人打发时间。
  梁王与襄王不愧是多年好友,连骂人都默契非常。
  梁王负责直击要害,襄王负责阴阳怪气,仗着燕国的人不敢回骂,更不敢动手,几乎要将来人的脸皮扒下来。
  就连燕国大司马都没得到梁王和襄王的好脸色。
  大司马刚听到梁王和襄王开口就发觉情况不好,连连对宋佩瑜使眼色,希望宋佩瑜能打个圆场。
  宋佩瑜却正在专心致志的与重奕说话,目不斜视的望着重奕,似乎没发现大司马这个人。
  大司马既不能抓着宋佩瑜的手臂让宋佩瑜注意到他,也不能越过案台站到重奕和宋佩瑜的中间。
  又听了几句梁王和襄王一唱一和的讽刺后,大司马立刻放弃原本的目的,在三句话内结束此次对话,然后转身就走,脚步快得就像是后面有恶鬼在追他。
  大司空与大司徒也发现了孝帝左下方那席的不对劲,正站在一起看着大司马落荒而逃。
  大司空冷笑连连,人家没找他的麻烦,他却要自己去找没脸,真是没事闲得慌。
  司马大人也许是怕陛下来了后,看到这些人都坐在一起,还是在距离陛下如此近的位置,会让陛下觉得不自在。吴金飞笑眯眯的开口,让人分不清他是在替大司马开脱,还是连带着孝帝也一起讽刺。
  西梁之主和楚国亲王放在好好的主位不坐,非要去赵国席位中的从属位,甚至连副位都捞不到也不在意。
  有梁王和襄王的衬托,赵国太子比孝帝的排场还大。
  以孝帝的心眼大小,见到这些杵在他眼皮子底下的人后,能开怀就怪了。
  大司马在离开赵国使臣的席位后,也看到了大司空和大司徒,立刻走了过来,你们看赵国
  谁安排的席位就找谁去处理。大司空立刻打断大司马,不让大司马将这句话说完。
  最开始的时候就老老实实的依照梁王和襄王的身份为他们排位置,哪会有现在的尴尬。
  吴金飞轻咳一声,他倒是不怕这两个人吵起来。
  虽然大司空惯常刻薄了些,但大司马脾气好,总是不会与大司空计较,但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与大司马确定。
  昨日之事,大人最后做出何等抉择?吴金飞以只有三个人能听见的声音道。
  大司马叹了口气,眉心隐带着愁绪,没回答吴金飞的话,只是几不可见的点了下头。
  大司空也跟着叹气,小声道,但愿只是我们多虑,做出的安排是多此一举。
  吴金飞正想安慰两位同僚,午时钟声已经响起,随即而来的还有鞭子抽打在大殿门口的声音。
  这是在提醒大殿内的人,孝帝仪仗将至。
  大殿内各自交流的众人在响鞭声中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肃容看向大殿门口。
  太监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恭王、敬王、谦王
  虽然庆帝有十多个兄弟,孝帝也有十多个兄弟,且这两位帝王都大方的给兄弟们封了亲王。
  但燕国皇室的亲王却只有五名。
  大殿内的官员纷纷起身,等待亲王们入殿。
  重奕却坐在原位以手杵脸,漫不经心的望着大殿门口,丝毫没有起身的意思,这副闲散的模样,就像是戏台下的看客正在等好戏登场。
  重奕不动,梁王和襄王也不动。
  进来的人是亲王,他们也是亲王,谁比谁高贵?
  凭什么他们要站迎。
  宋佩瑜无声轻笑,甩开重奕在桌子下搭在他腿上的手起身,还不忘给后面的梁王和襄王让开位置,让梁王和襄王与正进殿的燕国亲王能看到彼此。
  这是自从恭王不再每日来青山行宫熬鹰后,宋佩瑜第一次见到恭王。
  比起第一次见面时,眉心满是阴郁的恭王,此时的恭王说是意气风发也不为过,连腰背都比他身边的敬王和谦王挺得更直。
  可惜恭王的意气风发只维持了一小会。
  他瞥到赵国使臣的席位后,脸上肉眼可见的浮现心虚,连脚步都比之前匆忙,一不小心就冲到了最前方,引得其他人频频将目光放在他身上。
  燕国亲王分别落座后,是太后和孝帝的嫔妃。
  除了太后之外,孝帝的后宫,只有四妃才有资格参加这种不仅前朝后宫皆在,还有他国使臣的正式场合。
  这是宋佩瑜第一次见到太后。
  与她身后出自燕国世家的四妃相比,太后无论是娇小的身型还是精致的五官都十分符合江南女子的特征。
  虽然年华不在,岁月却给太后留下除了皱纹之外的新东西。
  跟在太后不远处的四妃虽然锦衣华服,打扮的犹如神仙妃子,跟在太后的后面却像四个大丫鬟。
  宋佩瑜看向太后的时候,太后也第一时间看向宋佩瑜。
  明明从来没见过宋佩瑜,太后却能肯定她不会认错人。
  这张脸于睡梦中折磨了她几十年,每次都会无情带走被她护在怀中的孩子。
  发现太后与他对视后停下脚步,宋佩瑜扬起个随和笑容。
  家中所有人都说他比宋景明长得还像宋瑾瑜,宋老夫人却说他不是像宋瑾瑜,而是他和宋瑾瑜都像宋良辞。
  太后不知不觉的握紧手心,还没完全愈合的指甲再次劈开,剧烈的疼痛刚好让太后勉强保持理智。
  她狠狠的撇开头去,继续往前走。
  宋佩瑜,他必活不过五更!
  仍旧坐在椅子上,正在发呆的重奕忽然坐直身体看向太后。
  他在太后身上感受到浓重的杀意,比陈国南阳郡王对他的杀意还要坚决。
  眼角余光瞥见重奕摸向腰间的手,宋佩瑜顿时顾不得什么太后不太后,连忙借着宽大的袖子按住重奕的肩膀,低下头对重奕做口型。
  鱼
  太后在已经圈定的鱼塘中,既是咬饵的鱼又是钓鱼的饵,绝不能在彻底收网前出意外。
  重奕眼中闪过笑意,将放在腰间的手摊开给宋佩瑜看。
  不是宋佩瑜想象中的暗器,而是包在牛皮纸中的糖块。
  最后进入大殿的是孝帝。
  孝帝反而没有穿得很隆重,只穿着身常服,头上甚至连冠冕都没带,只有根金丝楠木雕刻的祥云簪子。
  重奕十分给面子的主动起身,趁着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孝帝身上,将牛皮纸中的硬糖剥出来塞进宋佩瑜嘴里。
  发现重奕大胆的动作时,宋佩瑜的心跳陡然加快,来不及有任何思考,下意识的在重奕的手伸过来的时候张开嘴。
  直到甜味顺着舌头蔓延开,宋佩瑜才想起来去看周围人的表情。
  很好,大家都在看孝帝,没人注意到他和重奕。
  可惜宋佩瑜后脑勺没长眼睛,也就不知道,已经随着重奕站起来的梁王和襄王正在疯狂交换眼色。
  孝帝脸上始终挂着亲和的笑意,直到在本该是襄王席位的地方看到平彰,嘴角的笑容才突然凝滞。
  然后立刻朝着赵国使臣的席位看过来。
  宋佩瑜将孝帝笑容凝滞到彻底笑不出来的全过程都看在眼中,主动低下头,避免被孝帝看到眼中的笑意。
  重奕却没有宋佩瑜的好心,他发现孝帝将目光放在他身上后,毫不退让的回视,明明是很平和的目光,却让孝帝产生自己被重奕掐住脖子的错觉,狼狈的移开目光。
  主动移开目光后,孝帝心头却浮现难以抑制的恼怒。
  他居然被个小辈压下了气势?
  孝帝将太多注意力都放在赵国使臣的席位上,以至于早就停下脚步却不自知,也完全没发现朝臣们看着他的目光越来越古怪。
  这次连从来都不理会孝帝是不是丢人的大司空,都有些看不下去,忍不住开口提醒孝帝,陛下快些上座,太后娘娘等着您呢。
  孝帝被大司空唤得回神,下意识的抬头看向太后。
  太后正居高临下的望着他,满眼讥讽轻蔑。
  孝帝理所当然的将冲着赵国使臣而去的怒火转移到太后身上,定神细看太后的神色时,却发现是他看错了。
  太后正端庄雍容的坐在上面,望着他的目光也很平静。
  发现孝帝望着她不说话,太后扬起慈爱的笑容,对着孝帝招手,陛下快来,再耽搁下去就要错过钦天监算的吉时。
  孝帝不敢对非要与他对着干的赵国使臣发火,同样明白现在也不是对太后发作的好时候,只能将心中的诸多怀疑不满都压下去,大步流星的走向高位,脸上再也没有刚进门时的轻松得意。
  燕国为了孝帝的寿辰,广邀九州其他国家的人前来观礼,自然是存着展现燕国之强,震慑诸国的心思。
  寿宴正式开始后,就是燕国精心准备的环节。
  可惜孝帝与太后刚刚落座,重奕就毫不客气的坐回椅子上,还拉着宋佩瑜的手臂,将宋佩瑜也拽得坐下。
  梁王和襄王只管紧跟着重奕的动作,发现重奕坐下后,他们也毫不犹豫的坐下,根本不在乎上方的燕皇和下面的燕臣怎么想。
  赵国使臣不觉得自己尴尬,尴尬的人就成了陈国使臣。
  陈国南阳郡王抬头看向端坐在孝帝身侧的太后。
  看在太后的面子上,他自然愿意站着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