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398章 有些意外
  段思廉的牢狱是自己从心底设立的,也是无形的。
  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环境,君王的形式,却感觉看不到门,也看不到窗,被死死的囚禁着。
  没有任何信息,不管是大理的还是大宋的,甚至连市井的信息也没有。
  没人看管他们,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出去,随便在汴梁城逛。
  不但有人护卫,还有人付钱。
  汴梁的臣民是友好的,看着他们的眼神,总是带着怜悯。
  都知道这是大理的流亡王室,也都知道是陛下仁慈,才接纳了他们,并且发兵为他们讨回公道。
  可没人跟他们接触,可怜是可怜,可因为他们,国朝不得不在守孝期间动兵事。
  总是有一些隔应。
  段思廉试探着让自己的亲卫跟守护府门的人接触,没拒绝,很热情,甚至都不吝让他的亲卫使用火枪,还讲述征战西夏的荣耀。
  护卫说了,这辆一直停在府门的马车,那是宋国最顶级的马车,狼牙棒也别想砸开。
  段思廉感觉自己特别需要狼牙棒,看能不能砸开这个无形的牢笼。
  有一点是欣慰的,家人们很快乐。
  妹妹不时会赏赐些新鲜吃食和物事,就是宋国陛下,自己的那个妹夫,也时不时会赏赐些物件。
  说起来他作为流亡的君王,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应该是很满足的,可段思廉就是觉得不安。
  这种不安跟做大理王时不同,跟知道高氏谋反时也不同,甚至跟逃亡时也不同。
  按说他已经不是大理王,也没有什么光环和价值,偏偏这种不安如影随形。
  吕惠卿在接受差遣后,有心立马就去跟段氏交涉……
  朝廷在大理段氏到达汴梁后半个月,才定下了他这个馆伴使,这不符合常理。
  明白了,朝廷是要熬……
  “大宋集贤殿校理,大理馆伴使吕惠卿,参见大理王殿下……”
  嘴里说着参见,也就是拱了拱手。
  “段王殿下,因惠卿担负国子监教义,虽朝廷早已委任馆伴,只因士子学业不敢懈怠,故让段王殿下久等了。恕罪,恕罪……”
  给朝廷找个借口,给自己提个标格,一句话吕惠卿玩了不少花活。
  隐晦的告诉段思廉,他吕惠卿是个士子,然后才是官员,把教化士子看的比朝廷差遣还重。
  朝廷没有怠慢大理王的意思,是他吕惠卿这样做了!
  可惜,段思廉根本无意听这话外之音。
  盼星星盼月亮的,终于把馆伴使盼来了,哪有计较其他的心?
  馆伴使来了,就意味着这宋国有什么要求,他可以知道了。
  馆伴,毕竟是正式公事的差遣。
  “吕馆伴言重了。大宋风华,美不尽收,有此良机拜吕馆伴所赐,岂有怪罪之理?”
  这些场面话,段思廉还真不怵,更不会怵一个馆伴使。
  这时候馆伴使来了,他也就踏实了。
  死不怕,就怕等死的感觉。
  这时候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见着馆伴使,段思反倒放开了。
  好像他所有的不安,都来自宋国没有跟他谈公事……这应该是最真实,也是潜意识的认知。
  一个君王,那怕是逃亡中,也不觉得自己一点用处没有。
  哎呦,看来还不够呀!跟我耍君王的排场?你还不够资格。
  “段王有所不知,汴梁之市井,并不能代表我大宋之精华。今日惠卿诚邀段王一行,浏览我大宋漕运,观摩我大宋工坊城……”
  既然不着急,那我也不急,再溜达溜达呗。
  吕惠卿不敢肯定可以申请到进入工坊城的批复,他还是想试一试。就是他也没机会全面了解工坊城。
  “此乃工坊城羊纺坊……如今羊纺品已经是北辽西夏,乃至国朝过冬之必备……”
  “此处乃是工坊城调度中心,通过轨道马车,朝廷可以在三日内,到达国朝所有边州……”
  “此为铸币坊,国朝币种,开天下之先,更是率诸国之行……”
  “此乃工坊城食品区,蛋糕、奶糖、饼干之类,皆出于此……”
  吕惠卿在尽情的显摆,段思廉再一次被震撼……
  这样的扯淡日子,由过了几天。
  “政事堂相公与吕惠卿留对……”
  若不是前线出现了状况,赵曦不介意吕惠卿这样把段氏王室溜下去。
  现在,恐怕不得不进入实质阶段了。
  朝臣对这样的留对情况,并没有多少疑问。
  毕竟现在大理段氏王室在汴梁,而吕惠卿又是馆伴使,至于相公们,那就更应该了。
  “官家,可是前线奏报之事?”
  奏报在朝堂也有,战况如何政事堂也清楚,富弼认为还到不了需要进一步的程度。
  “确实,目前大军推进缓慢,结合战报,我认为到了段氏起作用的时候了。”
  “官家,虽然大军推进缓慢,这也是应有之情况。毕竟对于南征军而言,是在大理境内作战,对于地形地貌的熟悉程度不足。稳扎稳打,前线并无差错。”
  韩琦也清楚前线奏报,虽然推进缓慢,但伤亡并没有增加。在他看来,这是前线在侦查,拟订下一步全面推进的方案。
  朝廷不应该去催促干预。
  “如果仅仅是侦查并酝酿下一步行动计划,我不会如此这般。从奏报看,没有战损,却消耗增大。”
  “不管是火药弹,还是车轮炮弹,以及火枪子弹都消耗增多。我分析,是大军被小部分部落骚扰了。”
  “由于达不到作战规模,或者说歼敌数量不明,前线并未奏报。”
  这时代的人不会懂,可赵曦不会不懂。汪洋的人民战争,是对异地作战军伍最致命的。
  很显然,大军之所以推进缓慢,而且消耗增多,是被大理那些山里人骚扰了。
  富弼等人,拿起案桌上的奏报,把官家圈定的内容仔细看了,又对照进入大理后的所有奏报……
  的确如此!
  歼敌没有,推进没有,但军备却在不断的消耗。
  就凭南征军的配置,绝不会存在让火器外流的可能,剩下的也只有官家分析的这一种可能了。
  每个人都有份凝重!
  大军止步不前,又处于大理那种地形下,山高林密,当地山民神出鬼没,防不胜防。
  前线能保持没有太大伤亡,已经是极限了。
  拿下大理,讲究的事兵贵神速,不希望在大理各势力形成联盟之前,先打垮高氏。
  可如今,大军尚未到达鄯善府,就陷入麻烦中了。
  可现在,恐怕段氏还没有挤压到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