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文豪崛起 > 重生之文豪崛起 第194节
  听到这话,霍耀文不由眉头一皱,接过杂志看了眼封面,是香港杂志社出版的月刊《七十年代》。
  “…近几十年来,香港文坛多有变幻,自新文学运动新起,欧阳山、蔡元培、陶行知、萨空了、邹韬奋、茅盾、夏衍等无数优秀文学大师汇集于香港,造成香港新文学运动的空前活跃和繁荣。
  旧派文学作家们创作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也有许多层出不穷的新人为渐渐低迷的文学界带来了不一样的作品。
  譬如刘以鬯先生的严肃文学《天堂与地狱》、《酒徒》,包天笑先生的两本回忆作《钏影楼回忆录》,近年香港章回小说的代表作品《金陵春梦》…这些无不是经典之作!
  这两年诞生的新人作家董桥著作的《忆》、《难忘》等优秀杂文,《明报晚报》的副总编辑林行止所著的《英伦采风录》《从经济谈香港》等,都是不乏新颖之处。
  这些新人才是香港文坛的未来,才是承继先人文学作品的优秀作家,成然现今香港多被娱乐小说所霸占,但我相信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丰富的情感,始终不是那些靠卖弄离奇情节、鸡鸣狗盗、怪力乱神的人所能比拟的。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文人这个词变的如此廉价,写了一两本娱乐大众情节离奇,行文啰嗦的鬼怪小说,就能被人尊称为大文豪?!
  这类人写的小说和作品,我只能说俗不可耐,如有必要文字最好通通作废,因为他只是用文字来临摹情节罢了,一点思想一点情感都没有,浑然只是个卖弄文字的人,完全失了文学该有的灵魂。
  或许这类娱乐小说可能在大众的眼中趣味性很强,卖的销量不错,可文学作品不能只看当下的利益,优秀文学作品是引导大众的关键,否则就落了俗套。”
  这篇文章,没有一字一句是提到霍耀文的名字,可其中几个关键点,却是很明显的隐射了他,但凡是了解霍耀文写的小说的人,必然能够看出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在抨击他的。
  张婉君也是从那句“行文啰嗦的鬼怪小说”来认定是骂霍耀文的。
  看完这篇文章,霍耀文皱起的眉头倒是舒缓开来,心想写这文章的人,无非就是眼热他如今的作品当红,几乎本本大卖,故意拿他之前写的《鬼吹灯》来说事罢了。
  说实话,《鬼吹灯》在如今的确是有一些突兀,毕竟香港多有迷信风水之说,盗墓说白了就是挖坟,始终是不太好听,娱乐性很强,但也难免会被那些“谦谦君子”所不屑和鄙夷。
  当初天皇日报的那位孤舒子墨就是以此来抨击他的。
  霍耀文没当回事,可身边的张婉君却是生气的很,看她气鼓鼓的样子,扫了眼文章的署名叫“邱江海”,不认识没听过,想来不是什么知名人士,便忍不住笑了笑说道:“没事,这人只是眼热罢了,跟当初那个孤舒子墨一样,都是无名之辈想要上位。”
  “我知道了,我就是心里有点气。”张婉君看表哥盯着自己,也是脸一红,小声的说道。
  “嗯,没什么好气的。”
  霍耀文是个后世来的人,说实话这类隐晦骂人的文章,生气肯定是有的,但他根本不在意,钱都赚了,被人眼红骂几句也很正常。再加上现在不比几年前跟孤舒子墨打笔仗的时候了,他如今的名气可比那时候大了不知多少,再去跟这些无名之辈争辩,纯属是为他人做嫁衣。
  霍耀文不在意,可外界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从69年霍耀文的科幻作品在美国大卖以后,他已经成为了香港新代作家代表,后来的多本小说,无论是在港台,还是海外,都是通通大卖,已经尊定了他大作家的名头。
  这会儿却有人直接在杂志上挤兑他,说他的作品都是俗不可耐,只知卖弄文字娱乐大众,浑然没有思想和灵魂。
  倒是引起了许多读者和文人的关注。
  跟霍耀文可以说是仇深似海的钟伟舜,自两年前被天皇日报辞退,继而失去了独家撰稿人的稿费后,便开始四处谋生,多以在小报上写写文章,或者跟风写一点武侠小说什么的来谋生赚钱。
  当他看到《七十年代》月刊中有人竟然敢直接驳斥霍耀文的作品垃圾时,心里别提有多畅快了,高兴的他当夜都没睡好觉,半夜便爬起来坐在书桌边,提起钢笔就是一通挥洒。
  畅快淋漓的写了一番,钟伟舜吹了吹还留有墨迹的稿纸,看着上面一气呵成的文章,顿时嘴角狠笑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第312章 【狮子山下】
  “港城,你这么编排霍耀文是不是不好啊!他可不是个好性子的人,两年前跟别人在报纸上打笔仗可是让那家报纸都关了门。”
  《七十年代》月刊的主编司光耀看着多家报纸上报道自家的文章,不由心里紧张起来,生怕走了当初天皇日报的后路。
  坐在对面的舒港城,喝了一口茶水,满不在意的说道:“耀哥当时你不是也同意了吗?怎么?现在就怕了?!”
  “怕,这有什么可怕的!”
  司光耀定了定心神,说道:“我们有没有指名道姓,再切说了,还不允许别人不喜欢他霍耀文的作品,必须所有人都夸他写的好不成?”
  “哎,耀哥你能这么想那就对了!”
  舒港城笑了笑,随即继续驳斥道:“反正我们有没有指名道姓,而且我说的都是实话,这霍耀文写的书,我都看了一点,全都是靠卖弄离奇故事罢了,那几本言情小说也都是无病呻吟,一点文学系都没有!”
  “嗯……”司光耀微微点头,本来这心里还是有一点忐忑的,不过一想到最近杂志的销量大涨,接下来舒港城的新作《艰苦的路途》也将在杂志上发表,倒是舒服了不少。
  ……
  “新文学的萌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香港文坛近些年蓬勃发展,却失去了以往文学作品真正的内涵。当下某些人的作品幼稚可笑,俗不可耐,却被人恭维成文豪,不由叹息现代作品没了血泪,浅薄不堪,完全没有了看后让人满怀感慨的激奋!”
  这是钟伟舜化名为“天涯客”所写,几乎把自己给塑造成了一个不知名的文学作家,来抨击霍耀文的作品几乎都是娱乐大众的幼稚作品。
  有了跟风抨击着,再加上随着事件的发酵,《七十年代》抨击霍耀文的文章经过多家报纸的转载,也是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不少眼红霍耀文这些年大赚特赚的落魄作家和一些撰稿人,纷纷在报纸上附和。
  一时间,本来是一贯吹捧霍耀文的作品如何如何的小报纸小周刊,纷纷调转矛头,为了销量开始抨击他的作品毫无灵魂,无论是言情小说、还是武侠小说、通通是尽可能的贬低。
  倒也不是没有大报纸抨击,只不过那些大都是跟霍耀文没什么交情的报馆。
  ...
  此刻,耀文图书出版公司。
  霍耀文看完这些抨击自己作品没有灵魂的报纸,不由冷笑一声:“这些报纸倒是个墙头草,那边强来那边倒!”
  “总经理这事你没必要放在心上,这些人就是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
  姚文杰生怕老板年轻,看了上头,也是在一旁劝解起来:“都是眼红,早些年梁羽生写《龙虎斗京华》的时候,新晚报的销量一举突破了一万份,被当时不知道多少家报纸抨击他写的小说俗套不堪,情节重复,毫无新颖。可任凭他们如何分说,依旧还是大卖,现如今梁羽生成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也没看谁说他写的武侠小说俗套。”
  “呵呵,姚总编放心,这些我自然知道。”
  对于香港多数小报,霍耀文当然清楚他们都是什么尿性,为了销量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毕竟人家就是靠这个赚钱的,再加上言论自由,只要不人身攻击指名道姓,基本上都没什么事。
  ……
  接下来的几天,抨击霍耀文的报纸越来越多,也有小报曝光了写这篇文章的作者“邱江海”是何人。
  原来这邱江海只是个笔名,本名舒港城,五十年代初曾经以短篇小说《雾》而一举成名,后又在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太阳西下》、《白兰花》等多本现实主义作品。
  以朴实无华的笔调和浓郁鲜明的乡土色彩,描绘了香港底层社会的众生相,展现了繁华都市背后劳动大众的辛酸,他也因此被称为“香港的乡土作家”。
  可以说舒港城是个名副其实的旧派文人,出生于20年代,土生土长的香港土著,香港沦陷时,逃难去了内地,在印刷厂做过校对等工作。
  也是自那时候起,开始对文学产生了爱好。
  回到香港后,他先后任职于洋行或商行、建筑公司、教育机构等,业余从事写作,以不同笔名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新诗等作品,并结集出版。
  早年多有抨击梁羽生和金镛等武侠作家的前例,这回他花了两年创作的作品《艰苦的路途》马上要在《七十年代》月刊中发表,为了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也是想到了这么一个方法。
  当然了,抨击霍耀文写的垃圾,宣传自己的书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是文人相轻,他认为自己写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卖的居然都不如一个写俗文的,这心里自然是有怨气。
  香港文坛可以说有一个分水岭,50-60年代源自于新文学的影响,这时候的作品文学性较强。武侠、言情这类只是小众作品,哪怕卖的再好,也得不到正统文学作家的认可,因为很多这类书的内容,很多都是以艳文吸引读者。
  而到了70-80年代,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渐渐大众化,也是自那时候起,梁羽生、金镛、古龙、琼瑶等作家名气的如日中天。
  ……
  “舒港城!”
  坐在书房的霍耀文,看着手中方才姚文杰派人送来的报纸,不由嘟囔道:“居然是他!”
  这人霍耀文虽然没见过,但还是知道其人的,记忆里读初中的时候,他可是一度特别喜欢看舒港城写的《太阳西下》,因为这是一篇描写小人物的故事,对于那时候还住在屋邨的霍耀文来说,可以说是精神粮草。
  只不过喜欢归喜欢,毫无缘由的跑来挤兑自己,他心里自是不爽。
  不过这舒港城说的倒也不无道理,最起码抨击的力度,比那个孤舒子墨强的多,清楚霍耀文写的书大都是娱乐性较强的小说,所以只抓住这一点来说事,到时候不管怎么样,都有个退路。
  “乡土……”
  霍耀文微眯着眼,开始沉思起来。
  他自认是个好脾气的人,可也是被最近几天的报纸给恶心到了,报纸上空口打笔仗会让人觉得心虚,所以他早就想着写一本文学性很强的作品来反驳。
  不过他看过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以内地为背景故事创作,放到香港很不合适,不过但他看到舒港城被人称为“乡土作家”时,不由脑海中浮现了一首经典的粤语歌曲。
  “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我哋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
  第313章 【何处是我家】
  如果说有这样一部电视剧能够影响整个香港四十年,那么一定就是《狮子山下》;如果说有一首歌曲能够影响所有香港人,那么还是《狮子山下》。
  作为1973年底tvb开播的《狮子山下》,和罗文演唱的同名片头曲一经播出,剧中那抒写香港“草根”阶层挣扎苦斗、逆境求强,讲述着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迅速的风靡整个港岛。
  《狮子山下》这种电影式的系列电视剧,超过二百集,一直播到1994年,持续了整整21年,可以说是跨过了香港最辉煌的时代,为港岛千家万户所耳熟能详,就连片头曲《狮子山下》多年来脍炙人口,有“香港市歌”之誉。
  作为横跨了数十年的经典之作,《狮子山下》已经不再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电视剧,也不再是一首简简单单的歌曲,而是成为了香港精神的象征。
  可以说《狮子山下》是典型的港岛本土文化,具有很强烈的群众共鸣性。
  霍耀文曾经看过一点,是周闰发拍的几个系列单元,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重生》这二个单元。
  因为《狮子山下》不算是一个常规的电视剧,他是由一个个独立的故事所拍摄,简单讲就跟电影差不多,一个单元一个故事。
  当然如果某个单元的故事精彩,观众喜欢的话,也会拍摄后面的故事。
  《母亲》和《重生》就是一个前后集的故事。
  《母亲》这个单元讲的是周闰发扮演的少年劫匪,在与同伴合伙打劫的过程中失手被捕,被扣上手扣的他趁乱逃走,回家后尝尽方法仍无法将手扣锯开。
  这时,母亲回到家里,一开始看到儿子带着手铐心里很慌张,想要帮他给脱下来,这是源自于母爱,可是在拆手铐的过程中,母亲渐渐冷静下来,跟儿子一阵聊天,得知真相后,最终忍痛劝儿子去自首,希望他将来能再次抬起头做人。
  而《重生》讲的就是少年劫匪打劫入狱后,在狱中接受各种劳动工作和活动,看透了监牢内苦不堪言的生活,幡然悔悟,最终得到家人原谅,改过自身。
  这两个前后交错的故事看上去很普通很老套,但剧中桀骜不驯的发哥和慈爱母亲的难过与哭泣,却是一部很好的说教片,同时也是一部很现实的影片。
  所以在1976年播出时,引起了全港“草根”家庭的关注和欢迎,这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港岛的治安混乱不堪,如此现实的剧情仿佛就是发生在大家的周围。
  像这种带有说教性质的故事,霍耀文可以说是随手捏来,不过要融合进港岛的本土文化,可够选择的也就不多了。
  “乡土,血泪,灵魂……”
  霍耀文摸了摸下巴,思虑了好久,结合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在加上自己的想法,这脑海里渐渐地有了一个雏形,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开始动笔书写。
  ...
  一眨眼,数日过去,一大早霍耀文就拿着写好的稿子亲自去了一趟公司,将手稿交给了姚文杰,让他在下周的《青少年读物》周刊中刊登。
  稿子字数不多,只有三万多字,姚文杰只用了十几分钟就读完了,看后有些吃惊的看向老板,说道:“这…经理这是你写的?”
  “不是我写的还是你写的不成?!”霍耀文不满的瞪了他一样。
  “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写的太好了!”
  姚文杰连忙摇头,这个故事写的感人肺腑,可以说是非常好,他倒不是不相信是霍耀文写的,而是诧异这个短篇跟老板以前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
  “好了别捧了,让下面的编辑尽快审稿排版,放在下周的杂志上刊登。”霍耀文揉了揉太阳穴,这个故事构思起来很容易,但要写好却是有些难,不是说写不出来,而是要尽可能的精简,做到短而优,一些不必要的字数需要剔除。
  “是,我尽快安排下去,下周就刊登!”
  姚文杰知道老板写这篇文章必然是为了应付这段时间报纸上那些挤兑,自是抓紧时间安排人审稿然后送到印刷厂那边开始排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