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都市言情 > 民国弃妇逆袭 > 第15节
  “爸,老姨家的晴姐姐来了。”
  方晴先笑着叫“姨父”,再问好。又与文馨表姐打了招呼。
  姨父比方晴记忆中胖了很多,这样和暖的天气却穿着全套子的白色西装,西装里面是米白衬衫和银白杭绸西式马甲,脖子上又箍条五彩斑斓的领带,手里拿着文明拐杖,一副“大腹贾”派头。方晴却替他热。
  文馨愈发地漂亮,烫的波浪头发,穿一件碎花洋装,乍看还真像外国明星。
  “好,好,小晴都这么大了,你父母来了吗?我们可有好些年没见了。”姨父仔细看了看方晴,笑着说。
  方晴笑着说父母没来,只自己来了,又约略解释了原因。送给朱茂生和文馨的扇子文馥代收了,这时也拿出来。
  朱茂生拿过来先摇一摇,“小晴怎么知道姨父怕热?”又拿在手里细看,“是程记的扇子?我在那儿订过一把扇骨上镶嵌掐丝珐琅山水人物的,后来送给一个美国领事了,听说他转手卖了一千刀勒,这美国人都念的好生意经……这把的扇面是谁画的,倒有意思。”
  送给姨父的这把扇子,方晴画的是《鱼戏莲池图》,白莲碧叶,几条朱橘色金鱼在莲叶间摇头摆尾地戏水,兼工带写,又明艳,又清雅,又灵动,关键是金鱼带财,彩头好。
  “这是晴姐姐自己画的呢,您看我的。”文馥献宝。
  朱茂生很是惊异。文馨看着扇面儿上的自己也笑道,“没想到晴妹妹画得这么好。”
  “我想起来了,你这是家传的本事,你父亲画儿画得就很好。”朱茂生笑道。
  方晴笑道,“我还差得远,实在当不得这么夸。”
  大吴氏听到了动静,也从楼上下来,接口说,“是真的好!”
  方晴连连摆手,“脸都烫了。”
  大吴氏笑,招呼方晴看文馨的孩子。
  那孩子大约一岁多,皮肤白嫩,眼珠黑亮,是个很漂亮的男孩子。小孩并不怕生,用小手抓着他外祖母的头发扯。
  大吴氏笑道,“真是我命里的天魔星。”
  方晴用手指碰碰孩子的腮,把脖子上戴的舅舅送的玉环摘下来,放到孩子衣兜里,“来得匆忙,没备下见面礼,这个给哥儿玩吧。”
  “一家人客气什么。”大吴氏笑道。
  文馨也笑谓方晴不要太客气,又问方晴,“晴妹妹怎么没带妹夫来认认门?听说妹夫在军中做事,你姐夫也有几个军官朋友,他们一定说得来。”
  方晴笑道,“他被长官派去济南了,等他回来一定带他来。”
  又说一会儿话,方晴揣度着姨父和表姐同时回来,许是有重要事情,便起身告辞。朱家人挽留几句,见方晴执意要走,朱茂生便让司机送方晴回去。方晴推辞不过,便坐上了朱家的汽车。
  司机是个很精神的小伙子,笑着弯腰帮方晴开车门,称表小姐,方晴受宠若惊,从未有人对自己这么殷勤过。
  从朱家回来的方晴又回到平静无澜的摆摊儿生涯中来。从春到夏再到秋,转眼方晴已经到天津一年还挂零儿了。
  今日方晴颇忙,但忙得很不顺心。
  先是为一个打扮入时的太太画素描像。画完,太太很不满意,说方晴把她的嘴唇画厚了、脸画胖了——这点儿方晴无从辩驳。这位太太一张丝瓜脸,嘴唇如果是铁的,都能当刀用了,不用开刃那种。方晴本着为人美化的原则,给修饰了一下,谁知遇到一个追求真实效果的……
  对方皱着眉看方晴一眼,“我看你不是科班出身吧?”
  方晴红着脸承认,又再次道歉。
  那太太扔下钱,并不拿走那画,“这种画,再美,也是下乘之作。”
  钞票被风一刮,掉在地上,方晴羞愧地咬着嘴唇忍着泪,蹲下身去捡。
  其实之前也遇到过说话更难听的,但这位太太的话让方晴格外难过——因为她说的是真的。一个没有气节,每一笔都在讨好别人的街头画像的,是画不出什么上乘之作的。
  刘大爷在一旁叹口气,安慰方晴别放在心上。方晴强笑,点点头。
  不多时,又来了个胖乎乎的年轻先生,戴着眼镜,西装革履的。开始并没有要求,让方晴随便画。等方晴画完,先生皱着眉,说把他的脸画得太僵硬,又说没画出自己的气韵,让方晴重新画。
  方晴本想推了这生意,对方又不同意,一副来画像是看得起你的样子。方晴只能认倒霉,重新画。这次先沟通,先生又嫌方晴话多,“怎么画是你的事,问我做什么?我只要看结果就好。”
  方晴憋着气,又不敢胡乱凑合,加倍用心画了。对方还是不满意,又重画了一回,对方才勉为其难,扔给方晴三角钱,卷着画走了。
  方晴苦笑。
  收拾了画具,看没有新的客人来,方晴胳膊拄在桌子上,用手托着脸发呆。
  温煦的秋风带来一种不知名的花香,甜腻腻的,让方晴想起故乡的槐花。由槐花自然就想到槐花糕,想到方家学堂、父母兄弟……
  朦胧间,有人敲桌子。方晴惊醒,呵,是位英俊的先生,约莫三十七八岁的年纪,穿着甚是体面。
  “先生是算命测字还是画像?”方晴站起问道。今天让前两单生意磋磨的,方晴实在没多少心力巴结顾客。
  “哦?姑娘还会算命测字?”一双凤眼略带笑意。
  方晴正色道,“家伯父算命测字。”
  刘大爷也打盹呢,这时也醒了,“算命请找小老儿,舍侄女只管画像。”
  “如此……就请姑娘帮在下画幅像吧。”
  这位先生除了表示选择“站姿”以外,对用色与否之类的回答都是“随便”。这种最是难伺候,因为什么都得靠猜的。方晴品度其形容气度,画的依旧是一幅水墨写意。
  这位先生生的一副雅致的好相貌,丹凤眼、悬胆鼻,就连修剪整齐的小胡子都透着一股子儒雅。
  这次方晴画得格外顺,大约只用了平时一半的工夫。方晴觉得这是因为被画者长相好,不用自己人为贴补修改的缘故。
  方晴打量一下这位先生,再端详一下自己的画,不由得翘起嘴角,这画中人雅致的气韵像要从画里溢出来。方晴把刚才被那位太太撕烂的自信又抹了点糨子,裱糊了起来。
  “姑娘这画法倒颇为新鲜,像是用毛笔做西方人的写生,却又有中国画的气韵……”
  原来是内行人,方晴连忙严肃了面皮,“学过两天西洋画法,不过是在街上混口饭吃,让先生见笑。”
  那先生浅笑着看方晴一眼,便踱步去看那些悬挂的刘大爷画像。看一回画像,又走去与真的刘大爷攀谈,让刘大爷卜了个上吉的挂后,留下五块钱,拿着墨迹刚干的画走了。
  刘大爷笑着把四块八角给方晴,自己只留了二角。方晴不依,定要跟刘大爷平分,爷俩推让一番,到底是平分了这五块钱。
  “得,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要是老有这大手笔的主顾就好了。”方晴笑说。
  刘大爷笑说,“得碰,比这手笔还大的也有,龙蛇混杂之地就是这样。”然后说起自己一桩“开张吃三年”的买卖,听得方晴一愣一愣的。
  “这种事可遇不可求,有时候碰上了也不一定是好事,有钱的爷难伺候着呢。所以老实本分细水长流才是过日子做买卖的道理。”
  方晴点头受教,“您说的是。”
  好像为了印证刘大爷的话,过不两日,就来了一位看起来不好伺候的爷。
  第26章 终于有奇遇
  这位先生约莫四十岁上下,长相委实不大好,八字眉,绿豆眼,两撇小胡子,怎么看都透露着猥琐,却偏戴着玳瑁眼镜框,穿着一身蓝色宁绸长衫,做文士打扮。
  面貌虽不好看,人却痛快,并不议价,让方晴随便画。
  方晴哪敢随便画,战战兢兢地,很怕不和这位意,会被砸场子。
  在这里呆得越久,方晴越是如履薄冰。天津卫作为前清陪都,龙蛇混杂之地,什么人物没有?自己这两下子,实在上不得大台面,在这南市旮旯儿混口饭吃,最需要的就是谨慎。
  但眼下这位,方晴很是犯难。画得像了,这人八成是要怒的;画得不像,人家能给钱?这单买卖十之八·九要赔。
  但买卖上门,也不能不接。方晴没辙,只好在气度上下功夫,画的是一幅大写意。用笔仿《高逸图》,怎么高古飘逸怎么来。
  费尽工夫,才算搞出一幅《文士赏秋图》,弄得一脸一手都是汗。
  “这秋老虎还挺厉害。”方晴嘟囔。
  画毕,请那八字眉先生看。八字眉看了看画,又看一眼方晴,莞尔一笑。
  看到那笑容,方晴心一颤,惶恐地说,“手拙不能画出先生的容止气度,还望海涵。”
  八字眉笑着摆摆手,“姑娘既学过西洋画,又有国画功底,人也懂变通,很好,很好。”
  方晴顿时脸通红,自己耍小巧,被人看个彻底。
  “姑娘莫要不好意思,在下有正经事请教。”
  方晴低着头轻声说,“先生请讲。”
  “在下是《津门时报》报馆副经理,姓魏,名行之。”说着递上自己的名片。
  方晴恭敬地双手接过,只见小小的硬白卡纸上写着“津门时报副经理/魏行之/崇明/临汾”,反面是洋文,想来也是介绍的职务姓名籍贯。
  “魏先生有何事见教?”方晴头一回接别人的名片,有点紧张,又有点纳罕,这么一位体面人这是想干吗。
  “不知姑娘可有意去报馆做事,敝报馆恰缺一位姑娘这样的绘画人才。”
  方晴呆住。
  “敝报馆就在这南市广兴大街上,虽比不得那些大报,却也还有些影响,薪水暂定三十元,若做得好,还可以升一升的。”八字眉魏先生继续游说。
  方晴看一眼刘大爷,刘大爷也没想到这样的转折,也愣住了。
  “不知贵报馆是否着急,还望容我与家人商量一下。”
  “不瞒姑娘,原来敝报馆的画工,辞职的辞职,生病的生病,活儿委实有些赶不开。明日我来听姑娘消息,可否?”
  方晴点头同意,那魏先生便不再多言,拿上画儿,留下画钱走了。
  “我知道这个报馆,在广兴大街中间,就是对着嘉木茶楼那个二层楼,看上去倒挺体面,他们给的薪水也不少,只是你一个姑娘家,跟一帮男人一起上工……”
  方晴笑道,“那倒不碍的,如今女人出来工作的多了。这报纸我也看过,也是正经报纸,刚才您又说这是个体面地方,想来不会有什么……”方晴看一眼刘大爷,二人心照不宣,那魏先生许只是长得猥琐……
  越琢磨方晴越觉得这实在是个不错的机会。别的不说,万一被家里人知道自己“抛头露面”出来谋生活,说出去,总比南市摆摊体面些,单只这一条就值得去试试。况且薪水比现在摆摊儿挣钱多多了。
  方晴笑着说,“您明儿个陪我去看看?您经的见的多,替我掌掌眼。”
  见方晴已经决定,刘大爷也就不说什么了。对方晴这样的姑娘来说,南市摆摊终不是长久之计。
  刘大爷笑道,“那我得把我最好的那件长衫穿上,不能丢了你的人。”
  “不至于的,您老就是穿短打,一眼看上去也是文质彬彬的夫子。”
  刘大爷笑骂,“你这妮儿越发油嘴了。”
  因着这件大事,爷儿俩下半晌就收工回家了。
  回去一说,刘大娘、钱二嫂听了都代为高兴,钱二嫂更提醒方晴捯饬捯饬自己,“我姨家有个小表妹,上的女学,毕业了就在报馆当——当什么来着?对了,记者!我见过一回,收拾得可体面了,烫着头发,穿着洋装裙子。”
  既钱二嫂如此有见识,方晴便找出应季的衣服,请钱二嫂并刘大娘帮着参详明天的行头。
  钱二嫂打量方晴,“幸好年前我撺掇你去剪了头发,梳髻哪像个在报馆上工的新女性。”
  方晴先是被钱二嫂的“新女性”逗乐了,继而想起冯璋的话,呵,原来我也一个不小心就成了“新女性”呢,真是讽刺!
  “你应该索性去把头发烫一烫,那才摩登。”钱二嫂仍在说头发。
  年前的时候,一是自己使性子,一是钱二嫂撺掇,方晴去理发店把头发剪得只到肩膀,梳不了髻,也不方便再梳辫子,就学摩登女郎拿个发箍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