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医院分开,接连两三天沈雨晴都没见着满意,她去过酒吧,满意不在,她也不知道满意具体住在哪一间房,不好贸然去敲门,而她也没有找到工作。
某天中午,有人敲沈雨晴的门,她以为是满意,开心的去开门,结果是个送快递的小伙子,小伙子手里提着一个篮子,篮子里有一只小猫,问道:“是沈雨晴吗?”
沈雨晴还在疑惑,怎么会有只小猫。“对,是的。”她答。
“这是您的快递,您签收一下吧!”快递小哥说罢,递上纸和笔。
“这是谁送的啊?”沈雨晴还在想。
“是位姓满的姑娘,还有这是猫粮,够几天吃的。”小哥说着把猫粮一并放在篮子里。
沈雨晴签了字,接过篮子,快递小哥便走了。
她打开盖着篮子的布一看,这只猫还挺肥的,篮子边缘放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姐姐,我可能要离开上海一段时间了,我不在的时候,让这只小猫陪你吧!”最后落款是满意。
怪不得沈雨晴好几天没有见过满意了,原来是离开上海了,可从来没养过小动物的她怎么能养好这只猫呢。
既然是满意送给她的,那她定不能怠慢,在满意回来的时候看着这只小猫长大,可她又想,再过一段日子,估计连自己都养不活了,还怎么再养一只猫呢。
这只猫也不安静,总是给沈雨晴制造点动静,时不时地提醒着她,她现在不是一个人。
沈雨晴养了几天,送来的猫粮都喂完了,在左思右想之后,终于咬咬牙,还是决定把它给丢了,让它找户好人家,最起码不要饿着肚子。
那天的夜里天特别黑,沈雨晴把猫装进一只盒子里,走到很远的弄堂,便把它放在了地上。
可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沈雨晴打开门要出去时,发现这只小祖宗正安然无恙地躺在门口。
罢了,看来这只猫终究还是要自己养的,于是,干脆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安言墨”。
猫本来就爱这里挠挠那里跳跳,沈雨晴总是在夜里听到“安言墨”不停挠床脚的声音,索性房间里没什么东西,她也就没再管。有时候,“安言墨”会钻进她的被窝里跟她一起睡,窝个团儿趴在沈雨晴肩膀跟前,卿卿我我。
沈雨晴也确实被这小家伙逗得乐了,也不用整日地想着不开心的事情。
可是这种养猫赏花的日子终究不能在沈雨晴身上实现,她还是得出去找工作,养活自己,也要养活“安言墨”。
有时候她想啊,若是她当初不赌气离开别墅,又或者不来到这么远的南方,现在过得日子最起码不用为生计发愁,可沈雨晴终究是过不了自己心间的那道坎儿。
那小猫在地上打了个滚儿……抬起头,朝她叫了一声,沈雨晴拍了拍它的屁股,把它抱在腿上。
不知什么时候,沈雨晴开始带着“安言墨”出门去转悠,有时候她走着,有时候坐公交车,她想放松一下,也想顺便看看路边有什么招聘的地方。
躺在她怀里的“安言墨”总是抬起头冲她喵喵地叫,然后又低下了头。
沈雨晴揉了揉怀里“安言墨”的猫,却又在它抬起头的时候被它单纯无辜的眼神给逗乐了。看吧,现在她的日子里,只有它,而它又会是她生活中的全部。
街道的人流渐渐汹涌了起来,沈雨晴抱着“安言墨”坐下来歇一会儿,又走一会儿,她心里其实想找一份也像街上男男女女去的写字楼的工作,但又想着自己的工作经验不够,哪里会有公司会要她。
她似乎被这日子打磨了,她可能再也不是以前的自己了。
“姐姐,看看这个,刚送到的花,可好闻了。”沈雨晴还在走神的时候,突然被一个小女孩叫住,愣是被拉进了一家花店。
沈雨晴没有功夫听女孩儿说花有多好闻,她只是看到门口玻璃上贴着一张纸,纸上赫然写着两个字“招聘”。
“妹妹,你们店里招人呀?”沈雨晴抱着“安言墨”,眼睛却不停地四下看着。
这女孩儿一听说是要应聘,立马更加热情了。“对啊,姐姐想来啊,老板是个女的,人挺不错的,也不会因为你是外地人就欺负你,不克扣工资,一天六十元,周末不休息,店后面有个小锅,晚上可以自己煮点面吃。”
沈雨晴一听,一天六十,工资不多,但对于她来说能有一份工作更重要。
女孩儿见沈雨晴不说话,接着说:“姐姐,你看怎么样呢?”紧接着又把沈雨晴请到店里让她坐下,还给倒了杯水,随即又拿出纸和笔要记沈雨晴的信息。
沈雨晴惊讶地问:“你怎么对我这个找工作的这么热情,我来了你不就多了个竞争的人了吗?”
“哎呀,姐姐,我打算回老家去,所以老板才让我招人,说是招到人,我才能走。”女孩儿说着摸了摸躺在沈雨晴怀里的猫,“真可爱的猫,我们老板也有一只,有时候还会带着到店里来。”
“行吧,我今天出来就是来找工作的,你就跟老板说你招到人了。”沈雨晴想,在这儿干着也好。
女孩儿立马拿起电话,跟老板报备了招到人的事。
“老板说我先带你一天,改天有空了她会到店里来看看。”女孩儿放下电话搬了个板凳在沈雨晴面前坐了下来。
“老板介意带猫来上班吗?”沈雨晴喝了口水问。
“应该不会吧,只要不破坏店里的花,一切都行,每天的工作也不麻烦,等明天你来了我再具体告诉你!”女孩儿一直看着她的猫,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姐姐,你就叫我阿紫吧,姐姐怎么称呼?”
“我叫沈雨晴。”
“真好听的名字,那我就叫你晴姐吧!”阿紫正说着,店里进来一个人,便忙着招呼客人去了。沈雨晴走的时候,阿紫又说了句:“晴姐,明天九点来上班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