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综合其它 > 都市小民工 > 1091章 孙老师来讲故事
  第一招,反客为主,抢夺主动权。
  “看来小亮同学对历史上的文人很感兴趣,那么你能阐述一下,在你看来历史上的文人是什么样子的吗?”
  刘小亮虽然机灵,但毕竟还是太嫩,立马就上当了。
  “文笔好,潇洒,爱喝酒,还好色,不过他们好色不算好色,叫风流。”
  大家哈哈一笑。
  “呵呵,很形象,看来你很欣赏以前的文人,那现在的语文老师在你眼里又是怎么样一种形象呢?”
  刘小亮倒是真不客气,张嘴就来。
  “肤浅、矫情、装腔作势、无病呻吟...您别误会啊孙老师,我说的是别人,没说你。”
  说罢,很得意的看了孙志一眼。
  那意思仿佛在说,我说的就是你,你能把我怎么着?
  孙志一点都不生气。
  因为他知道怒火除了让人失去理智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呀,很遗憾你对语文老师有这种看法,难道是小时后被语文老师打过屁股?”
  孙志想开个玩笑,把气氛弄得缓和一些。
  但刘小亮一点面子也不给。
  “哼哼,这一点也不好笑,甭管语文老师打我还是夸我,我都瞧不起他。”
  “看来你对语文老师有很深的成见呀,如果咱们的小亮同学生在古代就好了,那你就可以去跟那些文人墨客吟诗作乐,那真是太快活了。”
  “别,其实在我看来,无论以前的文人还是现在的语文老师,以及所谓的专家者,都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孙志心说你总不至于当这么多人说我是“垃圾”吧。
  这不叫直率,这叫不懂基本的礼貌。
  “哪两个字?”
  “书生!”
  孙志稍微有点惊讶。
  因为在他看来,这俩字虽然算不上褒奖,但至少不是骂人的话。
  可惜,没等他接茬,刘同学又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知道我为什么说他们是‘书生’么?因为咱们都知道‘书生误国’,历史上有多少所谓著名文人,名气倒是不小,但他们做过什么实事儿么?很少,除了吃喝玩乐还会干什么?现在也一样,除了夸夸其谈还有什么?哼,打着教书育人的旗号,一个劲儿往自己兜里捞钱,于国于民没一点用处,什么玩意儿,你说是吧,孙老师?”
  孙志苦笑一声。
  这一下子上升到祸国殃民的高度了。
  还不如‘垃圾’好听呢。
  再说你小子也实在太过分了,先骂我一顿,还得让我自己承认骂得好,哪有这样的。
  满堂哄笑,甚至连那几个员工代表也捂住了嘴。
  金山想要站起来维持课堂秩序,被孙志抬手阻止了。
  刘同学呀刘同学。
  看来你小子历史学的不错。
  那行,那咱们就辩论一下吧。
  让你领略一下j大学最佳辩论手的风采。
  老规矩,欲扬先抑。
  “我十分同意你这种观点,凡事说说容易,做到难,从古至今,能说会道的人不少,但真正干事儿的,或者说能把事儿干成的却不多,这方面的典故有很多,比如“纸上谈兵”的赵括,刘同学能把这个典故给大家讲一下吗?”
  “我知道这个,但是知道的不仔细,还是麻烦孙老师给我们讲讲吧。”
  说罢,一脸幸灾乐祸的看着孙志。
  说起历史典故,普及面往往很广泛,但大部分人也只是知道个大概而已,如果想从头说到尾,从起因说到结果,恐怕有难度。
  刘小亮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才让孙志讲。
  你不是要举例子么?你不是抖机灵么?行,成全你。
  我是学生,不会很正常,你是老师,不会可不行。
  孙志呵呵一笑。
  以为我那么多书白读的?
  既然你这么“热心”,那本老师就献丑了。
  “行,那我就大体讲一讲。”
  “别啊,讲仔细了,不然我们听不懂。”
  “呵呵,那我试试吧,我没记错的话,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出自于...出自于...哦,想起来了,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这在当时可是巨大的荣誉,真的是光耀门楣啊,有句老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赵奢取得了这么大的荣誉,自然也想让自己的后代发扬光大,不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至少也得弄个差不多,不然多没面子,下面就轮到咱们的男主角出场了,他就是赵奢的的儿子,赵括,咱们就称呼他为赵公子吧。客观的说,咱们这位赵公子小时后还是很努力的,虽然既是官二代又是富二代,完全可以每天吃喝玩乐逗美女,混吃等死。但他没这么做,而是十分好学,尤其喜欢学习兵法,平时谈论起用兵打仗那叫一个头头是道,这可不是我瞎说,有证据的,史书记载,咱们赵公子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作为一个具有充分理论素养和实战经验的名将,竟然不能驳倒他,可见赵公子的理论水平之高。后面的事儿就比较奇怪了,按说看到儿子这么有出息,当老子的应该很高兴,不说摆几桌庆祝一下老赵家后继有人吧,那至少也得夸赵公子几句呀。可赵奢就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既不摆酒,也不夸奖。他这种做法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不是外人,正是他的妻子,也就是赵公子的母亲,咱们都知道,母亲向来是更宠爱孩子的。他就跟赵奢说了,老头子啊,你这个低调含蓄的性子是不是偶尔改一改,咱们儿子这么有出息,你多少夸几句,让他高兴高兴。赵奢很担忧地说:“别的事情做出了成绩我可以夸他,不怕他骄傲,但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咱们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兵书是死的,但战场上可是瞬息万变的,他这个样子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所以我不能夸他,得晾着他,让他学会谦虚谨慎。”赵老妇人一听,似乎也有道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大家都知道,战国可是一个四方混战的时期,尤其是在秦昭襄王统治下的秦国已经开始了征战六国的战争,现在咱们只记住了秦始皇嬴政,但说句厚道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秦国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跟这位秦昭襄王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当然了,他不是今天的主角,我们就不过多展开谈论了,大家只需要知道,他是秦始皇的曾祖父,是不好惹的,属于无风要起三尺浪,见树都想踢三脚的那种人,你不服,我就打,你服了,我还打,就跟咱们今天说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差不多。好,咱们继续说,秦国打了这个打那个,后来终于轮到赵国了,秦国派战神白起为大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也不是吃素的,立即命大将廉颇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可是名将啊,相信大家都学过《将相和》,讲的就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当然了,他们也不是今天的主角,也不做过多谈论,继续往下说,白起打过来了,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于长久作,所以不急于交战,而是命令赵军凭险固守,最好能让秦兵不战自退。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毕竟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啊,但就这么回去,似乎很没面子。这时候有人给他出主意了,说咱们之所以没有任何进展,都是因为廉颇太厉害,拒守不出,如果能引的赵军出战,咱们绝对能打赢,白起一听很不爽,靠,这个还用你跟我说?本将军早就看出来了,问题就在于廉颇不出战嘛,这老家伙脸皮厚的很,心里素质也不错,秦军轮番在阵前叫骂,问候他的祖宗十八代,但人家就是甘心当缩头乌龟,一副你奈我何的架势。这谋士又说了,咱们没办法让廉颇出战,可以想办法送他老人家回去养老呀,让赵军换个肯出战的统帅不就行了?白起又给他一个白眼。你小子以为赵军是你儿子呢?这么听你的话?这谋士又说了,咱们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所以才来攻打,他们最怕的是赵括,如果赵括来当统帅,那秦军立马就得吓得撤兵,赵王也是个二百五,愣是没看出这是白起的一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这下大家没办法了,一把手都决定了,争也没用,就这样,咱们的赵公子到了前线,事实证明,人是很容易骄傲的,尤其是当你能指挥几十万大军的时候,赵公子到前线一瞧,靠,本将军有这么多人还怕秦军?人家都打到门口了,换句换说都骑在咱们脖子上拉屎了,还坚守个屁,再说秦军是侵略者,赵军是保家卫国,从邪不胜正的角度来看,赵军也是必胜无疑,因此他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坑杀,赵国也因此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唉,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祸国殃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