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凤凰台 > 第117节
  奉恩伯夫人赶紧告辞,走的时候面上还有难色,卫善送了两步:“不急在这一时,这粥棚怕要开到年关的。”这雪还在下,除了京城之外,各地的灾报再有个五六日也该报上来了,粥棚一时撤不了,倒不急着叫人缴粮。
  甄夫人满面感激之色,又觉得晋王妃不似女儿说的那样难相处,她一走,卫善便点点沉香,沉香吐了舌头,难得俏皮:“我看公主累了,往榻上靠一靠罢。”
  王爷可是千叮万嘱不许公主累着,冬寒地冻的,若是这回累着了,下回更遭罪,落琼取了厨下刚炖好的燕窝来,卫善小口小口吃着,一碗燕窝吃完了,脑子里也有了主意。
  除去开粥棚舍粥,还能往济民所里派医药,给抚孤院送棉服,把这些事一条条列下来,从城北最贫苦的地方开始着手。
  不一刻肖管事身边跟的小厮便回来禀报,说已经在城北的光化门前开起了粥棚,自姓郑的木材商人手里要下了粥棚,补贴了一笔银子,那姓郑的木材商人怎么也不敢要,又听说是皇后娘娘降恩,更不敢伸手,还要跟着捐上二十石的米。
  卫善又叫来了怀安,秦昭身边有管事,怀安跟着卫管家又跑了这许多地方,头回担差,便把济民所的事交给他:“城里一共几间济民所抚孤院,可曾受了灾,你和怀义两个带上人跑一回,把实数报给我。”
  夜里秦昭回来的时候,这件事已经办得有了规模,城西城北的粥棚都开了起来,永安坊长乐坊的倒还未开,正在斟酌,卫善披了件掐牙小袄,盘腿坐在罗汉床上,腰后垫了两个大引枕,一把头发结成大辫垂在襟前,屋里点了七八盏灯,照得如同白昼。
  秦昭一推门,就见卫善咬着玉管笔,捏着纸皱眉头,连他进来了,都没听见,秦昭一时好笑,咳嗽一声清清喉咙,卫善这才抬头,笑起来:“二哥回来了?”
  说着就要趿着鞋子下床,秦昭骑马回来,满身寒意,赶紧摆手:“我去沐浴。”泡热水把身上泡得暖和些,这才回来抱。
  拎起那张单子一看,一笔字倒是规矩,可横里插一条,竖里插一句,都是她临时想到了加进去的,那字儿小猫尾巴似的越来越细,秦昭才要伸手拿笔,想替她添上两条,又收了手,点头道:“善儿写得不错。”
  卫善斜睨他一眼,很有些不信,秦昭伸了手指头点一点:“当真不错,连六疾馆都想到了。”
  鳏寡孤独废疾,此六种称为六疾,济民所和抚孤院都是从六疾中脱胎而来,卫善想了个化零为整的办法,与其一间一间的去跑,倒不如把这几样都放在一处,想了半日,从《礼记》里挑了这个名字出来。
  事有轻重缓急,这些个是排在后头要办,先把粥棚支起来,卫善在六疾馆上画了一朵花,容后再办,各家的米粮冬衣明日就派发下去,再往后就等着官员上赞表了。
  卫善趴在床上,肚疼腰疼,人也乏力,秦昭替她揉着腰,还夸她做得好,是京城百姓有福气,这才有皇后公主替他们操心。
  卫善闷闷笑出声来,心里总不安稳:“济民所例来是赵家在管的,闹了多少闲事出来,也不知道这回能不能顺。”
  兵丁的冬衣都敢伸手,济民所那个捐赠的米粮更不必提,秦昭拍拍她:“怕甚么,这可是陛下点了头的,谁敢在这时候起头闹事,贪图这一点小利。”
  两人挨在一处,秦昭怀里搂着她,拿手指头刮着卫善的背,撸猫儿似的顺着光滑的背脊,从蝴蝶骨滑到腰窝,一只手轻按她的腰:“还酸不酸了?”
  卫善早就累了,这会儿精神一松,被他按得舒服,晕乎乎想要睡过去,身子往他身上靠,秦昭一只胳膊撑着,看她闭着眼睛,面上神色又安谧又恬淡,仿佛睡着了,还带点笑意似的,轻笑一声,点点鼻尖。
  想起午间六部值房外头,袁含之的那份怒气来,秦昭初时惊讶,跟着立时就明白这是把卫善当作别的女子了,那么这份怒气到底是袁含之觉得他有辱斯文,还是夹着旁的意思。
  袁家子弟读书都极刻苦,父亲盛名在外,两个儿子更不放松,连袁妙之也是一个毛病,离得远了看不清人,非得近些才能瞧得分明,故而得了一个清高的名声,哪里是清高,只是不凑近了根本认不出人来罢了。
  秦昭低头看看她,看她反手拉起被子盖到下巴,只露出鼻子眼睛来,越是想越是笑,她竟还当自己会嫁不出去,心里又有些庆幸,得亏着早早把人给定下了,签了字画上押,再逃不出去。
  这么一想,心神畅快,这些日子受的那些闲气,也都抛却了,吹了灯把人搂住了,屋瓦上还要“噼噼啪啪”下雪籽,屋子里暖烘烘的,怀里抱了这么一大块软香玉,睡得一夜香甜。
  第二日卫善进宫,把两边开起粥棚的事告诉了卫敬容,难得在午间碰上太子妃,她每日都抱着承吉早起请安,午间折返哄承吉午睡,留到这会儿,怕是甄夫人送信进宫了,专等着卫善的。
  卫善不说破,太子妃果然开口:“我听说母亲行善,也想做一份功德,这冰珠落个不住,听说砸坏了许多屋子,别的不能帮补,也跟着捐些米粮,。”
  八十石米粮加上去,卫善把那功德录的小册子拿出来,卫敬容看了还有些吃惊:“都已经积得这么多了。”
  “看着是多,才够支撑到年前的,这雪可还在下呢,后头还有医药也一并跟上,姑姑看看,还有什么要添的。”卫善把昨儿写的几条列给卫敬容看,两人正商量,太子妃就坐在一边听着,越是听越是入神,原来施个粥,还有这许多门道。
  心里也不由得不赞叹,就跟当时姜碧微理了东宫事之后,她急得嘴上冒泡,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事都办得漂亮一样。
  看见卫善神采奕奕,谈笑晏晏的模样,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还没等她说话,杨宝盈来了,进门先是行礼,跟着便不住拿眼去看卫善,吞吞吐吐好几回,这才道:“我们王爷昨儿回来说我,说我见天的闲着,也不知道来替母亲嫂嫂搭把手。”
  事儿还没成,分功的人却来了,这一对夫妻行事真是如出一辙。
  卫善垂下眉头,她是想好好办这桩事的,真的施惠于民,杨宝盈一来,杨家人必要插手,分薄些功劳没什么,可要搅得乌烟瘴气,事儿也就办不好了。
  卫敬容笑一笑:“你哪儿就闲着了,王府修整你不得盯着,何况我还有事要交待给你和你嫂嫂,冬至大祭,你和你大嫂两个人一同管着。”
  杨宝盈立时松一口气,有了冬至大祭这个由头,秦昱必然高兴,可不比在外头施施粥得来的薄名要强得多了,露出笑意来:“那就遵从母亲的吩咐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君送上
  又看起了台湾老电影
  乌龙院n刷
  小时候的释小龙太萌了,有点像咕噜,萌凶萌凶的,想写小和尚
  ☆、第212章 功劳
  太子妃孀居,孝期未过, 立粥棚、周济抚孤院这些出头露脸的事要交给她也是难为她, 冬至大祭算是家祭,又全由礼官照例来办的, 便有不能决断,也能比照前例,再有徐淑妃从旁相助, 虽是新手也能办得下来。
  原来只打算把这桩事交给甄氏,杨宝盈横插一脚, 卫敬容便干脆让她们俩个一同兼理, 太子妃闻言松一口气,对杨宝盈笑一笑:“弟妹一同来办, 倒叫我省心些了。”
  她还怕自己一个人担着这么大的事, 若有办不好的要被人说嘴,如今有了杨宝盈, 看着又是个爱拿主意, 心里反而安定些。
  杨宝盈更是满面笑意, 这样的露脸的巧宗可比劳心劳力开棚舍粥要轻省得多了,纵是秦昱也挑不出她的错处来。
  开棚舍粥是京中高门富户常办的,听的见的都多, 譬如杨家,前些年因着逼死寡嫂这个案子闹得灰头土脸,引人耻笑,杨夫人便连年的在各方寺院中捐功德、塑金身, 放焰口、做法事赦孤魂,到了冬日里便开粥棚施粥舍米。
  连番割肉,掏出家底来替杨云越收拾这烂摊子,上头这些人知道是为了甚么,底下的百姓哪里明白,镀上一层善人的面貌,百姓口里吹的风,便从冷风转成暖风,提起杨家来总要说一句,杨家干了这许多好事,那些莫不是小人构陷泼污水。
  杨家办下这样的事,花些小钱便把一身脏污慢慢洗净,一样有脸面在京里立足,杨宝盈在家时听母亲盘帐都不知道听了多少回,一家都如此,一城要开粥棚,要跟多少地方打招呼,何况还挡底下办差小吏的财路,办这事儿功夫要花大力气,还难讨好处。
  卫善也不知是不是脑子被门夹了,非要讨这么桩差事来显得自己能干,她一听便心头微哂,谁知秦昱听说了,整张脸阴得能滴出水来,拿眼儿不住打量她:“一个闲王王妃都揽这样的事,你也闲着,到母后那儿求一求,和她一同打理这事。”
  杨宝盈一噎,还要同他理论:“这事儿可不好办,咱们多捐些米粮也就是了,外头那些个佛寺不是一样,诰命夫人们哪年不捐上十石二十石的,坐在家里享功德,自己去办倒落了埋怨。”
  秦昱哪里懂得外头宅门里的门道,他才被调了闲职,秦昭这两日还笑容满面的到户部到对礼部的帐,上回他还当自己那盏茶特意沏了雨前龙井,是以他为尊才特意预备的,今儿却眼看着秦昭手里托着茶碗,就和户部那些官员一起,等着小太监挨个往碗里倒茶。
  一壶茶叶梗子沏的稀茶汤,把秦昱气得肝疼。
  杨宝盈话还没说完,秦昱便拿眼盯住她,从鼻子里哼出一声来:“怎么?你也想跟那寡妇似的,万事不出头,插在瓶里当摆设不成?”
  杨宝盈看他那付阴鸷模样,心里打抖:“我明儿就去跟母亲说,可这事儿是交给卫善的,本来就想给她一个人功劳,还不知讨不讨得着。”
  秦昱把“蠢物”两个字咽进嘴里:“你只管去,她要不给,才有话好说。”
  功劳功劳,有功就要有劳,杨宝盈实不愿意,秦昱刻薄寡恩,两人成婚才这么点光景,她就把秦昱这个性子给摸透了,心里忍不住后悔起来,可当日也实无别的路可走。
  心里打鼓,把母亲请进宫来,杨夫人如今是齐王妃的母亲,便跟当时杨妃嫂嫂的身份不能比,想要进宫来,杨宝盈那儿请便是,卫敬容也不能驳了儿媳妇的面子。
  杨夫人一听便皱了眉头,女儿好歹还算有些见识,可秦昱这样急功冒进也是因着前朝事不如他的意,可杨家还指望着秦昱升回忠义侯的侯位上去。
  “你同他争什么,这事儿你担个名儿不必管,偷懒还不会?她既有主意,就让她拿去,寡妇不跟她争,你也不必跟她争。”杨夫人就怕女儿还是原来的骄横性子,甚事都要跟卫善比一比,如今看她心里明白,倒松一口气:“你赶紧怀个孩子要紧。”
  先生下长子来,那便地位稳固了,太子妃的孩子到底不是嫡出,不过是抱养的,就算大了,也有得是文章可作。
  杨宝盈嚅嚅不说话,想着自己雪般白的胳膊上那一块块的红,心里直发颤,可这话却没脸告诉母亲,强笑着问道:“有甚文章可作?”心里不住羡慕,云良媛可真是个好死鬼,白白送了个儿子给太子妃,从小养到大,哪里还记得生母。
  杨夫人“哧”一声笑了,山芋越大越烫手:“这会儿巴结着太子妃的,往后就要巴结皇长孙,一锅肉汤大家分,你说要怎么把甄家挤出去?”
  杨宝盈到底不蠢,一想便明白过来,脸色发白:“可……可云良媛是病死的呀。”
  杨夫人斜了女儿一眼,满面讥笑:“谁又知道她是什么病?是真病还是假病?”压低了声道,“来日方长,陛下越是看重这个孙子,余下的人便越是有利可图。”
  小儿闹市抱金砖,谁不想砸下点金屑来,说完了紧紧握着女儿的手:“卫家的就算生了,也是个假孙子,你肚里生下来的,才是嫡出的孙子,人越老越是爱孙,赶紧生一个,别等着前头的把宠爱都占了去,才有你后悔的。”
  杨宝盈知道母亲这是为了自己好,可只要想到和秦昱躺在一张床上,人就止不住的发抖,只能口里应下,再作打算。
  今儿来求,不意卫敬容会分派冬至祭祀的事给她,立时满面是笑,把杨家要捐的米粮也报给卫善,笑盈盈的拉着太子妃,两个人分说起大祭时要用的礼器来。
  “我这是头回,嫂嫂见得多些,可得教我。”杨宝盈两句甜话一说,太子妃心下更松,这一个比那一个好相处得多了,把自己见过的慢慢说给杨宝盈听。
  这两人倒有话说,杨宝盈似当年捧着卫善那样捧起了太子妃,结伴要去拾翠殿徐淑妃那儿细论冬至的事,卫善送她们出去,这才又折回来,把想了两天的主意说给卫敬容听。
  她原来预备在永乐坊长安坊前也分发汤药,可读书人不受嗟来食,跟受灾贫民一般拿着碗去棚前排队等粥,想一想也有辱斯文,既是有心办好事,不如就做到明面上来。
  摆出粥棚救灾是一时的,要长久施恩,还得换一个法子:“我看六部值房前头有连片的空地,不如就在那儿开设早点摊子。”
  光禄寺有午食分发,送到各部去,不论一品二品还是五品六品,当差的都有饭吃,可早朝太早,进门前一条街上都是民人担着食担卖扁食豆腐脑,有南有北,各种滋味儿俱。
  “那岂不是同民人争利?”小本买卖,赚得就是这些小官吏的钱,一天上朝百来人,怎么也得赚一份糊口的银子,若把这个生计夺了,怕生民怨。
  卫敬容一问,卫善便笑:“譬如每年冬天扫雪,我来的时候瞧见许多民夫,那也都是征用的,人手不足时开了工钱请百姓做工。”
  一样是做工,早点摊子也是做工,不过花费还得核算,卫善听了秦昭两天的好话,耳朵里灌满了好字,对着卫敬容就更敢说:“我不过是个想头,还得等肖管事审算过后再说。”
  卫敬容点一点头:“也好,我夜里跟陛下提一提,问问他的意思。”
  卫善兴兴头头的回到王府,觉得自己有事可做,人才刚进家门,肖管事便把几家的礼单子都递了上来,俱是听说郑姓木材商人搭上了皇家开粥棚,便也急巴巴的出钱出米,拜匣都已经装满了。
  卫善把这些按下,几家功勋都要拜访,一多半是为了讨好卫敬容,原是今日正元帝在朝上夸奖了一句,说皇后一片慈心爱民如子,他的口一张,底下哪个不凑趣。
  这些帖子一张张的捡出来,按着品阶分等,一一记在功德录上,米粮越积越多,卫善又叫叮嘱肖管事一回,这帐要做得比户还细,取了多少,两边的管事都要画押,免得有人空口诈捐,白得了好名声去。
  这样的帐目直送到正元帝的面前,他翻开看了便笑:“真有这许多?你这帐做得倒细。”
  卫善捏了个糖霜桃条:“可不能不细,要是给姑姑脸上抹黑,那可怎么好。”说着跟正元帝撒娇:“可累死我,还要帮着哥哥走礼,姑父怎么着也得给师家姑娘赐一对如意。”
  正元帝笑一笑:“昭儿就没帮你?”
  卫善眨眨眼儿:“哪有这样的细务让男人伸手的,有两个管事,再打着姑父的旗号,京兆尹难道还敢不办?”
  各地报上来受灾人数连日不断,正元帝看惯了灾报,年年总有这个时候,也不夸奖这帐对得细,底下人自有报上来的,卫善联同东西南北四间佛寺一同舍粥施药,里头自然也有贪功的贪利的,可谁也不敢在皇后千秋的时候闹出事端来,这件事竟上下都办圆了。
  杨宝盈跟着兼理的冬至大祭自也办得好,卫敬容还特意把太子妃和齐王妃两个提出来褒扬一番,可再得了帝后的褒扬,也不比外头百姓说好,众口一词称颂皇后,跟着卫敬容便把皇后建言送上了正元帝的案头。
  作者有话要说:  营养液榜第五名啦!
  今天有二更~
  后台抽了,只能看见三号的地雷,么么哒小仙女
  ☆、第213章 灾情
  卫敬容呈上的建言反复推敲过,除了轻徭赋之外, 还又加了一条重农桑, 这建言是颂恩执笔,卫敬容抄了一份呈上去的, 年年二月亲蚕都是皇后该主持的典礼,提出这一条是在皇后的职责范围之内。
  正元帝看过建言,似这样的上疏, 一年里总有上百份,写的多是些老生常谈, 除了朝臣之外, 还有些大儒也会上书,譬如衍圣公孔家, 年年祭孔, 都要上奏,一年一度请皇帝重视民生, 体恤百姓。
  朝臣也是一样, 袁礼贤便是头一个, 户部对帐之后把一年的盘点呈交给宰相,由两位宰相把这一年的国库收支报给正元帝。
  年尾封官印,到来年开笔, 按例头一份奏折都是先祈愿四海升平,跟着就是夸奖皇帝去岁的政绩,把皇帝捧起来褒扬,再请皇帝重农轻赋, 国家得以休养生息。
  今岁确是比前几年都要丰足,卫敬容上这样的建言,倒是头一回,原来都是当面说了,既上了建言自有人记下一笔,往后还得记在帝后的起居注上。
  皇后接连几番降恩,朝臣便上表称颂,其中以立嫡派最热闹,卫敬容的美誉全加在秦昰的身上,雍王虽还小,只能读书,不能当差,但皇后贤明对他也是一样好处。
  正元帝似乎很乐意皇后做这些事,把这封老生常谈的建言拿出来称赞,赞扬皇后贤德,是后宫之福,也是四海之福。
  回到甘露殿里,趁着摆饭又夸奖了秦昰,说这些日子袁礼贤夸了他几回,说他读书用功,还把自己常挂在腰上的龙佩赐给了秦昰,勉励他道:“昰儿可得快些长大,才能替我分忧办差。”
  秦昰才刚六岁,懂得什么办差分忧,可这些话是听秦昱说熟了的,立时点头,面颊红通通的,挺胸大声道:“必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秦昱扯着脸皮笑,还揉一揉秦昰的头,看他的样子倒似在看自己的儿子,对他说话,倒似他是个刚会学话的童子一般:“昰儿且得赶紧长大,三哥也好有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