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刺刀1937 > 第六十六章 夺回北大营 (下)
  “平田!”
  这一声怒吼让平田幸弘正吓了一跳,两名中国军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冲了上来。这时候日本军营里早乱成了一团,平田幸弘正身边只得三名士兵保护,他紧紧攥住了指挥刀:
  “八噶!”
  来的正是敢死队队长郑永和三营长陶平。
  从突袭开始之后,敢死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突进,军营里乱成一团,不管是敢死队员,还是日本人都混杂在了一起,队伍早被冲散。
  郑永冲进军营内部,枪打弹掷,也不知杀死了多少鬼子,正好遇到陶平,两人也管不了那么多,一路拼杀过来,却看到一个日本军官从军营里出来。
  借着火光看到这日本人挂着大佐的军衔,郑永心里一怔,试探着叫了声“平田”。
  果然,那日本人的样子证实了郑永的猜测。
  天要把仇人送到自己的面前!或者是大奶奶,郑家死难的人,被平田幸弘正屠杀的中国百姓,在天显灵了,现在仇人就在前面!
  郑永的手摸到了腰间的那把刺刀上,那把刻着“日月昭昭,天佑中华”的刺刀上!
  枪炮声和爆炸声似乎让这把神奇的刺刀感受到了什么,郑永的手心竟然隐隐地感觉到它不停地在那跳跃着。
  “你的仇人,给你!”陶平裂嘴笑了一下。
  “杀!”
  郑永的吼声让三个护卫着平田的日本士兵冲了上来,挑开一个日本士兵的武器,郑永手里的刺刀深深地扎进了对方的胸口。
  伴随着日本人的惨呼,郑永拔出刺刀,边上那个日本士兵已经冲到身边,郑永反手一枪托,结结实实地砸到了日本兵的脑袋上,那日本兵吭也未吭便倒在了地上。
  间不容发之间,陶平也杀了他面前的对手。
  只短短的一眨眼功夫,自己的三名士兵已经倒在了两个中国人的手下。平田幸弘正发现自己握着指挥刀的手心里全都是汗。
  “记得,我叫郑永,杀人者郑永!”
  郑永知道对方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但他还是说了,而且他也笑了一下。
  “八噶!”
  骂声中平田幸弘正便如一只疯狗一般冲了上来。
  “轰”
  爆炸声里,是陶平扔出了两颗手榴弹,炸倒了几个企图过来救援自己联队长的日本士兵。
  郑永一连避过了平田幸弘正气势汹汹的几刀,并没有急着反击。
  他的拼杀格斗技术,当初在自己的那个时代的军校之中也属于佼佼者,眼见平田幸弘正几刀劈过之后气势已衰,绕过平田最后一刀,闪到平田身后,一枪托重重砸在平田背后,平田一个趔趄险些摔倒。
  就在他准备回身的时候,忽然感到背心里一阵彻骨的疼痛……
  “记得,我叫郑永,杀人者郑永!”
  那个中国人冷冰冰的话再次在平田幸弘正的耳边响起。然后,平田幸弘正能够感觉到背心里的那把刺刀拔起,接着又刺下,再拔起,再刺下……
  平田幸弘正倒在血泊里不停抽动着,一时还没有气绝。
  他完全无法想像,奉天城就在不远的地方,自己眼看就可以带领着自己的联队,取得帝国军人最大的骄傲,可是,自己却偏偏死在了奉天城下。
  看着血泊里蠕动着的身体,郑永擦了有下溅在脸上的血迹。
  娘,儿子给你报仇了,您在天上看见了吗?你们的仇人儿子帮你们杀了!
  平田幸弘正大佐,日本关东军第2师团第2旅团29联队联队长,“9.18事变”奉命带着他的联队夺取奉天。
  但他却没有能够实现他的梦想,他死在了奉天,死在了“杀人者郑永”的刺刀之下。
  那把穿越了时空的刺刀,第一次在这个时代饮到了鲜血,而且是一个日军大佐的鲜血。月色的照耀下,它似乎变得更加充满了灵性,变得更加的雪亮锋利……
  随着平田幸弘正的身死,以及在他死前撤退的命令,日军开始从北大营撤退。
  民国二十年九月二十日晚九时三十分,在东北军不战而退,失去了北大营仅仅两天之后,这座奉天的门户重新回到了第7旅中国军人的手里。
  一百六十三名日本士兵在这次突袭中阵亡,没有活口,一个日本人的活口也没有。
  “我们,不要俘虏,一个俘虏也不要!”
  这是他们的团座下达的死命令,不要俘虏,一个俘虏也不要!
  敢死队阵亡三十七人,伤十九人。
  心疼,郑永只有用心疼两字来形容自己现在的感受。
  这二百名敢死队员,都是一连的老底子了,能打仗,肯拼命,纵然有的时候他们看起来一个个都像老兵油子,可一旦当真正需要他们献身的时候,他们中却没有一个犹豫的。
  7旅本就是东北军中的最精锐之师,若是人人都像这些敢死队员一般拼命,东北的局势又何尝会变成现在这样?
  9时35分,随着信号的发出,铁定国指挥得第二梯队学生营赶到北大营。
  一个半小时的厮杀声,让奉天城内的军民一直揪心到了现在,直到北大营信号的发出,才让奉天城内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围困着奉天城东、北两个方向的日军,也同样听到了北大营的枪声和爆炸声,但他们却根本无法支援。
  一旦他们有这种企图,奉天城内严密监视着日本人动向的士兵,很快会用密集的弹雨让他们尸横遍野……
  “定国兄,北大营这里,就交给你了!”
  “放心吧,我学生营誓死守卫,绝不会再让北大营出现第二个九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