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672 内部的争斗
  朱祁镇复位后,认为石亨有首功,封其为忠国公,特加恩宠,言无不从;其次是徐有贞,兼任翰林学士,进内阁参预机枢政务,又加兵部尚书,之后,成为内阁首辅;再次是曹吉祥,他作为内宫的内应,联系朱祁镇的是他,说服皇太后的,也是他,被任命掌管司礼监,总督三大营,掌握了京城的军政大权。
  这三个人,有了权力之后,各自忙着发展自己的势力。
  石亨权欲膨胀,他的弟、侄家人冒功进官者50余人,其部下亲戚、朋友等攀亲骗官者多达4000余人。京师大臣,常被他借故逐出朝廷。他还收受贿赂,提升孙弘为太仆丞;陈汝言、萧璁等六人为郎中;刘本道为侍郎。一时间,石亨势焰熏天,利令智昏,一些企图升官的人都拜在他的门下,时有“朱三千,龙八百”的歌谣。他竟然挟私愤杀死坚持抗击外侮的于谦、范广等重要辅臣,把曾给他提过意见的给事中成章、御史甘泽等九人贬黜官职。不仅如此,还大兴冤狱,诬陷耿九畴、岳正入狱,将杨宣、张鹏赶至边关。将朝廷文职巡抚全部撤换成武将充任。他将一切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地干预朝政。每日进见皇帝,即使不召见,也借故入宫。所言之事、稍有不从,便骤然变色。出宫之后,他大张声势,鼓吹自已的权柄。
  曹吉祥掌管朝廷中枢机构司礼监,可以随意出入宫廷;其子侄都握有兵权,嗣子曹钦担任都督同知不久又进封昭武伯,侄子曹铉、曹铎当上了都督,从此,有明一代开了宦官子弟封爵位的先例。曹吉祥身边又有一批奸佞之徒趋炎附势,其嚣张气焰直逼“老前辈”王振。
  相对比于石亨和曹吉祥的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徐有贞算是个不错的人,他没有去结党营私,而是勤勤恳恳地工作。
  他是一个有着政治理想的人,也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只不过,他不想默默无闻一辈子,所以,他选择投机。但他投机成功后,立即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那就是,把国家治理好!
  他这样的政治抱负,很快和石亨以及曹吉祥分道扬镳了,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太不一样了!
  徐有贞知道,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要搞倒石亨和曹吉祥!
  他想出的对策是,首先,他自己经常在朱祁镇面前提及石曹二人的不法行为,用来挑起朱祁镇对他二人的不满情绪。
  这一点,石亨和曹吉祥和徐有贞想到一处,他们也在朱祁镇那里说徐有贞的不是。所以,第一回合,他们打个平手。
  徐有贞的第二个对策是,发动御史们弹劾石亨和曹吉祥。
  御史杨瑄上疏弹劾石亨、曹吉祥,称二人侵占民田。
  徐有贞与阁臣李贤皆称杨瑄所奏属实,朱祁镇遂下诏褒奖杨瑄,但是,没有处置石亨和曹吉祥。
  石亨、曹吉祥大为慌恐,知道不反击不行了!他们日夜图谋构陷徐有贞!
  这时的朱祁镇,对石亨和曹吉祥还有感激之恩,总觉得没有他们的夺门之变,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所以,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还是能够忍耐;不过,他的宠信,开始偏向了徐有贞,所以,常屏退左右随从,与徐有贞密谈。
  曹吉祥的能耐,在这个时候便展现出来了,那就是皇宫里,到处是他的人!
  他让小太监窃听皇帝与徐有贞的谈话,然后,再故意把听到的内容泄露给朱祁镇。
  朱祁镇非常惊讶,询问他如何得知。
  曹吉祥说:“我是从是徐有贞那里听说的。陛下哪天对他说过什么事,外面没有不知道的!”
  朱祁镇听了,信以为真,从此逐渐疏远徐有贞。
  不久,御史张鹏等人上疏弹劾石亨,结果奏疏还未呈上,便被给事中王铉泄露给石亨、曹吉祥。
  石曹二人惊慌之下,立即在一起商量对策,他们商量来,商量去,终于想出了办法,那就是:哭!
  他们到朱祁镇的面前,展开哭术,哭得凄惨万分!
  朱祁镇忙问他们这么伤心是为什么?
  石亨和曹吉祥马上说:“内阁专权!在幕后指使御史们弹劾我们!”
  朱祁镇对弹劾他们,倒不觉大怒,但是,内阁专权,深深触动他那对权力敏感的神经,当下龙颜大怒,将诸御史下狱,并以“图擅威权,排斥勋旧”的罪名逮捕徐有贞!
  徐有贞眼看就要没命!
  这时,天象突变挽救了他!
  此时,天空雷电交加,冰雹大作,狂风吹折树木。
  朱祁镇认为这是上天示警,便释放徐有贞,将他贬为广东参政。
  石亨仍不罢休,又暗中投递匿名书,对朱祁镇大肆指斥,然后嫁祸给徐有贞,称是徐有贞因怨望而指使门客马士权所为。
  朱祁镇立即命将已经启程的徐有贞抓回。
  不久,徐有贞在德州被追上,抓回北京,与马士权一同关进诏狱。但经过审讯,却查无实据。
  不久,朱祁镇因承天门失火,大赦天下。
  石亨担心徐有贞获释,对明英宗道:“徐有贞封爵时,自撰诰券辞文,其中有‘缵禹成功’之句,而且他还选择武功县为封邑。大禹曾受禅称帝,而武功县曾是曹操封邑。他这是以大禹、曹操自比,有非份之望。”
  刑部侍郎刘广衡认为应将徐有贞斩首弃市。
  最终,朱祁镇念及旧情,将徐有贞贬为庶民,流徙金齿,也就是在今天的云南。
  至此,徐有贞完全退出了政治舞台,余生再也没能返回朝廷。
  徐有贞一生,最大的功劳,不是夺门之变,而是治理黄河。他经过数年苦心经营,平息了沙湾决河之患。
  他的治河三策,采用了疏、塞、浚并举的方法,具体就是引黄入河、堵塞沙湾决口和疏浚运河内部所积淤泥。
  其中,引黄入河是治河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环,既解决了黄河溃决问题,也解决了运河漕运水量不畅阻碍航运的问题。
  这个功劳,可谓利国利民;可惜的是,他在冤杀于谦一案上,充当最重要的杀人凶手的角色,被历史钉在了耻辱柱上。
  如果他没有这一事,也算是一代良臣。而造成他不能成为良臣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怨恨!他被于谦呵斥南迁之时,就已经怨恨上了于谦,导致最后一定要害死于谦。
  怨恨于人,很多时候,真的会带来巨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