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465 开封有个包青天
  宋仁宗赵祯统治期间,出现了许多的名臣,我们前面说到范仲淹、富弼,另外也提到过一人,那就是包拯。
  他的名声,远远盖住了范仲淹,尤其是在民间,名气极大,人称包青天。
  包拯在民间的名声之所以那么大,当然是因为戏剧的普及,在我们今天则是影视。
  元剧中,关汉卿就写了两本包拯的戏,一是《包特制三勘蝴蝶梦》,二是《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另外,还有出名的《陈州粜米》。
  到了明清时期,民间戏剧,更是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包公戏,如《铡包勉》、《铡美案》、《铡郭槐》、《探阴山》、《二探阴山》、《铡赵王》、《包公赔情》、《打龙袍》、《包公赶驴》、《包公卖铡》、《包公戏娘娘》、 《秦香莲》、《二下陈州》、《包公审案 》、《包公辞朝》、《小包公》、《包公误》、《包公案》、《包公坐监》、 《打銮驾》、《包公招亲》、 《包公说媒》······其中,在我家乡,最出名的,就是《秦香莲》的戏,几乎每次过节演戏,都是必演的戏本。
  明清时期,小说兴盛,也流行许多关于包拯的书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包公案》和《三侠五义》。
  在元明清时期,包拯就已经非常有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包公的影视大火,一部《包青天》,片头曲一起:“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顿时万人空巷。
  所以,中国人,没有几个人没听说过包拯的。
  那么,实际上的包拯,真的那么厉害吗?
  包拯,他是通过科考起来的。他考取了进士后,拜官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知县。
  他因为父母都年事已高,当下推辞不去就职。
  朝廷又调他为和州监税,他的父母不愿随行。
  包拯便辞官回家奉养。
  他的这个行为,说明他是个非常孝顺的孝子。
  过了几年,他的双亲相继去世。
  包拯就在墓旁造屋居住守孝,到守丧期满,仍然徘徊不忍离去,邻里父老曾多次过来劝他结束守丧。
  过了很久,包拯这才去吏部接受调选,做了天长知县。
  有个盗者割了一人家的牛舌,失主来县上诉,包拯说:“只管回去,把牛杀了卖掉。”
  过后不久,又有一人来县报告,说有人私自杀牛,请予处理。
  包拯对这个人说:“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又反来告他的状?”
  盗窃者听后十分惊恐,立即服罪了。
  这一案,可见包拯的判案能力。
  之后,包拯调任端州知州,升迁为殿中丞。
  端州地方出产上好的砚台,以前的州官借进贡之名,大都从这里索取几十倍的进贡量去赠送权贵。
  包拯为了杜绝这种弊端,叫做砚台的人只做足够进贡的数量。
  而他在那里一年任期届满,没有拿一个端砚回来。
  这一事,可见包拯的清廉。
  包拯接着升官,拜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
  这时,张尧佐做了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和包拯共同参他升官不当,言辞十分激切,完全不怕得罪人。
  包拯又建议皇帝说:“国家每年给契丹纳币来求和,这不是抵挡敌人的办法,而应当训练一个强大的军队,选任有谋略的将领,致力加强边境防务。”又请求重视门下封驳的规定,以及罢免、禁锢贪官污吏,选择有德有才的人担任州县长官,对补荫弟子实行考试录取的办法。
  有一次,他出使契丹。
  契丹授意接待官员,问包拯:“你们在雄州城新近开辟了便门,是打算引诱我们的叛人,用来刺探我们的边防情报吗?”
  包拯回答说:“你们在涿州不是也开了便门,刺探边情为什么一定要用开便门的办法呢?”
  这位官员被包拯这样一顶,无言以对。
  之后,包拯官拜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这期间,他几次上朝时指斥权幸大臣,请求废止一切宫廷内部的封官和私恩。又列呈唐代魏征的三疏,希望皇帝放在座右,用来作为借鉴,并向皇帝进言:“应当明智地听取和接受合理的意见,明辨帮派的问题,爱惜人才,不要先听什么就信什么。请求免去冷酷寡恩的人,抑制投机取巧的行为,端正刑法,彰明禁令,戒除不必要的建造,禁止邪说和妄言。”
  赵祯听了,对于包拯的这些建议,大多予以施行。
  包拯又升任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所以,后世也称他为包龙图。
  不久,包拯恢复官职,调任江宁府知府,又从江宁府被召回,代理开封知府,升迁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治事,刚强坚定,那些贵戚、宦官因而有所收敛,一听见他都十分害怕。
  人们把包拯的笑脸比作黄河变清那样难得见到,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字,称他为“包待制”。
  京城的人流传一句话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日的规定,凡是来衙门诉讼的人,进门后不能够直行到大堂阶下。
  包拯改变陈规,打开府中正门,使他们得以直接到堂前陈述是非,从而使胥吏不敢欺负他们。
  宦官和豪门贵族为自己修建园榭,侵占了惠民河边的土地,因此使河道阻塞不通。恰好京城发了一次大水,包拯便下令将那些楼台亭阁全部拆掉。
  有人手持地契去找包拯,说地契上就是这样写的。包拯审核地契后,发现地契已被涂改,增加了步数,于是他将此事上报仁宗,使那人受到了制裁。
  张方平做三司使时,因为买土豪的财产,包拯就上章弹劾他,使他罢了官。
  宋祁接替了张方平,包拯又弹劾他。
  宋祁被免后,就由包拯以枢密直学士暂代三司使。
  对此,欧阳修说:“包拯是所谓牵牛踩踏了田而夺了人家的牛,处罚已经很重了,可他又贪图肥缺来做那个职务,不也是过分了吗?”
  包拯听见欧阳修这样说,因此待在家里,以躲避代理三司的命令。
  一直到批判他的风头过去,他才出来任职。
  他主持三司期间改变了过去的一些做法,以前,凡是各种封藏于仓库供皇帝用的物品,都从各地科派,造成百姓困难。包拯特此设立市场,公私实行公平买卖,此后百姓不再受到侵忧。原来司里吏员欠下金钱布匹,大多受到监禁,其中有些人往往逃走,就连带拘禁了他们的妻子儿女,像这一类情形的包拯都释放了他们。
  包拯因功升迁为给事中,为三司使。几天以后,官拜枢密副使,接近于宰相的职务了!
  不久,赵祯调任他为礼部侍郎,他推辞不受。
  如果包拯运气好一点,活得长一点,宰相的位置,非他莫属。
  可惜,包拯很快患病,同时逝世,终年六十四岁。死后封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包拯的为人严峻正直,他厌恶官吏做事苛刻,主张敦厚。他虽然十分痛恨坏人,但未尝不推重以忠恕待人。他不轻易与人相交,不会用伪装的甜言笑脸来讨别人喜欢,平时没有私人请托的书信,旧友、亲戚同乡都断绝往来。他的地位虽然显贵,可是衣服、器用、饮食同当平民时一样。
  他经常嘱咐身边的人说:“我的后代子孙做了官,若有犯贪污罪的,就不得回老家,死了不许葬在祖坟中。不顺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
  包拯,自然是一个人格非常高尚的人,但是,是个对历史,对政局贡献并不大的人。戏剧、小说,以及影视里面的包公,不是历史上的包公。
  历史上的包公,并没有破那么多的案,也没有杀死那么多坏人,更加没有什么展昭、五鼠之类的人。
  实际上,包拯,除了人格高尚之外,并没有多大的贡献,完全不符合他今日的地位。
  他破的许多案子,实际上都不是他破的,许多也是子虚乌有的。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把这么多大的案子按在包拯的身上?
  很简单,百姓们需要一个代言人,一个为民伸冤的青天,所以,把所有的冤情,都让包青天来破了!
  这一点,就好像我们后人把许多的发明,都按在了黄帝的头上一样。
  包拯,历史上的包拯,实在对不起他今日的名声。